人畜飲水情況調查報告範文

學識都 人氣:5.02K

8月上旬,我們深入到**縣**鄉,通過進村入戶、實地查看和走訪座談等方式對**鄉人畜飲水情況進行了調研,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人畜飲水情況調查報告範文

一、**鄉因地制宜、多措並舉解決人畜飲水問題,飲水困難得到初步緩解。

去年入冬以來,**縣**鄉遭遇特大旱災,人畜飲水出現嚴重困難。市領導在**鄉調研時瞭解到這一情況,叮囑**縣和**鄉,要高度重視羣衆的飲水問題,把它作爲踐行羣衆路線的重要工作迅速抓好落實。按照市領導的要求,**鄉立即派出鄉村幹部82人,分赴全鄉68個村民小組、3942戶村民家中對羣衆飲水狀況進行了調查,全面摸清了全鄉用水和水源分佈情況,並廣泛徵求幹部羣衆和相關部門的意見建議,研究制定解決辦法。該鄉按照“政府牽頭、羣衆參與,摸清底子、突出重點,因地制宜、分類定策,團結互助、共度難關”的思路,在省、市、縣有關部門的幫助下,採取宜建則建、宜送則送等方式,共投入105萬元,在飲水困難的瓦房溝村1組、7組建成集中供水工程一處,在瓦房溝村5組建成大型取水點一個,在卸甲坡村6、7、8組建成供水工程一個,在田坑村3組、八道河村2組分別設立臨時取水點一個,對神霧嶺村供水管道進行了優化。同時對離水源地較遠的村組,縣城管局、縣消防大隊以及鄉村運水車隊送水57車次;對留守老人等特殊羣體,通過幹部包聯、鄰里結對等辦法解決用水困難。特別是入夏以來,**鄉連降小到中雨,旱情得以緩解,人畜飲水困難也暫時得到緩解。

二、受客觀制約,**鄉羣衆飲水困難仍然存在,形勢依然嚴峻,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任重而道遠。

**鄉有13個行政村,68個村民小組,12284人,調研中瞭解到,該鄉目前人畜飲水主要有以下幾種類型:一是自來水入戶且能夠保證正常供水的有16個村民小組、4000餘人,這部分人主要集中在**鄉政府所在地**河村、扶貧搬遷安置點及居住地有穩定水源的農戶。二是有自來水供應,但水源水量小,只能間斷供水的有15個村民小組、2600人。三是自來水沒有入戶,但水源地相對較近,取水不超過500米,主要靠人工挑水的有17個村民小組、3200人。四是居住分散且距水源地較遠,生活用水主要靠肩挑背擔車拉,供水十分困難的有20個村民小組、2500人。例如卸甲坡村4、5、6組,大部分農戶不通公路,村民只能挑水,最遠要到8裏外挑水,半天只能挑2趟。在調研中,我們遇到該村65歲的**和妻子(聾啞人)在烈日下,用兩輪車艱難地拉着兩壺水,往來一次要一個半小時。五是由於年老體弱,自己不能挑水擔水,主要靠別人送水或買水吃的孤寡老人或留守老人有1600多人。調研中瞭解到,卸甲坡村有的'村民買一壺50斤的水要5元錢,還只夠用一天,一個月光水費就要100多元。六是雖然自來水入戶,但由於引水管道腐化損壞或淨化消毒不夠、飲水存在安全隱患的有3000多人(與第一類有重複)。這部分人主要集中在**鄉中心集鎮,由於集鎮的快速發展,現有水廠已經不能滿足需要,村民只能飲用經過一級過濾受過污染的河水,縣衛生監督部門多次檢驗均不合格,存在極大的安全隱患。

三、**鄉羣衆飲水困難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自然環境因素,也有氣候條件因素,導致今年入春以來飲水嚴重困難最主要原因是去冬今春50年一遇的特大旱災。

**鄉山大人稀,肩挑背託是傳統的取水方式,歷史上就是一個飲水比較困難的地方,導致今年飲水特別困難的主要原因有:一是特殊的喀斯特地質構造導致地表儲水難,可用水源少。**鄉地質情況比較複雜,村與村、山與山之間都有較大差異,但總體上以喀斯特地質構造爲主,地質結構相對鬆散,地表水下滲嚴重,地表蓄不住水、可用水源少是**鄉飲水困難的重要原因。二是年降雨量偏少,十年九災、十災九旱,特別是去冬今春更甚,遭受50年一遇的特大旱災。**鄉屬北亞熱帶大陸季風性溼潤氣候,年最高氣溫38℃,最低氣溫-6℃,平均氣溫17℃,全年無霜期270天,年降水量只有600mm—780mm,降水少且時間、空間分佈不均。去年冬天以來,持續乾旱近一年,降水量不及往年一半,全鄉乾枯水井、水窖1200餘口,乾涸蓄水池(塘)60餘處。三是對飲水安全重視不夠,投入不足,安全飲水工程覆蓋面偏低。**鄉沒有一個規範化自來水廠,約有65%的農戶沒有吃上自來水,大部分羣衆飲水要看“老天爺”臉色。有的雖然有優質水源,但沒建配套工程設施,導致資源浪費。調研中,我們實地瞭解到,五龍河上游元門村的五股泉水,水源充足,水質好,只要安裝8000米左右的管道,就可解決瓦房溝、田坑、神霧嶺3個村2500餘人的安全飲水,但由於無錢投入,只能眼看清泉白嘩嘩流。

四、解決**鄉羣衆飲水困難,應緊密結合實際,堅持應急與謀遠相結合,治標與治本兩手抓,切實增強針對性和實效性。

**鄉是一個山區鄉鎮,村民居住比較分散,由於歷史或現實的原因,村民飲水的方式多種多樣,飲水困難的程度也不盡相同,解決飲水問題的方法也應因地制宜、分類定策、注重實效,可採用“五保”的方式給予解決。

第一,定期送水保應急。針對離水源較遠、年老體弱的孤寡老人或者嚴重乾旱的特殊時期,根據羣衆需要,採取定期送水的方式解決飲水困難。爲保證送水的穩定性或長期性,應建立相應的機制制度,特別要有經費保障。可採取政府(村)補助一點、村民交納一點、部門幫扶一點的方式籌集水費。然後通過市場運作,合理確定水價,進行公開競爭,將送水權承包給公司或個人。這種方式**鄉已有探索,村民李位餘每個月給村民送水,但由於有關監督制約機制缺失,運行並不規範,隨意性比較大,村民用水沒有保障。

第二,穩定水源保供給。**鄉飲水困難最大的原因就是地表留不住水,解決問題的關鍵就是要建立固定取水點和蓄水點,以穩定水源。可採取兩種方式解決,一種是在河溝修建攔水堤壩,把水堵起來、蓄起來,供村民固定取水。這種方式見效快,效果好。今年以來,**鄉在瓦房溝村1組、5組、7組,八道河村2組,**河村2組新建固定取水點4個,解決了近2000人飲水問題,得到村民稱讚。另一種是在村民房前屋後修建水池水窖,收集儲存雨水。這種方式是居住在高山的村民用水主要方式,但受制於降雨,一旦遇到旱災,則無法保證,而且水質比較差,容易受到污染,存在安全隱患。

第三,人飲工程保長遠。修建大型的飲水工程,把優質的山泉水引到村民家中,讓村民吃上放心的自來水,是解決**鄉村民飲水困難的長遠之策。**鄉通過全面摸排、查找水源和廣泛徵求意見、深入論證,近期可以實施且效果好的人飲工程有三處:一是八道河村修建兩處蓄水池,並配套建設管網,可解決全村8個組、700人的飲水問題,工程概算投資100萬元。二是利用五龍河上游元門村充足的五股泉水,通過建設管網,引水到沿途的瓦房溝、田坑、神霧嶺3個村,可解決21個組、2500餘人的飲水困難,工程概算投資約300萬元。三是在藏王溝村一組溝口修建蓄水壩,通過引水,可解決下游4個組、400人的飲水問題,工程概算投資80萬元。這些項目投資相對比較大,**鄉多次申報,**縣水利部門也已作過實地勘測,但截止目前尚沒立項。**鄉要進一步加大申報和爭取力度,力爭早日立項。

第四,搬遷安置保根本。對那些居住大山裏,交通十分不便,且距水源太遠的村民農戶,最根本的解決辦法還是搬遷安置。當然,搬遷是一個系統的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從**鄉目前集中搬遷安置的情況看,也還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一是搬遷本身的成本比較高。住在大山的大多是貧困的農戶,靠自身能力搬不下來,基本要靠政府補助。二是搬遷後留不住。集中安置最大的問題是提供給搬遷村民的土地、山場有限,有的根本就不能提供土地和山場,山裏的村民習慣了靠土地生活,一旦離開土地,生活便沒有來源和着落。因此村民寧願長期肩挑背託取水,也不願搬到山下居住。所以搬遷安置的背後有大量的工作要做,特別要圍繞土地流轉做文章,把山上村民的土地流轉給大戶、企業,讓移民成股東和工人,只有在搬遷後穩定增收,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第五,新建水廠保安全。隨着農村的快速發展,農村的水污染越來越嚴重,用河水、飲泉水已經不再是村民的福利,而成爲一種巨大的安全隱患。特別是**鄉中心集鎮**河村,河水污染十分嚴重,縣質監部門多次檢驗不合格,但村民沒其它用水可選擇,只能“閉着眼睛喝”,外地來的客商,知道**鄉水“喝不成”,都自帶桶裝純淨水。**鄉是國家4A級風景區――五龍河景區所在地,是五龍河自然保護區的核心板塊,“美景美色美如畫,好山好水好**”。但日益污染惡化的水質不僅嚴重影響人民羣衆生命安全,同時對**鄉發展旅遊產業也是一個嚴峻的挑戰。下一步,**鄉要抓緊對**河村自來水廠進行規劃和申報,特別要針對快速發展的旅遊產業,積極爭取市、縣支持,納入項目籠子,儘快建成高標準自來水廠。同時,要對該鄉重點流域進行綜合治理,對生產生活污水進行無害化處理,對不達標的飲水進行淨化處理,最大限度提升飲用水質,保證羣衆飲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