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調查的報告作文集合十篇

學識都 人氣:1.44W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有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很是熟悉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傳遞知識信息。那麼問題來了,到底應如何寫一篇優秀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調查的報告作文10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有關調查的報告作文集合十篇

調查的報告作文 篇1

最近,學校裏近視的人越來越多了,特別是高年級的同學。校園裏,進進出出的同學有不少人戴起了小眼鏡。一個一年級的小朋友,臉上一副十分稚氣的樣子,可鼻樑上卻已經掛起了沉甸甸的眼鏡。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戴眼鏡的同學可真不少!我們很想知道爲什麼,就在這下了一番功夫。在老師的幫助下,我們針對近視做了關於少先隊員近視率與用眼習慣的調查。

在查找資料時,我看到了一組觸目驚心的數字:我國青少年近視發病率是世界第2位,發病率爲50%。其中,小學生近視率爲22。78%,初中生爲55。22%,高中生爲70。34%,大學生高達80%以上。我國中小學生患近視的人數佔整個學生比例的60%,患者人數超過6000萬。居世界首位。看了這一則網訊,我心中不禁一顫,產生了疑雲:“爲什麼小學生也有那麼多人近視呢?爲什麼大學生近視人數那麼多呢?從小學生到大學生人數逐漸上升,近視和年齡有關嗎?”一切疑問,都在我心中產生。我又查找到了其他資料,猜測造成近視的原因是用眼習慣不良與學習任務加重。

在蔣老師的幫助下,我們又拿到了學校20xx年9月份的學生視力表,經過統計,我得到如下近視(視力不到5。0)數據:一年級92人中有12人近視;二年級82人中有8人近視;三年級92人中有7人近視;四年級94人中有5人近視;五年級130人中有15人近視;六年級133人有42人近視。我發現近視人數從一年級到四年級逐漸減少,但五、六年級卻又增加了,特別是六年級近視人數大約佔了六年級總人數的30%。“到底是怎麼回事呢?”我們針對近視做了進一步的調查。

不體會生活,就不知道生活的甜。同樣,不問同學,怎麼能知道近視的原因呢?我們採取了詢問法。我來到六年級班中詢問了同學。其中A同學說,他在家裏經常上網玩遊戲,時常玩到半夜才睡覺,放假時還玩個通宵;B同學說,她看書寫字喜歡趴在桌子上,有時一邊看電視一邊寫作業,離電視機很近;C同學說,他做眼保健操時經常與同學說笑吵鬧,眼睛痛時還經常用髒手擦;D同學是又矮又胖的,他說他喜歡吃巧克力、糖等甜食,不喜歡吃西紅柿、桔子等含維生素的食物。許許多多的同學都說出了日常不良的用眼習慣。通過詢問,我知道了同學有許多不良用眼習慣,發現同學們近視的主要原因是

1、閱讀時間太長,注意力集中,視力工作時間長。

2、缺乏應有的體育鍛煉和室外活動。

3、看書、寫字姿勢不端正。

4、家長不重視孩子的視力健康

5、臥牀、躺在車廂裏看書。

6、在太強、太暗的燈光下看書、寫字。

7、近距離、長時間看電視、上網。

8、不認真做眼保健操。

9、營養結構不合理。

10、學習負擔重,心裏壓力大。

11、經常用髒手擦、揉眼睛。

12、發現遠視力不好,不及時檢查、治療。

在網上

還要注意日常飲食習慣哦!我們應該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用科學的方法保護眼睛,愛護我們心靈的窗戶!

調查的報告作文 篇2

一、問題的提出

反思是促進學生學習與發展的有效途徑與方法。學生作文反思是指學生對自己寫作過程的一個明顯段落點或對一篇文章進行審慎的回顧、分析與檢查。

要指導學生寫作成功,不能只教作文之道,還要引導學生“反觀自我”,對自己的作文實踐進行有效的反思。人的學習是雙向過程,一方面是對所學材料的識別、加工和理解的認識過程,另一方面又是對認知過程的自我觀察、自我評價和自我調節的“反思”過程。要使學習有成效,不僅需要認識,更需要反思。長期以來,教師指導學生學習更注重認知過程,而忽視學生的反思過程,使學習變爲被動,知識的獲取變得抽象化、呆板化。作文教學也如此,作文教學弊端之一,是教師基本上把眼光集中在如何教學生寫好作文,很少關注學生是如何學會寫好作文的。作文教學更多關注教給學生寫作方法,很少思考學生是如何使用這些方法,不注重學生作文反思導致作文指導低效。

作文指導的最高境界是讓學生進行策略性寫作:能根據作文題目要求、外在條件、自身水平,恰當地選擇運用寫作材料與方法,有效表達自己的內心世界。學生要真正學會寫作,不僅是要把握寫好一篇文章有哪些方法,更重要的是要把握這些方法“有什麼用”和“怎樣用”,就是說怎樣將學到的方法變爲自如使用的技能。作文反思,是學生將自己的寫作過程當做意識對象,對其寫作的心理過程進行回憶、思考、評價,能減少寫作的盲目性、抽象性。

我市近幾年中考作文的情況來看,一些初中生對作文所持的消極態度和低下的寫作能力,讓我們不得不承認,初中作文教學的結果有許多令人遺憾之處。大多數語文教師都在作文教學及批改上投入最大的工作量,而學生也爲各種練筆絞盡腦汁。可是爲什麼努力的結果是事倍功半甚至每況愈下呢?造成作文低效高耗的狀況,原因是複雜多樣的,我們認爲作文教學缺乏對學生作文反思能力的培養,學生缺少反思意識、反思習慣和反思能力是要害因素。

二、調查的結論與分析

爲了準確把握我市初中生作文反思能力培養狀況,促進作文教學有效提升。福建省“十一五”教育科學規劃課題《初中學生作文反思能力培養研究》課題組進行了“初中生作文反思能力培養”問卷調查與訪談,調查分學生和教師兩種類型。問卷主要針對學生作文水平和寫作狀態、學生作文反思意識、學生作文反思手段與方法、學生作文反思習慣、教師對學生作文反思能力指導情況等5個方面的內容進行設置。本次調查對象是我市6所初中學校語文教師與學生,城關初中2所,農村初中4所。抽取七年學生300名、教師20名,抽取八年級學生300名、教師20名,抽取九年級學生200名、教師20名。發放學生問卷800份,收回問卷791份,有效問卷780份。發放教師問卷60份,收回問卷56份,有效問卷55份,以上問卷,被調查者具有一定代表性。同時,我們圍繞問卷內容又開了3場學生座談會、2場教師座談會,以確保對調查內容的深度把握。我們將調查與訪談結果進行分析,提煉出以下調查結果。

(一)學生作文水平總體偏低,缺少良好的寫作感受

我市初中生作文水平總體偏低,尤其是農村初中學生。學生在回答 “你的作文成績一般是什麼水平”,0.6%的學生選擇“優秀”,20.6%的學生選擇“良好”,42%的學生選擇“一般”,36.8%的學生選擇“較差”。從教師問卷來看,大部分教師對學生作文的總體水平是不太滿意的,10%認爲學生作文水平“良好”,23%認爲“一般”,67%認爲“較差”。雖然教師與學生的回答有出入,但從雙方數據來看,學生作文總體水平偏低是事實。

學生在寫作過程中積極體驗比較少,尤其是作文水平低下者。從學生是否喜歡寫作來看,5%的學生“非常喜歡”,37%的學生還“可以”,45%的學生“不喜歡”,13%的學生“害怕作文”;學生對作文課的感受,24%的學生認爲“輕鬆愉快,使人充滿信心”,12%的學生認爲“樂趣少”、40%的學生認爲“單調,沒樂趣”、24%的學生認爲“緊張單調,難於忍受”;從學生寫作動力看,17%的學生認爲寫作是“記錄生活,表達情感”,83%的學生是爲了“完成作業”,任務驅動的寫作動機使學生作文常成爲應景之作,寫作難有快樂體驗。

(二)學生對作文的自我分析水平較低,作文反思意識淡薄

由於長期作文教學的忽略,學生對作文的自我分析水平低。從學生“對自己寫作的能力與興趣瞭解程度”看,40%學生選擇“瞭解”,10%的學生選擇“較瞭解”,30%的學生“不太瞭解”,20%的學生是“不瞭解”;“對你能比較準確判斷出自己作文的好壞嗎”,22%的學生回答“能”,40%回答“有時能”,38%的學生回答“不能”;學生對“你作文中出現問題一般是由誰發現?”,20%的學生回答是“自己”發現,80%是由“老師”、“同學”或“家長”發現;學生對自己作文常犯的錯誤不熟悉,問卷中68%的學生回答“不知道自己常犯的錯誤”。由此看出,學生對自己的作文能力、作文優劣、作文問題的分析判斷水平不高。

學生在寫作活動開始前、過程中和活動結束後,缺乏主動對自己的作文實際狀況進行分析思考的心理需求。從寫作前看,“寫作時,面對作文題目的第一感覺”,10%的學生能“稍作思考,然後下筆”,58%的學生“腦中空空,無從下筆”,32%的學生是“按照教師要求作文”;從寫作過程看,學生“對自己在寫作中常犯的錯誤,能否採取措施預防”,5%的學生回答“能”,35%的學生回答“偶爾能”,60%的學生回答“不能”;寫作後,10%的學生“能對自己寫作過程進行反思並總結經驗”, 20%的學生“偶爾能”,而70%的學生“不能”做到。從以上寫作流程問卷分析,學生作文反思意識比較淡薄,作文水平差的學生和農村學生尤其突出。

(三)學生沒有養成作文反思習慣,作文反思方法缺乏

由於教師對學生作文反思能力培養的意識淡薄,學生作文時一般缺少反思習慣。作文本下發後,61%的人通常“只看成績”,28%的人“會認真看教師的評語”,9%的人“會根據教師的批改,認真思考評語”,2%的人“會對作文存在的不足進行反思,然後再訂正”; 12%的人在“寫完作文後能認真自覺地反覆檢查與潤色”,53%人只“檢查一遍”,20%的人“教師督促就檢查,否則就不檢查”,15%的人“根本不檢查”;在寫作後,10%的人“能對寫作的過程作進一步的反思,從中發現寫作成功的策略或思考方法”,90%的人“不能”;60%的學生“沒有修改作文的習慣”。

造成學生作文反思能力弱化,主要還在於學生缺乏反思手段與方法。對於學生寫作過程的反思方法運用看,7%的學生 “在寫作時,能‘跟蹤’自己的思考過程,必要時會修改原來的思路和方法”,15% 的學生“基本能這樣”,60% 的學生“偶爾這樣”,“從不這樣”的學生佔18%; 對作文的分析與總結, 5%的學生“經常在寫作後總結寫作的方法”,21%的學生“有時間的話會總結一下”,34%的學生常“感到沒什麼可總結的”,40%的學生“不知道怎麼總結”;這些數據可以看出學生既缺乏反思意識,也缺乏反思手段,導致學生髮現不了作文問題。

(四)教師培養學生作文反思能力的意識淡薄,指導方式有限

作文教學中,教師對學生作文反思能力培養的實際價值認識不足,學生作文反思能力培養成爲作文教學的“盲點”。在訪談與問卷中,91%的教師基本不能準確理解學生作文反思能力的概念;教師對學生作文反思能力的重要性認識不足,“您認爲學生作文反思能力對學生作文成功的作用”,3%的教師認爲“重要”,34%的教師認爲“一般作用”,63%的教師認爲“不重要”;學生作文差的最大原因分析,10%教師認爲“缺乏生活經驗的積累與提煉”,20%認爲“缺少寫作方法”,65%認爲“閱讀少”,15%認爲“教師指導不到位”,同時在訪談中,即使是認爲教師指導不到位,也很少有人會從反思能力培養上尋找原因。

教師對學生作文反思能力培養意識淡薄,導致教師培養學生作文反思能力的方法方式有限。教師不能主動創設學生進行反思的條件,對“是否時常創造條件引導學生反思自己寫作過程”,31%的教師回答“偶爾”,69%回答“沒有”;對是否能定期幫助學生總結寫作經驗,10%回答“能”,25%回答“偶爾能”,65%回答“不能”;對能否用多種方法引導學生反思寫作過程,5%回答“有”,20%回答“偶爾”,75%回答“沒有”;對是否熟悉學生寫作反思的相關方法,33%回答“瞭解一點”,67%回答“不熟悉”。是否時常要求學生修改作文,62%回答“有”,38%回答“偶爾”,但在訪談中,教師普遍認爲修改效果並不好,大部分學生處於應付性修改。教師培養學生作文反思能力的意識淡薄,指導方式有限,造成學生不斷地寫作、教師不停地修改,但效果很差,學生作文提高很慢,教師無從着手、力不從心等狀況。

三、學生作文反思能力培養的思考

(一)認識價值,強化學生作文反思能力的培養意識

作文反思能力培養對作文教學具有重要意義。在作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只是指導者,真正的寫作主體是學生,而寫作主體的個性化很強,如何針對不同主體的個性化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是當下一個重要的課題。但目前作文教學的大體狀況是:學生大量地寫作文,教師認真批改作文,然後統一評講,接下來學生再寫、再練,教師再改、再講。教師關注的是學生寫出來的文章結果,而對學生內在的寫作過程關注不夠,致使學生作文一直得不到實質性的提高,也找不到癥結所在。教師要充分認識到,培養學生反思能力是解決作文癥結的有效途徑,學生具有作文反思能力是提升作文質量的關鍵。

1、注重學生作文反思,能促進學生策略性寫作。讓學生在寫作過程中學會“反觀自我”,有利於豐富和積累寫作經驗,從而促進寫作方法能靈活自如應用。

2、注重學生作文反思,能促進作文教學流程優化。學生作文反思是把自己作文作爲思考對象,對自己作文的寫作過程和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有利於作文教學過程的優化:它強化了學生的主動性,使寫作指導過程由單向變爲雙向過程,由被動過程變爲互動過程;它強化對自己作文的審視與分析的全程性,使寫作指導過程的反饋由被動反饋變爲主動反饋,由延遲反饋變爲及時反饋;它強化了學生寫作的自主性、針對性和責任感,使作文教學過程由注重教師教的過程變爲學生主動發展的過程,使作文教學指導由一般化向個性化轉化,由加負過程變爲減負的過程。

3、注重學生作文反思,能促進學生作品意識強化。作品意識的培植是從“審視自我”、“玩味文字”、“主動修改”開始的,而學生作文反思是三者的前提,沒有反思就沒有辦法完善,沒有反思就沒有辦法挑剔。

(二)熟悉策略,加強學生作文反思能力培養的有效指導

提高學生作文反思能力有三個途徑,一是通過學生的自身學習經驗自發地形成;二是通過教學活動無形中獲得;三是通過專門訓練明確獲得。研究認爲在教學中教師進行有意識的適當訓練,能夠提升反思能力,也就是第二、第三種途徑結合是最有效的。因此,教師不僅要熟悉作文反思方法,而且要指導學生掌握反思方法。

1、指導學生把握作文反思的內容。學生在寫作中,知道自己要從哪些路徑,從什麼方面分析自己的寫作及其文章得失。作文反思內容主要有:一是從寫作順序反思。有無清新靚麗的題目;是否有引人入勝的開頭;有無一句點明主旨的話;有無一個耐人尋味的結尾。二是從寫作技巧反思。語言運用是否得體,遣詞造句是否明白通順;舉例是否恰當;文體結構是否合理;首尾是否呼應。

2、指導學生明確作文反思過程。作文反思不是簡單地對寫作過程進行回顧或回憶,它是要圍繞“我做了什麼——我這樣做有效嗎——我這樣做合理嗎——我還能怎樣做”這個問題鏈,探討文章的優化,促進寫作水平的提升。一個完整的反思流程:一是提出問題。通過對寫作與作文的實際感受,意識到自己作文中存在的問題;二是觀察分析。針對問題反覆琢磨自己活動的信息,以批判的眼光反觀自身,思考作文問題及其原因所在;三是提出新思路。根據分析,提出作文構思與寫作的新想法、新辦法;四是實踐驗證。根據新思路,重新寫作或修改文章。

3、使學生熟悉並掌握作文反思方法。一是寫作文後記。寫作文後記是學生針對教師對作文批改、講評,學生自己重新審視自己的作文,寫出反思的文字。二是寫作文病歷卡。寫作文病歷卡是學生把自己當做醫生,將自己作文當作病人,給自己診斷、開處方。三是作文自評。作文自評是指學生在教師指導下,根據作文評價標準對自己的作文進行全面評價,寫出評語與分數。四是作文自我提問單。作文自我提問單是根據寫作的規程或寫作素養要求,並將其細化,以系列問題的方式出現,學生根據問題系列逐一回顧、思考、評價,主要有寫作提問單與階段性提問單兩種形式。五是品味作文亮點。品味作文亮點就是將文章的精彩之處找出,並且對其特色進行深入分析與思考。六是作文修改。作文修改是學生根據教師批改和評講要求,通過個人反思及小組討論,重新謀篇佈局,將文章再寫一次。

(三)創設時空,提供學生作文反思能力的提升機會

學生作文反思能力培養是否成功,最後要看其能否保持與遷移。因此,要培養學生作文反思能力,就要在作文教學中,提供條件讓學生在學習、操練與實踐中促進作文反思能力的保持與遷移。

1、要提供大量的練習與實踐的機會。作文教學與評講,必須改變傳統做法,課堂上要減少教師活動時間,增加學生活動時間,以小組合作學習、研討交流、片段作文練習等方式,給學生提供充分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感悟、體驗、思考作文反思方法與策略的運用。一方面,教師要充分介紹作文反思策略並作出示範。另一方面,要提供足夠的時間讓學生進行大量的作文反思策略的練習,這樣才使學生正確學會作文反思,使反思由被動走向主動。也許初期教學成本很高,但後期學生絕對受益而且輕鬆。

2、給予學生積極的反饋。在學生進行作文反思練習的過程中,教師應該監控學生的活動,注意提供個別指導和修正性反饋,及時給予鼓勵,這樣會增強學生的信心,促進學生實踐作文反思策略,並學會策略的使用。

3、指導學生明確作文反思策略運用的條件。每個作文反思策略的使用都是有切合條件的,並不是任何場合、任何時間、任何人都能用,教師在學生作文反思教學中,儘可能提供多個範例,給予學生多方面指導,促使學生有效反思。

調查的報告作文 篇3

前幾天,媽媽在網上買了兩雙夜光拖鞋,晚上如果要上廁所就不用開燈,也不用滿地找拖鞋。這真是節約用電的好幫手。現在節能環保的意識越來越強了,生活中很多的地方都改進了,家裏都用節能燈,冰箱、空調上都有能效標識。走在馬路上,看到一輛輛寬敞明亮的公交車絡繹不絕,爲低碳環保的出行方式提供了方便。我們家的周圍還能看到好多個公共自行車的出租點,自行車顏色非常鮮豔,是金黃色和天藍色相間的,彷彿在提醒我們,只有保護好環境,才能夠看到金燦燦的太陽和蔚藍的天空。可是,還是有很多不夠好的地方需要改正。那麼大家的節能環保意識到底怎麼樣呢?

我想利用週末晚上,在附近的大超市裏做一次關於節能環保的問卷調查。首先,我設計了幾個日常生活中關於節能的問題,然後我在網上查找節能環保的資料,看看還有什麼問題可以提出來的,最後我設計了15個問題和幾個答案,製作了一張節能環保調查表。我去複印店裏複印了50份表格,等調查好了,我就把這些紙再重複利用一次,當做草稿本,白白扔掉太可惜了。

上週末,我在媽媽的陪同下,到歐尚超市的北門,開始了我的實踐活動。我特意戴上紅領巾,手裏拿了厚厚的一疊表格,口袋裏放了三支筆。看到兩位老奶奶坐在休息椅上,我禮貌地問好,當他們聽說我要問節約能源的'問題,她們笑着說:“現在的孩子真懂事啊,從小懂得節約了。”向她們調查了以後,我知道她們平時很節約,把廢紙和飲料瓶收集好賣掉,淘米水澆花,洗臉水和洗菜的水沖廁所,去菜場買菜拿一個環保袋。接着,我走到五芳齋裏面,有一位大哥哥剛好吃完糉子,我遞上表格,他認真地拿起筆,一項一項的打鉤,還問我爲什麼沒有看到“太陽能”這幾個字。原來這位大哥哥就是在太陽能熱水器的公司上班,環保意識也很好。他購物的時候優先考慮綠色低碳的商品,家裏的家用電器上的能效標識級別是2級的,說明能源利用好。平時有意識地購買簡單包裝或大包裝的商品,看到包裝特別精美的就很討厭。他也經常有意識地減少使用一次性塑料袋。還有,他和我一樣特別反感放鞭炮,製造噪音,浪費資源,污染空氣,還留下滿地的廢紙屑。經過媽媽的提醒,我還向七位小朋友進行了調查。他們都知道世界環境日是六月五日。除了一位小朋友以外,他們都能做到不亂扔垃圾,如果看到有分類垃圾桶,他們也都按照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分開丟放。有幾位小朋友在家沒有做到隨手關燈,電視機用遙控器關,沒有徹底關掉,看到水龍頭滴水也沒有主動上前關閉。我想,他們通過這次問卷調查,一定會改掉這些壞習慣了吧。大約一個半小時,手上的表格都填好了,我帶回家好好統計一下。

通過這次調查,我發現大家都很注重節能環保。所有家庭都用了節能燈,而且知道節能燈比白熾燈節電70—80%。有30個人知道電腦在休眠模式下能耗降低到50%以下。有34個人在購物時優先考慮節能環保的產品。50個人都選擇在近距離出行時儘量乘坐公交車、騎自行車或步行。有一個問題是冰箱裏面放食物的量佔用冰箱多少比例比較省電,基本都回答錯了,應該是60%左右。還有一個問題是“您認爲您最反感的影響環境的事情是什麼?”答案有很多,有人反感放鞭炮;有人反感商店門口的大音響製造噪音;有人反感馬路上的汽車尾氣;還有人選擇反感的事情是在野外焚燒垃圾,散發出刺鼻的氣味,黑煙滾滾,污染環境。所以,在保護環境和節約能源方面,還有很多地方做得不夠。經過這次問卷調查,我也增加了很多知識,我還知道在冰箱裏放食物時要離開內壁10釐米,這樣有利於冰箱內空氣流通,溫度穩定,節約用電。我是一名小學生,除了自己要努力做好以外,還要認真學習,掌握好本領長大了才能保護地球媽媽!

調查的報告作文 篇4

南陽曆史文化十分悠久、人傑地靈:如輔佐劉備諸葛亮;發明地動儀張衡;醫聖張仲景……都是南陽人。早在幾千年前,我們祖先就在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現在,人們用科技、智慧創造了一個嶄新南陽。

在春秋戰國時期,公元前二百七十二年時,“南陽”這個名字才誕生。雖然朝代變更,但“南陽”這個名字使用了兩千兩百年卻仍沒改變。

南陽位於河南省西南部,與湖北、陝西相鄰,南面是伏牛山,北面是漢水。又是三省主要通道。提供給人們一個良好生活環境。

現如今,南陽已經被國務院命名爲歷史文化名城,是中原主要旅遊勝地,它是一塊有待開發寶地,是一方充滿激情熱土。

調查的報告作文 篇5

1. 結尾似乎沒有寫完應能與開頭照應觀察細緻描寫生動

2. 結尾呼應文題點明中心

3. 文章開頭簡而得當通過環境描寫來襯托人物心情十分藝術化雜而不亂能做到詳略得當重點突出結尾恰到好處地點明中心語言樸實而含義深刻耐人尋味

4. 以感受開頭以感受結尾這樣便使文章前後照應首尾連貫同時又使文章主題迴環復沓感染力極強。

5. 以飽滿的激情描寫了……開頭簡明扼要重點突出詳略得當內容具體

6. 文章對……的氣氛渲染充分而恰到好處對文章重點…作了細膩而傳神的刻畫立意高遠令人讚歎。

7. …切合實際蘊含着樸素而深刻的哲理讀來令人精神振奮情緒激昂

8. …特寫鏡頭別開生面情趣盎然全文充滿童心童趣讀來倍感親切

9. 這篇文章充滿了激情從字裏行間能體會到小作者對…的喜愛之情全文層次清晰語句流暢

10. 事例敘述生動具體趣味性強且與前面的比喻…一脈相承最後作者用寥寥數語表現出了自已對…的情感令人感動

11. 文章語言清新活潑描寫能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徵篇幅短小精悍值得一讀

12. 內容緊貼現代生活,新穎別緻,把握時代脈搏,盡現時代氣息。

13. 脈絡分明,層次感強,敘氣說井然有序,纖毫不亂。

14. 詳略得當,主次分明,思路清晰。精挑細揀,素材似爲主題量身定製。

15. 敘述詳細具體,細節描寫生動逼真,人物個性鮮明突出,形象豐滿,躍然紙上。

16. 以環境烘托人物的心情,情景交融,情現景中,景隨景現。

17. 想像豐富,構思奇特且不脫離生活的真實,扎跟於生活的聯想,拓寬了讀者的思維,讓人覺得生動有趣。

18. 景物描寫傳神逼真,遣詞造句貼切得體,景隨情生,情景交融,呈現在讀者面前的恰似一幅生動傳情的寫生畫。

19. 想像奇妙,既源於生活,不失生活的真實,又高於生活,開闊讀者的視野,充滿了藝術魅力。

20. 事件過程描述詳細具體,內容雖多但顯得有條不紊井然有序,體現了作者清晰的思路與謀篇佈局的能力。

調查的報告作文 篇6

漢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也是世界上使用人數最多的文字。漢字的數量很多,總數約6萬個,常用字約6000個。漢字有悠久的歷史。目前發現的最古老的漢字,是距今3400多年前的甲骨文,它們已是很成熟、很發達的文字。據科學家推算,漢字的歷史有5000年左右。

漢字,就是記錄漢語的文字。它是我國各民族團結的紐帶,是國家統一的象徵,中華文化的瑰寶。

我們國家幅員遼闊,各地方言複雜,分歧很大,而漢字是超方言的,它打破了地域的侷限,爲不同地域間的交往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同時,漢字適應漢語的特點,記錄和傳播了漢民族豐富燦爛的歷史文化,保存了大量的文化遺產。今天,漢字在信息處理方面取得了重大的突破,人們可以在電腦、網絡上直接使用漢字處理和傳輸各種信息,從而顯示出它的強大的生命力。

漢字不同於英語、俄語等拼音文字,它是一種形、音、義相結合的獨特的文字體系。也就是說,一個漢字不僅有一定的形體,有一定的讀音,還往往能直接體現一定的意義。因此,我們說漢字是一種意表文字(也有人稱意音文字)。

從字形上說,漢字是一種方塊文字,是通過橫、豎、撇、點、折等各種不同的筆畫構成的。從形體看,漢字可以分爲兩大類,一類是獨體字,一類是合體字。

中國文字的發展,經過秦統一中國後,連續對漢字進行簡化、整理,使漢字逐漸走向規範化。漢字的發展,大致可分爲古文、篆書、隸書、楷書等四個階段的演變過程。其中,篆書又有大篆、小篆之分;隸書則有秦隸、漢隸之別。由此可知,歷史上任何一種新的字體,都是經過長期演變逐漸形成的。總體來說,楷書形成後,中國文字已基本定型。

文字不僅是中華文化的載體,而且本身就是一種燦爛的文化。但在歷史發展的潮流中,人們對中國文字傳統的寫法有所改造,產生了所謂的“現代字”,也就是錯別字,這種輕易的“改寫”,使得中國文字失去了她原本的韻味。平時,有很多人爲了一時的方便,而把很多字簡寫;或是不會寫的,就用另一個同音的字代替原本的字,這樣就可能使原來的句意改變了。

調查的報告作文 篇7

垃圾侵佔土地,堵塞江湖,有礙衛生,影響景觀,危害農作物生長及人體健康的現象,叫做垃圾污染。

垃圾包括工業廢渣和生活垃圾兩部分。環境調查報告。工業廢渣是指工業生產、加工過程中產生的廢棄物,主要包括煤研石、粉煤灰、鋼渣、高爐渣、赤泥、塑料和石油廢渣等。生活垃圾主要是廚房垃圾、廢塑料、廢紙張、碎玻璃、金屬製品等等。在城市,由於人口不斷增加,生活垃圾正以每年10%的速度增加,構成一大公害。

垃圾的嚴重危害,首先是侵佔大量土地。二是污染農田。三是污染地下水。四是污染大氣。工業廢渣中的有些有機物質,能在一定溫度下通過生物分解產生惡臭,從而污染大氣。五是傳播疾病。生活垃圾中含有病菌、寄生蟲,如果直接用來作爲農家肥料,人吃了施用過這種肥料的蔬菜、瓜果,就可能得傳染病。

隨着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的改善,城市垃圾大量增加。垃圾處理已成爲城市環境綜合整治中的緊迫問題。

調查的報告作文 篇8

生活低碳是指提倡讓環境綠化,減少碳的排放量而提出的,因爲二氧化碳而導致環境變暖,提出發展新能源代替過去的舊能源,比如用電代替石油,減少廢物燃燒。

調查時間:20xx年xx月xx日

調查地點:青塘小區

調查內容:人們是怎樣進行低碳生活的呢?

調查目的:低碳生活的重要性

調查過程:查看新聞

1 車,尤其是私家車,排出的尾氣有二氧化碳,引起溫室效應,所以現在都提倡買低排量車。

2 用煤作爲能源,燃燒後排除的還是二氧化碳,所以都提倡使用綠色新型能源

3 單面印刷紙張 一次性筷子砍伐過量的樹。所以都提倡使用再生紙、環保筷子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其實是一直都在排放着二氧化碳,比如我們坐汽車要耗費燃油,燃油燃燒就產生二氧化碳,排放在空氣中就增加了

碳排放。我們每天要看電視用電腦,這些家電都耗費電能,電能的生產是要消耗大量的煤炭,煤炭的消耗也要排除大量的二氧化碳。因此,如何通過節約能源,節制我們的日常生活,如少用空調,少用暖氣,少開車,少坐飛機等等,都是屬於低碳生活的一部分。違背低碳生活,會導致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污染環境,氣候反常。

低碳生活只是一種態度,而不是能力,我們應該從節電、節水、節碳、節油、節氣這種小事做起,低碳生活是我們要建立的綠色生活方式,只要我們去行動,就可以接近低碳生活,甚至可以達到低碳生活的標準。爲我們能生活在一個低碳的環境而努力!

調查的報告作文 篇9

喜歡影視節目狀況的調查報告

從一個人所喜愛的影視節目,能夠看出他的性格甚至是思想。爲了更加了解班上的同學,我便對同學們展開了他們所喜愛的影視節目的調查。

在20xx年5月24日下午,我便製成了一張調查表,我從新聞、電視劇、電影、綜藝節目、動畫動漫、紀錄片、選秀節目七大類向同學們展開了調查。我懷着好奇的情緒拿着調查表挨個兒調查。看着同學們埋着頭寫下自我的喜好,我心中的好奇又多了一截。

過了近半節課,最後每個同學都填完了,我便開始統計結果。調查節果顯示,喜歡新聞的0人,佔總票數的0%,喜歡電視劇的11人,佔總票數的18。1%;喜歡電影的22人,佔總票數的36。2%;喜歡綜藝節目的8人,佔總票數的13。1%;喜歡動畫動漫的9人,佔總票數的14。8%;喜歡紀錄片的7人,佔總票數的11。5%;喜歡選秀節目的4人,佔總票數的6。6%。

這一結果令我驚奇,先新聞的況沒有一人,而選電視劇、電影的人之和競到達53。3%,這一結果出乎我的意料。我思考了一會兒,得出了一個結論:同學們不愛看新聞的幾個原因,第一,新聞對於我們來說顯得過於枯燥乏味,不像電影,電視劇一樣,生動,搞笑,能吸引我們的注意,第二,大部分新聞於我們有些遙遠,而電影、電視劇更貼近我們生活;第三,我們第天的學習都很累,壓力很大,導致沒有人願意結束學習後再去看無聊的新聞,而電影能夠讓我們娛樂消遣,緩解壓力。

除了學習,我們也要學會關心每一天發生的事,做爲一箇中國人,如果連中國發生了什麼大事你都不明白,還算得上中國人?算得上祖國的期望。

調查的報告作文 篇10

暑假裏,媽媽給我報了書法班,書法班裏的同學一下了課就去小賣部買垃圾食品吃,老師多次講了不要吃垃圾食品,同學們就是不聽,上課還被扔了好幾包,下課還揹着老師偷偷的吃,老師只好下課守在門口看着,不讓同學們買東西。

吃垃圾食品只會影響身體健康,不會對身體有利,所以我們儘量少吃。比如吃辣條,當辣椒的辣味刺激舌頭、嘴的神經末梢,大腦會立即命令全身“戒備”,如:心跳加速、唾液或汗液分泌增加、腸胃加倍“工作”,同時釋放出內本文由畢業論文網收集整理啡肽。若再吃一口,腦部又會以爲有痛苦襲來,釋放出更多的內啡肽。

持續不斷釋放出的內啡肽,會使人感到輕鬆興奮,產生吃辣後的“快感”。吃辣椒上癮的另一個因素是辣椒素的作用。當味覺感覺細胞接觸到辣椒素後會更敏感,從而感覺食物的美味。在人們吃辣椒時,只要不將口腔辣傷,味覺反而敏感了。

此外,在食用辣椒時,口腔內的唾液、胃液分泌增多,胃腸蠕動加速,人在吃飯不香、飯量減少時,就產生吃辣椒的念頭。

我希望同學們不要再吃垃圾食品了,這樣會對身體有害!

TAGS:十篇 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