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識都>旅遊>導遊詞>

杜甫草堂導遊詞(15篇)

學識都 人氣:3.24W

作爲一名專門爲遊客提供幫助的導遊,常常要根據講解需要編寫導遊詞,導遊詞是導遊員同遊客交流思想,向遊客傳播文化知識的工具,也是應用寫作研究的文體之一。導遊詞要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杜甫草堂導遊詞,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杜甫草堂導遊詞(15篇)

杜甫草堂導遊詞1

歡迎大家來到這!我是你們的導遊,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爲了便於大家參觀遊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紹一下。

您來到的是中軸線上的第三重建築——詩史堂。

詩史堂是整個杜甫草堂博物館的中心建築。杜甫一生留下1400多首詩歌,真實而生動的展現了“安史之亂”前後的社會生活,反映了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因此他的詩歌被稱爲“詩史”,“詩史堂”也因此得名。在“詩史堂”牌匾兩側掛有沈葆禎撰寫的對聯,上聯是“地有千秋,南來尋叢相祠堂,一樣大名垂宇宙”,下聯是”橋通萬里,東去問襄陽香舊,幾人相億在江樓”。這副對聯把杜甫和諸葛亮的相似命運都隱藏在其中,很有意味。

廳堂中央,安放着一尊由我國著名雕塑家劉開渠先生所塑的杜甫半身銅像。杜甫銅像顯得杜甫很是瘦弱,也正是如此,才襯托出了杜甫之所以嵩高,不在其地位與官銜,而在其精神與人格。他以瘦弱之軀體,承擔起對於國家和人民命運的深重憂患:他以苦難的生命,譜寫出中國文學史上芳華永駐的詩章。

塑像兩側是朱德同志撰寫的對聯:“草堂留後世,詩聖著千秋”。這副對聯道出了杜甫和他的故居草堂在人們心目中崇高而不朽的地位。詩史堂內還懸掛有現代著名史學家、文學家、詩人及書法家郭沫若撰寫的對聯:“世上瘡疾詩中聖哲,民間疾苦筆底波瀾”,此聯高度概括了杜詩憂國憂民的高尚情操,內容深刻,對仗工穩,書法瀟灑而富激情,歷來受到人們的稱道。

好了,詩史堂就給您介紹這裏,請您這邊走,繼續遊覽。

杜甫草堂導遊詞2

歡迎大家來到這!我是你們的導遊,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爲了便於大家參觀遊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紹一下。

梅園,位於草堂的西北角,過詩史堂折而向西,經水檻,穿月洞門,梅園就在眼前了。顧名思義,梅園內的植物以梅花爲主,間植海棠、玉蘭等具有地方特色的樹種,水面則養荷,從而形成濃郁的川西林園風格。

梅花是草堂園林中最具有特色的花木之一了,那朵朵綻放的梅花傲雪經霜,冰清玉潔,清香撲鼻。令人陶醉,引人遐思。

杜甫寓居成都時,他的朋友斐迪曾經從蜀州寄給他一首詠梅詩,因此而作《和斐迪登蜀州東亭送客逢早梅相憶見寄》相答:

東閣官梅動詩興,還如何遜在揚州。

此時對雪遙相憶,送客逢春可自由?

幸不折來傷歲暮,若爲看去亂鄉愁。

江邊一樹垂垂髮,朝夕催人自白頭。

從詩中看,斐迪在蜀州東亭送客,看見梅花開放,便想起了在成都的友人杜甫,並曾打算折梅枝相贈。因此杜甫才答道:幸虧你沒有將梅花折下送來,不然反倒會讓我睹梅而感覺到歲暮已去,新春來臨,從而引發我客居又一年,思鄉不得還的傷感來。然詩的結尾又一轉:雖然你沒有折梅相贈,但我這邊也有梅花,它們也已漸次開放,昭示着冬去春來,同樣讓我感覺到歲月易逝,朝夕之間,人已白頭!這首詠梅詩有感而發,深沉悽楚,曲折委婉,讀來實在感人,故後人譽之爲“古今詠梅第一”。梅花的開放,總是給人們帶來隆冬即將過去,春回大地的欣喜之情,然而,杜甫由於其一生顛沛流離,故土難回,萬事蹉跎,愁腸百結,所以梅花在他的眼中就成爲光陰易逝、歲月如流的象徵之物了,難免要睹花放而涌鄉愁了。

此時,你站在月洞門外,便可見一座四層磚塔聳立湖畔,一座曲橋橫跨湖上,塔名“一覽亭”。取杜甫《望嶽》詩“一覽衆山小”的句意。塔影倒映水面,與曲橋形成絕妙的呼應,而月洞門則成了取景框,在它恰到好處的取裁下,塔、橋、湖、花、樹,渾然構成一幅精美的畫面,許多遊人都會以此爲背景,留下自己的倩影。

而如果你是由北大門入園的話,則可以看到迎門而立的一組大型假山造型——“劍壁奔泉”。那崢嶸的峯巒,險峻的絕壁,深幽的溝壑,奔瀉如練的清泉,經過園藝師們精心的佈局安排,藝術地再現出天下名關劍門的奇景,令人叫絕。

每當冬去春來,園內燦若煙霞的紅梅,或紅或粉的海棠,纖塵無染的玉蘭次第開放,滿苑繁花在一泓碧水的襯映下,更顯出無盡的妖饒與恣媚來。在春意最濃、花事最盛時候,你如果登上一覽亭,憑窗俯瞰,那關不住的滿園春色,與遠處的平疇綠野,工部祠堂。草堂古寺的翠竹蒼楠融匯在一起,奔來眼底,頓會使你心旌搖動,神采飛揚,邏思無際。

成都市民大都喜歡選擇春節前來遊春踏青,人們沐浴在大好春光中,陶醉於花的世界裏,無不樂而忘返。而到了夏天,池中荷蕖又佔盡風流,給炎暑注入了幾分清涼,讓人消去許多暑意。

夏去秋來,在梅園內還有新的去處。你可以步入聽秋軒,朝新闢的待雪苑內舉目而望,便能見到樹樹楓葉,經霜而色紅似火,彷彿正笑待嚴冬的到來。

梅園,處處是畫,時時爲詩,秀麗而略帶幾分粗擴,寧靜中又透出少許的熱烈,確實是一處風光旖旎令人難以忘懷的園中之苑!

杜甫草堂導遊詞3

各位遊客:

大家好。早上我們去了寬窄巷子,那麼此刻小優就就帶大家去領一個景點——杜甫草堂,顧名思義,杜甫草堂就是杜甫以前住過的草堂,之所以有此刻這個景點,是由於以前的草堂太破太舊,所以政府出資又把草堂重新修了一下。而杜甫草堂也成了外地遊客來成都必去的景點之一。所以我們也要去看一看。

此刻我們呢金額如草堂,首先映入我們眼簾的是一尊杜甫的塑像,大幾能夠看見杜甫身穿大披風跪在地上,雙手放在膝蓋上,好像在思考什麼,大家都說,杜甫有一雙寫得好詩歌的手,誰摸了就能佔了他的靈氣,寫得一手好文章。所以小朋友要寫作文的或者是想寫好文章的,都能夠去摸一摸,期望給大家帶來好運。

我們繼續向前走,大家是不是很好奇爲什麼那裏有一個很古老的房子,市的,沒錯,那就是杜甫住的房子,裏面有九個屋子,杜甫一生窮困潦倒,日子過得很艱難,這個草堂還是在朋友的資助下才建成的。

杜甫草堂導遊詞4

各位朋友:歡迎大家遊覽杜甫草堂,我是你們的導遊小李。

成都杜甫草堂,是我國唐代大詩人杜甫流寓成都時的居所。1961年,國務院公佈爲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現在我們來到了草堂的正門,眼前這條波光翻翻的河流就是杜甫詩中多次提到的浣花溪。

說到“浣花溪”這個充滿詩意的名字的由來,還有一段動人的故事呢。相傳唐時溪邊住着一位姓任的姑娘,貌美而心善。一天,她正在溪畔洗衣,走來一位渾身瘡疥的和尚,行人都躲得遠遠的,唯有這位任姑娘不避讓。於是那和尚脫下沾滿膿血的架裟求她浣洗,任姑娘欣然接受。哪知架裟一入水,霎時滿溪泛起蓮花朵朵,再看那和尚,卻早已不知去向。人們十分驚異,就把這條河命名爲浣花溪了。

步入正門,我們看到整個庭園竹樹成蔭,綠水縈迴,一派自然天成的清幽景色,這正體現出杜甫的詩意:“浣花溪水水西頭,主人爲卜林塘幽”。

廳中的杜甫塑像,是中央美術學院著名雕塑家錢紹武先生的傑作。

參觀杜甫草堂,值得一遊的地方還有紅牆夾道、修竹掩映的花徑,碎瓷鑲嵌、古雅別緻的“草堂”影壁以及風景秀麗、獨具魅力的梅苑。妙境入目,各自都有體會,就不用我一一介紹了。

謝謝大家的參觀。

杜甫草堂導遊詞5

各位遊客,大家好:真誠歡迎您來到天府之國—成都!歡迎來到文人故居——杜甫草堂!我是您們導遊_,我將以最好服務來讓您獲取做大快樂和更多知識!希望我向導能給您帶來愉快!

杜甫草堂座落在成都市西郊浣花溪畔。大家現在看到就是草堂整個平面圖,我給大家介紹一下今天遊覽線路爲大門——大廨—詩史堂—柴門——浣花祠—工部祠然後從後門出來。整個遊覽大概需要50分鐘左右。一個小時之後,我們將在後門集合。

好,遊客朋友們,在遊覽之前呢,讓我先介紹一下杜甫生平簡介:杜甫生於712年,死於770年,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原籍湖北襄陽,但出生在河南鞏縣。759年因安史之亂被迫離開都城,經朋友幫助,從甘肅來到成都,那麼杜甫當初爲什麼要流亡成都呢?因爲當時在安史之亂杜甫被罷官之後,憂國憂民,其實並無去處,在這個時候,他一個好友(嚴伍)在成都任官,爲劍南關節度使,嚴伍聽到杜甫被罷官消息,就盛情邀請杜甫到成都,而且還推薦杜甫一個官職(工部元外侍郎),因此我們現在也叫杜甫爲杜工部。杜甫草堂也因此又稱工部草堂、又因杜甫自號少陵野老,杜甫草堂又名少陵草堂。在此杜甫居住將近4年寫下240多首詩篇。《春夜喜雨》《茅屋爲秋風所破歌》等著名詩篇就是在這裏寫。

遊客們,經過大門,大廨之後,現在我們來到杜甫草堂詩史堂。大家可以看到。在廳堂中央,安放着我國著名雕塑家劉開渠所塑杜甫半身銅像。塑像兩側是朱德同志撰寫對聯:“草堂留後世,詩聖著千秋。”道出杜甫和他故居草堂在人們心目中崇高而不朽地位。詩史堂是杜甫草堂中心建築。杜甫在此間所有詩歌都陳列在此,你將會在這裏一一拜讀到詩歌無限韻味。杜甫詩歌素有“以詩證史,以詩補史”說法,故被譽爲“詩史”,詩史堂也因此而得名。

今天我們來到杜甫草堂,在詩史堂便能解讀他以詩證史、以詩補史非凡成就。杜甫詩歌真實而深刻地反映唐王朝由盛到衰歷史,折射出唐王朝腐敗,兵刀相殘,更現出蒼生苦難。從“車轔轔,馬蕭蕭,行人弓箭各在腰,爺孃妻子走相送,塵埃不見咸陽橋”這樣悲嘆再到“君不見青海頭,古來白骨無人收”哭訴,杜甫由一個高山流水浪漫詩人頃刻間轉而成爲一個爲民間疾苦吶喊批判現實主義詩人。“三吏”、“三別”猶如封建王朝統治下一面鏡子,將歷史場景真實、生動地再現在我們眼前。現代主義詩人郭沫若先生用“”世上瘡痍,詩中聖哲;民間疾苦,筆底波瀾“這樣對聯歸納杜老先生作爲一個現實主意詩人至高境界。

好,遊客們,拜讀這麼多杜甫詩歌,我想此刻您一定會有頗多感受!接下來,是遊客們自由遊覽時間,大家可以靜靜親吻和感受一下杜甫大詩人當年之風範吧!20分鐘後,我們將在後門集合,請大家記住時間,相互提醒,如有什麼需要幫助,請大家及時聯繫我,我手機號碼是:1354192_。謝謝大家。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曉看紅溼處,花重錦官城。

杜甫草堂導遊詞6

大家好,我是你們的導遊方一虎,希望在接下來的幾天裏能和大家愉快的度過。再次歡迎大家來到成都!成都被稱爲天府之國,今天我首先帶大家參觀的是文人故居——杜甫草堂!

杜甫草堂座落在成都市西郊的浣花溪畔,在1961年被國務院首批爲國家文物重點保護單位。今天的遊覽線路爲大門——大廨—詩史堂—柴門——浣花祠—工部祠然後從後門出來。整個遊覽大概需要50分鐘左右。一個小時之後,我們將在後門集合。

遊客們,經過了大門,大廨之後,現在我們來到了杜甫草堂的詩史堂。大家可以看到。在廳堂中央,安放着我國著名雕塑家劉開渠所塑的杜甫半身銅像。詩史堂是杜甫草堂中心建築。杜甫在此間的所有詩歌都陳列在此,你將會在這裏一一拜讀到詩歌的無限韻味。杜甫的詩歌素有“以詩證史,以詩補史”的說法,故被譽爲“詩史”,詩史堂也因此而得名。

好了,遊客們,拜讀了這麼多杜甫的詩歌,我想此刻的您一定會有頗多的感受!接下來,是遊客們自由遊覽的時間,大家可以靜靜的親吻和感受一下杜甫大詩人當年之風範吧!20分鐘後,我們將在後門集合,請大家記住時間,相互提醒,如有什麼需要幫助,請大家及時聯繫我,謝謝大家。

杜甫草堂導遊詞7

各位遊客:

你們好!

杜甫(公元712年770年),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因任工部校檢郎,而又被稱做杜工部。河南鞏縣人,生活在唐王朝由盛到衰的轉折時期,一生坎坷,終不得志。因其在詩歌創作上所取得的輝煌成就而被譽爲"詩聖",詩作流傳至今約1400多首。

公元759年暮冬,杜甫因避安史之亂流亡到成都,次年春、在友人的幫助下於風景秀麗的浣花溪畔蓋起了一座茅屋,便是他詩中提到的"萬里橋西宅,百花潭北莊"的成都草堂。他在這裏先後居住了將近四年,留下詩作240餘首,如《春夜喜雨》、《蜀相》等名篇,其中《茅屋爲秋風所破歌》更是千古絕唱。杜甫在成都寓居交遊,賦詩題畫,精彩之作層出不窮。"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這首《絕句四首(其三)》生動形象地描繪出詩人在草堂所見的勃一家子春色。765年,嚴武病逝,失去唯一依靠的杜甫只得忍痛告別成都。今日的杜甫草堂是經多次修復而成,面積240餘畝,是成都遊客最集中有觀光勝地之一。草堂內楠木參天,梅竹成林,溪水婉蜒,橋亭相間,花徑柴門,曲徑通幽,園林格局典雅而幽美。

建築從正門始,依次遞進是大廟、詩史堂、柴門、工部祠。其中大廟、柴門是杜詩中提到的草堂原有建築,詩史堂正中是杜甫立像,堂內陳列有歷代名人題寫的楹聯、匾額。工部祠內供奉有杜甫畫像,並有杜詩傳人陸游、黃庭堅陪祀。

1985年,杜甫草堂更名爲杜甫草堂博物館,館內珍藏有各類資料3萬餘冊,文物20xx餘件。包括宋、元、明、清歷代杜詩精刻本、影印本、手抄本以及近代的各種鉛印本,還有15種文字的外譯本和朝鮮、日本出版的漢刻本120多種,是有關杜甫平生創作館藏最豐富、保存最完好的地方。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自760年到765年,其間除流亡今四川三臺,閬中一帶一年多以外,詩人先後在此居住了近四年,寫詩兩百四十餘首,其中包括《蜀相》、《春夜喜雨》、《聞官軍收河南河

北》、《登樓》、《茅屋爲秋風所破歌》等名篇。廣德二年(即公元765年)5月,杜甫隨着年齡的增加,思鄉之情也與日俱增,這一點在他的《聞官軍收河南河北》中有明確的表述。蜀地雖然以它的山水和溫情慰藉了詩人的心,但詩人還是很懷念他的故鄉,如今故鄉的戰事已經結束,年過半百的詩人終於下決心回家看一看。於是,他攜家經水路出蜀,至夔州(今重慶奉節)又滯留二年。出三峽後飄泊於荊、湘,以舟爲家。當船停泊在岳陽樓下時,杜甫的病情已經相當嚴重了,家人們把他攙扶進當地的一家客棧,一邊安頓下來,一邊用所剩不多的銀兩去四處買藥。在這舉目無親的他鄉客棧,沒有人知道這個貧病交加的老人是誰,也沒人知道他骨瘦如柴的手曾經寫出過多麼壯美的詩句。一人偉大的靈魂就這樣淒涼地安息在岳陽的客棧裏了,享年59歲。在他去世前不久,寫下了他的絕筆長詩《風疾舟中伏枕書懷》,詩中,他回顧了不堪回首的一生,末了,依舊對國家的前途憂心:"戰血流依舊,軍聲動至今。"他對所忠誠的國家如此牽掛,然而他愛國家,國家卻不愛他。

他的一生就像空曠午夜劃過天庭的流星,雖然以耗盡生命獲得了一次耀眼的閃亮,卻沒有人去賞識和熱愛。這個星空下寂寞的老人,除了給我們留下那些氣雄天下的詩歌,就只有三座紀念他的草堂。令我們四川人自豪的是,杜甫漂泊的足跡印滿了大半個中國,但紀念他的三座草堂卻都在四川,它們分別位於成都、三臺和重慶奉節。三座草堂,都是記錄杜甫晚年的生活,而成都的杜甫草堂,無疑是三座草堂中的龍頭。

人們爲了紀念這位偉大的詩人,早在唐末,韋莊就在遺址上重建草堂,以後經歷歷代十多次培修,到清嘉慶十六年(1881年)重修完成時,基本奠定了今天博物館的規模。

杜甫草堂博物館主體是由五重中軸線上的建築組成的,分別是正門、大廨、史詩堂、柴門、工部祠,另外還有碑亭和茅屋。

杜甫草堂導遊詞8

各位遊客,早上我們去了寬窄巷子,那麼現在小優就就帶大家去領一個景點——杜甫草堂,顧名思義,杜甫草堂就是杜甫以前住過的草堂,之所以有現在這個景點,是由於以前的草堂太破太舊,所以政府出資又把草堂重新修了一下。而杜甫草堂也成了外地遊客來成都必去的景點之一。所以我們也要去看一看。

現在我們呢金額如草堂,首先映入我們眼簾的是一尊杜甫的塑像,大幾可以看見杜甫身穿大披風跪在地上,雙手放在膝蓋上,好像在思考什麼,大家都說,杜甫有一雙寫得好詩歌的手,誰摸了就能佔了他的靈氣,寫得一手好文章。所以小朋友要寫作文的或者是想寫好文章的,都可以去摸一摸,希望給大家帶來好運。

我們繼續向前走,大家是不是很好奇爲什麼這裏有一個很古老的房子,市的,沒錯,那就是杜甫住的房子,裏面有九個屋子,杜甫一生窮困潦倒,日子過得很艱難,這個草堂還是在朋友的資助下才建成的。

大家看看前面的那個湖,一定會讓你們驚喜的,看到了吧啊,湖裏有藍色……多種多樣特別漂亮。大家看那一條白色的小金魚“嗖”的一下竄出水面了,我估計它是在歡迎大家吧

杜甫草堂雖然很簡陋,但是它的主人給我們留下了那麼多的優美詩歌。相信大家還是深有感觸的,好了,那現在我們就一起出去了吧。

杜甫草堂導遊詞9

各位遊客,今天小王帶你們去的地方是杜甫草堂,我們現在就到了草堂停車場了,大家拿好自己的貴重物品,和我一起走進草堂吧。

現在我們進到院子裏面,可以看見門口有一個很瘦很瘦的銅像,大家走近細細看一看,是的,這就是爲杜甫塑的銅像,大家都看到了這個像是很瘦的是吧,可以在心裏想一想想:杜甫那時都瘦得不成人樣了,竟然還爲自己的國家着想,他這樣的精神是所有人都可以學習的。

我們繼續往裏走,在這個大廳裏面有許許多多的銅像,姿態各異:有李白的、王昌齡的等等許多詩人的銅像,大家看看大廳中間那一個大白石頭像,有沒有覺得非常像以前在美術書上學的“飛天”。我們繼續往大廳後面走,這個兩人高的木像,下面是一個木柱,而在柱子上面有一個栩栩如生的蒼鷹,看那眼神好像就是藐視天下所有事物,桀驁不馴。從大廳出來以後,路過一個門,只見門上面的牌匾上寫着花徑兩個大字,過了以後,有一面牆,上面用青花瓷碎片拼出草堂這兩個字。大家現在看到的這個雕像還是大名鼎鼎的杜甫,但是和上次的不一樣,這個就是一個半身像,還留着山羊鬍須。

現在這個水池旁邊,那裏面可全是錦鯉,大小不同,顏色也不同:有金紅色的,白色的,還有黑色的。

現在大家可以自己感受感受文人故居的氛圍,半個小時後我們在剛剛下車的停車場集合,大家注意安全,注意時間。

杜甫草堂導遊詞10

各位遊客:

歡迎您來到天府之國—成都!歡迎來到文人故居——杜甫草堂!我是您們的導遊許楷成,來自xx旅行社。我將以最好的服務來讓您獲取做大的快樂和更多的知識!期望我的嚮導能給您帶來愉快!

杜甫草堂座落在成都市西郊的浣花溪畔,在96年被國務院首批爲國家文物重點保護單位。大家此刻看到的就是草堂的整個平面圖,我給大家介紹一下這天的遊覽線路爲大門—大廨—詩史堂—柴門——浣花祠—工部祠然後從後門出來。整個遊覽大概需要50分鐘左右。一個小時之後,我們將在後門集合。

好了,遊客朋友們,在遊覽之前呢,讓我先介紹一下杜甫的生平簡介:

杜甫生於19xx年,死於19xx年,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原籍湖北襄陽,但出生在河南鞏縣。759年因安史之亂被迫離開都城,經朋友幫忙,從甘肅來到成都,那麼杜甫當初爲什麼要流亡成都呢因爲當時在安史之亂杜甫被罷官之後,憂國憂民,其實並無去處,在這個時候,他的一個好友(嚴伍)在成都任官,爲劍南關節度使,嚴伍聽到杜甫被罷官的消息,就盛情邀請杜甫到成都,而且還推薦杜甫一個官職(工部元外侍郎),因此我們此刻也叫杜甫爲杜工部。杜甫草堂也因此又稱工部草堂、又因杜甫自號少陵野老,杜甫草堂又名少陵草堂。在此杜甫居住了將近4年寫下了240多首詩篇。《春夜喜雨》《茅屋爲秋風所破歌》等著名詩篇就是在那裏寫的。後,此刻我們來到了杜甫草堂的詩史堂。大家能夠看到。在廳堂中央,安放着我國著名雕塑家劉開渠所塑的杜甫半身銅像。塑像兩側是朱德同志撰寫的對聯:“草堂留後世,詩聖著千秋。”道出了杜甫和他的故居草堂在人們心目中崇高而不朽的地位。詩史堂是杜甫草堂中心建築。杜甫在此間的所有詩歌都陳列在此,你將會在那裏一一拜讀到詩歌。

杜甫草堂導遊詞11

各位遊客,早上我們去了寬窄巷子,那麼此刻小優就就帶大家去領一個景點——杜甫草堂,顧名思義,杜甫草堂就是杜甫以前住過的草堂,之所以有此刻這個景點,是由於以前的草堂太破太舊,所以政府出資又把草堂重新修了一下。而杜甫草堂也成了外地遊客來成都必去的景點之一。所以我們也要去看一看。

此刻我們呢金額如草堂,首先映入我們眼簾的是一尊杜甫的塑像,大幾能夠看見杜甫身穿大披風跪在地上,雙手放在膝蓋上,好像在思考什麼,大家都說,杜甫有一雙寫得好詩歌的手,誰摸了就能佔了他的靈氣,寫得一手好文章。所以小朋友要寫作文的或者是想寫好文章的,都能夠去摸一摸,期望給大家帶來好運。

我們繼續向前走,大家是不是很好奇爲什麼那裏有一個很古老的房子,市的,沒錯,那就是杜甫住的房子,裏面有九個屋子,杜甫一生窮困潦倒,日子過得很艱難,這個草堂還是在朋友的資助下才建成的。

大家看看前面的.那個湖,必須會讓你們驚喜的,看到了吧啊,湖裏有藍色,多種多樣個性漂亮。大家看那一條白色的小金魚“嗖”的一下竄出水面了,我估計它是在歡迎大家吧

杜甫草堂雖然很簡陋,但是它的主人給我們留下了那麼多的優美詩歌。相信大家還是深有感觸的,好了,那此刻我們就一齊出去了吧。

杜甫草堂導遊詞12

五代時,詩人韋莊在成都做前蜀政權的宰相,他尋找到“柱砥猶存”的草堂遺址,便“重結茅屋”來表達對杜甫的懷念之情。北宋元豐年間(11世紀),成都知府呂大防再次重修,並把杜甫像畫在牆壁上,使草堂具有了紀念祠堂的性質。以後歷代,草堂多次重修,其中最大的兩次,是在明代弘治十三年(公元1500年)和清代嘉慶十六年(公元1811年),基本上奠定了今日草堂的規模和佈局。經過一千多年的演變,杜甫當年“誅茅初一畝”的草堂故居,已成爲今天供人們瞻仰、憑弔“詩聖”的紀念性建築羣,面積也擴展到240多畝(包括建國後擴建的梅苑與原草堂寺)。由於它既是詩人的故居舊址,又具有紀念祠堂的性質,因此整個園林與建築便有機地融匯了這兩者的特點:建築風格古樸典雅,不作雕樑畫棟的處理,也不很高大,而是接近於民居;建築格局則以一條中軸線貫穿始終,主體建築從正門、大廨、詩史堂、柴門到工部祠都在這條線上,兩旁以對稱的附屬建築相配,其間又有溪流索回,小橋相連,竹樹掩映,顯得既莊重肅穆,又清幽雅潔;漫步其中,我們不僅可以瞻仰憑弔詩聖,表達心中的敬意,還可以返璞歸真,發思古之幽情。所以說,草堂是紀念性建築與園林景觀相結合的成功典範。

詩史堂。詩史堂是杜甫草堂紀念性祠宇的中心建築。因爲杜甫的詩歌真實而深刻地反映了唐王朝由盛到衰的歷史,素有“以詩證史,以詩補史”的說法,故被譽爲“詩史”,建築以此爲名。廳堂中央,安放着我國著名雕塑家劉開渠所塑的杜甫半身銅像。塑像兩側是朱德同志撰寫的對聯:“草堂留後世,詩聖著千秋。”這副對聯道出了杜甫和他的故居草堂在人們心目中崇高而不朽的地位。詩史堂內還懸掛有現代著名史學家、文學家、詩人及書法家郭沫若撰寫的對聯:“世上瘡痍詩中聖哲,民間疾苦筆底波瀾。”此聯高度概括了杜詩憂國(上聯)與憂民(下聯)的兩個方面,內容深刻,對仗工穩,書法瀟灑而富激情,歷來受到人們的稱道。

水檻和柴門。出詩史堂,我們看見一條小溪穿插在建築羣之間,上面有一座小石橋勾連交通。小橋左側竹叢中,有“水檻”橫跨溪上;過小橋,“柴門”迎面而開。“水檻”與“柴門”都是當年杜甫的草堂曾經有過的建築,杜詩中有“新添水檻供垂釣”、“柴門不正逐江開”的描述。所謂“水檻”,就是搭在水亭上的木欄,“柴門”也不過是茅屋的籬笆門,可以說都是很簡樸的,遠不是我們今天看到的樣子。現在的“水檻”與“柴門”,是後人重修草堂、擴大庭園時所造的象徵性建築,但我們仍可以睹物思人,想象出當年詩人在這裏迎送客人或憑欄垂釣的情景。柴門楹柱上懸掛着明人何宇度撰寫、今人云誥補書的一副對聯:“萬丈光芒、信有文章驚海內;千年豔慕、猶勞車馬駐江干。”對聯構思非常巧妙。上聯“萬丈光芒”,出自唐代著名文學家韓愈的詩句“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而“信有文章驚海內”與下聯“猶勞車馬駐江干”,則出自杜甫《賓至》詩中“豈有文章驚海內,漫勞車馬駐江干”兩句。杜甫詩的意思是:我哪有什麼名篇佳作震動天下呢?既然如此也就空勞賓客乘着車馬到江邊來相訪了!這本是詩人的自謙之語,但何宇度將兩句詩各改動了一個字:把“豈”改爲“信”(信,確實、果然之意),“漫”(漫,徒自、枉自之意)改爲“猶”(猶,還、仍之意),整個對聯的意思就變成了讚譽之辭:您先生的大作確實稱得上光芒萬丈,可以震動海內,因此千年之後人們仍然懷着景仰傾慕的心情,乘車騎馬來到浣花溪畔,瞻仰您的草堂故址。不是嗎,我們今天也加入了這個行列,不遠千里萬里來遊草堂。可見對聯作者還是很有“預見”的呢!

碑亭。工部祠的東邊有一間小小的茅亭,內立石碑一通,上刻”少陵草堂”四字,也是果親王的手跡。“少陵”本爲地名,在西安市南長安縣。那裏原是古代杜伯國的舊地,漢宣帝死後葬在那裏,其墓因此而稱“杜陵”,宣帝許皇后的墓在附近,因規模小於帝陵,所以稱“少陵”(“少”即“小”之意)。杜甫遠祖就是“京兆杜陵人”,他自己也在這裏住過較長時間,在詩中曾自稱“杜陵野老”、“少陵野客”,人們也就稱他爲“杜少陵”了。前面已經說過,杜甫的茅屋早已毀壞。公元761年秋天,一陣大風把他苦心經營的茅屋吹破,才使詩人寫出千古不朽的名篇《茅屋爲秋風所破歌》。詩人表現的那種“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理想和“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的忘我精神,千百年來一直令人感動不己!當然,也不難看出這茅屋是很不結實的。杜甫離去後,草堂破敗,經後人多次重修,已成紀念祠宇,再難覓“茅屋”蹤跡,而建造這座草亭,其用意就是以此引發人們對昔日那簡樸自然的草堂的聯想。看來這個目的是達到了,許多遊覽草堂的人都要在這裏攝影留念,就是最好的證明。

茅屋景區。遊覽草堂不能親眼目睹杜甫寫出不朽名篇《茅屋爲秋風所破歌》的那座名揚古今的茅屋,怎麼講也是一件十分令人遺憾的事情。爲了彌補這個遺憾,使大家更好地領略當年杜甫的生活環境,杜甫草堂博物館於近年重建了一個“茅屋景區”。展現在我們眼前的,就是依據杜甫詩歌的描寫以及明代重修草堂時的格局恢復重建的“茅屋景區”。景區內溪流環抱,綠樹成蔭,竹籬柴扉,芳草青青,營造出“舍南舍北皆春水”、“清江一曲抱村流”、“卜居必林泉”、“柴門古道旁”、“野老籬邊江岸回”、“草深迷市井”等杜甫詩句描繪的郊野景象。推開咿呀作響的柴門,左植”四鬆”,右栽“五桃”,古楠接茅亭,綿竹上青霄,菜圃青青,藥欄鬱郁,詩人的老妻所畫的棋盤仍留在石上,他的小兒女垂釣的釣絲還倚靠在籬邊……,所有這一切,都使人感受到詩人生活在這裏時那種濃濃的田園情趣。而依川西鄉間民居風格建造的簡樸茅屋,又印證了杜甫“熟知茅齋絕低小”的描寫,令不覺間吟誦出杜甫的《江村》詩:“但有故人供祿米,微軀此外更何求!”

參觀杜甫草堂,值得一遊的地方還有紅牆夾道、修竹掩映的花徑,碎瓷鑲嵌、古雅別緻的“草堂”影壁以及風景秀麗、獨具魅力的梅苑。妙境入目,各自都有體會,就不用我一一介紹了。謝謝大家!

杜甫草堂導遊詞13

杜甫是我國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今日,我懷着一顆虔誠的心參觀了杜甫在成都的故居——杜甫草堂。

剛剛挎入硃紅的大門,古色古香的歷史氣息撲面而來,兩旁的仿古建築,古樸,彷彿進入了歷史的大門。兩旁的鳥鳴正此起彼伏地想起,如影如隨,又見一叢叢竹枝倚靠在那裏,發出沙沙之聲,從林中飛過幾只成雙成對的蝴蝶,不禁讓我想起了杜甫的詩句“江畔獨步尋花” “黃四孃家滿溪,千朵萬朵壓枝低。留連戲蹀時時舞,自在嬌蔦恰恰啼。”

接着跟着講解員進入了詩史堂,銅色的杜甫像,恢宏古樸,工部祠堂內供奉有杜甫的泥塑像,栩栩如生,讓後人無不感受到了杜甫的博大,愛國使人頓生敬慕之情。草堂內小橋流水梅園竹林交錯其中。與外面熱鬧、繁華的城市相比,這裏的幽靜,就如一個與世隔絕的仙境一般。

進入杜甫故居,故居內陳設極其筒陋,只有簡單的傢俱,當然這都是經過歷代修築,改造而成的。想當年,杜甫在追着滿天飛舞的茅草之時,想到的並不是讓自己過上豐衣足食的生活,想到的卻是“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土俱歡顏。”當時杜甫的生活巳是如比窮困潦倒,自已都快吃不上飯了。想到的、牽掛的、依然是別人,他雖然和我們相隔l300多年,我們就算沒有穿越到那個時代,但那顆熾熱之心,卻是永恆不變的,站在杜甫的故居之前,我們是否覺得自己很渺小暱。

來到浣花溪,聞着兩旁竹葉那淡淡的清香,看着浣花溪下的一流清泉,漫步在那天鵝絨般的草坪上,呼吸着凊新的空氣,使我不由地聯想到當年杜甫一定是在此處吟詩眺望吧!

跟着隊伍向前走,我沉思了,杜甫草堂給我們帶來的只是美景嗎?不,其實更多的是心靈啓示。

杜甫草堂導遊詞14

大家好,我是你們的導遊方一虎,期望在接下來的幾天裏能和大家愉快的度過。再次歡迎大家來到成都!成都被稱爲天府之國,今日我首先帶大家參觀的是文人故居——杜甫草堂!

杜甫草堂座落在成都市西郊的浣花溪畔,在1961年被國務院首批爲國家文物重點保護單位。今日的遊覽線路爲大門——大廨—詩史堂—柴門——浣花祠—工部祠然後從後門出來。整個遊覽大概需要50分鐘左右。一個小時之後,我們將在後門集合。

遊客們,經過了大門,大廨之後,此刻我們來到了杜甫草堂的詩史堂。大家能夠看到。在廳堂中央,安放着我國著名雕塑家劉開渠所塑的杜甫半身銅像。詩史堂是杜甫草堂中心建築。杜甫在此間的所有詩歌都陳列在此,你將會在那裏一一拜讀到詩歌的無限韻味。杜甫的詩歌素有“以詩證史,以詩補史”的說法,故被譽爲“詩史”,詩史堂也所以而得名。

好了,遊客們,拜讀了這麼多杜甫的詩歌,我想此刻的您必須會有頗多的感受!接下來,是遊客們自由遊覽的時間,大家能夠靜靜的親吻和感受一下杜甫大詩人當年之風範吧!20分鐘後,我們將在後門集合,請大家記住時間,相互提醒,如有什麼需要幫忙,請大家及時聯繫我,多謝大家。

杜甫草堂導遊詞15

成都杜甫草堂現被譽爲中國文學史上的聖地。杜甫離開成都後,草堂便傾毀不存。五代前蜀時,詩人韋莊尋得草堂遺址,重結茅屋。至宋代又重建,並繪杜甫像於壁間,始成祠宇。此後草堂屢興屢廢,其中最大的兩次重修,是在明弘治十三年(1500)和清嘉慶十六年(1811),基本上奠定了今日草堂的規模和佈局。

1952年,杜甫草堂又經全面整修後,正式對外開放。1955年成立杜甫紀念館,1961年被國務院公佈爲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4年更名爲杜甫草堂博物館。

草堂建築從正門始,依次遞進是大廨、詩史堂、柴門、工部祠。其中大廨、柴門是杜詩中提到的草堂原有建築,詩史堂、工部祠則是後世爲紀念杜甫而建。詩史堂正中是杜甫立像,堂內陳列有歷代名人題寫的楹聯、匾額。杜甫是唐代偉大現實主義詩人,其詩作是當時社會生活的真實寫照,故有“詩史”之譽。1985年5月在慶祝杜甫草堂建館30週年之際,杜甫草堂博物館正式成立。博物館內珍藏有各類資料3萬餘冊,文物20xx餘件。文物中包括宋、元、明、清歷代杜詩精刻本、影印本、手抄本,以及近現代的各種鉛印本。其中還有15種文字的外譯本和朝鮮、日本出版的漢刻本120多種。草堂內園林十分幽靜,溪水蜿蜒,橋亭相間,花徑柴門,曲徑通幽;並有春梅、夏荷、秋菊和四時幽蘭相伴。

草堂總面積有240多畝,其建築爲清代風格,園林是非常獨特的“混合式”中國古典園林。草堂舊址內,照壁、正門、大廨、詩史堂、柴門、工部祠排列在一條中軸線上,兩旁配以對稱的迴廊與其它附屬建築,其間有流水縈迴,小橋勾連,竹樹掩映,顯得既莊嚴肅穆、古樸典雅而又幽深靜謐、秀麗清朗。工部祠東側是“少陵草堂”碑亭,這座草堂象徵着杜甫的茅屋,令人遐想,已成爲成都市的著名景觀。1997年2月,政府又拔出專款,借鑑川西民居的特點,重建了杜甫的茅屋。茅屋故居位於碑亭北面,佔地一萬平方米,建築面積240平方米。主體建築5開間,4座配房,竹條夾牆,裹以黃泥,屋頂系茅草遮苫,再輔以竹籬、菜園、藥圃,使整個建築古樸中透露出濃濃的文化色彩。遊人漫步其中,既可發思古之幽情,又可享受悅目清心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