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識都>旅遊>導遊詞>

關於鳳凰古城導遊詞(通用5篇)

學識都 人氣:3.18W

作爲一位出色的導遊人員,時常需要用到導遊詞,導遊詞可以加深遊客對景點的印象,是提升講解水平的重要工具。優秀的導遊詞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鳳凰古城導遊詞(通用5篇),歡迎大家分享。

關於鳳凰古城導遊詞(通用5篇)

鳳凰古城導遊詞1

朋友們!現在我們開始遊覽黃絲橋古城。黃絲橋古城位於縣城正西24公里處,古稱渭陽城,始建於唐垂拱二年(公元686年),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朝廷爲了安撫和鎮壓少數民族,這裏設立了鳳凰直隸廳和沅永靖兵備道。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這裏爆發了歷史上最大的苗民起義,從此清朝走向末落。黃絲橋古城屬南方長城的一部分,是苗漢相爭的前沿陣地。

古城座西朝東是一座青石結構的石頭城,城牆所用石料皆採用石灰岩的青光巨石,最大的約重2000斤,小的也有1000餘斤,石面平整,工藝講究。

城牆周長686米,東西長153米,南北長190米,總面積29070平方米,城牆高5.6米,厚2.9米,城牆上走道寬2.4米可以跑馬,大小箭垛300個,開東、西、北三門。1983年10月黃絲橋古城被列爲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朋友們,黃絲橋古城旅遊到此結束!我們繼續前往下一個景點參觀。

鳳凰古城導遊詞2

那是仙境般的鳳凰。美麗的沱江穿城而過,許許多多古老的吊腳樓就建造在水邊,它們成了鳳凰最獨特的風景。來到江邊,用手觸摸江水,會有種冰涼的感覺。那裏的水,不但清,而且綠,江底長滿了水草,看上去沱江彷彿就是一塊碧綠無瑕的翡翠;那裏的水非常靜,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的流動。我遊覽過水平如鏡的灕江,觀賞過波瀾壯闊的北海,卻從來沒看見過沱江這樣充滿魅力的水!

爲了方便人們走過對岸,沱江上搭建了獨木橋、梅花樁、虹橋。古老的虹橋最令我難以忘懷,夜幕降臨,從外觀上看,她金碧輝煌猶如皇宮寶殿;外面的彩燈彷彿一朵朵笑容滿面的鮮花在爭妍鬥奇,這朵開得好,那朵也不甘示弱,這樣的景象真是太吸引眼球、太壯觀了!虹橋裏面是一個個小商鋪,還記得有個“米上刻字”商店,店老闆根據遊客要求,居然可以在一粒小小的大米上面刻上姓名或祝福,這種罕見的絕活讓人讚歎不已。

入夜,沱江倒影下的鳳凰古城就會變成一幅連綿不斷的絢麗畫卷,我們這些遊客就像在畫中行走。鳳凰的夜色已經很美了,可是人們喜歡“錦上添花”,他們在沱江邊放“許願燈”。這種紙糊的燈飾,製作精美,各式各樣,漂浮在江面上,閃閃爍爍,彷彿給沱江繫上了一條耀眼的腰帶。

放完“許願燈”,我擡頭伸了伸脖子,哇!有座寶塔在天上呢!會不會是李天王路過這裏,被鳳凰的美麗夜色吸引而停下來觀望呢?哦,原來發光的寶塔高高在上,把兩邊的矮樹都比下去了,所以,寶塔好似聳立在天上一般。

清晨醒來,我看到了“冷藏”鳳凰。怎麼個“冷藏”法呢?早上時,沱江瀰漫着許多乳白色的、濛濛的白霧,看上去整個古城就像是剛從冰箱拿出來,溼漉漉的直冒着“冷氣”。在空氣清新的小城裏,有的人在打太極拳,有的人在跑步,有的人在散步……早晨的鳳凰充滿了詩意!

鳳凰的特產是薑糖、獼猴桃。人們把獼猴桃做成獼猴桃汁、獼猴桃幹,還有獼猴桃酒。鳳凰的薑糖清甜香脆,吃起來非常可口。此外,鳳凰有一種遠近聞名的風味小吃叫“血耙鴨”,到那裏不可不吃噢。

鳳凰的一切總是讓人回味無窮。如果以後還有機會,我一定會再次光顧這個美麗的古城!

鳳凰古城導遊詞3

各位朋友:

        大家好!歡迎來鳳凰古城做客。

鳳凰是個風景秀麗的好地方,名勝古蹟很多,歷來是人們遊覽的勝地,城內的古代城樓、明清古院和石板小街現在仍是風采依然;城外有南華山國家森林公園,還有唐代修建的黃絲橋古城至今都保存地非常完好。

鳳凰不但風景秀美,而且人傑地靈。中華民國第一任內閣總理熊希齡、著名作家沈從文和著名畫家黃永玉都是鳳凰人。《邊城》、《湘女蕭蕭》、《湘西剿匪記》等十多部影視劇也曾在這裏拍攝。

好了,我們現在到的這個地方就是我國著名作家和考古學家沈從文先生的故居。沈從文故居是他的祖父沈洪富於清朝同治元年所建。1902年12月28日,沈從文先生就誕生在這座具有明清建築風格的四合院裏,並在這裏度過了他的童年和少年時期。

1919年,沈先生隻身來到北京,開始了他從文的艱苦生涯,創作了《邊城》、《湘西》等一系列文學作品,不久就蜚聲中國文壇,幾乎與年長他20多歲的魯迅先生齊名。20世紀50年代之後,沈先生潛心於中國古代服飾的研究,寫出了驚世之作《中國古代服飾研究》。沈先生的作品與人品表現出了強烈的一致:自然、厚朴、謙遜、勤奮、博大而凝重。沈先生一生所創作的500多萬字的作品,是世界的文學瑰寶,給後人研究舊中國和舊湘西留下了寶貴的歷史資料。

這裏是中華民國第一任內閣總理熊希齡先生的故居。1870年7月23日熊希齡先生就出生在這間小平房裏。熊先生少年時期就具有憂國憂民之心,9歲的時候,他的私塾教師出了一副上聯:“栽數盆花,探春秋消息”熊先生立即對出下聯:“鑿一池水,窺天地盈虛。”一時傳爲佳話。

熊先生成名後,積極主張維新變法,曾經創辦《湘報》、時務學堂和常德西路師範學校,是湖南與譚嗣同齊名的維新派中堅。後來,熊先生又出任東三省財政監理官、熱河都統,財政總長等職務,1913年就任中華民國第一任政府總理,當時的這一任政府被輿論界稱爲“才子內閣”。後來,因爲熊先生反對袁世凱獨裁,被袁世凱逼迫解散內閣,辭去了總理職務。1937年12月5日,熊希齡先生病故於香港,享年67歲。

現在大家看到的是虹橋。這座橋始建於明朝洪武年間,清朝康熙九年又經過加修,橋面上原有吊腳樓亭,l956年修公路的時候,原來的樓亭和兩側的牌坊均被拆除,就成了現在這個樣子。橋下大家可以看到有一排百年曆史的舊吊腳樓。吊腳樓下是鳳凰傳統體育節目——賽龍舟的地方。

大家沿着當年官道,到達的就是沈從文的墓地。達裏看到的是黃永玉先生爲紀念表叔沈從文而題寫的銘文:“一個士兵要不戰死沙場,便是回到故鄉。”大家看到沈先生的墓地沒有隆起的土堆,只有一塊原始狀態的五色石矗立其間;這裏沒有雕欄玉砌的裝飾物,只有一條放牧、打柴的石板小路橫貫其間,這象徵着沈先生永遠與普通民衆在一起。沈先生的骨灰一半撒在面前這條沱江裏,一半就葬在這塊五色石下,他就像面前的這條沱江,發源於大地又大地,他像陪伴他的這塊五色石,來源於大地又大地!

作爲墓碑的五色石正面刻寫着沈先生的手跡:“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認識人。”是的,正是這樣一種信念,使沈先生捨棄升官發財的從軍道路,選擇了清苦的從文生涯;正是這樣一種信念,使沈先生揮動了他那如櫞巨筆,將他認識的湘西人介紹給全世界。在墓碑的背面,刻寫着沈先生妻妹張允和女士的銘文:“不折不從,星斗其文;亦慈亦讓,赤子其人。”這四句話,簡明扼要地總結了沈先生的一生。

好了,我的講解就到這了,希望鳳凰能給大家留下一個美好的印象,有機會我們再相聚鳳凰,謝謝大家!

鳳凰古城導遊詞4

各位朋友:

大家好!

歡迎來鳳凰古城做客。現在大家所在的地方,是被新西蘭著名作家路易艾黎先生稱讚爲中國兩座最美麗的小城之一的湖南鳳凰古城。這裏與風景名勝區湘西猛洞河、貴州梵淨山毗鄰,是湖南懷化、吉首和貴州銅仁三地間的必經之地,是著名作家沈從文的故鄉。鳳凰風景秀麗,名勝古蹟很多,歷來是人們遊覽的勝地,自古就有東嶺迎輝、南華疊翠、龍潭魚火、山寺晨鐘、奇峯挺秀、溪橋夜月、蘭徑樵歌和梵閣回濤等八大景。城內,古代城樓、明清古院和石板小街現在仍是風采依然;城外,南華山國家森林公園、唐代修建的至今仍保存完好的黃絲橋古城,地下藝術宮殿奇樑洞和神奇的風動巖、壯觀的尖多朵瀑布、神祕的高達不峽、三門洞將軍巖以及如畫的屯糧山、鳳凰山、象鼻山、天星山、臘樂山都在向您招手,《邊城》、《湘女蕭蕭》、《湘西剿匪記》、《烏龍山剿匪記》、《血鼓》、《粟裕大將》等十多部影視劇也曾在這裏拍攝。

鳳凰不但風景秀美,而且人傑地靈。浙江處州鎮總兵鄭國鴻、貴州提督田興恕等民族英雄和中華民國第一任內閣總理熊希齡、著名作家沈從文和著名畫家黃永玉都是鳳凰人。

沈從文故居

現在沿着石板小路,來到中營街10號,這裏就是我國著名作家和考古學家沈從文先生的故居。

沈從文故居是他的祖父沈洪富於清同治元年(公元1866年)所建。1902年12月28日,沈從文先生就誕生在這座具有明清建築風格的四合院裏,並在這裏度過了他的童年和少年時期。1917年,沈先生15歲時,因家道中落,參加湘西土軍,離開了家鄉,輾轉於沅、澧、酉水流域,親歷瞭如火如荼的戰爭,從而激發了創作慾望。1919年,沈先生隻身來到北京,開始了他從文的艱苦生涯,創作了《邊城》、《湘西》等一系列文學作品,不久就蜚聲中國文壇,幾乎與年長他20多歲的魯迅先生齊名。20世紀50年代之後,沈先生潛心於中國古代服飾的研究,寫出了驚世之作——《中國古代服飾研究》。

沈先生的作品與人品表現出了強烈的一致:自然、厚朴、謙遜、勤奮、博大而凝重。沈先生一生所創作的500多萬字的作品,是世界的文學瑰寶,給後人研究舊中國和舊湘西留下了寶貴的歷史資料。

欣賞和研究沈先生的.作品,在欣賞他故事清新的同時,不要忽略那背後蘊藏的熱情;在欣賞他文字樸實的同時,不要忽略那背後隱伏的悲痛。現在大家一起去尋覓沈先生作品中的溫馨甜美,去體會喧譁後面的那片寧靜,去遊覽人們嚮往的“世外桃源”——邊城。

陳氏宗祠

現在到達的地方是朝陽宮,又叫陳家祠堂,是鳳凰24家宗族祠堂的代表之一,它坐落於古城區內的西門坡,民國四年(公元1915年)由鄉紳陳氏發動族人所建,民國十二年(公元1923年),湘西王陳渠珍又率族人擴建整修,那時,每年的祭祖族議均在此聚會。

陳家祠堂分爲正殿、戲臺、左右包廂等,組成具有濃郁的地方民族特色的四合院,尤其是進門處的古戲臺,更是別具特色。一副‘數尺地方可家可國可天下,千秋人物有賢有惠有神仙”的舊對聯和戲臺上的八幅戲曲壁畫,是不是令大家生出一絲的懷古之情呢?

熊希齡故居

順着小巷的砂石板小道,從大成殿——即孔子廟的挑檐下經過,然後來到文星街10號,這裏是中華民國第一任內閣總理熊希齡先生的故居。

熊希齡,號秉三,1870年7月23日出生在這間小平房裏。熊先生少年時就有湖南神童之稱,15歲中秀才,21歲中舉人,24歲中進士,被授予翰林院庶吉士(俗稱點翰林)。

熊先生成名後,積極主張維新變法,曾創辦《湘報》、時務學堂和常德西路師範學校,是湖南與譚嗣同齊名的維新派中堅。我國的一些著名革命家如向警予、林伯渠、騰代遠、國民黨左派宋教仁、武昌起義總指揮蔣翊武等都是熊先生的學生。後來,熊先生出任東三省財政監理官、熱河都統、財政總長等職,民國二年(公元1913年)就任中華民國第一任政府總理,當時的這一任政府被輿論界稱爲“才子內閣”。後來,因熊先生反對袁世凱獨裁,被袁世凱逼迫解 散內閣,辭去總理職務。從此,熊先生轉而獻身實業和慈善事業,並開辦香山慈幼院,收養了一大批孤兒。民國十四年(公元1925年)鳳凰縣遭大旱,絕大部分田土無收,熊先生知道消息之後,送來賑災款大洋10萬元(其中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梅蘭芳先生捐大洋4萬元),救助了很多災民。晚年,熊先生就任中華民國紅十字會會長,積極投身抗日戰場戰地救護,其功德可昭日月。1937年12月5日,熊希齡先生病故於香港,享年67歲。

城樓及古城牆

鳳凰縣城所在地原名鎮竿,元明兩朝爲五寨長官司所在地,當時建有土城,明嘉靖三十五年(公元1556年)改土城爲磚城。清康熙年間,鳳凰直隸廳,廳通判、總兵和辰沅水靖兵備道衙門設在這裏。康熙五十四年(公元1715年)建石城。石城周長2000米有餘。開設四座城門,東門叫升恆門,南門叫靜瀾門,西門叫阜城門,北門叫壁輝門。各有巍峨的城樓。1940年,國民黨第九戰區司令兼湖南省政府主席薛嶽以“城堡一旦落於敵手,反攻不易,而不利於空襲疏散”爲由,通令所屬各縣將所有城牆拆除。鳳凰東、北二門因防水需要,僅拆除城垛碉樓,其他城門城牆全部拆除。所以,現在只能看到東、北二門連接其間的半壁城牆。

現在各位看到的是北門,門外的一道小木橋和碼頭上有搗衣女的身影等景象,想必大家在電影《湘西剿匪記》、《邊城》、《湘女蕭蕭》、《血鼓》以及電視劇《烏龍山剿匪記》裏已經見到過好多次了,不知大家是否還有印象?

沿着半壁舊城牆,出東門,是旅遊商品——條街。這裏的六色坊有很多苗族的民間工藝品供大家選購和參觀,獲得聯合國頒證的民間工藝美術大師吳景蓮(吳花花)女士的扎染工藝品和東門內熊氏的蠟染國畫更是別具一格,曾受到著名畫家張仃先生的好評。

虹橋及沙灣風景區

現在來到虹橋,這座橋始建於明洪武年間,清康熙九年(公元1670年)加修,橋面上原有吊腳樓亭,亭內設有32家店鋪,1956年因修公路,原樓亭和兩側牌坊均被拆除,就成了現在這個樣子。

橋下,可以看到一排有百年曆史的舊吊腳樓。吊腳樓下是鳳凰傳統體育節目一一賽龍舟的地方。每到端午節,人們就將兩隻運貨的木船捆紮起來,在這個小河灣裏一爭高下,在沈先生的作品裏,翠翠不就是在這祥的吊腳樓下看龍舟嗎?

下了橋,步入沙灣,可以看到鳳凰縣舊時八大景中的“溪橋夜月”、“龍潭漁火”、“奇峯挺秀”三大景。

現在看到的是萬壽宮,又叫水府廟,因爲是江西商人所建,大家習慣叫江西會館。萬壽宮佔地4000多平方米,是鳳凰最大的民間建築物。宮內的遐昌閣仍然保留完整。

三王廟

現在到達的地方是三王廟,又叫天王廟、三侯祠。

三王廟正殿供奉的就是三王。後殿供奉的是苗家的始祖——儺娘。相傳在原始洪荒時期,這裏發生過一場特大洪水,只有一對兄妹逃脫性命。爲了繁衍苗家人羣,兄長提出與妹妹成親,妹妹認爲兄妹不可成,於是二人從高山上各甩出一葉磨盤,求天地作公斷。兩葉磨盤滾下山後,鬼使神差地合成了一副,於是兄妹兩人拜堂成了親,將苗家繁衍了下來。因此,在千里苗山,流傳着一句歇後語:兄妹拜堂,地久天長。當然,那只是過去特殊時代發生的故事。這裏現在還廣爲流傳着儺棠戲和儺舞,也是從祭祀儺公儺孃的儀式中發展起來的。

沈從文墓地

大家沿着當年官道,到達沈從文墓地。這條官道,是明清時期鳳凰惟一通向外界的大道,道光十七年(公元1837年),湖廣總督林則徐曾從這條官道來到鳳凰視察,然後向朝廷奏呈:“苗疆田土瘠薄,刀耕火種,終年勤勞所獲不多,豐歲僅供口食,一遇歉收,輒形匱乏”,建議將道光十——年至十四年所欠屯租5000餘擔全數減免,將歷年被水沖刷損壞的屯田223畝報廢,體現了這位民族英雄憂國憂民的情懷。

到了沈氏墓地,上了幾步石級,首先看到的是一幅斗方大字:“興廢周知”,這是民國大總統黎元洪的手跡。1911年11月,鳳凰紳士田應全、唐力臣等人爲響應辛亥革命,集結了鳳凰、乾州、花垣、鬆桃四縣苗、漢、土家人民舉行武裝起義,迫使駐鳳凰的辰沅永靖兵備道道尹朱益浚引退,並在鳳凰成立了新政權——湘西軍政分府,黎元洪知道後,欣然命筆,爲鳳凰題寫了這幅大字。

再上幾步,看到的是黃永玉先生爲紀念表叔沈從文而題寫的銘文:“一個士兵要不戰死沙場,就是回到故鄉。”

沈先生的墓地沒有隆起的土堆,只有一塊原始狀態的五色石矗立其間;這裏沒有雕欄玉砌的裝飾物,只有一條放牧、打柴的石板小路橫貫其間,象徵着沈先生永遠與普通民衆在一起。

沈先生的骨灰一半撒在面前這條沱江裏,一半就葬在這塊五色石下,他就像面前這條沱江,發源於大地又迴歸大地;他像陪伴他的這塊五色石,來源於大地又迴歸大地!

作爲墓碑的五色石正面,刻寫着沈先生的手跡:“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認識人。”

是的,正是這樣一種信念,使沈先生捨棄升官發財的從軍道路,選擇了清苦的從文生涯;正是這樣一種信念,使沈先生揮動了他那如櫞巨筆,將他認識的湘西人介紹給世界。

墓碑的背面,刻寫着沈先生妻妹張允和女士的銘文:“不折不從,星斗其文;亦慈亦讓,赤子其人。”

這四句話,簡明扼要地總結了沈先生的一生。

鳳凰古城導遊詞5

這座曾被新西蘭作家路易艾黎稱作中國最美麗的小城之一的“鳳凰古城”建於清康熙時,這顆“湘西明珠”是名副其實的“小”,小到城內僅有一條像樣的東西大街,可它卻是一條綠色長廊。

鳳凰古城分爲新舊兩個城區,老城依山傍水,清淺的沱江穿城而過紅色砂岩砌成的城牆佇立在岸邊,南華山襯着古老的城樓,城樓還是清朝年間的,鏽跡斑斑的鐵門,還看得出當年威武的模樣。北城門下寬寬的河面上橫着一條窄窄的木橋,以石爲墩,兩人對面都要側身而過,這裏曾是當年出城的唯一通道。

斜陽西下,橋邊岸畔不少婦人正在用木槌洗衣,啪啪聲隨着水波盪漾開來。頑童脫個精光,在水中嬉戲,也有姑娘家把身子浸在淺水處享受流水輕柔的撫摸。岸邊更有不少寫生的學生,也爲小城增添了一道風景。

鳳凰古城最有名的是那一幢幢古色古香、富有濃郁土家族風韻的吊腳樓,但河畔的吊腳樓大多已不在了,只有在回龍潭那裏尚留有十多間老屋,細腳伶仃的木柱立在河中,托起一段沉沉的歷史。

沈從文的故居位於古城內中營街的石板小巷深處,共兩進兩廂,頗像北京的小四合院,整個故居都是磚木結構,青瓦白牆,木格花窗。經風雨橋,過東城門,路上是行色匆匆挑擔的鄉民、老屋、挑擔的鄉民與紅傘,形成了一幅對比鮮明的圖畫。

就像沈從文早已仙去,鳳凰古城並不是一幅完整的水墨丹青畫卷,但你還是能從一個個的局部來感受到她靈光一現的魅力。鳳凰古城也適合一兩個人在一個小雨的天氣在老城中的老街、小巷、河畔慢慢地走,用心去品味那曾有的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