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識都>旅遊>導遊詞>

清遠地陪導遊詞

學識都 人氣:1.17W

作爲一名盡職盡責的導遊,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導遊詞,導遊詞由引言、主體和結語三部分構成。那麼導遊詞應該怎麼寫才更有條理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清遠地陪導遊詞,歡迎閱讀與收藏。

清遠地陪導遊詞

清遠地陪導遊詞1

親愛的遊客朋友們:

“大家好,很高興能在這個風和日麗的日子裏和大家相識,我姓李,大家可以叫我小李。今天我將帶大家一起去廣東清遠看看,那兒有一座神奇的玻璃橋,而且還有茂盛的龍眼林和可口的小吃,怎麼樣?大家感興趣嗎?讓我們乘車向旅遊景點出發!”

“首先,我們看到的是一座玻璃橋,它是廣東省最長的玻璃橋,也是珠三角地區首座高山峽谷玻璃橋。這條玻璃橋全長316米,垂直高度達168米。從遠處看,就像一條龍,它“驚心動魄”地連接在峽谷高崖之上。由於橋面透明,加上橋體懸空,走在橋上有種在天上行走的感覺,據說雨後初晴,雲霧繚繞之時,完全就是在雲中穿行,好像深入仙境。橋面採用聲、光、電營造出6D破裂效果,給遊客步步驚心的體驗。人的腳只要一踩上去,玻璃立即就呈碎花樣“碎”。人之恐懼通常來自未能腳踏實地的空落感,尤其是面對足下深淵和微微晃動的橋身,不踏實的感覺更明顯,這也是玻璃橋的魅力所在。”

“遊覽完美麗的玻璃橋後,請大家跟隨我繼續遊覽茂盛的龍眼林。”

“走進龍眼林的大門裏,哇,裏面全部是茂密的龍眼樹,讓我們打開一顆龍眼,裏面全是潔白的果肉,咬一口下來,那濃濃的汁水一下子流入你的嘴中,再把那飽滿的果肉嚥下去,十分爽口。大家誰有興趣可以買一點哦!一顆5角。”

“觀賞完神奇的玻璃橋和茂盛的龍眼林後,大家一定餓了吧!讓我們一起去繁華的小吃街吃晚飯吧!”

“哇,走進小吃街,有各種各樣誘人的小吃,叉燒包、雙皮奶、鉢仔糕、餈粑……每一樣都讓人“飛流口水三千尺,疑是美食落九天。”讓我先品嚐雙皮奶,它是一種粵式甜品。清朝時起源順德,用水、牛奶作原料;現遍佈於廣東、澳門、香港等地,一碗上佳的雙皮奶,其狀如膏,其色潔白,質感細膩嫩滑,口味甜香清淡。”

“吃完口感細膩的雙皮奶,再來品嚐一下當地早茶必不可少的叉燒包。”

“叉燒包是廣東地區具有代表性的特色傳統西關名點之一,是粵式早茶的“四大天王之一”,它實際上是一種帶叉燒肉餡的開花饅頭,一籠通常有3或4個,是當地最受歡迎的美食。接下來,大家就盡情品嚐美食吧!”

“親愛的朋友們,開心的旅程總是短暫的,今天的'旅遊到此結束,請大家回賓館休息,明天我們的旅行將會更加精彩……”

清遠地陪導遊詞2

清遠天子山瀑布爲一組天然梯級瀑布羣,位於廣東清遠市清城區高田鎮西坑山區。景區綠色自然資源豐富,臨山近水,擁有竹海與瀑布羣,一年四季不同時節展現各種風情韻味。天子大瀑布山泉水一路穿山越谷,貫穿天后瀑布、飛龍瀑布、同心橋等古色古香的十橋,溪水順流直達景區門口,令徒步的遊人賞心悅目。

天子山山高險峻,遠離鬧市,林木茂密,物種豐富,山花爛漫。沿谷底溯溪而上,流水潺潺,幽森險峭;溪中巨石或平滑如砥,或嶙峋兀,石下成潭,清澈見底,魚遊嬉戲;兼有羅山翠竹,自成一景。

控險、觀瀑、攬勝、親近山水,盪滌塵囂,樂在其中。它爲一組天然梯級瀑布羣,位於清遠市清新縣高田鎮西坑山區,天子山(俗稱大羅山,海拔998米)南麓,共有大小瀑布十多處,其中天子山瀑布落差90多米,負離子含量每立方厘米達10萬個,實爲一座天然氧庫,沁人心脾,令人心曠神怡。

清遠地陪導遊詞3

各位團友:

先把飛霞山概況簡要地給大家介紹一下,該景區位於廣東省的中北部,總面積達52平方公里,飛霞山是省級風景區和省級旅遊度假中心,由北江峽江景區,飛來古寺景區,三霞洞觀景區,紫竹鐘聲景區,螺星翠林景區等5大景區組成。

看完飛來峽江景區,我們就來到飛來古寺景區參觀,這個飛來寺位於飛來峽北岸,靠近飛來峽出口處。飛來寺爲嶺南著名的三大古剎之一,相傳它從安徽舒州飛來此地,是一個充滿着多種神奇傳說的名寺,它與韶光的南華寺、肇慶的白雲寺爲同一朝代所建,所以稱它們爲“嶺南三大古剎”。飛來寺始建於梁武帝普通元年(公元520年),距今巳有1400多年曆史,是嶺南三大古寺之一。古寺周圍有聞名全國的“帝王讀書檯”東坡亭等古蹟。寺院後山上還有九級飛瀑、慈雲殿、峽山亭臺與奇徑、歸猿洞、臨江臺,以及道家七十二福地中的第十九福地遺址等十多個景點,其中第十九福地是俯瞰飛來峽壯麗風光的上佳地點。臨江臺石主要包括秦將釣鯉臺石、東坡釣磯石、中宿分潮石、葛壇煉丹石、達摩談經石等帶有名人姓氏的石頭景觀。

可惜1997年5月的一場出洪暴發,將主殿沖毀,似乎在印證佛家“有來有去”的偈語,令這裏又多增添了一層神祕的色彩。現在正按原貌修復寺院,不久又會香火重盛了。寺院側面有臨江石臺,當年蘇東坡皆在此觀江垂釣,是領略江景的好地方;對岸的凝碧灣,一灣碧水,翠竹搖曳,漁翁撒網、鸕駑插水,寺院鐘聲、雖響猶靜,充滿了自然韻味。

我們現在所在的位置就是飛霞古洞了,飛霞古洞位於飛來峽北岸黃牛坑山上,從飛霞碼頭到飛霞洞,既可乘汽車沿盤山公路直達,亦可循山間古道拾級而上。飛霞洞爲儒釋道三教合一的場所,始建於1911年。是全國爲數不多、嶺南地區最大的“三教合一”的宗教聖地,是廣東省最大的古建築羣,古洞內奉儒、釋、道三教祖師及諸仙佛,建築面積達2萬多平方米。享有“小布達拉宮”之稱,周圍古樹參天,霞氣緲緲,是避暑的勝地。

我們現在來到的是藏霞洞。藏霞洞位於密林深處,幽谷之中,與飛霞洞相鄰。藏霞洞是一座先於飛霞洞數十年的洞觀。據記載,藏霞洞建於清同治二年(1863年)。相傳當時湖北祖師陳復始雲遊到此地,十分欣賞這塊“金龜背上有形跡,仙鶴回頭兩相抱”的地方,原來由清遠人林法善法師集資動工興建,至同治九年竣工,總建築面積爲1.3萬多平方米。藏霞的命名,據說是因爲天空中的雲霞飄到這裏便很少流動,且經久不散,故此稱爲“藏霞”。這裏時常在上午和黃昏時分,廟宇空屋便深藏於虛無縹緲的雲霧之中,若隱若現,宛如仙境。站在藏霞古洞的大門,看到的是道教的王靈官的神像。他後面兩邊各有一顆百年樹齡的桂花樹。每逢深秋花季,這裏掛滿金黃色的桂花,而且香飄四溢,裏面還供奉有道教的神仙呂洞賓。前面還有道教中的柳、樟、榆三位神仙,故叫“三仙寶殿”。站在三仙寶殿前放眼四周,左是獅山,右是象山,對面是螺星嶺。

我們一起來遊覽三霞中的最後一霞錦霞禪院。錦霞禪院位於飛霞、藏霞兩洞下方之間,與飛霞、藏霞鼎足而立。它的前身叫“壺天少駐”,始建於清宣統三年(1911年),原是創建飛霞洞時,道詐麥長天建飛霞洞時暫住之所。飛霞洞建設工程全面竣工之後,於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改建爲禪院。這裏四面環山,每天只有正午前後可獲得較多的陽光照射,加以樹木蔭翳,環境非常清幽。由於周圍種有很多花木,如桃、李、梅、紫荊、玉蘭等,在春暖花開時節,到處繁花錦簇,燦若明霞,故稱錦霞。禪院前面,有條溪澗橫過,每當陽春三月,桃花盛開,溪水長流,因而錦霞禪院又稱桃花村。現在村前門樓上刻有一幅楹聯“桃花蟠結千秋果,源水瀠洄十里村”。所描述的就是這裏的決佳絕妙的秀麗景色。據說當年飛霞洞建好之後,麥長天就搬去住了下來,而他爲了不讓其丟空,就在禪院大殿裏供奉着觀音菩薩,觀音是屬於佛教的,所以就叫“錦霞禪院”。

現在我們來到的就是最後一個景區孔聖廟。孔聖廟坐落在飛霞北江岸邊的洞口廣場,佔地1.3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2千平方米,由牌坊、孔聖殿、名賢殿、碑廊和陳列館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