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識都>旅遊>導遊詞>

景點導遊詞(15篇)

學識都 人氣:1.86W

作爲一名默默奉獻的導遊,就有可能用到導遊詞,導遊詞可以幫助旅遊者欣賞景觀,以達到遊覽的最佳效果。我們應該怎麼寫導遊詞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景點導遊詞,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景點導遊詞(15篇)

景點導遊詞1

蘇家圍客家鄉村旅遊區位於廣東河源市,是國家農業旅遊示範點,也是廣東省三大扶貧旅遊示範點之一。蘇家圍位於東源縣義合鎮蘇家圍村,距離河源市區27公里,由18座府第式的客家民居組成,其中最古老的房子已經有500多年的歷史了。

蘇家圍是宋代大文豪蘇東坡的後裔居住地,只要您置身其中,就會被它的古老、深沉、淳樸所吸引,蘇家圍人秉承了祖先的傳統文化,將其交匯於嶺南的天地中,至今都讓人感受到濃濃的文化氣息。

客家文化濃縮在這個小村莊裏,客家古老民居、鄉村性別男女、農耕農事長廊,讓您體會的是客家的純樸與自然。東江與久社河交匯於蘇家圍旁,營造了蘇家圍寧靜、悠然的意境,古榕、老屋、江風、竹韻、牧歌和野趣,造就了一個南中國的畫裏鄉村。

迎親橋。

如同黃山的迎客鬆一樣,迎親橋是遊客到蘇家圍的第一個景點,同時也表示蘇家圍人像迎接親人一樣迎接朋友們的到來。站在橋上可以看到蘇家圍的全貌,它的民居不是人們常見的圓形圍龍屋,而是方形的明清特色的“府第式”圍屋。全村18座圍屋幾百間房看似雜亂地拼在一起,但從它的排水系統看,其實是非常講究的。在蘇家圍即使遇上特大暴雨,雨水都能從屋的暗渠裏排走,絕不積水。據村裏的老人介紹,蘇家圍的排水系統是仿照蘇家先祖在江西吉安故居前的九曲水而建。

紫蘇園。

紫蘇,本草科一年生植物,可入藥,河源本地人常用它作香料配菜。蘇家圍的紫蘇不是當普通香菜種的,而有特殊的意義。相傳,蘇東坡的第七代孫蘇天榮在1320xx年從江西廬陵(即現在江西吉安)乘船沿東江南下赴番禺任教諭,途中夜宿義合。那天晚上,他夢見五位老人指點他上岸觀看一棵高大茂盛的紫蘇,並且告訴他這個地方風水好,所以紫蘇長得那麼高大。蘇天榮醒後,覺得紫蘇與本姓有緣,非要上岸去看,結果看見一棵大榕樹,發現周圍的環境非常優美,於是他懷疑這裏是夢中五位老人指點他定居的地方。後來他升任四川富順知縣,還念念不忘此事,囑咐後人定要落居此地,一直到他的第四代孫蘇秀弘任東莞京山(今東莞茶山鎮)巡檢時,才圓了他的夢。而這片紫蘇園就寄託了蘇家圍人對先祖的懷念和敬慕。

景點導遊詞2

金沙江、瀾滄江和溜筒江在德欽縣境內形成的“三江”高山深谷地貌是迪慶州壯麗河山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留下許多神祕、險奇的景觀,人類數千年的活動遺蹟,表現出人類在近乎險惡而又充滿魅力的大自然面前的強大的生存能力。德欽地處青藏高原南延部分橫斷山中段,金沙江、瀾滄江夾峙雲嶺山脈的褶皺地帶,東西橫距在30—68公里之間。

由於變質作用顯著,地質構造複雜,新構造運動活躍,且受喜馬拉雅運動的影響,特別是印度板塊的強大推擠,形成了高山聳立、深谷險塹、江流洶涌的景象。瀾滄江在德欽境內流程150公里,形成瀾滄江深谷斷裂地帶,也就是瀾滄江最險要的地段。這裏谷地海拔高差4734米以上,從江面到頂峯的坡面距離爲14公里,每公里平均上升337米,使峽谷被面呈近垂直狀態。再加上極大的流水落差懸殊,真可謂“隔河如隔天,渡河如渡險”。

瀾滄江峽谷內的各種自然景觀,使遊歷之人大開眼界。德欽縣佛山鄉溜筒江村的溜筒江渡,是瀾滄江艱險的古渡口,是茶馬古道的必經之地。建國前漫長的年代裏,人們靠蔑索橋過往這兇險之江。過橋的工具爲一個大竹筒,倚此在蔑索上滑過,江流因此又稱“溜筒江”。

景點導遊詞3

各位遊客朋友們,大家好,先自我介紹一下,我姓彭,大家可以叫我小彭,也可以稱呼我彭導,大家覺得哪個親切就哪樣稱呼我。遊客朋友們,大家現在往任何方向看去,都會看到一片片五顏六色的雲霧,從我們身邊開始,蔓延開去,一直繞上着長白山主峯,其實,那並不是雲霧,那是長白山的鮮花開放了。

長白山在省東南部,一部分在朝鮮境內。山的最高峯海拔2749米。長白山山高地寒,山上終年積雪,草木不生,望之借白,故名長白山。

幸運的朋友們,您已經來到了長白山最著名的高山大花園。長白山高山大花園裏,鮮花之多,到底有多少?花海之大,到底有多大?實在是無法計算,那麼,我們權且以萬畝稱之吧。

因此,有時候我們也稱這裏爲萬畝高山大花園。在下一段行程中,左右環顧,上下了望,我們將看到很多這樣的花之海,花之湖,花之潮,花之雲;在林間,在草原,在山脊,在山坡,在山谷,恣意鋪排,繁茂生長,競相開放。更奇妙的是,很多地方,樹木不知尊了哪方神聖的旨意,給花卉讓出地盤,退得遠遠的,圍成一片片開闊的,只生花草的草原。但是卻有奇特之處,那就是它的開花順序:它不是從低緯度向高緯度逐漸開放,而是從山頂向下依次開花。越是寒冷的地方,越是先開花。

先是苔原帶和嶽樺林帶的高山杜鵑頂破積雪,綻放出碩大的黃、白花朵,接下來纔是廣袤的熔岩臺地上200多種鮮花競相開放。由上住下漸次開放的鮮花,爭芳壯鬥豔,一直開到大雪封山;處處開放的鮮花,形成了十多個浩大的園區。我們根據花卉品種、所處位置等方面的不同,將這萬畝高山大花園的13個園區起了名字,以便分區介紹。

下面,我就一個園區一個園區地給大家介紹。一藍花園區在梯子河流經的地方,和這個高度的大片地方,六、七月分大片大片地盛開着一種藍色的花,這種花一開,就如藍色的雪一樣,蓋滿山坡,鋪滿山谷,灑滿林間,純純的一個色,就是藍,一藍到底。側面遠看,就是一片一片藍色的湖,數片相連,形成藍色的海洋;登山俯瞰,就是一塊一塊的藍寶石,數塊相間,形成藍色寶石羣。

這藍海洋,這寶石羣,藉助長白山熔岩臺地的高高隆起,向藍天炫耀,與藍天媲美,也向我們遊人招手。這是什麼花,能把大地山川染成藍色呢?走近了看,原來這一朵朵小花,像一隻只碧藍透明的蝴蝶,一隻挨着一隻,一隻追着一隻,正在風中起舞。這小花,就是鳶尾科的溪蓀花。

天池瀑布是長白上最著名的一個景點之一。位於長白山天池的北側,是我國著名瀑布之一,是長白山第一勝景。天池水從北面缺口—闥門流出後,稱爲乘槎河(又稱天河),夾流在天豁峯與龍門峯之間,流到1250米盡頭時,便突然從懸崖陡壁上飛流直下,跌落約70米。此處即爲長白瀑布。它象一條白練從天而降,兩條玉龍般的水柱衝向幽深谷底,濺起幾丈高的白浪。它的聲波,可以達到目力所不及的山川、河谷,如萬馬奔騰,似春雷滾滾,氣勢磅橫,雄偉壯觀。

遠觀瀑布如銀河倒掛,又彷彿是仙女的飄帶,從雲中垂下,使遊人浮想聯翩;近看飛浪四濺,如雪浪翻滾,水珠與水氣如霧如煙,在日光的折射下,呈現出五彩繽紛的彩虹,絢麗奪目,令人讚歎。古往今來,面對這虹飛霓躍、五彩繽紛的巨瀑,好多詩人畫家都曾爲它吟詩作畫。

《安圖縣誌》上曾有詩曰:“白河兩岸最清幽,碧水懸崖萬古留。疑似龍池噴瑞雪,如同天際掛飛流”。長白瀑布是舉世聞名的松花江的源頭,松花江就是從這裏開始了它的千里跋涉。

景點導遊詞4

大家好!我叫天才綿羊,今天由我來擔任大家的導遊。希望我們能一起渡過一段愉快的旅程。

北京王府井大街就像埃菲爾鐵塔和香榭麗舍大街一樣,早已舉世聞名了。對於衆多的國人來說,到北京一趟,逛王府井和爬長城一樣,是必不可少的日程。

改造後的王府井大街,從金魚衚衕到與長安街相界的南口,810米長,略呈波浪型,大街兩側分佈着十二個大型商場,除原有的百貨大樓、工藝美術大樓、穆斯林大廈、外文書店外,還新建了六個大型購物娛樂商務綜合性商廈,大型商場一條街的格局在北京可謂是獨一無二的。

步行在王府井大街的人們可以看到,主街寬敞平坦,紅色的花崗岩鋪成的地面乾淨整潔。走在王府井大街上會讓人感到設計者無微不至的關懷:累了,王府井街上有獨立的座椅,可以讓你隨時坐下來休息

景點導遊詞5

霧凇島位於市北部30多公里處的烏拉街滿族鎮,它是松花江上衝擊而成的江中小島,是中國最著名的霧凇觀賞勝地。霧淞與桂林山水、雲南石林、長江三峽同稱爲中國四大自然奇觀。霧凇島的霧凇多而美,是常能拍出風光大片的攝影勝地。每到寒冬,不凍的江水中升騰的水霧遇冷,在樹上凝結爲霜花,從遠處看正是傳說中的玉樹瓊花,美不勝言。

霧凇本是可遇不可求的自然奇觀,但霧凇島能看到霧凇的概率較高,尤其是每年12月中下旬至次年2月底,是最佳時節。但形成霧凇需滿足特定的天氣條件,建議通過旅遊局的微博來關注天氣情況,通常如有降中到大雪、氣溫又在零下20度以下,出現霧凇的可能性就很大。

從岸邊需坐擺渡船上島,每人60元的費用相當於上島費和往返船票。島上的`曾通屯是欣賞霧淞的最佳去處,這裏樹形奇特,沿江那些掛滿了霜花的垂柳,在江風吹拂下銀絲閃爍。如果想來感受一下霧凇之美,可以坐一大早的車從市過來,9-11點間最適合觀賞霧凇,然後下午返回,一天就夠了。不過若是時間充裕,還是建議在這兒住一兩晚,傍晚可以拍日落,第二天則可以早起看日出,然後接着拍霧凇。此外,霧凇島對岸的韓屯也是不錯的觀賞霧凇之處。

住宿可以選擇住霧凇島上的曾通屯,或者韓屯,都是當地農家提供的火炕通鋪,一般是每人100-150元包吃住。當地的菜餚是常見的東北農家菜,酸菜扣肉味道不錯。冬季的霧凇島非常冷,一般有零下20-30度,一定要穿厚實的羽絨服和高幫防滑的雪地鞋,而棉帽、口罩、滑雪手套、圍巾則一個都不能少,偶爾來東北的南方遊客,出門前可在內衣外貼幾張暖寶寶。

景點導遊詞6

蘇堤春曉俗稱蘇公堤,爲西湖十景之首。是一條貫穿西湖南北風景區的林蔭大堤,蘇堤南起南屏山麓,北到棲霞嶺下,全長近三公里,堤寬平均36米。宋朝蘇軾任杭州知府時,疏浚西湖,取湖泥葑草堆築而成。沿堤栽植楊柳、碧桃等觀賞樹木以及大批花草,還建有六座單孔石拱橋,堤上有映波、鎖瀾、望山、壓堤、東浦、跨虹六橋,古樸美觀。蘇東坡曾有詩云:“我來錢塘拓湖綠,大堤士女爭昌豐。六橋橫絕天漢上,北山始與南屏通。”堤旁遍種花木,有垂柳、碧桃、海棠、芙蓉、紫藤等四十多個品種。漫步在堤上,新柳如煙,春風駘蕩,好鳥和鳴,意境動人,故稱之爲“蘇堤春曉”。

蘇堤南起南屏山麓,北到棲霞嶺下,全長近三公里,它是北宋大詩人蘇東坡任杭州知州時,疏浚西湖,利用挖出的葑泥構築而成的。後人爲了紀念蘇東坡治理西湖的功績將它命名爲蘇堤。長堤臥波,連接了南山、北山,給西湖增添了一道嫵媚的風景線。南宋時,蘇堤春曉被列爲西湖十景之首,元代又稱之爲“六橋煙柳”而列入錢塘十景,足見它自古就深受人們喜愛。蘇堤望山橋南面的御碑亭裏立有康熙題寫的“蘇堤春曉”碑刻。蘇堤長達二千餘米,兩旁遍植桃柳,四季景色各異,每逢陽春三月,柳樹成煙,掩映湖面,風趣橫生。有詩爲證:樹煙花霧繞堤沙,樓閣朦朧一半遮。蘇堤由南而北有映波橋、鎖瀾橋、望山橋、壓堤橋、東浦橋和跨虹橋。杭州人將這六座橋俗稱爲“六吊橋”,民間有“西湖景緻六吊橋,一株楊柳一株桃”的歌謠。解放後六橋重新加固並拓寬,橋欄杆全部採用青田雕刻民族形式圖案,保持古橋原有風貌。

寒冬一過,蘇堤猶如一位翩翩而來的報春使者,楊柳夾岸,豔桃灼灼,更有湖波如鏡,映照倩影,無限柔情。最動人心的,莫過於晨曦初露,月沉西山之時,輕風徐徐吹來,柳絲舒捲飄忽,置身堤上,勾魂銷魂。

蘇堤長堤延伸,六橋起伏,爲遊人提供了可以悠閒漫步而又觀瞻多變的遊賞線路。走在堤、橋上,湖山勝景如畫圖般展開,萬種風情,任人領略。蘇堤上的六座拱橋,自南向北依名爲映波、鎖瀾、望山、壓堤、東浦和跨虹。橋頭所見,各領風騷:映波橋與花港公園又相鄰,垂楊帶跨雨,煙波搖漾;鎖瀾橋近看小瀛洲,遠望保叔塔,近實遠虛;望山橋上西望,丁家山嵐翠可挹,雙峯插雲巍然入目;壓堤橋約居蘇堤南北的黃金分割位,舊時又是湖船東來西去的水道通行口,“蘇堤春曉”景碑亭就在橋南;東浦橋有理由懷疑是“束浦橋的訛傳,這裏是湖上觀日出佳點之一;跨虹橋看雨後長空彩虹飛架,湖山沐暉,如入仙境。

麴院風荷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下面我將帶大家遊覽代表西湖夏景的麴院風荷。麴院風荷,以夏日觀荷爲主題,承蘇堤春曉而居西湖十景第二位。“麴院”原是南宋朝廷開設的釀酒作坊,位於今靈隱路洪春橋附近,瀕臨當時的西湖湖岸,近岸湖面養殖荷花,每逢夏日,和風徐來,荷香與酒香四處飄逸,令人不飲亦醉,被稱之爲“麴院荷風”。南宋詩人王洧有詩讚道:“避暑人歸自冷泉,埠頭雲錦晚涼天。愛渠香陣隨人遠,行過高橋方買船。”後來麴院逐漸衰蕪。到了清康熙帝品題西湖十景後,改“麴院荷風”爲“麴院風荷”,並在蘇堤跨虹橋畔建麴院風荷景碑亭。當時遺留下來的,只不過是一處小小庭院,院前湖面小小荷花一片而已。如今的麴院風荷是一九八三年以來逐步建成的大型公園,全園分爲嶽湖,竹素園、風荷,麴院和濱湖密林五大景區。公園周圍有岳飛廟,郭莊,杭州植物園等,組合成西湖北線常年遊人密集的遊覽熱線。

麴院風荷最引人注目的仍是夏日賞荷。公園內大小荷花池中栽培了上百個品種的荷花,其中特別迷人的要數我們現在所在的風荷景區。這裏以水面爲主,分佈着紅蓮、白蓮、重臺蓮、灑金蓮、並蒂蓮等等名種荷花。大家看,荷花都綻開自己一朵朵的粉嫩的花朵,蓮葉田田,菡苞婷婷,水面上架設了造型各異的小橋,人從橋上過,如在荷中行。此時感受曲苑風荷的情境,真的就是“紅粉靚梳妝,翠蓋低風雨,占斷人間六月涼!”如果登上那邊的迎薰閣遠眺,便可見到“接天碧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的美好風景。而乘坐遊船行走在荷花邊,看着那五分碧葉,四分荷花,更留一分與水,暑氣一掃而光。清風徐來,荷香陣陣,是不是覺得所有的煩惱都化爲烏有了呢?

幾多名品,數首讚歌,西湖如西子,淡妝又濃抹;荷花比佳人,意境亦如是啊,你看宋人楊萬里的一張大圖,“紅白蓮花共半塘,兩般顏色一般香,恰如漢殿三千女,半是濃妝半淡妝。”

平湖秋月

我們現在所到的地方就是西湖十景之一的平湖秋月了。杭州人中秋賞月有三大去處:一是湖中三島之一的三潭印月,是在湖中賞月;二是歷史上南宋皇城遺址鳳凰山坡的月岩景點,是在山上賞月;至於在西湖岸邊,首推這月白風清、水天一碧的平湖秋月了。平湖秋月景區東臨白堤西端,南瀕外西湖。其實,作爲西湖十景之一,南宋時平湖秋月並無固定景址,而是指秋夜於湖中泛舟盡攬秋風明月的情景。這可以從當時以及元,明兩朝文人賦詠此景的詩詞多從泛舟夜湖,舟中賞月的角度抒寫看出,如南宋孫銳詩中有“月冷寒泉凝不流,棹歌何處泛舟”之句;明洪瞻祖在詩中寫道:“秋舸人登絕浪皺,仙山樓閣鏡中塵。”留傳千古的明萬曆年間的西湖十景木刻版畫中,《平湖秋月》一圖也仍以遊客在湖船中舉頭望月爲畫面主體。

現在的平湖秋月景址,雖在唐代時就建有望湖亭,但實際上是康熙三十八年以後才確定下來的。當時將這裏原有的龍王堂爲御書樓,樓前鋪建跳出湖面的石平臺,臺周圍以欄杆,旁構水軒,懸掛康熙御題“平湖秋月”匾額,後人又建景碑亭於其左。新中國成立以後,經重新規劃和逐年翻建,擴建,新建,這裏形成了一片狹長的沿湖園林,遍植四季花木,點綴假山疊石,亭臺樓閣錯落其間,更加宜賞月,宜品茗,宜休閒。

明代著名文學家袁宏道曾說過“西湖最盛,爲春爲月”。西湖秋月之夜,自古公認爲良辰美景,充滿了詩情畫意。月光下的西湖,山溶水意,一派清絕,有多少人爲之陶醉?平湖秋月三面臨水,平臺寬廣,視野開闊,秋夜在此縱目高眺遠望,但見皓月當空,湖天一碧,金風送爽,水月相溶,不知今夕何夕,真是“萬頃湖平長似鏡,四時月好最宜秋”啊。其實美景又何止秋季,何止月夜,清駱成驤撰有一副楹聯:“穿牖而來夏日清風冬日日,捲簾相見前山明月後山山。”道出了平湖秋月平日賞景的絕妙之處啊!

斷橋殘雪

白堤盡頭的這座單孔石拱橋就是著名的斷橋了。這座橋看起來雖然很普通,但在西湖古今諸多大小橋樑中,她的名氣卻是最大的。在《白蛇傳》中,白蛇娘子與許仙在此雨中相逢,借傘定情;又在此邂逅重逢,言歸於好。越劇《白蛇傳》中白娘子唱道:“西湖山水還依舊……看到斷橋橋未斷,我寸腸斷,一片深情付東流!”歷來催人淚下。因這段人與妖之間的奇情奇事,斷橋名望冠於西湖且蜚聲天下,享湖上第一情人橋之譽。斷橋之名得於唐朝,早在唐朝,斷橋就已建成,時人張祜《題杭州孤山寺》詩中就有“斷橋”一詞。宋代稱保佑橋,元代稱段家橋。現在大家所看到的斷橋,是1941年改建,50年代又經修飾的。

“斷橋殘雪”其名由來,衆說紛紜,一說孤山之路到此而斷,故名;一說段家橋簡稱段橋,諧音爲斷橋;一說古石橋上建有亭,冬日雪霽,橋陽面冰雪消融,橋陰面仍然玉砌銀鋪,從葛嶺遠眺,橋與堤斷之感,得名“斷橋殘雪”;也有人說,南宋王朝偏安一隅,多情的畫家取殘山剩水之意,於是擬出了橋名和景名,後一種說法似乎更可取。明末的張岱卻別立一說,他在《西湖夢尋》寫道:白堤上沿堤植桃柳,“樹皆合抱,行其下者,枝葉扶蘇,漏下月光,碎如殘雪。”他認爲“斷橋殘雪”,事實上是說月影。

“斷橋殘雪”景緻確實美不勝收,然而在斷橋上觀西湖雪景,更是銷魂。每當雪後初晴,佇立橋頭西眺北望,孤山、葛嶺一帶,樓臺鋪瓊砌玉,湖山晶瑩朗澈,些許冷豔,些許悽清,勝卻喧譁熱鬧、綠濃紅盛多多,名列西湖十景當之無愧。難怪古人常說晴湖不如雨湖,雨湖不如月湖,月湖不如雪湖了。

當然,斷橋觀景,不止冬日雪殘時分,明末畫家李流芳曾說:“往時至湖上,從斷橋一望,魂銷欲死,還謂所知。湖之瀲灩熹微,大約如晨光之着樹,明月之入廬。蓋山水映發,他處即有澄波巨浸,不及也!”由此可知,斷橋觀景,可得湖山之神髓,豈獨殘雪!

花港觀魚

各位遊客,這就是杭州著名的花港觀魚公園。它位於西湖的西南角,前接柳絲蔥蘢的蘇堤,北靠層巒疊翠的西山,碧波粼粼的小南湖和西里湖,像兩面鑲着翡翠框架的鏡子分嵌左右,是著名的西湖十景之一,爲一處以花、港、魚爲主要特色的大型自然山水式園林,是觀魚、賞花的好地方。據記載,從前在西山大麥嶺後的花家山,有一條小溪流經此處流入西湖,叫做花港。水因山名,地以水名。後來人們就把這一帶稱爲花港了。而“花港觀魚”名稱,源於宋朝。當時,有個內侍官叫盧允升的,在這花港側畔建了一座富麗堂皇的花園別墅,稱爲“盧園”。園內栽種奇花異木,疊石爲山,鑿地爲池,引花港水於其中,畜養異色魚數十種,於是遊人萃集,雅士題詠,頗及一時之盛,堪稱勝觀。南宋寧宗時,宮廷畫院畫師祝穆、馬遠等創立西湖十景名目時,就把盧園觀魚也列爲西湖十景的一景,題爲“花港觀魚”。從此,這偏於西湖一隅的私家花園,就聞名遐邇了,成爲西湖著名的遊覽勝地。清康熙三十八年(一六九九),皇帝玄燁駕臨西湖,照例題書花港觀魚景目,用石建碑於魚池畔。後來乾隆下江南遊西湖時,又有詩作題刻於碑陰,詩中有句雲:“花家山下流花港,花著魚身魚嘬花”。

舊時的花港觀魚只有一池、一碑、三畝地。今天的花港觀魚公園佔地20多萬平方米,分爲紅魚池、牡丹園、花港、大草坪等景區,是杭州人休閒度假的理想去處,也是外地遊客的必到之處。自20_年公園免費開放之後,更是遊人如織。我們現在所在的紅魚池,是全園的主景,池中放養着數萬尾金鱗紅鯉,池岸曲折自然,池中堆土成島,池上駕設曲橋,大家可以在橋上投入食餌或鼓掌相呼,然後倚橋欄俯看,可見數千尾金鱗紅魚結隊往來戲水。微風過處,沿池岸的花木落英繽紛,飄浮於水面,好一幅“花著魚身魚嘬花”的動人畫圖,無人不起羨魚之情。在這裏縱情魚趣,真是魚躍人歡,其樂融融。

景點導遊詞7

鹽城,東臨黃海,面積1.5萬平方公里,人口815萬,具有2100多年的長久歷史,生態環境精美,文化底蘊豐富,交通便捷,以“東方溼地、水綠鹽城”而馳名。

鹽城歷史長久,人文薈萃。自漢武帝元狩4年(公元前119年)建縣以來,2100多年曆史,給古老的鹽阜大地留下了衆多的名勝古蹟。鹽城是《水滸傳》作者施耐庵、宋臣相陸秀夫、明代馳名書法家宋曹的故鄉,是全國馳名的雜技之鄉、淮劇之鄉、煙花之鄉,具有豐富的文化底蘊。鹽城依舊我國重要的革命老區之一,曾有“西有延安,東有鹽城”之說,擁有全國規模最大、資料最全、最具代表性的新四軍紀念設施。

鹽城生態旅遊資源十分豐富。沿海灘塗面積683萬畝,佔江蘇省灘塗總面積的75,全國的1/7。灘塗溼地擁有丹頂鶴、麋鹿兩個國家級自然愛護區、一個在建的中華鱘自然愛護區和一個國內面積最大的岸外沙洲??東沙。這個地點海天相接,草木茂盛,鶴舞鹿鳴,一派原始生態風光,是近百種國家一、二類愛護動物和近千種動植物棲息生長地,世界野生丹頂鶴和麋鹿種羣數的60和25生活在這個地點,被列入世界重點溼地愛護區。鹽城西部地處裏下河地區腹地,大縱湖、九龍口、馬家蕩等湖泊水域面積近百平方公里。這個地點物產豐饒,風景如畫,民風渾厚,民俗文化淵遠流長、豐富多彩,原始生態環境保存較好,被人們譽爲“金灘銀蕩”、“魚米之鄉”。

目前,鹽城正積極規劃建設鹽城溼地生態國家公園,打造“太平洋西岸最大的溼地公園、亞洲東部最佳的生態旅遊樂園”。鹽城旅遊將以鮮亮主題形象、較高資源品位、奇特景觀形態、巨大生態效應和較強旅遊吸引功效迎接五湖四海賓朋。

丹頂鶴的家園、麋鹿的故鄉,好看的鹽城、開放的鹽城歡迎您!

景點導遊詞8

灕江位於華南廣西壯族自治區東部,屬珠江水系。灕江發源於“華南第一峯”桂北越城嶺灕江見聞貓兒山,那是個林豐木秀,空氣清新,生態環境極佳的地方。灕江上游主流稱六峒河;南流至興安縣司門前附近,東納黃柏江,西受川江,合流稱溶江;由溶江鎮匯靈渠水,流經靈川、桂林、陽朔,至平樂,匯入西江,全長437公里。從桂林到陽朔約83公里的水程,稱灕江。

桂林山水以其獨特,秀麗而被世人稱頌。而桂林的山水美最美是灕江。灕江是世界上最美的畫廊,是中國風景線上的一顆明珠,是桂林旅遊的高潮所在。

如詩如畫的灕江發源於興安縣的貓兒山,流經桂林、陽朔,至平樂縣恭城河口。由桂林至陽朔的83公里灕江,像一條青綢綠帶,盤繞在萬千峯巒之間。奇峯夾岸,碧水縈迴,景色十分秀美。沿江田園錯落分佈,也是觀賞人文民風的佳處。

遊覽灕江、有一個絕妙之處,就是不愁天氣變化,因爲不同天氣灕江景色有不同特點:晴天,看青峯倒影;陰天,看漫山雲霧;雨天,看灕江煙雨。甚至是陰雨天,但見江上煙波浩渺,羣山若隱若現,浮雲穿行於奇峯之間,雨幕似輕紗籠罩江山之上,活像一幅幅千姿百態的潑墨水彩畫。正是“桂林山水甲天下,絕妙灕江泛秋圖”。

景點導遊詞9

各位遊客們大家好,歡迎來到風景如畫的頤和園,我是你們今天的導遊,希望我的導遊詞能幫助大家玩兒得開心!

首先導遊詞爲您介紹介紹頤和園,頤和園是清代的皇家園林,大約於1794年建成,因爲圓明園的焚燬,頤和園是我國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園林,有着“皇家園林博物館”的美譽,悠久的歷史和美麗的風景也讓它進入了《世界遺產名錄》。下面,就讓我們一塊來領略它的風光吧!

第一個景點,我帶大家遊覽長廊。這條長廊長700多米,劃分爲273間。每一間的橫檻上都有人物、花草、風景等畫作,幾千幅畫風采各異,沒有兩幅是相同的。而長廊兩旁栽植的這些花木也是競相鬥豔,一種花還沒謝,另一種卻已盛開。置身長廊,大家更能感到從昆明湖上吹來的習習微風,讓人心曠神怡,神清氣爽!

從長廊出來,我們接下來遊覽萬壽山,從山腳下向上看,那座半山腰聳立的八角寶塔形三層建築叫“佛香閣”,它下面的那一排排金碧輝煌的宮殿叫“排雲殿”。置身於佛香閣上遠眺,整個頤和園的美景盡收眼底!而佛香閣正前方那面如鏡子一樣安靜,如碧玉一般剔透的就是昆明湖,它的靜,源自於當遊船、畫舫在湖面慢慢地滑過時,幾乎不留一點兒痕跡。在此向東遠眺,更能隱隱約約可以望見幾座古老的城樓和城裏的白塔,讓人心中產生一種朦朧的美!

從萬壽山下來,我們遊覽的是昆明湖,古詩有云:“湖圍長堤岸,堤岸楊柳垂”。看到那幾座式樣不同的石橋,美麗的湖心島,肯定讓人迫不及待的想登島觀賞美景,登島的石橋有十七個橋洞,人們叫它“十七孔橋”。橋欄石柱雕刻着的這些成千上萬的小獅子,在雕刻着的精心雕琢下,它們不僅生動逼真,而且沒有哪兩隻是相同的,充分體現了我國勞動人民的智慧!

頤和園處處是美景,說也說不盡。由於時間關係,今天我的導遊詞到此結束,祝大家旅途愉快,萬事如意!

景點導遊詞10

今天我要帶領大家參觀的是合肥著名景點——包公園,現在就請大家一起隨我去看看吧!

在參觀包公園之前,我首先爲各位簡單的介紹一下包公。包公,名拯字希仁,北宋廬州府人,是真宗仁宗的兩朝名臣。公元999年,包拯出生於合肥小包村,28歲時考取進士,但是包拯卻一度放棄了做官的機會。他認爲:一個人在世如果對生養自己的父母都不能敬孝,那出仕爲官,又談何對朝廷盡忠呢?於是包拯遵循着“父母在,子不遠遊”的古訓,在家盡孝十年,直至38歲纔出任天長知縣,後官至宋樞密副使。由於包拯爲人以孝字當先,爲官清正廉潔,剛正不阿;所以包拯去世後,宋仁宗賜予他“孝肅”這個諡號,後人尊稱其爲包公——包青天。

現在我們便已經來到了包公文化園的第一站——包公祠了。大家眼前所見到的這座包公祠是合肥的另外一位名人李鴻章與1882年時出資重新修建的;所以在老合肥的口中又有着“包家祠堂,李家修”的說法。走進包公祠,我們首先看到在正堂大門上書有“忠賢將相,道德名家”八個大字,這八個大字也是對包公一生的真實寫照。進入正堂,空氣中飄逸着縷縷青煙,包公坐像便端坐其中,在“色正芒寒”四個大字的映存之下包公坐像更顯威嚴。在正堂中還有一副據說是和包公真人一比一的石浮雕像,從這幅雕像上我們不難看出,包公是一位身高大約一米六的文儒書生,而且相貌醜陋,長着一副鬼見了都怕的陰陽臉,但是包公那剛正不阿,鐵面無私的形象早已深深地映入了百姓的心中,所以戲劇舞臺上包公都是身材魁梧,黑麪長髯的形象。

大家再請這邊看:“後世子孫仕宦,有犯贓濫者,不得放歸本家。亡歿之後,不得葬於大塋之中。不從吾志,非吾子孫。仰珙刊石,立於堂屋東壁,以詔後世。”這便是《包公家訓》,包公正是用開除家籍這樣嚴厲的方法來約束他的後人。在包公逝後,他的大兒子、二兒子、長孫都是當時非常有名的清官,世人皆尊稱爲“包公”。在包公祠中還建有包公蠟像館,展示了包公流傳於民間的斷案故事,如:鍘美案、打龍袍等。可是歷史上的包公到底是什麼樣的呢?請大家再隨我到包公曆史文化長廊去看看吧。在歷史文化長廊中我們展示了包公“端州擲硯”“廬州審舅”“出使契丹”等歷史事件。其中還有一首包公的親筆詩《書郡齋壁》:“清心爲治本,直道是身謀。秀幹終成棟,精鋼不作鉤。”這兩句話也正是包公一生的座右銘……

參觀了包公祠,再請大家隨我前往包孝肅公墓園去看一看吧。進入墓園,我們穿過闕門、神門、我們便走在了神道上,在神道兩側分列了望柱、石羊、石虎、石人,神道的盡頭就是包公神主所安放的享堂了。在享堂的正後方,有一座宋代方上式的墓冢,冢前有一碑,上刻“宋樞密副使包孝肅公拯之墓”,包公的遺骨便安放於此。包公不僅在中國被世人敬仰,稱爲“爲政者之師”;在東亞、東南亞的許多國家包公更被尊爲神明;在韓國,有兩位中國名人備受推崇:一是孔子,二便是包公。

最後請大家隨我來到清風閣,這座仿宋式樓閣是合肥人民在1999年紀念包公誕辰1000週年時修建的,登上清風閣的頂層,合肥十景之一的“包河秀色”便盡收眼底了……

景點導遊詞11

趙武靈王曾進行軍事改革,胡服騎射,大敗林胡、樓煩的入侵,建立了雲中、雁門、代郡。後來,李牧奉命常駐雁門,防備匈奴。爲免除匈奴對趙國邊民的襲擾,使匈奴數歲無所得,而趙軍則兵強馬壯,願爲一戰。“大破匈奴十餘萬騎。”其後十餘年,匈奴不敢寇趙。後人稱李牧爲“奇才”,並在雁門關建“靖邊寺”,紀念其戍邊保民的戰功。秦始皇統一六國後,派遣大將蒙恬率兵三十萬,從雁門出塞,“北擊胡,悉收河南之地”(即河套地區),把匈奴趕到陰山以北,並且修築了萬里長城。

漢高祖劉邦時期,匈奴圍韓王信,韓王信投降,匈奴引兵南逾勾注,直驅晉陽(太原)。

漢武帝繼位後,面對匈奴不斷猖狂的南犯,着手反擊。元光五年(前130),漢武帝下詔發卒整修雁門關。漢朝名將衛青、霍去病、李廣等都曾馳騁在雁門古塞內外,多次大敗匈奴,立下汗馬功勞。“猿臂將軍”李廣在做代郡、雁門、雲中太守時,先後與匈奴交戰數十次,被匈奴稱爲“飛將軍”。

漢元帝時,王昭君就是從雁門關出塞和親的。從此以後,這一帶出現了“遙城晏閉,牛馬布野,三世無犬吠之警,黎庶無干戈之役”的安定局面。

雁門關之稱,始自唐初。因北方突厥崛起,屢有內犯,唐駐軍於雁門山,於制高點鐵裹門設關城,戍卒防守。《唐書·地理志》描述這裏“東西山岩峭拔,中有路,盤旋崎嶇,絕頂置關,謂立西陘關,亦曰雁門關。”

北宋初期,雁門關一帶是宋遼(契丹人)激烈爭奪的戰場。愛國將領楊業(又稱楊繼業)及其他楊家將士都曾在這裏大顯身手,爲國立功。

在宋太平興國四年(979),楊業任代州刺史兼三交駐泊兵馬都部署以後,曾多次以少勝多,大敗遼兵,當時人們譽楊業爲“楊無敵”。

雍熙三年(986),在雁門附近的戰鬥中,楊業陷入重困,最後士卒全部覆沒,在朔州的陳家谷他自己身負重傷爲遼兵所執,寧死不屈,終至絕食爲國。

後經五代十國、宋、遼、金、元約四百餘載。

元朝設千戶所,關城被毀。

明代吉安侯陸享於洪武七年(1374)自監民工築新關於舊關東北十里處的要道。南距代城縣四十餘里,北鄰廣武古城二十一里,地勢更爲險要。

明清以後,關城雖屢有重建。但隨着中國民族統一國家疆域的逐步形成,內長城作爲“內邊”的作用已經失去,所屬的雁門雄關也隨之荒廢。關城僅在東門、西門、小北門三個門洞和靖邊寺前的一對石獅,一副石旗杆,明鐫李牧碑石一塊,以及寺後的數株青松。

景點導遊詞12

遊客朋友們:

大家好!歡迎您來到淨月潭景區,淨月潭不僅是國家森林公園,同時也是亞洲最大的人工森林。它的森林面積逾100平方公里,潭水面積430公頃,如此浩瀚的人工林海,當之無愧地堪稱爲“亞洲之最”!在淨月潭,記者乘坐全長1316米的空中觀光纜車時俯瞰淨月潭風景區,那茂密挺拔的參天樹木遍佈在白雪茫茫的大地上,一幅幅林海雪原的壯觀景象盡收眼底令人歎爲觀止。特別是人在纜車上猶如置身於一個龐大無比的空中氧吧中,其所呼吸的新鮮空氣好似都帶着屢屢的清新與甘甜。從地面乘索道纜車環繞淨月潭往返大約要四十分鐘。可見淨月潭景區其地域的廣闊。

觀光纜車到達花大山頂後,乘坐管軌滑道下山更是別有一番的驚險與刺激。淨月潭的管軌滑道全長1616米,是世界上最長的同類型滑道。風馳電掣,峯迴路轉般地穿梭于濤濤林海碧波中的那種感受簡直是樂趣無窮。由於採用了世界上先進的技術設備,所以管軌的滑行速度可以由人自由調節。看似危險的運動其實卻有驚無險,老少皆宜。特別下山時是林中的新鮮空氣能使人的身心得到完全的放鬆,真是一種美妙絕倫的享受

淨月潭冬季的冰雪娛樂項目更是豐富多彩。在淨月潭滑雪場能感受到有別於北大湖滑雪場時的另一種趣味。駕馭雪地摩托奔馳在遼闊的雪原冰湖上,體味北國銀白世界的神韻;跨上駿馬馳騁在遼闊的雪原上,飽覽北國風光,體味遊樂民族的生活情趣;坐狗爬犁奔跑在冰雪上,令人樂趣無窮,遊興大增。遼闊的淨月潭一片林海雪原,碧水銀花,不用說多彩的遊樂項目,即使在林中漫步、觀皚皚白雪,聽林海松濤,體會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也是別有一番情趣。

淨月潭滑雪場與衆多滑雪場所不同的是這裏是“城市中的滑雪場”,與城市不同的是這裏湖光山色、空氣清新。淨月潭滑雪場年積雪期爲150天,滑雪期爲120天。每年11月中旬到翌年3月中旬都是最理想的滑雪時間。爲了滿足不同層次,不同熟練程度旅遊滑雪者的需求,滑雪場共設有5條雪道。分爲初級、中級和越野雪道。

初級雪道三條各長580米、470米、300米,平均寬度30米,坡度8-10度,可供初學者使用。中級雪道一條,長1470米,平均寬度35米,坡度15度,高差80.6米,可供有一定滑雪基礎的熟練者和開展各類趣味滑雪比賽使用。如果滑雪者有較高的專業水平,和較強的技術熟練程度,大可在2.5公里長的越野滑雪道上一展英姿。

滑雪場還有一條雙人循環彩色吊椅式空中纜車和三條進口託牽機供滑雪者上山使用。建築面積爲2800平方米歐式風格的多功能雪具大樓,上千套進口滑雪器材供滑雪者出租。爲保證雪量,滑雪場還備有2臺進口造雪機,6臺進口雪地摩托

在淨月潭風景區的雪雕園裏,遊客們繼觀賞哈爾濱冰燈藝術後再次領略了另一種冰雪的創作藝術。

景點導遊詞13

麥積山周圍風景秀麗,山巒上密佈着翠柏蒼松,野花茂草。攀上山頂,極目遠望,四面全是鬱鬱蔥蔥的青山,只見千山萬壑,重巒疊嶂,青松似海,雲霧陣陣,遠景近物交織在一起,構成了一幅美麗的圖景,這圖景被稱爲天水八景之首的“麥積煙雨”。素有“隴上江南”、“秦地林泉之冠”之美譽。

山峯的西南面爲懸崖峭壁,石窟就開鑿在峭壁上,有的距山基二三十米,有的達七八十米。在如此陡峻的懸崖上開鑿成百上千的洞窟和佛像,在中國的石窟中是罕見的。

“麥積山者,北跨清渭,南漸兩當,五百里崗巒,麥積處其半,崛起一塊石,高百萬尋,望之團團,如農家積麥之狀,故有此名”。它位於甘肅省天水市火車站東南約35公里的秦嶺山脈之中。周圍山奇林鬱,溪石聯映,風景優美,有小江南之稱,素有“秦地林泉之冠”之美譽。

麥積山石質皆爲紫褐色之水成岩,其山勢陡然起獨峯,最初有許多天然之巖洞。它的海拔1742米,山頂距地面142米,現存佛教窟龕194個,泥塑石雕、石胎泥塑七千二百餘身,壁畫一千三百餘平方米,全部窟龕開鑿在山崖峭壁之上,分佈於東、西兩崖。

東崖現存54個洞窟,西崖現存140個洞窟。由於麥積山山體爲第三紀沙礫岩,石質結構鬆散,不易精雕細鏤,故以精美的泥塑著稱於世,絕大部分泥塑彩妝。被雕塑家劉開渠譽爲“東方雕塑陳列館”。它的開鑿年代,大部分學者認爲始於後秦,歷經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明、清歷代都有不斷地開鑿和修繕,現存造像中以北朝造像原作居多。

麥積山石窟的一個顯著特點是洞窟所處位置極其驚險,大都開鑿在懸崖峭壁之上,洞窟之間全靠架設在崖面上的凌空棧道通達。遊人攀登上這些蜿蜒曲折的凌空棧道,不禁驚心動魄。古人曾稱讚這些工程“峭壁之間,鐫石成佛,萬龕千窟。碎自人力,疑是神功。”附近羣衆中還流傳着“砍完南山柴,修起麥積崖”,“先有萬丈柴,後有麥積崖”的諺語。可見當時開鑿洞窟,修建棧道工程之艱鉅、宏大。

麥積山的洞窟很多修成別具一格的“崖閣”。在東崖泥塑大佛頭上15米高處的七佛閣,是中國典型的漢式崖閣建築,建在離地面50米以上的峭壁上,開鑿於公元6世紀中葉。麥積山石窟雖以泥塑爲主,但也有一定數量的石雕和壁畫。麥積山石窟被列爲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新架和修復了1300多米的凌空棧道,使遊人能順利登臨所有洞窟。

景點導遊詞14

大家好,我是今天你們的導遊盛慧君,大家可以叫我盛導。都說桂林山水甲天下,我們昨天看到了桂林的山,灕江的水,今天我要帶大家去一個山水結合的美景——世外桃園。

現在大家看到的這個水車,可是我們的祖先用自己的智慧設計用來澆灌的,不但可以省時省力,而且比人工水車的效果更佳。讓我跟大家講個故事吧:從前有個人以撲漁爲生,一天,他走着走着就迷路了,於是來到一個洞口,這時正好下雨,他正好要避雨。洞裏黑漆漆的,這時裏面傳來燕子的叫聲,因爲好奇,他往裏面划過去,雖然有些恐怖,。沒走多遠,他看見裏面有光透出來,“有燕子就會有人家”,他想。果然前面洞口光線越來越亮,發現前面出現了一個村落,村落前面有許多桃花,村落裏的人們熱情的招待了他,並囑咐他不要把這件事告訴任何人。於是,這裏的人們一直過着與世無爭的生活,世完外桃園由此而來。

大家看到的前面這個狹窄的洞口,就叫飛燕洞,請大家一定不要緊張,你會享受到燕子從你身邊插過的感覺,閉上眼享受燕子美妙的歌聲吧!現在請大家睜開眼看看,前面有一絲光亮嗎?我們很快就到桃花林了,雖然現在已經是初冬,但是這裏還有蜜蜂在花叢中飛來飛去,,更難得的是這裏的桃花和我們平時看到的桃花不一樣呢?這裏的是玫紅的,而我們平時看到的是粉紅的呦!最大的特點是這裏桃花四季常開而不結果,離開世外桃園就不能生存,很神奇吧!

現在大家聽到的號角聲是從一個原始部落傳來的,他們信仰牛,在他們部落前掛着一排排的牛頭,牛的精神在他們每個人的心裏生根發芽。在原始部落裏最漂亮的女孩叫“黑珍珠”,這裏說你好叫“八麥”,大家聽咯,部落裏的人們都在說“八麥”呢?叫你“狗肉”千萬不要認爲是在罵你哦,而是我們平時友好的稱呼“朋友”。

景點導遊詞15

白鴿巢公園佔地廣闊,園內小山環疊,古木參天,遍植花草,鳥鳴不絕於耳。即使盛夏時節,處身其間,仍是宛如遊清涼世界。

白鴿巢公園之得名甚有淵源。十八世紀中,此處原爲葡籍富商馬葵士之寓。此人喜養白鴿,達數百隻之多,翱翔天際,景甚壯觀;樓閣詹宇,遠觀若巢,逐得此名。園內有一石洞,名爲賈梅士洞,豎立葡國著名詩人賈梅士銅像。這位生於四百多年前的賈梅士銅像,是一八六六年由葡人馬葵士鑄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