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識都>旅遊>導遊詞>

無錫概況的導遊詞

學識都 人氣:1.41W

導語:對於無錫,各位導遊會有什麼樣的介紹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無錫概況導遊詞,供各位閱讀,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無錫概況的導遊詞

無錫概括導遊詞

各位遊客,在華東線的旅遊城市中,無錫是因瀕臨美麗的太湖而着名的。在這個“充滿溫情和水”的城市中,景色宜人,人文答本,吸引了南來北往的佳賓。今天就讓我們一同前去欣賞這顆“太湖明珠”的迷人風采。

無錫地處江蘇省南部、太湖之濱,北臨長江,南接浙江、安徽兩省,西鄰常州市,東靠蘇州市。西距南京183公里,東距上海128公里。着名的貫通中國南北的京杭大運河在此交匯。其地形爲平原地帶,土地肥沃,物產豐富,渠流縱橫,河網密佈,是我國着名的“魚米之鄉”。轄錫山、江陰和宜興3個縣級市。全市總面積4656平方公里,人口約426萬。其中市區面積343平方公里,人口約二“萬,是江蘇地區僅次於南京的第二大城市。目前已發展成爲具有輕工、紡織、電子、化工、機械等工業的中等城市。

無錫是我國江南的一座古城,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據《史記》記載,商朝末年,周大王長子泰伯及其弟仲雍從陝西來到這裏定居,築城於梅里(今錫山市梅村一帶),建“勾吳”國,這是無錫建城的開始。

無錫之名最早見於《漢書》,相傳周平王東遷時(約在公元前770年),惠山東側發現了錫礦。錫在當時是冶煉青銅器的原料,於是爆發了當地人和外來者長達幾百年的衝突。到了戰國末期錫礦日漸減少。公元前224年,秦始皇大將王翦在錫山發現一塊石碑,上面刻有:有錫兵,天下爭;無錫寧,天下清。“無錫天下寧”表達了人民渴望安寧太平的生活,因此“無錫”的名字就這樣流傳了下來,成爲城市的名稱。

無錫的經濟發展有着深厚的基礎。早在明代時,織布、陶瓷、制磚等手工業非常發達。19世紀中期,無錫和九江、長沙、蕪湖合稱爲“中國四大米市”。本世紀以來,無錫更是依靠自身優越的自然條件,成爲中國民族工業的原料基地和工商業發達的城市,被譽爲“小上海”。

無錫經濟的發展與良好的氣候條件有一定的關係。無錫屬北亞熱帶季風氣候區,氣候溫和、溼潤,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成爲太湖流域的富庶之地。地理和氣候也爲養殖業提供了條件,太湖中出產的各種水產品種達數十種,尤其以銀魚、蟹最爲着名。此外,無錫的土特產品:假(惠山泥人)、大(無錫醬排骨)、空(無錫油麪筋)已成爲饋贈親友的佳品。

便利的交通爲到無錫旅遊的賓客提供了方便。航空:無錫碩放機場已開通北京、福州、佛山、惠陽等多條航線。鐵路:無錫地處京滬線上,每天在無錫停留的快車逾百列,全國各大城市都有火車可直達無錫。公路:滬寧高速公路經過無錫,與華東每個城市每天均有旅遊汽車往返;九條國道、省道成放射狀通向全國、全省。水路:從浙江湖州可乘旅遊船經太湖到無錫;從蘇州、鎮江、丹陽可乘遊船經古運河到無錫。

無錫的旅遊資源更是得天獨厚,這裏有被譽爲“太湖佳絕處”的黿頭渚、“江南第一山”的惠山;還有因范蠡而得名的蠡園;江南着名賞梅勝地梅園和着名的“園中園”寄暢園等。也有近幾年新建的“唐城”、“三國城”、“水遊城”等影視拍攝基地。這些景觀,使遊客們在觀賞大湖山水秀色的同時,又領略了中國古典名着中波瀾壯闊的歷史畫面。 您正瀏覽的文章由第一'範文網整理,版權歸原作者、原出處所有。

遊客們:太湖的山水,衆多的歷史人物和文化古蹟,使無錫成爲融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爲一體的旅遊勝地。今天我們來到這座溫馨美麗的城市,請調動您的思維,展開您的想象,盡情遊賞吧!

2、無錫導遊詞

各位遊客:

在華東線的旅遊城市中,無錫是因瀕臨美麗的太湖而著名的。在這個“充滿溫情和水”的城市中,景色宜人,人文答本,吸引了南來北往的佳賓。今天就讓我們一同前去欣賞這顆“太湖明珠”的迷人風采。

無錫地處江蘇省南部、太湖之濱,北臨長江,南接浙江、安徽兩省,西鄰常州市,東靠蘇州市。西距南京183公里,東距上海128公里。著名的貫通中國南北的京杭大運河在此交匯。其地形爲平原地帶,土地肥沃,物產豐富,渠流縱橫,河網密佈,是我國著名的“魚米之鄉”。轄錫山、江陰和宜興3個縣級市。全市總面積4656平方公里,人口約426萬。其中市區面積343平方公里,人口約二“萬,是江蘇地區僅次於南京的第二大城市。目前已發展成爲具有輕工、紡織、電子、化工、機械等工業的中等城市。

無錫是我國江南的一座古城,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據《史記》記載,商朝末年,周大王長子泰伯及其弟仲雍從陝西來到這裏定居,築城於梅里(今錫山市梅村一帶),建“勾吳”國,這是無錫建城的開始。

無錫之名最早見於《漢書》,相傳周平王東遷時(約在公元前770年),惠山東側發現了錫礦。錫在當時是冶煉青銅器的原料,於是爆發了當地人和外來者長達幾百年的衝突。到了戰國末期錫礦日漸減少。公元前224年,秦始皇大將王翦在錫山發現一塊石碑,上面刻有:有錫兵,天下爭;無錫寧,天下清。“無錫天下寧”表達了人民渴望安寧太平的生活,因此“無錫”的名字就這樣流傳了下來,成爲城市的名稱。

無錫的經濟發展有着深厚的基礎。早在明代時,織布、陶瓷、制磚等手工業非常發達。19世紀中期,無錫和九江、長沙、蕪湖合稱爲“中國四大米市”。本世紀以來,無錫更是依靠自身優越的自然條件,成爲中國民族工業的原料基地和工商業發達的城市,被譽爲“小上海”。

無錫經濟的發展與良好的氣候條件有一定的關係。無錫屬北亞熱帶季風氣候區,氣候溫和、溼潤,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成爲太湖流域的富庶之地。地理和氣候也爲養殖業提供了條件,太湖中出產的各種水產品種達數十種,尤其以銀魚、蟹最爲著名。此外,無錫的土特產品:假(惠山泥人)、大(無錫醬排骨)、空(無錫油麪筋)已成爲饋贈親友的佳品。

便利的交通爲到無錫旅遊的賓客提供了方便。航空:無錫碩放機場已開通北京、福州、佛山、惠陽等多條航線。鐵路:無錫地處京滬線上,每天在無錫停留的快車逾百列,全國各大城市都有火車可直達無錫。公路:滬寧高速公路經過無錫,與華東每個城市每天均有旅遊汽車往返;九條國道、省道成放射狀通向全國、全省。水路:從浙江湖州可乘旅遊船經太湖到無錫;從蘇州、鎮江、丹陽可乘遊船經古運河到無錫。

無錫的旅遊資源更是得天獨厚,這裏有被譽爲“太湖佳絕處”的黿頭渚、“江南第一山”的惠山;還有因范蠡而得名的蠡園;江南著名賞梅勝地梅園和著名的“園中園”寄暢園等。也有近幾年新建的“唐城”、“三國城”、“水遊城”等影視拍攝基地。這些景觀,使遊客們在觀賞大湖山水秀色的同時,又領略了中國古典名著中波瀾壯闊的歷史畫面。

遊客們:太湖的山水,衆多的歷史人物和文化古蹟,使無錫成爲融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爲一體的旅遊勝地。今天我們來到這座溫馨美麗的城市,請調動您的思維,展開您的想象,盡情遊賞吧!

3、無錫導遊詞

大家好!古語有云:有緣千里來相會,今天你我能在此相會,就說明我們有緣!那什麼是緣分呢?緣分,是佛教文化中的一個抽象概念;是一種人與人之間某種必然存在的相遇。佛語有云:世間萬物皆因緣而生。因緣聚則物在,因緣散則物滅。所有的一切都有它出現的理由,不必爲此而感到驚訝!那可能就有人問了,眼前拿話筒的這個人爲什麼出現在這裏呢?因爲我是大家此次無錫之行的地接導遊。(語調上升)自我介紹部分歡迎大家來到中國15個經濟中心城市之一和10個重點旅遊城市之一的無錫市。很高興能夠帶領大家去了解我們這座美麗的江南古城。在這裏我謹代表600多萬的無錫人民和***旅行社歡迎各位朋友的到來。同時我也預祝各位在無錫期間能夠玩得開心,看得盡興,也希望這幾天我的服務能讓大家滿意。我們的車牌是****,大家上下車時請多注意一下。接下來,由我向大家介紹一下這美麗的無錫城。

 無錫簡介

無錫市由江蘇省管轄,地處中國東南沿海的長江三角洲,東鄰上海市128公里,西接省會南京市183公里。無錫位於蘇州的西北面,在蘇州與常州之間,太湖的北面,滔滔長江在境內流過,京滬鐵路、大運河在此交匯。無錫市全市總面積約爲4788平方公里,市區面積1623平方公里。同時下轄江陰、宜興二市。2011年,無錫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6880億元,增長11.6%,大陸地區排名第九。全市城鎮集體以上單位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43350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000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2400元。至2009年底全球財富500強企業中有75家在無錫市投資興辦了144家外資企業。

無錫歷史

無錫是一座歷史悠久的江南古城,早在7000多年前,這裏就有原始氏族聚居。公元前11世紀末(距今3100多年),北方姬姓部落首領周太王的長子泰伯爲相讓王位,避居梅里修築城池,開創了吳國的歷史。梅里六百春秋,創造了燦爛的古吳文化。無錫以江南文明的發源地彪炳史冊。無錫秀峯連連,尤以城西錫山爲尊。相傳東周末年發現此山盛產鉛、錫,錫礦爲冶煉兵器的重要催化劑,引來諸侯之間的爭奪,經常在錫山地區交戰,延綿的戰火給當地老百姓帶來極大的災難。錫礦至漢初採盡,此後當地再無戰火,史書稱有錫兵,天下爭;無錫寧,天下清。漢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始建無錫縣,無錫地名由此而來。無錫溪水條條,自古城南樑溪河最美,據說此河爲東漢名士梁鴻所開,故無錫又稱樑溪。

商朝末年,周太古公稟父的長子泰伯,爲讓王位於三弟季歷,從現屬陝西的歧山南奔荊蠻,攜弟仲雍,南來梅里(今無錫梅村)定居,併入鄉隨俗,斷髮文身,受到當地百姓擁戴,被奉立爲君主,築起城廓,建立荊蠻小國,自號勾吳,築吳城。周滅商後,因泰伯無子,周武王追封仲雍的五世孫周章爲吳君,建吳國。從泰伯至闔閭共24世,前後600多年,梅里一直是吳國的都城。公元前514年,吳國第二十四代君王闔閭命伍子胥建造闔閭大城,並遷都於此,即今天的蘇州市。泰伯、仲雍將中原地區的文化帶入江南,與江南地區原有文化有機融合,形成具有鮮明地域特色的吳文化,留下了伯瀆港、闔閭城,以及東漢時期的泰伯廟、泰伯墓等許多富有特色的文物古蹟。無錫商業繁盛,清朝末年已是我國四大米市之首,民國時期也曾有小上海之稱。1949年全國解放後,無錫分設無錫市和無錫縣。1983年,經國務院批准,實行市管縣體制,原蘇州地區的無錫縣、江陰縣和鎮江地區的宜興縣劃規無錫市管轄。1987年和1988年,江陰縣、宜興縣先後撤縣建市。

 太湖的形成及特產

傳說在很久以前,有一年王母娘娘做壽,玉皇大帝讓四大金剛擡去了一份厚禮。王母娘娘看見後,高興的合不攏嘴。原來玉皇大帝送的是一個大銀盆,裏面有72顆特大的夜明珠,而且還有千姿百態的各種五色玉石雕鑿的飛禽走獸,簡直是一個聚寶盆,遠遠望去,活像一隻精緻的大盆景,各路神仙都讚不絕口。看過《西遊記》的人都知道,王母娘娘設蟠桃會,沒請孫悟空,結果齊天大聖很是生氣,大鬧天宮。他見一樣打一樣,當他看見玉帝送的這隻大銀盆,也不管三七二十一,一棒打了下去,銀盆便從天上落了下來,跌到地上砸了個大洞,銀盆便化作白花花的水,形成了三萬六千頃的湖,因爲湖是從天上掉下來的,天字上面的一橫落在下面就爲一點,也就是太字,所以此湖就叫太湖。72顆夜明珠就成了72座山峯,分佈在太湖中間。玉石雕刻的魚,就是現在太湖裏肌白如銀、肉嫩味鮮的銀魚。玉石雕刻的飛禽,變成了對對鴛鴦,只有走獸沒有活成。

當然這只是一個傳說,並無科學根據。據考證,太湖是一個海跡湖,地理學上稱爲瀉湖。原來這裏是一個大海灣,由於長江、錢塘江泥沙的沖積,長江三角洲不斷向東延伸,海灣因灣口被泥沙淤積成的沙壩所封閉而形成了太湖,以後在河水和雨水的作用下,海水逐年淡化,於是就成了淡水湖。因此也有人說他是海的兒子。

太湖是我國第三大淡水湖,在江蘇省南部,浙江省北部。湖區屬於江蘇省。古稱震澤、具區、笠澤、五湖。正常水位3米時湖面面積2250平方公里,平均水深 1.94米,蓄水27. 2億立方米。主要水源有二:一爲來自浙江省天目山的苕溪,在湖州市以下分爲70多條漊港注入;另一來自江蘇宜溧山地北麓的荊溪,分由太浦、百瀆等60多條港瀆入湖。太湖水由北東兩面70多條河港下泄長江,以婁江(下游稱瀏河)、吳淞江(下游稱蘇州河)、黃浦江爲主(三江)。黃浦江爲最大泄水河道,約佔總出水量的80%。其餘諸河港流量較小,每因海潮頂託或江水上漲而倒流。

我國人民對太湖流域的開發治理已有幾千年的歷史,在開挖河道、修建江堤海塘、建設塘浦、圩田等方面積累了豐富經驗,使太湖流域較早成爲我國經濟發達、物產富饒的`地區。我們的祖先修築了大量的水利工程,使這個西靠山丘、東接大海、南北濱江的地區形成了一個完整的湖泊河網系統。這個河湖系統能吞、能吐、能蓄、能排,可以兼收灌溉、排水、通航和水產之利。太湖寬淺的水域還爲各種魚類洄游、產卵生長提供了良好場所。太湖魚蝦多達30多種,其中以銀魚、白殼蝦、淡水珍珠爲水產珍品。太湖流域是我國重點淡水漁業基地,全區淡水魚產量約佔全國的10%。90年代末在東太湖還大量發展了螃蟹養殖。

4、無錫靈山梵宮導遊詞

各位遊客,大家好!歡迎來到靈山勝境。靈山勝境是以佛教文化爲背景的主題園區,以傳承歷史、彰顯時代的特色,將傳統的佛教文化與科技文明相互交融,形成了獨特的旅遊文化景觀。

隨着靈山三期開園,靈山勝境形成了佛、法、僧三寶的格局,“佛”是展現了佛祖四相成道的過程:出生、降魔、說法、涅槃;“法”代表佛法,是佛教中的精髓,以靈山梵宮、五印壇城、梵宮廣場等景觀展現。“僧”是以靈山禪修中心、慈恩寶塔、靈山佛學院等禪修爲代表;整個景區以靈山大佛的“大”、九龍灌浴的“奇”、靈山梵宮的“特”構成了三大奇觀。

剛剛我們瞭解了佛的一生,現在看到的就是佛法的展現,有金色梵宮、紅色壇城、綠色廣場、藍色聖海。靈山梵宮是靈山勝境三期工程的核心建築,因世界級佛教盛會應運而生。站在世界的高度,靈山梵宮不僅是一座全新地標式的會址建築,更以她博大精深的文化內涵、美輪美奐的建築形態、品類繁多的藝術瑰寶以及感觸心靈的全新體驗帶給人們太多的感嘆與震撼。走近她,以一種始終仰視的姿態。

站在梵宮廣場,佛教三大語系的漢傳、南傳、藏傳的特色建築鮮豔奪目。在梵宮的正南面,與梵宮遙相呼應的建築就是“五印壇城”。壇城佔地面積約5000平方米,是藏傳佛教風格的建築,“五印”代表五方五佛,也代表佛的五種手印相,分別爲:施無畏印、與願印、說法印、觸地印、定印。壇城代表佛的世界,我們在這建造五印壇城就是讓大家感覺到佛的完美世界,登上壇城大家可以根據地面所畫的標誌繞着壇城走一圈,代表對佛的尊敬。

東南面是南傳佛教中代表建築---曼飛龍塔。屹立於曼飛龍塔基座上的主塔與子塔的整體造型,都是多層葫蘆相壘形成的圓錐形體。 主塔居於塔基中央,8座小塔分佈在主塔周圍,形成八角之狀。8座子塔的基座都有屋宇狀拱門佛龕,佛龕宇沿有許多浮雕,人字形檐邊上有許多裝飾物,塔脊頂有一裝飾小塔,龕內供有佛像。小塔中部主葫蘆體上端是個蓮花座,蓮花座上又是一個長嘴葫蘆體,極頂是一根穿着3個鋁環罩的風鈴杆。主塔下部是形似大葫蘆底的圓形臺階,層層相疊,漸上漸小,形成一圓葫蘆細腰,其上託着一隻兩臺寶葫蘆。 塔身以白色爲基色,顯示出多層立體感,造型美觀,玲瓏精緻。

在壇城四周一圈的水面是香水海,這是根據佛經上記載大千世界中其中的一海,大千世界有九山八海,中間的爲須彌山,香水海是中間的海,據佛經記載是注滿香水的海,也代表佛教中的八功德水,正所謂“太湖三萬六千頃,八功德水繞靈山,如來百福莊嚴相,無量光明照世間”。

梵宮廣場面積16000平方米,正前方金色的建築就是靈山梵宮,作爲靈山勝境三期工程的核心建築,整座梵宮共有三層,呈退臺式佈局,面寬150米,進深約180米,總建築面積達7萬餘平方米。建築外觀以華藏塔風格爲主,糅合了中國佛教石窟藝術及傳統佛教建築元素,集成了世界佛教三大語系的建築精華,莊嚴神聖,雄偉壯觀。頂部依次錯落的五座巨大的蓮花聖塔,是整個梵宮建築的精神象徵,其造型以敦煌壁畫中的“華塔”爲原型,並以現代建築材料和意象造型手法傳達着佛教經典中“五智”的意理,五智代表佛教中五方五佛,以毗盧遮那佛爲首的五尊佛來闡釋佛的功德。中心最高的佛塔代表最高境界的毗盧遮那佛”(法身佛),至高可達60餘米高的華塔高聳雲端,在陽光的照耀下閃閃生輝,意念流轉間,佛教經典《華嚴經》中描繪的“蓮花藏世界”的意境和氣息迎面而來,這依山而建的梵宮,更給人一種矗立山巔般的壯觀與神聖之感。

走進靈山梵宮,首先是彰顯修行功德、表達美好理想的“三德門”。根據佛經記載三德(智德、斷德、恩德)是讚揚佛的功德,形容佛具有無上智慧、能夠破除一切煩惱,救濟一切衆生的高尚品德。在“三德門”邊的兩側,是“福”、“慧”門,祝福福慧雙增。

帶着神聖走進梵宮,震撼纔剛剛開始。從門廳進入,經廊廳、主塔廳直至聖壇,一幅展示千年佛教文化的立體畫卷徐徐鋪展開來,每走一步都是開闊,每看一眼都是驚奇,每觀一景都是感觸。進入梵宮,我們可以感受到博大精深的佛教文化及精妙的藝術創造,裏面彙集了當代知名藝術家和工藝大師的佛教藝術品,涉及繪畫、雕塑、書法、木雕、銅雕、景泰藍、金銀器等,梵宮內部主要由門廳、廊廳、塔廳、聖壇幾部分組成,主要特點是美侖美奐、氣勢磅礴、神聖震撼。

來到門廳,站在兩層的門廳中央,門廳採用大量精品漢白玉雕琢而成,擡頭仰望一面十餘米長的刻漆貼真金《心經》書法壁畫懸掛在門廳南立面的牆上,這是唐玄奘當年奉旨翻譯的,是佛經中最短的一部經文《般若波羅密多心經》,這是根據清代大書法家鄧石如在揚州大明寺石碑篆書拓本與精湛的刻漆技藝揉爲一體的作品,來不及細細體味,清淨之意早已油然而生。 它採用了揚州漆器中的刻漆貼真金工藝,在製作過程中經過刻、鏟、批、作、貼、撒等六大程序,首先在製作好的漆坯件上,運用各種刀具刻成各類畫面,然後根據畫面要求填選所需色彩,採用貼金箔、撒螺屑等裝飾手法使其成爲精美的藝術品。而每項程序都延續了傳統的手工製作技藝,自有其細緻精妙之處。它耐水、耐熱、耐磨,光澤度好,在靈山梵宮內將給大家展現多處這樣精美的漆器工藝作品。在門廳的頂部還有四個藻井,藻井是覆鬥形的窟頂裝飾,中心向上凸起,四面爲斜坡,成爲下大頂小的倒置鬥形。一般藻井處於石窟內中央頂部,使石窟窟頂顯有高遠深邃的感覺。這四個藻井採用的是傳統的東陽木雕工藝,選料爲楠木,在整個三期靈山梵宮的內部裝飾中運用了大量的楠木進行了東陽木雕的展現。

我們現在進入輝煌的佛教文化藝術長廊——廊廳,近百米長的廊廳爲拱頂結構,兩側高大雄偉、雕刻精美的廊柱,向上看,廊廳藻井色彩變幻,在東陽木雕構建的捲棚間高懸的仕女飛天容貌秀麗,體態豐盈、飛袖飄逸,或彈琵琶、或吹玉簫,或捧香花,栩栩如生似攜彩雲飛之慾出,思緒也隨之翩躚。在它的兩側牆面上,大家可以看到十二幅具有史詩意義的大型油畫,以時間爲序列,以佛教的傳播、交流和當代佛教發展爲主題,從鹿野苑“初轉xx”、“靈山說法”的佛教思想體系的形成與完善開始,到佛教傳入中國的東傳、西求的傳播發展進程,再到近現代中國佛教中興、傳播、發展的概貌以及向歐美等西方國家傳播的史實,一幅幅氣勢磅礴、莊嚴明朗的巨幅油畫,清晰生動地展現了中國乃至世界佛教文化交流發展的歷史進程和壯闊場景,具有強烈的視覺衝擊力和心靈震撼力。這組大型油畫組圖,它由衆多着名文化研究專家、着名畫家聯合組成的創作團隊歷經兩年的艱辛付出後完成。畫布寬3米、高6.82米,分爲四大板塊,每個板塊由3幅作品組成,每幅作品獨立成篇。前廊廳分別是六幅油畫:

第一幅 初轉xx圖

釋迦牟尼佛菩提樹下悟道之後,在鹿野苑首次講法,爲曾經伴隨他六年苦行的五位侍者宣說“四諦”、“十二因緣”、“八正道”等真理,併爲他們剃度出家,建立了第一個僧團。從此,佛、法、僧三寶具足,佛教初始形成。

第二幅 阿育王傳播佛教圖

公元前4—3世紀,印度孔雀王朝君主阿育王大力扶持並傳播佛教,使佛教迅速傳播到印度次大陸大部分地區以及周圍一些國家和地區,佛教由此成爲橫跨歐、亞、非的世界性宗教。

第三幅 印度大乘佛教圖

約在公元2—3世紀之間,被稱爲“第二釋迦”的龍樹菩薩,以及之後的無着、世親等着名思想家,他們解經立論,各成體系,推動了佛教大乘思想的發展和傳播,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第四幅 佛教東傳圖。

根據《魏略》等書記載,漢哀帝元壽元年(公元前2年),佛教經由中國西域傳入中原地區。東漢永平年間(公元58—75年),漢明帝曾經夜夢“金人”,並於公元68年建立洛陽白馬寺供養從西域請得的佛像、經卷、高僧。

第五幅 西行求法圖。

佛教傳入中國之後,東傳西行者就絡繹不絕。他們在求學的同時,也將中國的文化傳播到當地,促進了世界各民族文化異花授粉,斑斕多彩。其中,朱士行、法顯、玄奘、義淨等高僧的動人故事和豐功偉績,傳頌至今。

第六幅 八宗祖師圖

隋唐時期,中國佛教相繼創立了天台宗、三論宗、唯識宗、華嚴宗、禪宗、密宗、律宗、淨土宗等八大宗派,各有思想傳承,富有時代精神,推動了中國佛教與文化的繁榮。其中,禪宗是最富中國文化個性而且影響深遠的,禪淨融合成爲當今中國佛教的特點。

大型油畫的框架,採用了東陽木雕工藝,由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陸光正召集了10餘位國家級和省級木雕大師共同參與設計,以平面浮雕爲主,層次豐富、立體感強,有很濃郁的中國味。東陽木雕作品以不加彩繪、多用透明清漆塗罩,給人感覺色澤清淡,保留了原木天然紋理,格調高雅。木雕題材內容很豐富,人物、山水、花鳥等很注重創意和“繪畫性”。廊廳的每根樑柱都雕上吉祥花紋和佛教故事圖案。

擡頭仰望,在頂部看到很多的飛天造型,廊廳頂部共有34個飛天,每一個長度都超過3米,一幅幅腳踏祥雲、手捧香果、輕吹簫笛......精美飛天圖騰是着名雕塑家張永保先生創作。飛天原是古印度神話中的娛樂神和歌舞神,後被佛教吸收爲天歌神和天樂神,之後統稱爲“飛天”。飛天的藝術造型盛於唐代,敦煌飛天以傳統的壁畫、淺浮雕、線刻最爲着名,而靈山梵宮的飛天則是採用了圓雕的形式,這在國內乃至世界上都是首創。讓八方信衆可以多方位、多角度地欣賞三維立體飛天雕塑。這些飛天造型採用了“生漆脫胎”的造像工藝,這種工藝距今已有15XX年的歷史了,每一個飛天的成品製作時間都在半年左右,整個製作過程全部由手工操作,取材和用料十分講究,它經久不蛀、光澤度好、不開裂、不變形,而且輕巧堅固。生漆脫胎工藝的代表作是現存日本的一尊1245年前的鑑真大師坐像。 參觀了前廊廳我們來到高達60餘米的塔廳,塔廳是整個建築的華彩部分,穹頂結構的

塔廳與花塔上下貫通,氣勢磅礴而宏大。站在塔廳向上仰望,高大的空間和精美的穹頂裝飾令人驚歎,透光的花塔,使塔廳爲頂光所籠罩,突顯其宏偉和神聖,充分體現出佛教的博大精深與崇高。與之對應的塔廳中央地面“盛開”有一池蓮花,池水微波粼粼,清澈見底,金色的蓮花和荷葉盛開在碧綠的池水中央,便將人引入心似蓮花開的高雅聖潔的清靜境界。塔廳無處不雕花,弧形天頂及四周牆面裝飾有大量的珍貴楠木爲主材,雕刻精美的東陽木雕。四周牆面分佈四組巨幅木雕以“淨、信、孝、和”形式結合精湛的東陽木雕工藝,形象展示了佛教信仰的精神內涵,又極具視覺震撼力和感染力,是靈山梵宮中具有藝術文化雙重價值,是反映當代佛教藝術成就的精品。擡頭可以看到一個個形象逼真的伎樂天的和金光閃閃的大鵬金翅鳥。

整個梵宮裝飾的木雕面積達15000平方米,用去1400立方米的原木,用了20多節火車車皮裝運。梵宮木雕的體量之大,技藝之精都達到了前所未有的境地。 穿過塔廳進入後廊廳,在兩側同樣有六幅巨型油畫,分別是

第七幅 中國多民族佛教文化融合圖

中國佛教是多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的結晶。歷史上,中原佛教曾與回鶻、党項、鮮卑等民族佛教文化親密相連,相互影響,雙向交流,共同發展成爲中華民族文化中的一枝奇葩。

第八幅 漢藏兩大語系佛教關係圖

唐朝文成公主進藏與吐蕃王松贊干布結婚時,也帶去了佛像和經卷,促進了佛教在當時西藏地區的傳播和發展。之後,漢藏語系佛教文化不斷交流,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法脈相連,綿延不斷。

第九幅 中國佛教傳播圖

自古至今,佛教成爲中外人民交流的“黃金紐帶”,中國佛教對朝鮮、韓國、日本、越南等國家和地區產生了深遠的積極的影響。鑑真東渡,空海西行,一代代文化使者乘風破浪的傳播着人類文明。

第十幅 近代中國佛教救亡圖存。

近代以來,面對內憂外患,一批批志士豪傑們前赴後繼,革新變法,中國佛教也走上了救亡圖存之路。楊仁山舍宅創辦金陵刻經處,興辦教育,培養人才;譚嗣同效法地藏,慷慨赴死;太虛大師奔走呼號,除弊利世;

第十一幅 近現代南傳佛教運動

近代以來,南亞、東南亞等國家的佛教徒也積極參加了國家獨立運動,一些佛教知識分子大力推動佛學研究與教育,探討佛教振興社會與民族文化的途徑,希望用佛教來改造社會,帶動民族文化的復興。

第十二幅 當代世界佛教圖景

佛教追求衆生平等、和諧共生的理念,將成爲世界和平與發展的一種文化支撐。世界人民,不分國度、種族、膚色、貧富、信仰,都將在心靈淨化與衆善奉行之中,沐浴着公平、祥和與智慧、光明。

走出廊廳,凝神處,鎮館之寶——琉璃鉅製《華藏世界》躍入眼簾。以七彩琉璃打造的“華藏世界”華美異常,以毗盧舍那佛爲中心的佛教極樂世界圖景上,大量鑲飾黃金、貓眼、翡翠、珊瑚、瑪瑙、紅藍寶等珍貴的材質與精妙的工藝最終形成了有機融合、渾然天成的藝

術效果,表達了佛家淨土的光明、智慧與圓融,既呈現出琉璃的絢麗多彩,又表現出七珍八寶帶來的震撼,可謂文化與工藝珠聯璧合的極品之作。華藏世界,又稱爲蓮花藏世界。是從蓮花裏出生的清靜和諧的世界。畫面佛、菩薩的形象莊嚴,栩栩如生,火焰、佛殿、植物、祥雲、蓮花、動物、海洋等各種圖案圍繞佛、菩薩組成大大小小的世界,營造出了一個充滿和諧歡樂、莊嚴慈悲的境界。主佛肌膚全部用真金打造,整個作品共用了15公斤黃金,500公斤白銀,鑲嵌有貓眼、翡翠、瑪瑙、珊瑚等2萬餘件珠寶。整個琉璃作品用了近三個月的時間把將近100平方米的巨幅琉璃壁畫,分割成160塊琉璃一一燒製而成的。

琉璃是中國古代對玻璃的稱呼,有人說它是在冶煉青銅器或煉丹時偶然間被提煉出來的,中國古代對有光澤透明得像寶石一樣的材質稱“琉璃”。琉璃都是用現在的“水晶玻璃”爲原料燒製而成,燒製時添加不同的金屬氧化物,所以呈現的色彩也不同。長度超過15釐米以上的琉璃工藝品,在燒製過程中很容易出現斷裂,難度就會急劇增加。華藏世界的每塊琉璃的長度和寬度在一米和半米左右,由此可見我們琉璃大師工藝的精湛。我們現在在光影的投射下可以看到,雕刻與切割面所產生的折射變化,琉璃的色彩自然流動,不愧是靈山梵宮的鎮館之寶!

現在我們來到的弧型長廊,向我們展示的是敦煌壁畫,請大家擡頭仰視,這六幅穹頂壁畫稱爲《天象圖》。採用唐代的風格,主色調爲金黃褐色,繼承發揚了敦煌壁畫的特色,同時把它圖形及顏色簡約化,各圖案既獨立又有聯繫,彰顯了東方佛教的藝術魅力。這是由敦煌美術館館長侯黎明主創,他和代表敦煌壁畫創作最高水平的幾十名畫家,每天不間斷地舉着畫筆仰頭工作八小時以上,克服了各種艱辛,耗時四個多月,用心血和汗水,描繪瞭如此炫彩奪目的壁畫,讓我們才能鑑賞到這美麗崇高的傳世藝術。《天象圖》結合了穹頂獨特的建築形態,依據唐代不空法師所譯的經書,以熾盛光佛,九曜星,十二宮等主要元素構成。我們可以看到中間圓心中的就是熾盛光佛,可以祈福消災,外圈九瓣蓮花中的是九曜星,再外是十二個圓圈,中間畫的是十二宮,這三樣主要元素分三個層次,排布在整個穹頂之中。四方是二十八星宿散佈,以佛教中特有的飛天、蓮花等圖形有機結合,每個穹頂四角各有一飛天,守護四方。這天象圖呈現四方天宇高朗明麗的情景,展現了曼陀羅意味的天象幻境。

在穹頂兩側我們欣賞到的是揚州漆器作品《飛天樂舞》圓掛壁、刻漆彩繪《多寶塔會》和《靈山海會》。

走到梵宮立體畫卷的盡端,梵宮聖壇豁然於眼前。靈山梵宮中盡顯神聖精華之處莫過於聖壇,我們現在來到的就是聖壇。作爲“世界佛教論壇”的主會場,聖壇是一個集會議、演出於一體的多功能超大型劇場。劇場爲圓形設計,建築面積達35000平方米,可容納1500名觀衆,是目前全國首個超大型旋轉舞臺。劇場上方是高度達30米的巨大穹頂,千餘盞金光燦燦的蓮花燈瞬間開啓,剎那間千萬盞明燈拱聚的聖壇,彷彿星光燦爛的天穹,仰望中,恍若置身浩翰的宇宙之中,綺麗而唯美。燈光變幻中,一場情境、意境、心境交融的音樂大典《覺悟之路》在如夢如幻的美妙景象中拉開帷幕。演繹了釋迦牟尼充滿傳奇、漫長而艱辛的人生覺悟歷程。天籟妙音間,一幕幕或神奇壯觀或虛幻奇美的場景在時空變換中交替,人隨其中,穿越過去、現實和未來的億萬年隧道,經歷地獄、人間和天堂的世界轉換,心靈在長廊樓閣和花草樹木的恬淡中行走,在瞬息變幻的電光火石和狂風暴雨中歷練,在時而飛昇的萬千彩蝶和神聖的菩提樹下感悟生命當穹頂緩緩打開,一束金光穿雲破霧,從“天際”

直瀉而下,這場震撼心靈的大型情境演出。由林兆華、何訓田、易立明等組成的國內頂尖創作團隊,歷時3年,採用目前世界最爲先進的大型投影設備和數字燈光控制系統,以最完美的聲、光、電三種形式綜合演繹,與觀者心靈產生無限共鳴的靈魂感應劇完美落幕——卻在每個人的心靈深處留下了永不磨滅的印象。

我們現在來到了千人宴會廳,在這裏每天將舉行佛教用餐——過堂體驗。過堂,是佛教中的用餐儀軌。僧尼吃飯都要過堂,早晨、中午到"五觀堂"或"齋堂"用食。五觀之意爲:一是思念食物來之不易,二是思念自己德行有無虧缺,三是防止產生貪食美味的念頭,四是對飯食只作爲療飢的藥,五是爲修道業而受此食。在寺院過堂時,住持和尚坐在堂中的法座上,僧衆在兩邊就座。飲食之前,先要敲掛在寺廟走廊上的大木魚(梆)和葫蘆型鐵板(雲板)。梆是吃飯號令,又叫長魚。魚晝夜均不合眼,隱喻佛徒修行也應精勤不息,廢寢忘食吃飯中間,如果需要添飯菜,應將空碗送到桌邊,由服務員添,不可出聲叫喚,碗筷應擺在桌邊放齊。 請大家常懷一顆感恩的心,時時牢記別人爲你所做的事,配合工作人員規範有序地體驗過堂,感悟人生、開啓智慧。

千人宴會廳沒有使用一根立柱,可供千人同時用餐,正面展現了世界絕門、非物質文化遺產--浙江溫州的甌塑作品,作爲中國傳統藝術,它將堆漆藝術與現代立體壁畫相結合,用油漆、白陶土及各種礦物質顏料爲畫料,形成了繪畫和浮雕兩位一體,遠看一幅畫,近看似雕塑,被譽爲“東方的立體油畫”。大型的《五彩荷花》、《荷花映日》由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周錦雲先生創作,成爲梵宮的傳世藝術珍品。在人民大會堂浙江廳的《西湖天下景》是周錦雲先生的代表作品。

靈山梵宮除了佛教文化藝術觀賞區外,還按照舉辦國際會議的標準及要求設計配套建設有各種規格的大小會議室,備有多聲道同聲翻譯系統、新聞中心及電視轉播系統、貴賓專用通道及休息室、嚴密的保安系統、快速的應急系統、有效的消防系統、合理的疏散系統等,功能齊全,設施先進,能同時舉辦各種規模會議和相應主題的各種展覽活動。會議場所分爲漢傳廳、南傳廳、藏傳廳,這是富有文化藝術特色的佛教專用會議場所。

靈山梵宮,這幅展示千年佛教文化的立體畫卷已延伸至心底,宮殿般的建築奇觀,無與倫比的藝術享受、觸及心靈的文化體驗,一切彷彿剛剛開始,一切又彷彿永無止境

各位遊客,聚天地之靈氣、沐大佛之恩澤。此次靈山之行有緣感悟了佛、法、僧三寶,可謂功德圓滿。暢遊現代的佛教文化藝術和獨特的旅遊心靈體驗,共勉“衆善奉行、諸惡莫作”的修行,靈山更希望用每個人的力量倡導和諧的世界。心淨則國土淨、心安則衆生安、心平則天下平。

滿口的好話、滿手的好事、滿臉的微笑、滿心的歡喜。靈山恭祝大家平安福慧康、六時吉祥、萬事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