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識都>旅遊>導遊詞>

新疆導遊詞15篇

學識都 人氣:1.8W

作爲一位不辭辛勞的導遊,常常要寫一份好的導遊詞,導遊詞由引言、主體和結語三部分構成。那麼你有了解過導遊詞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新疆導遊詞,歡迎閱讀與收藏。

新疆導遊詞15篇

新疆導遊詞1

天山天池所處的昌吉位於烏魯木齊西北35公里處,一個具有悠久歷史的北疆重鎮,它著名的名勝古蹟和遊覽勝地有天池、五彩灣、巖畫。

這是一座在兩百餘萬年以前第四紀大冰川活動中形成的高山冰磧湖,海撥1980米,湖面呈半月型,是世界著名的高山湖泊,1982年披列爲第一批國家重點 風景名勝區。

天池古稱“瑤池”,是傳說中西王母宴請周穆王之地,唐代詩人李商隱曾作詩曰:“瑤池阿母綺窗開,黃竹歌聲動地哀,八駿日行三萬裏,穆王何事不重來”。

傳說天地是西王母梳妝檯上的銀鏡,又說是西王母的沐浴池,天地絛繞的雲霧,是西王母的霓裳羽毛,小天池是西王母的洗腳盆……,這些美妙的神話傳 說,給優美的天池自然景色象上了一層神祕的色彩,夏季,這裏山清水秀,清爽宜人,是絕佳的避暑盛地。遊人可登高山、穿密林,俯覽天地全景,也可在碧波浩渺 的湖水中泛舟橫渡,飽覽湖光山色。冬天的天池,白雪皚皚,銀裝素裹,湖上堅冰如玉,是全國少有的高山滑冰場。

世人將天地的自然風光概括爲“石門一線”、 “龍潭碧月”、“頂天三石”、“定海神針”、“南山望雪”、“西山現鬆”、“海峯展“懸泉飛瀑”八大景觀。

龍潭碧月

龍潭是指位於天池下方約2千米,海拔1660米,盤山公路西側的“西小天池”。傳說是西王母當年用的洗腳盆,實則它是天池湖水透過地下湖壩粗大的冰漬物 滲漏下來的泉水,在山嘴交匯的低窪處形成的一個積水深潭。池周塔鬆競秀,滿山蒼翠,每當夜幕降臨,皓月當空,山峯樹影和碧月一器倒映潭中,靜影沉壁,月影 微顫,有詩讚曰“一弘碧流成龍潭,青松白雪鑲翠盤,金秋桂月沉壁底,疑是嫦娥出廣寒。”

南山望雪

遊客佇立天池冰磧堤壩上,翹首南望博格達雪山,但見“遠處皚雪近處鬆,野花似錦綠偎紅。湖光山色潑墨畫,春夏秋冬一景融”。觀此勝景,如臨仙境,令人飄然蕩魂。

定海神針

傳說天池之中有一個水怪,經常亂施淫 威,興風作浪。攪的天池之水瀑漲,淹沒左右居民,百姓無家可歸四處流浪。有一年,王母娘娘在天宮舉行盛大的蟠桃會。 會上宴請了各路神仙,唯獨忘記邀請這位天池水怪。水怪不悅,發威泄私憤。頃刻之間濁浪滔天,洪水四溢。天兵稟報王母娘娘,王母娘娘大怒,旋即取下頭上的一 根碧玉簪投入水中,頓時風平浪靜,水退石出。那根碧玉簪就變成了一棵榆樹。從此生長在天池水邊,成爲鎮水之寶。這棵由王母娘娘頭上的碧玉簪變成的榆樹就被 後人稱爲“定海神針”。

西山觀鬆

天池西側山勢相對緩和又位處陰坡,由冰磧石和泥石流堆積物組成的山坡比較疏鬆,蓄水條件好,特別適宜於林木的生長。這裏雲杉林連峯續嶺,濃陰蔽日,是旅遊最好的去處。“西山鬆”,令人賞心悅目,心曠神怡。 海峯晨曦

清晨天池觀日出,較之泰山觀日出別有一番情趣。在晨曦中天山的冰峯、杉林與色彩斑斕的湖水融爲一體,使人猶如置身仙境。有詩讚曰“雲遮霧繞萬仞隱,晨曦初露景色新。五彩霞光呼日出,博峯含笑看盛景” 。

懸壺飛瀑

天池下游東北方冰川終磧堤上建有人工水閘,天池瀉水形成瀑布。瀑布沿嶙峋山石急流直下,白練垂空,聲震山谷,瀑布於谷底衝出碧潭一方,人稱“東小天 池”。此處環境極爲幽祕。東小天池北岸爲斷崖峭壁,瀉水又形成一條高達百米的瀑布,流銀瀉玉,瀑聲如雷,在陽光照射下,彩虹飛舞,形成“懸泉飛瀑”勝景, 有詩云“珍珠數泉懸半空,銀鏈高掛霧濛濛。煙水飄渺嬌陽豔,長虹飛架青巒中。”

新疆導遊詞2

中國有五十六個民族,其中維吾爾族除了能歌善舞之外,還有許多那些饒有趣味的風俗。

維吾爾族的服裝與漢族截然不同:男生穿長袍,右邊斜領,無扣,腰繫長帶,他們稱爲“袷袢”。女生則多穿寬袖連衣裙,外套黑色的對襟背心,喜歡帶繡花小帽,她們稱之爲“朵帕”。她們還喜歡戴耳環、手脫項鍊等做裝飾物。

維吾爾族熱情好客,崇尚禮節。他們對長者十分尊敬:走路讓長者先行,談話讓長者先說,坐下時讓長者坐上座。維吾爾族待人平等,因爲他們的禮節中也有規定:親友相見需握手問候,互相致禮問好,然後右臂撫胸躬身,再問對方家屬平安。如果你去了那兒,一定要注意尊重當地的風俗習慣。

維吾爾族十分注重乾淨,並且方法也與漢族有些不同:洗臉要用水壺燒水,不用臉盆,喝茶吃飯前定要洗手,洗後的手必須雙手緊握,擠出殘留的水在擦。洗滌餐具,讓其自行晾乾不用擦拭。

維吾爾族姑娘美麗得叫人不敢正視。她們有密密的眼簾,深邃的眼睛,笑起來像花兒一般美麗動人。那裏的小夥熱情俊朗。維吾爾的姑娘、小夥不但漂亮,能歌善舞也是出了名的。“十二木卡姆”是傳世音樂之作,被評爲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保留的節目有刀郎舞、頂碗舞、大鼓舞等。如果你去那,一定要欣賞。

維吾爾族是五十六個民族中最燦爛的一顆星,那些饒有趣味的風俗還不止這些。如果你去那,一定會被他獨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所吸引!

新疆導遊詞3

今天,我們要登上讓人神往的天山,看那微波粼粼、秀麗無比、美如少女的天池。

天山奇冷無比。本來我只穿了短袖,剛登上天山,感覺就像到了冬天一樣,跟在火焰山的感覺有天壤之別。我立刻裹上了一件厚厚的運動衣,即使這樣,我仍然感覺很冷,一說話就可以看見呼出的一團團白色氣體。

只見幾隻蒼鷹在天空中翱翔,一圈圈地盤旋着,金色的陽光照射在它們棕褐色的雙翼上,爲它們平添了一股英武之氣。我好羨慕啊!真想像它們一樣在蔚藍的天空中自由自在地飛翔……

天山上樹木茂盛,層巒疊翠。鳥兒唱着歡快的歌兒。來到天池平臺上向下觀望,天池就像大地母親一隻藍寶石般秀美的眼睛深情地望着我們。只見水面微波粼粼、清波漾漾,有的地方呈淺藍色,有的地方呈深藍色,就像一片美麗無比的拼圖。微風吹來,湖面漾起波紋,在太陽光的照射下,湖面就像漂浮着一層華麗無比的金色碎片。雖然深淺不一的湖水遮擋住了魚兒的身影,但我知道,它們現在一定成羣結隊地在湖底嬉戲、暢遊,生活地無憂無慮……

遺憾的是:我們沒有登上天山山頂,我想那裏一定非常雄偉壯觀;我也沒有看見世上罕見的神奇美麗的天山雪蓮,也沒有親眼看見那終年不化的積雪,這真是美中不足啊!

新疆導遊詞4

卡拉庫裏意爲黑海。卡拉庫裏湖地處帕米爾高原東部的幕士塔格冰山腳下,該湖在羣山環保之中,湖畔水草豐美,常有柯爾克孜牧民在此駐牧。遇到晴朗的天氣,碧水倒映銀峯,湖光山色渾爲一體,景色如詩如畫,使人沉醉迷戀,依湖建有旅遊接待站,備有帳篷蒙古包、遊艇、駱駝、馬等供遊人之需。

卡拉庫裏湖是世界上少有的高原湖泊。湖的四周有冰峯雪嶺環抱,特別是周圍的公格爾、公格爾九別峯和慕士塔格峯更爲這個湖增添了神奇而美麗的色彩。在風平浪靜的日子裏,皚皚銀峯、綠色草原和湖邊畜羣倒映在湖中,異常優美。每年夏秋季節,這裏是登山旅遊者的大本營,也是過往旅客參觀遊覽的場所。景色如詩如畫,使人沉醉迷戀,依湖建有旅遊接待站,備有帳篷蒙古包、遊艇、駱駝、馬等供遊人之需。

湖畔的蘇巴什草原上水草豐茂,牛羊成羣。有塔吉克人的氈房和木屋,還有專設的登山營地,湖的北面30公里處有布侖口運輸站,也爲遊客提供食宿。

湖邊有氈房、木板房可供旅遊者下榻,就餐,包括新鮮蔬菜在內的風味餐,岸邊還有小橡皮船可供人們在湖中自由蕩遊,欣賞帕米爾高原的大好風光。

新疆導遊詞5

各位遊客:

在參觀高昌故城後,我們再去交河故城。與高昌故城一樣,交河故城歷史上也是絲綢之路上的交通重鎮,是古代西域三十六國之一的車師前國的都城,唐朝安西都護府最早的政府所在地。漢代班超父子、唐代玄類法師及邊塞詩人岑參等都曾到過這裏,留下千古佳話和不朽詩章。“交河城邊飛鳥絕,輪臺路上馬蹄滑”,昔日繁華的交河城,如今僅存城基及斷壁殘垣,但當年的市井格局及官署、寺院、佛塔、坊曲街巷等仍歷歷可辨,下面就讓我們前去考察吧!

交河故城的得名→交河城的歷史

遊客們,交河故城位於吐魯番市西10公里的雅爾湖鄉,處於雅爾乃孜溝中30米高的巨大黃土高臺上,東西環水,狀如柳葉,爲一河心小洲。故城南北長約1650米,東西最寬處約300米,四周爲高達30餘米的壁立如削的崖岸,崖下是已近乾涸的河牀。故城建築主要在崖的南端,因此當地人也稱其爲“崖兒城”,城的建築以崖爲屏障,不築城牆,又因河水在臺地首相交,故有交河的城名。另據《漢書?西域傳》記載:“車師前國,王治交河城,河水分流繞城下,故號交河。”

接着我來介紹一下交河的歷史。交河系車師人所建,建築年代早於秦漢,距今已有兩三千年。車師又稱爲姑師,是最早生活在這裏的原始居民。公元前120_年(漢元帝元封三年),漢將趙破奴攻破姑師,分立車師前、後國,交河就是車師前國的國都。公元450年,車師前國被北涼所滅。車師前國滅亡後直至唐初,交河一直是歷代高昌王國轄下的交河郡治。唐太宗派兵滅高昌王國後,在此設交河縣,並於貞觀十四年(公元640年)在交河故城設置了安西都護府,交河城成了西域軍事要塞。公元8世紀中葉至9世紀中葉,交河城曾一度爲吐蕃人所據。後又成爲回鶻高昌王國屬地,設交河州。公元13世紀下半葉,西北蒙古貴族發動戰爭,率領鐵騎12萬進攻交河,交河城損失慘重。1383年,交河城在戰火中消亡。

從時間上來看,交河故城比高昌故城的歷史要悠久得多,高昌故城是公元前1世紀建立的,而交河故城早在原始社會時期就有先民在此生活,從故城中發掘出的殘存陶片,即可證明車師人已從原始狩獵、採集的生活方式逐步過渡到定居和農業生產的基本格局。

交河故城遺址

遊客們,現在我們來到了交河故城遺址。故城的建築佈局別開生面,獨具一格。這不禁令人想起了明代吏部員外郎陳誠出使西域來到交河,登臨古城寫下的那首詩:“沙河三水自交流,天設危城水上頭,斷壁懸崖多險要,荒臺廢址幾春秋。”這首《崖兒城》詩,精練而生動地道出了交河故城的特點。

縱覽交河故城,全城只有南門、東門兩座城門。古城中央有一條連接南門和佛教大寺院的南北向子午大道,長350米,寬3米,城內建築以大街爲中軸線可分爲三個區,東區爲官署區,西區爲手工作坊和居民住宅區,北部爲佛教寺院區,下面我們沿着中心大道進入故城進行參觀。

中心大道兩側被縱橫交錯的短巷分割成一個個高原土垣的坊市,向我們展示了千百年前這裏作爲車師前王國的國都曾經有過作坊衆多、商市繁華的盛景。同時我們還可以看到,城內全部的房屋院宇一半在地下挖掘,一半在地面構築而成,這種別出心裁的建築格式,是爲了防禦外來侵略?還是爲了抵擋炎夏的酷熱高溫?這給我們留下了千古之謎。

我們先來參觀一下東區,只見東門高高矗立在高達十幾米的黃土崖岸上,城門遺址保存完好,兩側巖壁上設置的門額方孔、放哨瞭望的角樓哨所遺址清晰可辨,幾口大型深井,星羅棋佈。東門南方,有一座地下庭院,氣字不凡,佔地約3000平方米,頂上有11米見方的天井,天井東門通道設有四重門柵。天井北面,有一條寬3米、高2米的地道,長達60米,與南北交通幹道相連通。從這裏出土的文物中分析,此處很可能就是車師前國王宮和唐代安西都護府的衙署所在地。

再看西區,建築比較密集,從發現的陶窯遺存來看,可能曾是車師國的手工作坊區和居民住宅區。遊客們,在剛纔的參觀中,您是否覺得城中縱橫連接的街巷把建築羣分割爲若干小區,頗似內地宋代以前城市的作坊和街巷?這種建築佈局足以說明,交河在唐代曾進行過一次有規劃的重修改建。如今遊客到此,仍可以走街串巷,穿堂入室。像這樣歷史悠久、保存完整的古城遺址,在國內可以說是首屈一指的。

佛教寺院→增林遺址

位於交河子午大道北端的那幢佛教寺院,是全城規模最大的建築物,它與東面的官署區,西面的手工作坊區、居民住宅區呈“品”字結構,鼎足而立。現在我們已來到寺院遺址前,它南北長88米,東西寬59米,主體建築面積達5200平方米,由山門、大殿、僧房、庭院、鐘鼓樓、水井等組成。寺院佛殿中央是一方形柱塔,大殿東、西兩廂是僧房,寺院左前方,有一座10米土質高臺,站在臺上,整個城市景緻一覽無餘。各位猜一下,這個土臺以前是做什麼用的呢?有人說是佛塔,有人說是鼓樓,也有人說是烽火臺,究竟哪種說法對,還有待考證。傳說,漢代名將班超和他的兒子班勇曾在這裏交河之水飽蘸濃墨寫下了他們戎馬生涯中的重要詩篇呢!

大殿東北面,還有一組排列整齊壯觀的塔林遺址,總面積約200平方米,中央有一座長方形的大佛塔,高約5米,巍然屹立。塔林西北方不遠處是著名的地下佛塔寺院,寺院分地上、地下兩部分,上部已夷爲平地,下部內有殘存壁畫,這些可貴的歷史遺存,爲西域佛教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史料。

遊客們,當你們登高俯視交河故城時,可以發現這座古城的建築幾乎全是從天然生土中挖掘而成的,最高建築物有三層樓那麼高,古城也因此成爲目前世界上最大、最古老也是保存最完好的生土建築城市。望着這呈柳葉形的古城的雄姿,吟詠起古人“黃昏飲馬傍交河”,“紫駝夜渡交河月”的詩句,不禁使人思緒聯翩,感慨萬千……

新疆導遊詞6

各位遊客:

衆所周知,全國最熱點的地方是吐魯番,而吐魯番最熱的是方當推火焰山。荒山禿嶺 、寸草不生的火焰山,夏季達47.8℃以上。每當盛夏,紅日當頭,地氣蒸騰,煙雲繚繞,十分壯觀。

火焰山的得名→山體特色

遊客們,透過車窗,我們看到前方那座東西,猶如火龍橫臥在吐魯番盆地中央的赫紅色山體就是焰山。

火焰山的得名,主要源於其外觀形態。瞧!火焰山基岩裸露,赤褐色的砂岩在烈日的照耀下灼灼發光,熾熱的氣流滾滾上升,宛如萬道烈焰熊熊燃燒,火焰山之名,即由此而來,火焰山在古書上稱爲赤石山,維吾爾語中稱它爲克孜勒塔格,意思是紅山。唐代詩人岑參次經過火焰山,寫下了火山突兀赤亭口,火山五月火雲厚。火山滿山凝未開,飛鳥千里。不敢來的詩句。明代旅行家陳誠也曾寫詩描述道:一片青 煙一片紅,炎炎氣焰欲燒空。春光末半渾如夏,誰道西方有祝融。可以稱得上是對火焰山的生動寫照。

火焰山的山體呈東西走向的狹長狀,全長98公里,南北寬9公里。一般高度500米左右,最高峯爲831.7米。別看火焰山外表寸草不生,由於地殼運動斷裂與河水切割,在山體處,卻隱藏着許多道濃陰蔽日、田園如畫的溝坎峽谷,著名有葡萄溝、吐峪溝、桃兒溝、木頭溝、勝金口峽谷等。在這些谷中,溪澗縈迴,瓜果飄香,花木蔥蘢,景色迷人,儼然一派火洲中的花果塢景象。

火焰山的形成→最佳觀察點勝金口

或許有的遊客會問:火焰山是怎樣形成的?距今已有多少年的歷史了?對這兩個問題的回答要追溯到1.4億年前,當時由於天山東部博格達山坡前山帶出現短小的褶皺,地殼發生變化,喜馬拉雅造山運動後,逐漸形成了山脈的雛形。此後歷了漫長的地質歲月,跨越了侏羅紀、白堊紀和第三紀幾個地質年代,加上特殊的氣候環境,就呈現出如今的地質形狀。

遊客們,前面就是觀察火焰山構造的最佳位置勝金口,請各位下車,在有火焰山標誌的石座前攝影留念,然後再聽我講解。

勝金口西距吐魯番市30公里,連接新疆與內地的312國道,依傍木頭溝河橫切火焰山而過。勝金口山勢險峻,自古以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關於勝金口的名字,還有這麼一段來歷:從前當地的老百姓把勝金口叫做滲盡口,那是因爲木頭溝河水流出天山後,越來越少,到了勝金口一帶的戈壁灘,河水幾乎滲得乾乾淨淨,因此稱它爲滲盡口。後來人們覺得這個名字不太吉利,便取其諧音改名爲勝金口,於是一直沿用至今。

遊客們,火焰山的得名,不僅由於它獨特的外觀構造,其充滿傳奇色彩的神話故事也給它披上了一層神祕的面紗。

《西遊記》唐僧師徒西天取經受阻火焰山,孫悟空智鬥鐵扇公主的故事就是其中之一。《西遊記》第五十九回和第六十回唐三藏路阻火焰山,孫行者三調芭蕉扇中寫道:西方路上有個斯哈哩國,乃日落之處,俗呼天盡頭。這裏有座火焰山,無春無秋,四季皆熱。那火焰山有八百里火焰,四周圍寸草不生。若過得山,就是銅腦殼,鐵身軀,也要化成汁哩。這段描述雖系誇張,但四季皆熱、寸草不生這些基本特徵,與火焰山的實際狀況完全吻合,可見作者不是憑空臆造的。

在老百姓的眼裏,善是最高的美,因而發生在火焰山的故事結局仍是正義必將戰勝邪惡,這在維吾爾族民間傳說中有了詳盡的表述。相傳在很早以前,天山深處有條惡龍,專吃童男童女,爲此人們惶恐不安。當地的最高首領決心爲民除害,屠殺惡龍,於是派一位名叫哈拉和卓的勇士去降伏惡龍。經過一番驚心動魄的激戰,哈拉和卓揮劍力劈惡龍,終於將惡龍制服,惡龍受傷後沿山旋轉,整座山脈被鮮血染成了紅色,因此,維吾爾人便把此山叫做紅山。

美好的傳說,深刻的含義,令人遐想。遊客們,當我們面對火焰山,停步仁立,凝思遙想,一定會覺得火焰山的奇景賞不夠,火焰山的故事聽不完。爲使大家不留下遺憾,接下去遊覽高昌故城、柏孜克里克千佛洞等景點,都要從火焰山旁經過,因此我們可以從不同方位充分觀賞到火焰山的奇姿異彩。但願火焰山之行能給您留下美好的回憶。

新疆導遊詞7

一:引言

親愛的朋友們,大家好,在古老的絲綢之路中道上,吐魯番地區有兩個著名的姊妹故城,一個叫高昌,一個叫交河,它們曾經在歷史上創造出燦爛的文明,今天我非常有幸帶領各位參觀其中的一座——交河故城。

二:位置

交河故城位於吐魯番以西13公里的雅爾乃孜溝中,當地的老百姓稱它爲“雅爾和圖”,我們乘車15分鐘就可以到達。

三:名稱的由來和交河故城的形狀

交河一詞最早的由來見於班固《漢書.西域傳》:車師前國,王治交河,河水分流繞城下,故號交河。交河故城外觀的土崖因河水切割呈柳葉狀,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南北最長1650米,東西最寬處300米,因四周河谷環繞,讓人覺得它更像一艘被擱淺的歷史巨輪。

四:歷史沿革

①由於這是一塊天然的、地勢險要的黃土臺地,因此,公元前3世紀左右,姑師人爲了躲避戰亂、洪水、猛獸,選擇了這裏定居下來。②自張騫出使西域後,漢朝在交河與匈奴進行了5次大的戰役,史稱“五爭車師”。到公元前60年,漢在西域設置了西域都護,從此交河歸屬於中央王朝的管理。③兩晉南北朝,吐魯番的政治經濟中心偏移到了高昌,交河成爲了一個陪都。④公元640年,唐滅高昌曲氏王國,並設西州,安西都護府的旗幟一度在交河上空高高飄揚。唐代詩人李頎的“白日登山望峯火,黃昏飲馬傍交河”應該是這一歷史時期的真實寫照。⑤公元840年,回鶻人西遷,公元866年,一支回鶻人在這裏建立了高昌回鶻國,交河成爲了一個重要的軍事重鎮。⑥1275年,由於蒙古族後裔海都、篤哇的攻打,守城半年之久的高昌回鶻國被攻破,交河也隨着高昌一起毀於戰火之中。⑦1442年,明朝吏部侍郎陳誠遊歷交河,寫下了“沙河二水自交流,天設危城水上頭。斷壁懸崖多險要,荒臺廢址幾春秋。”由此可見,當時的交河已經被廢棄多年。從此,交河退出了歷史的舞臺。

五:佈局

交河故城有一條南北走向的子午大道,把交河分成了3個區域,交河故城總面積約43萬平方米,以現在的建築來統計,建築面積大約在22萬到30萬平方米,現在的交河是它鼎盛時期的規模,大體爲唐代遺存。子午大道的東側爲東區,主要有民居、官署、練兵場、嬰兒墓和一座東門,建築面積約78000平方米,西區分佈着許多手工作坊,當年的集市一定是在這裏,北區也就是子午大道的最北端,以大佛市爲主體的有大佛塔、西北小佛塔、西南小佛塔。城北區還有一組十分壯觀的塔羣,可能是安葬歷代高僧的塔林,塔林的中央是一座土坯壘砌的金剛寶座式大塔,上部曾有塑像,現在已蕩然無存,四角各有25個小塔,排列縱橫成5的方正,總計101座塔。

六:建築特色

①交河故城是一塊天然的黃土臺地,離兩側河谷高達30米,所以沒有城牆,是這個城市的特色之一。②古代生活在這裏的人們,依賴天險而保護自已。進入故城,房屋的建築很奇特,尤其是東區的居民區,可以看到古代的百姓利用“減地法”簡單而且迅速建造了自已的家園。③除了用大量的“減地法”建造民居外,北部的寺院區,多用“乾打壘”的形式,所築的板夾泥垛牆,也是交河故城的建築特色之一。④交河故城在不同的區域間有寬大的街道相連,但奇怪的是,在街道兩側的土崖上,竟然看不到一扇門和一扇窗,相必這也是古代的百姓爲了防止敵人入城之後而設的保護手段吧!

七:幾大亮點

①和平時期城中的百姓可以打開東門進入河谷中取水,戰亂時怎麼辦?據考古工作者考證,交河故城有古井300多處,至今仍有多處古井依然有水,這就解決了戰時整個城池百姓用水的問題。②歷史上許多人一直認爲交河故城只有南門和東門,但最近這些年的考古證明,交河故城還有第三座城門:西門。南門古時是運送糧草之門,是座可操作的吊橋,戰時收起,與對岸隔絕,東門是進入河谷東岸取水之門,此門還有一軍事設施——甕城,看得出來,戰時這裏也成爲誘敵和殺敵的場所。西門因爲是在西側的斷崖處,最近幾年才被考古工作者發現,據說是古代戰時凱旋的將士們進入之門。③位於東部官署區練兵場西側,有大大小小200多個嬰兒墓穴坑,這爲我們留下了交河的千古之謎。

八:結尾

當漫步在這黃色高大的迷宮中,感受故城的殘缺之美,咀嚼歷史的厚重,歲月的無情,它給我們留下了無盡的幽思。

新疆導遊詞8

魔鬼城又稱烏爾禾風城,位於準噶爾盆地西北邊緣的佳木河下游烏爾禾礦區境內,西南距克拉瑪依市100公里處,它是大自然的一個獨具風格的傑作。這裏有着一處獨特的風蝕地貌,形狀怪異、當地的蒙古人將此城稱爲“蘇魯木哈克”,哈薩克人稱爲“沙依坦克爾西”,其意皆爲魔鬼出沒的地方。由於魔鬼城地處風口,四季多風,每當大風來臨,呼嘯的狂風在城中穿梭迴旋,發出種種怪誕之聲,如同鬼怪淒厲,令人毛骨悚然。

烏爾禾魔鬼城呈西北——東南走向,長約5公里,寬約3公里,面積約15平方公里,地面海拔350米左右。烏爾禾魔鬼城由一系列的孤立臺地組成,看上去與中古時代的城堡十分相似。臺地高10-50米,由廣泛出漏的白堊系下統吐谷魯羣構成,主要巖性爲淺水湖泊相灰綠色細砂岩與棕色、褐紅色泥岩、砂質泥岩。

吐谷魯羣略呈水平狀向東南方向微傾,傾角約5度。在白堊紀,這裏是一個巨大的淡水湖泊,沉積了廣泛的湖相地層,當時,氣候溫暖溼潤,林木繁茂,爬行類動物繁衍,巨大的各類恐龍也是世界的主宰。時過境遷,湖泊上升爲陸地,恐龍也成爲化石,一切在自然規律的操縱下發展。魔鬼城屬典型的雅丹地貌,是受風力和流水作用的影響形成的。流水的切割和風力的雕鑿使白堊紀地層形成各種奇異的形態,似城堡、艦船、樓閣,似人物、動物、蘑菇…

新疆導遊詞9

新疆,古稱西域,意思是中國西部的疆域,這一名稱自漢代出現於我國史籍,一直沿用到清朝統一新疆,之後改稱新疆。

近代新疆各地考古發掘資料表明,還在大約距今二三千年以前的新石器時代,天山南北各地,諸如哈密的三道嶺、七角井、吐魯番盆的阿斯塔那、烏魯木齊縣的柴窩堡,以及木壘、奇台、伊犁、庫車、巴楚、且末、于闐、皮山等地都已出現人類祖先活動的遺蹟,其石器型制、打刻技術以及共存的陶器色彩、花紋與我國甘肅、內蒙、寧夏等地相近。

新疆位居東西交通孔道,歷史上十分頻繁的民族遷徒和交往,導致了新疆古代居民錯綜複雜的種系族屬和民族關係。

西域同中原地區的交往聯繫源遠流長。很早以前,我國的絲及絲織品便中經西域遠銷南亞和歐洲,古希臘人稱中國爲“絲國”。沿此以往,這條橫貫東西的貿易通道被後人統謂作“絲綢之路”。

我國古史中對於西域地理歷史的真實具體記載當始自漢代,同樣也在漢代,中央政府在西域各地開始設置地方政府機構,所以,自漢代以後,西域便已是我國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

我國古史中對於西域地理歷史的真實具體記載當始自漢代,同樣也在漢代,中央政府在西域各地開始設置地方政府機構,所以,自漢代以後,西域便已是我國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

至西漢初年,天山南北各地社會經濟已有很大發展。

新疆導遊詞10

各位遊客大家好:

終於來到了傳說中的天池了。相信各位定不需此行。

昌吉位於烏魯木齊西北35公里處,一個具有悠久歷史的北疆重鎮,它著名的名勝古蹟和遊覽勝地有天池、五彩灣、巖畫。

這是一座在兩百餘萬年以前第四紀大冰川活動中形成的高山冰磧湖,海撥1980米,湖面呈半月型,是世界著名的高山湖泊,1982年披列爲第一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天池古稱“瑤池”,是傳說中西王母宴請周穆王之地,唐代詩人李商隱曾作詩曰:“瑤池阿母綺窗開,黃竹歌聲動地哀,八駿日行三萬裏,穆王何事不重來”.傳說天地是西王母梳妝檯上的銀鏡,又說是西王母的沐浴池,天地絛繞的雲霧,是西王母的霓裳羽毛,小天池是西王母的洗腳盆……,這些美妙的神話傳說,給優美的天池自然景色象上了一層神祕的色彩,夏季,這裏山清水秀,清爽宜人,是絕佳的避暑盛地。遊人可登高山、穿密林,俯覽天地全景,也可在碧波浩渺的湖水中泛舟橫渡,飽覽湖光山色。冬天的天池,白雪皚皚,銀裝素裹,湖上堅冰如玉,是全國少有的高山滑冰場。世人將天地的自然風光概括爲“石門一線”、“龍潭碧月”、“頂天三石”、“定海神針”、“南山望雪”、“西山現鬆”、“海峯展“懸泉飛瀑”八大景觀。每年,天地都吸引着大批中外遊客。

龍潭碧月

龍潭是指位於天池下方約2千米,海拔1660米,盤山公路西側的“西小天池”。傳說是西王母當年用的洗腳盆,實則它是天池湖水透過地下湖壩粗大的冰漬物滲漏下來的泉水,在山嘴交匯的低窪處形成的一個積水深潭。池周塔鬆競秀,滿山蒼翠,每當夜幕降臨,皓月當空,山峯樹影和碧月一器倒映潭中,靜影沉壁,月影微顫,有詩讚曰“一弘碧流成龍潭,青松白雪鑲翠盤,金秋桂月沉壁底,疑是嫦娥出廣寒。”

定海神針

傳說天池之中有一個水怪,經常亂施淫威,興風作浪。攪的天池之水瀑漲,淹沒左右居民,百姓無家可歸四處流浪。有一年,王母娘娘在天宮舉行盛大的蟠桃會。會上宴請了各路神仙,唯獨忘記邀請這位天池水怪。水怪不悅,發威泄私憤。頃刻之間濁浪滔天,洪水四溢。天兵稟報王母娘娘,王母娘娘大怒,旋即取下頭上的'一根碧玉簪投入水中,頓時風平浪靜,水退石出。那根碧玉簪就變成了一棵榆樹。從此生長在天池水邊,成爲鎮水之寶。這棵由王母娘娘頭上的碧玉簪變成的榆樹就被後人稱爲“定海神針”。

新疆導遊詞11

阿克蘇位於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西北邊緣,有一片1.8萬平方米的神奇而肥沃的土地,這就是阿克蘇市。“阿克蘇”,在維吾爾語,意爲“白色的水”。阿克蘇河從境內流過,所以得名。

阿克蘇地域,是古代姑墨、溫宿國所在地,漢朝歸西域都護府,唐代又轄於安西都護府、龜茲都督府。清代新疆建省後,設阿克蘇道。之後設阿克蘇縣。1949年以後,設阿克蘇專區,轄原阿克蘇縣。1983年,撤縣建市,是阿克蘇地區行政公署所在地。

阿克蘇屬暖溫帶乾旱型氣候,年均氣溫7℃--10℃,雨水較少,但河流水量豐富,山區多雨雪,冬春嚴寒。

阿克蘇市地勢廣闊平坦,土層深厚,光熱豐富,無霜期長,適宜農林牧漁業全面發展,是歷史悠久的農業區。陽春碧波萬頃,夏秋遍地金黃。樹有楊、柳、桑、榆、槐、法桐,果有杏、桃、蘋果、核桃、紅棗、無花果、葡萄等。瓜果飄香,四時應市。艾西曼湖、多浪水庫和勝利水庫,常有大天鵝、小海鷗、野鴨、水雉、大雁等飛禽棲息。盛產鰱、鯉、鯽、草、鮎魚、武昌魚、大頭魚和牛蛙等水族。河湖、渠系、林網、條田,景色醉人,是名符其實的“塞外江南”、“魚米之鄉”、“瓜果之城”。西部陰乾山一帶,礦產種類多,儲量大,具備發展工業的良好條件。

阿克蘇在西漢神爵二年(前60年),歸屬漢朝版圖。自1883年建新城以來,一直是所在地區軍政首腦機關駐地。現駐阿克蘇的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業第一師的前身,是抗日戰爭時期功勳卓著的一二零師三五九旅。本世紀50年代初期,這支英雄部隊奉命屯墾戍邊。他們挺進戈壁,興水利、治鹽鹼,鎖住亙古黃龍;修道路、闢良田,奉獻糧山棉海。軍墾戰士艱苦創業,建成16個大型國營機械化農場和建材、紡織、化工、電力等實力雄厚的支柱企業,修建了西北地區最長的公路橋---塔里木河大橋。農一師經濟已成爲阿克蘇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阿克蘇市是維吾爾、漢等多民族聚居區,人口達43.45萬。各族人民親如一家,用智慧和汗水共建樂園,使阿克蘇市這顆鑲嵌在祖國西陲的明珠熠熠生輝。

阿克蘇市的綠洲、河湖、沙漠、山地等多種地貌,形成各具特色的自然景觀,旅遊資源十分豐富。晴川煙樹、雲懸玉峯、煙籠多浪、沙海胡楊、古寺晨唱、渾河古渡、三熟奇桑、艾湖歸舟、古崖幻影、長虹旭日等10景更是聞名遐邇。歷史悠久的多浪文化獨樹一幟。“多浪巴亞萬”高亢激越;熱瓦甫琴、卡倫琴聲優美動人;多浪“麥西來甫”熱烈詼諧。阿克蘇市各族人民熱情豪爽,葡萄美酒待客,輕歌曼舞迎賓。

阿克蘇有南疆公路貫通,東達烏魯木齊,西至喀什,地區內各縣鎮、農場,都有班車。阿克蘇還有民航班機達烏魯木齊及和田。

新疆導遊詞12

一、概況

博斯騰湖,位於焉耆盆地東南面博湖縣境內(博湖縣位於焉耆盆地東部,開都河下游。1971年建縣,因境內有全國最大的內陸淡水湖——博斯騰湖而得名),維吾爾語意爲“綠洲”,一稱巴格拉什湖。博斯騰淖爾,蒙古語意爲“站立”,因三道湖心山屹立於湖中而得名。博斯騰湖距博湖縣城14公里,距焉耆縣城24公里,湖面海撥1048米,東西長55公里,南北寬25公里,略呈三角形。 交通便利

二、博斯騰湖景區(點)介紹

“博斯騰”蒙古語爲站立的意思,有三山屹立在湖中而得名。維吾爾語稱“巴格拉什”。博斯騰湖是我國最大的內陸淡水湖,形成於第三世紀末,由中新代凹陷陸相沉積形成,已有 3000 — 4000 年曆史。博斯騰湖四周高山環繞,春季氣候多變,乾旱少雨,夏季乾燥炎熱,秋季降溫迅速,冬季寒冷,蒸發量大,全年多晴日。

博斯騰湖水面浩淼,分爲大湖區和小湖區,大湖東西長約 55 公里寬,南北寬約 25 公里,略呈三角形,總面積 1460 平方公里。大湖面積988平方公里,水域遼闊,煙波浩渺,遙望對岸,水天一色,登遊艇暢遊大湖,麗日藍天,波光瀲灩,輕風佛面,心曠神怡;大風起,驚濤排空,宛若怒海;冬至春初,千里冰封,銀光如鏡。

大湖西南部分佈有大小不等的數十個小型湖泊,總面積240平方公里。小湖區上通開都河,下連孔雀河,小湖區各自既相對獨立又有汊流相通,夏秋季節,湖周蘆葦、香蒲生長茂密,湖水清澈碧綠,荷花,睡蓮等各種水草花木競相開放,水鳥築巢於水面隨處可見,泛舟湖中,各種水鳥不時從身邊、頭頂掠過,鳥鳴魚躍,荷香沁脾,品嚐魚餐魚宴,其樂無窮。博斯騰湖湖水清澈,水溫適宜於各種魚類的生長繁殖,是新疆最大的漁業生產基地。目前,湖內共有赤鱸、鯉魚、草魚、鰱魚、池沼公魚等 20 多種淡水魚類品種,水產品年產量達到 5000 噸;環湖蘆葦面積達 40 萬畝,蘆葦年儲量 20 多萬噸,是全國四大葦區之一;博斯騰湖自然風光秀麗,引人入勝,是觀光旅遊的好地方,2002 年4 月被評爲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夏季可開展豐富多采的水上游樂運動,冬季自成天然的冰上運動場所。現已建成大河口、揚水站、西南小湖區(蓮花湖)、和碩“海濱浴場”、四十里城相思湖等旅遊點,有詩讚美博斯騰湖水域旅遊景點爲“雪融博湖蘆蓮,四色一體連天,遊之消暑忘倦,居之世外桃園”。

1、大河口西海漁村 西海漁村位於大河口,距縣城12公里,目前已經具備相關接待設施。遊客在這裏可以親自參與撒網、捕魚、釣魚、做魚、品魚,是一個富有特色的漁家樂型“西海漁村”。另外,在這裏還能欣賞到依託烏蘭鄉蒙古族的民俗表演活動。

2、揚水站 揚水站位於博斯騰湖南部,是新疆乃至西北最大的電力揚水站, 現建有葡萄長廊、觀景亭、停車場、沙灘等旅遊服務設施,可開展遊湖 、沙灘浴 、壩上觀湖等娛樂項目。

3、阿洪口 阿洪口位於博斯騰湖西南角,2001年,被國家旅遊局評爲國家 AAA級旅遊景區。

4、蓮花湖 蓮花湖位於博斯騰湖西南小湖區, 2005年,被自治區旅遊局評爲 AAA級旅遊區。

5、白鷺洲 2006年,白鷺洲頭被自治區旅遊局評爲國家AA級旅遊區。其滑沙旅遊項目很有特點。白鷺洲以“曠”、“奇”、“野”著稱,南鄰美麗的博斯騰湖,北鄰艾勒遜烏拉沙漠,一邊是極端殘酷、極端乾旱的沙漠環境,另一邊是沙灘和湖泊的舒適宜人,浪漫的情調令人陶醉,形成強烈的反差。白鷺洲開發建成金海灣、白鷺洲頭、白鷺園、海龍度假村、雙灣競秀五個小區。

6、金海灣 位於白鷺洲景區北端,2005年,金海灣被自治區旅遊局評爲國家AA級旅遊區,是熱愛沙漠探險旅遊者的首選。

三、博斯騰湖的神話傳說

有一對年輕的戀人,小夥子名叫博斯騰,姑娘叫尕亞,他們深深地相愛。不知何時,天上的雨神發現了美麗的尕亞,要搶她爲妻,尕亞誓死不從,雨神大怒,連年滴水不降,於是草原大旱。勇敢的博斯騰與雨神大戰九九八十一天,終於使雨神屈服,但博斯騰卻因過度疲憊累死了。尕亞痛不欲生,眼淚化作大片湖水,最後也悲憤而死。爲了紀念他們,當地的牧民將該湖命名爲“博斯騰湖”。

傳說,唐僧去西天取經時,在離此不遠的流沙河受阻。西海龍王的三太子被唐僧等人飽受磨難、執意取回真經的行動所感動,於是經觀音菩薩點化,變作一匹白馬,馱着唐僧一行,安然渡過流沙河。

新疆導遊詞13

大家好,我是五號導遊張智拓。接下來,我要帶領大家去美麗的天山天池玩一玩。

大家先看我的左手邊,這就是雪溪,是天山上的積雪融化後形成的。大家看,水一遇上岩石就飛花碎玉般地亂濺,多美呀!

看到這麼美的雪溪,大家一定很留戀吧!還有更美的呢,馬上,大家就可以看到碧綠的天山天池了,那可是一處人間仙境啊!關於天池有一個美麗的傳說:天池分爲三部分,第一個是大天池,第二個是東小天池,第三個是西小天池。傳說這三個天池本來是分別給王母娘娘洗澡、洗臉和洗腳用的。可是,有一天,王母娘娘要開蟠桃會,偏偏沒請天池之主水怪。於是,水怪不高興了,便掀起巨浪,不讓王母洗澡。王母十分生氣,拔下玉簪,向水怪拋去。這時玉簪化爲千年榆樹,生長在水邊,而且不像其他樹那樣爛根死掉,反而越長越好,人們便稱它爲定海神針,如今成了天山天池八景之一。王母娘娘還不放心,就讓小白龍看守老榆樹。可小白龍竟然偷看王母洗澡,被發現了。王母把小白龍化作瀑布,屹立在東小天池上方,所以東小天池上方的瀑布取名飛龍瀑。一個玉女很想去天池洗澡,便趁沒人的時候鑽了進去,不想被王母知道了,於是把她化作西山雲杉。玉女當然生氣,一怒之下渾身發出寒氣,於是就有了“西山寒鬆”。打那以後,王母害怕再有人擅自闖進去攪擾自己,便在天池周邊種下了渾身帶刺的“血汗草”,使人不能靠近天池。

大家再看,這就是剛纔提到的東小天池。看,它多麼雄偉呀!往遠處看,看見那位戴着白帽子的紳士了嗎?那就是天山!你瞧,多美多壯觀哪!

新疆導遊詞14

交河城址,位於吐魯番市以西約13公里的亞爾鄉,吐魯番市西郊10公里牙爾乃孜溝兩條河交匯處30米高的黃土臺上,是世界上最大最古老、保存最完好的生土建築城市,也是我國保存兩千多年最完整的都市遺蹟,唐西域最高軍政機構安西都護府最早就設在交河故城。1961年被列爲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風景名勝交河城址保存相當完好,古城南北長1600餘米,東西最寬處約300米,分爲寺院,民居,官署等部分。古城總面積47萬平方米,現存建築遺蹟36萬平方米。城內建築物大部分是唐代修建的,建築佈局獨具特色。該城保留着宋代以前我國中原城市的建築特點。

全城象一個層層設防的大堡壘,人行牆外,像處在深溝之中,無法窺知城垣內情況,而在牆內,則可居高臨下,控制內外動向,城中佈防,也是極爲嚴密的。交河故城的佈局大體分爲三部份,一條長約350米,寬約10米的南北大道,把居住區分爲東、西兩大部分。大道的北端有一座規模宏大的寺院,並以它爲中心構成北部寺院區。城北上還建有一組壯觀的塔羣,可能是安葬歷代高僧的的塔林。東南方,有一座宏偉的地下宅院,頂上有11米見方的天井,天井東面南道,沒有四重門柵,天井地面,有一條寬3米,高2米的地道,長60米,與南北大道相通。據考察推測,可能是安西都護府的住所,後爲天山縣的官署衙門。961年國務院公佈列爲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被譽爲“世界上最完美的廢墟”。

最佳旅遊時間交河故城屬於明顯的溫帶大陸性氣候,氣溫變化大,日照時間長,四季皆適宜旅遊。歷史文化交河故城曾出土不少文物,如唐代蓮花瓦當、蓮花經卷等。最近,考古工作者,在故城保護性發掘中,首次發現一座地下寺院和車師國貴族墓葬,並出土海珠,舍利子等一批珍貴文物。中國當代藝術大師吳冠中二十年前的一幅彩墨畫《交河故城》,以4070萬的天價刷新了中國大陸當代藝術家國畫拍賣的最高紀錄。這幅畫和它的姐妹篇《高昌遺址》所描繪的兩座古城,立即成爲了人們關注的焦點。

新疆導遊詞15

吐魯番的石窟寺羣多達十餘處,合稱高昌石窟,和新疆的龜茲石窟,以敦煌石窟、雲崗龍門石窟爲代表的中原石窟,及印度最大的石窟遺址阿旃陀石窟齊名,高昌石窟是世界佛教石窟藝術的四支代表之一。

柏孜克里克石窟是高昌石窟中現存洞窟最多、壁畫內容最豐富的石窟。它曾經是高昌回鶻國的王家寺院。1982年被列爲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柏孜克里克千佛洞柏孜克里克石窟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吐魯番市區東北約40公里的火焰山峽谷木頭溝河西岸。

“柏孜克里克”在維吾爾語中有“山腰”之意。窟羣散佈在河谷西岸約一公里範圍內的斷崖上,分三層修建,現存洞窟83個,其中有壁畫的40多個,保存壁畫總面積1200平方米。1982年被列爲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柏孜克里克石窟羣始鑿於麴氏高昌國〔499—640年〕時期。其中18、29、48號洞窟屬於這一時期。18號洞窟爲中心柱式大型洞窟,是該窟羣現存能看清壁畫內內容最早的一洞窟,前室及甬道和隧道下部在高昌回鶻國前期重新修繪,僅隧道上部和頂部完整地保存了早期壁畫內容,即繪鬥四式平基圖案,側壁繪着圓領通肩式袈裟的千佛,兩手在腹前相握的手勢有別,頂部和側壁交界以寫實的手法,仿木結構繪出檁、枋等形象逼真。

在歷經了麴氏高昌王國的發展之後,柏致克里克在唐西州時期名叫“寧戎寺”,是新疆地區重要的佛寺中心,久負勝名。北庭大都護楊襲古曾重修寺院,從這一事實說明,柏孜克里克石窟在當時已發展成爲西庭地區的一處佛教聖地。屬於這時期的洞窟有16、17、25、27、31、42、69號窟。以上洞窟其中有相當一部分是十一世紀以後重新修繪的,這一時期壁畫題材主要是發源於中原地區的大型經變畫。盛唐的新畫風進入了高昌石窟,將用線造型的藝術技巧推向高峯,畫面線條簡潔流暢,剛勁有力,寥寥數筆,形神兼備。

高昌回鶻國時期,寧戎寺成爲王家寺院,歷代高昌王大都在此建有洞窟。柏孜克里克石窟以高昌回鶻時期的遺存最爲豐富,屬於這一時期比較典型的洞窟有14、20、31、33、39、41、82等窟。壁畫題材比以前更豐富,有諸佛,千資百態的各種菩薩像、大型經變畫、說法圖、千佛洞、供養菩薩行列,天龍八部、四大天王像、供養人和供養比丘像及各種裝飾圖案,並出現了反映釋尊前生無數世誠心供佛,終於自身成佛的本生因緣故事,塑繪結合的“鹿野苑初轉法”以及密都諸題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