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識都>旅遊>導遊詞>

安徽牯牛降著名導遊詞

學識都 人氣:1.84W

作爲一名默默奉獻的導遊,時常需要編寫導遊詞,導遊詞可以加深遊客對景點的印象,是提升講解水平的重要工具。我們應該怎麼寫導遊詞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安徽牯牛降著名導遊詞,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安徽牯牛降著名導遊詞

安徽牯牛降著名導遊詞1

牯牛降以峯爲體,花崗岩奇峯林立,絕壁千仞,怪石嶙峋。形態各異的石頭,或獨自成景,或與青松相伴。飛來石、天狗望月、烏龜拜壽、二仙弈棋、王母梳妝、中華石、渡仙船---一塊塊石頭形神兼備,讓人想象無窮。牯牛降峽谷衆多,深幽曲折,跌宕起伏。谷內怪石遍佈,瀑布成羣,十步一小瀑,百步一大瀑。景區大小瀑布達百餘處,衆多瀑布中,尤以九龍池羣瀑爲代表,從倪村入口,沿河而上,遠見瀑布從山間跌落,潭深水急,終年不涸,清幽深邃。三龍瀑水流湍急,落差數丈,幾經轉折,形成一瀑三折。七龍瀑布在九龍池瀑布中最具特色,山溪從兩峯之間奪路而出,浩浩蕩蕩,勢若奔馬,聲若洪鐘,噴霧飄雲,瀠回直瀉,真可謂是“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鍾天地之靈秀,牯牛降精華所在的觀音堂景區,羣山逶迤,竹海松濤,澗泉淙淙,是牯牛降的核心景區。牯牛湖碧波瀲灩,青翠的山峯與碧綠的湖水互爲映襯,山因湖而妖嬈,湖因山而嫵媚。船在湖上,人在畫中,令人心曠神怡。

沿湖畔棧道進入峽谷,潺潺的水聲不絕於耳,清澈澄碧的潭水,水花飛濺的瀑布,洗盡了心中的煩憂,衝去了塵世的喧囂。

牯牛降氣候溫暖溼潤,四季景色獨具魅力,春山如夢初醒,淡妝含羞;夏山碧綠青蔥,滴翠生涼;秋山萬嶺紅遍,層林盡染;冬山玉樹瓊花,分外妖嬈。二十世紀的一個春天,當代嶺南畫派巨擘楊善深,著名畫家、美國華人藝術家協會會長蔡楚夫先生,相約來到牯牛降。相見恨晚的楊善深先生即興賦詩道:“何處桃源許問津,移家便作避秦人。洞門一片紅雲影,遮住中原逐鹿塵”。

安徽牯牛降著名導遊詞2

在北緯30度安徽西南部,有一塊令人神往的地方,羣山連綿,溝壑縱橫,生物繁茂,文化獨特,這就是華東地區最大的自然保護區---黃山祁門牯牛降保護區和祁門牯牛降國家地質公園。牯牛降總面積153平方公里,主峯海撥1728米,是安徽三大高峯之一。在這塊神奇的地方,兩大地質板塊在這裏碰撞,兩大生物羣在這裏混生,兩大江河在這裏分流,兩大文化在這裏交融。

牯牛降國家地質公園所處的大地構造位置,屬於華南地質板塊與揚子地質板塊的結合部,處於“江南古陸”北緣。擡升、冰融、沖刷、剝落、溶蝕---大自然漫長的地質演變,賜予了牯牛降謎一般的神奇、夢一般的畫卷。牯牛降自然景觀古樸原始,集雄、奇、險、幽於一身,奇鬆、怪石、飛瀑、雲海和佛光爲牯牛降風光“五絕”。

清晨牯的牛降,用氣象萬千形容一點也不爲過。當人們大多還在夢鄉時,第一縷陽光已經喚醒了牯牛降。羣峯突雲破霧,迎接新一輪朝陽。有霧的清晨,霧氣蒸騰,橫無際涯,如千軍萬馬,呼喊衝殺,蔚爲壯觀。

牯牛降首先奇在牯牛降的鬆,鋪天蓋地的牯牛鬆,蒼勁挺撥,鬱鬱蔥蔥,有的樹冠如華蓋,有的乾枝似虯龍,或似怪獸張牙舞爪,或似仙女輕舒廣袖。一日日,一天天,默默無語的牯牛鬆,期盼着人們欣賞的目光。

牯牛降坐落在石臺、祁門兩縣交界處,距石臺縣城裏22公里,核心區面積逾10萬畝。牯牛降古稱“西黃山”,是黃山山脈向西延伸的主體,以雄、奇、險、秀著稱,山嶽風光秀美綺麗。境內有36大峯、72小峯,36大岔、72小岔。最高峯“牯牛大崗”,海拔1727.6米,似牯牛頂天而立。登臨極頂,南望羣山連綿,黃山諸峯盡收眼底,北眺長江如練,蜿蜒西去,美不勝收。尤爲神奇的是秋高氣爽之時,峯頂常有碩大的圓弧狀七色光環浮現,隨風漂浮滾動,此稱“佛光”,爲牯牛降景觀一絕。

牯牛降作爲國家級森林生態類型的自然保護區,保存有大面積的中亞熱帶原始森林和珍稀動植物資源。因其山形酷似一頭牯牛頂天立地而得名。牯牛降是黃山餘脈向西延伸的'主體,自古享有“西黃山”之名,其主峯海拔1728米。這裏不僅保存着結構複雜功能齊全的自然生態系統,有“綠色自然博物館”之稱,而且自然景觀古樸原始,集雄、險、奇、幽於一身,“佛光”堪稱牯牛降一絕。據安徽省牯牛降綜合考察隊調查共有植物1300餘種、動物園1000多種。其中國家保護的珍稀瀕危野生植物理學18種,動物有25種。受重點保護的野生植物有鵝掌楸、香果樹、永瓣藤、銀杏、獨花蘭等,動物有云豹、金錢豹、梅花鹿、白頸長尾雉、黑鸛等。被譽爲“綠色的自然博物院”、“華東野生動植物的寶庫”。

牯牛降豐富的動植物資源和秀麗的自然風光爲開發生態旅遊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

中國南方並存着兩種文化單元--吳越文化和荊楚文化,受兩大文化的影響和衝撞,安徽南部和江西西北部分別形成了徽文化和贛文化。在地處皖贛交界的牯牛降地區,則可以看到這兩種文化相互交融的奇特形象。

如果把牯牛降看作是一個界點,那麼它不僅是地質上的界點,同樣還是文化風情上的一個界點。山北安慶,是黃梅戲的故鄉;山南徽州,則是徽劇的故里。唯有目連戲是牯牛降大山南北共同擁有的戲曲。與關漢卿、湯顯祖齊名的明代大戲劇家鄭之珍,以牯牛降周邊環境和民俗風情爲背景,創作的《新編目連救母勸善戲文》,是中國戲曲發展史上一顆璀璨的明珠,並由此形成了一個新的劇種---目連戲,與儺舞並稱爲中國戲曲“活化石”。

戲曲事業的繁榮,推動舞臺建築的快速發展,古戲臺羣堪稱古徽州一絕。祁門有閃裏坑口會源堂、新安株林餘慶堂古戲臺等11座。這些罕見的古建築至今保存完好,不啻於一部完整的徽州舞臺史。位於皖贛邊界的省級重點保護文物單位餘慶堂古戲臺,建於清同治八年[1869],古戲臺佈局嚴謹,造型古樸,素雅端莊,雕飾精美,乃徽州建築之瑰寶。會源堂一點也不遜色,《大轉折》、《一江春水向東流》等多部影片曾在這裏拍攝,咿咿呀呀的唱腔,喧騰歡快的鑼鼓,在每年的春節,還會讓習慣了寧靜的鄉村,一如從前的熱鬧。

牯牛臨凡開神秀,秋浦泛舟覓詩魂。牯牛降集山水美學、歷史文化價值於一身,兼觀光旅遊、休閒度假、科學探險於一體。牯牛降,這位沉睡了千萬年的美人,已經撩開了迷人的面紗,張開了熱情的雙臂,歡迎五湖四海的朋友。

牯牛降,一座美麗而神奇的大山;祁門,一個古老又年輕的地方,盼望着,期待着,您迴歸寧靜平和的腳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