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識都>旅遊>導遊詞>

源頭古村導遊詞

學識都 人氣:1.5W

源頭古村位於江西省婺源縣賦春鎮。據《吳氏宗譜》記載,源頭古村始於明代洪武年間,距今700多年。下面是本站小編爲大家收集的關於源頭古村導遊詞,就讓本站小編帶大家一起去領略一下源頭古村的美景吧!

源頭古村導遊詞

車上導遊詞:源頭古村位於江西省婺源縣賦春鎮。據《吳氏宗譜》記載,源頭古村始於明代洪武年間,距今700多年。休寧縣查山吳伏陽雲遊到此,有感此地山清水秀、植被茂盛、土地肥沃,彷彿看到了宋代著名理學家朱熹詩中所描述的夢裏老家,便決定舉家遷移,在此定居,取名源頭村。這是一個原生態的古村落,空氣好、環境好、生態好,保存着大片的闊葉林和竹林。源頭古村也可以說是一個濃縮版的婺源,這裏有金黃的油菜花田、婺源村落特有的水口、秀水環繞的小橋流水人家、文化底蘊深厚的探源書屋、古樸典雅的窺月茶樓和如天然氧吧一樣的龍泉溪谷等,溶人文與自然於一身。

景點導遊詞:

許願樹:親愛的遊客,大家好,我們都知道呀,婺源的山川十分的秀麗,而且到處都是花草樹木,並且古樹成羣,這都有賴於婺源人有着熱愛環境,保護生態的良好意識。在婺源

村民們都喜歡在水口林種植一些非常名貴的樹種,比如香樟樹,銀杏樹,羅漢松,紅豆杉,還有楠木等等。那麼現在在我們眼前看到的這棵樹,朋友們知道這是什麼樹嗎?對了,

這是國家一級保護植物——紅豆杉。紅豆杉,又名紫杉,是世界公認瀕臨滅絕的天然珍惜抗癌植物,也是經過了第四季冰川運動,遺留下來的古老物種,在地球上已經有250萬年的歷史了。1994年,被我國評爲一級瀕危保護植物,被譽爲植物中的國寶,國家明令禁止採伐,是名副其實的植物大熊貓。那麼我們眼前的這顆紅豆杉,它已經有近千年的樹齡了,

我們不知道,它見證了多少代婺源人的生命輪迴了。在婺源,老百姓,都相信這種活過千年的古樹,都是有靈性的,被他們當作樹神來膜拜,所以婺源人家中,有大小事情,都喜歡來這裏拜拜樹神,今天,咱麼也被這棵樹所吸引,所以,我們平時生活中,也要保護好一草一木。

古樹林:我們站在這個觀景平臺上,請您回頭看,在我們左手邊的紅豆杉,源頭古村位於江西省婺源縣賦春鎮,源頭古村有着上千年樹齡的紅豆杉羣,其中一棵紅豆杉王更是樹齡近兩千年,直徑超過一米四,需要好幾個成年人才能環抱。還有一棵更爲罕見,我們都知道紅豆杉是單一主幹生長的植物,而這棵卻是分叉生長的,左右兩根主幹所生長的葉子各不相同,關於這棵奇樹村民們還口口相傳着一個傳說:相傳從前源頭村居住着一對非常恩愛的夫妻,但因爲家境貧寒,爲了讓妻子過上富足的生活,婚後不久丈夫就外出獨自經商去了,立志不成功便不回家。一別經年,兩人過着兩地相思的生活,數年後,丈夫終於有所小成,託同鄉提前帶話給妻子,說當年的除夕一定回家團年。一轉眼,除夕便到了,一場大雪讓村子顯得格外的寧靜,妻子在村口等着丈夫回來已經一天一夜了,天氣寒冷卻也不忍離去。此時的丈夫也在雪中艱苦的跋涉,心中念念不忘的是和妻子的約定,終於在天亮之前趕到了,但是迎接他的卻是倒在雪地裏的妻子,就這樣,因爲一場早來的大雪,夫妻兩人天人永隔。後來丈夫將妻子葬在了村口她倒下的地方,並在上面栽上一棵相思樹,也就是今天我們所說的'紅豆杉。因爲這件事的發生,做丈夫的一直怨恨自己,怨自己爲什麼不早一些啓程,爲什麼不能早一些到家與妻子團聚,不久也鬱鬱而終,臨終前他囑託家人將自己與妻子葬在一起,希望下輩子再續未了緣。丈夫下葬不久後,留心的村民就發現了一件奇怪的事情,之前栽下的那棵相思樹長出了兩根枝,並且還是一雄一雌的兩根,我們左手邊這根枝就是雄枝,是不結果的,右手邊的則是會結果的雌枝,如此雌雄同體的情況,連林業部門的專家恐怕都很難去解釋它吧。不僅如此,漫山遍野的紅豆杉羣所散發出的微量元素,沁人心脾,而從其身上提煉出來的紫杉醇更是目前人類對抗晚期癌症的最好藥物。至今爲止,村落中都沒有發現過一位癌症患者,是一個地地道道的無癌村,更是一處養生休閒的度假勝地

水口:在源頭古村,有一道亮麗的風景是不容錯過的,那就是古村落我們現在所處的水口。說到水口,大家可能還比較陌生,大家看,水口有石拱橋橫跨於溪水之上,兩邊各有一座山頭拱衛着這裏。水口位於整個村落的下游出口處,既是村落的出口又是入口,古時被認爲是村落的地之門戶,關係着村落人丁財富的興衰聚散,更是村民命運前程的精神象徵,承載着百姓對美好生活的憧憬、理想和追求。在婺源,幾乎所有古老村落的入口處,都擁有集自然風光與人工補缺於一體的這種鄉村園林,這種具有獨特鄉土審美韻味的景觀也體現了源頭人對人居環境的追求和對生態環境的保護。源頭村水口在選址上極爲嚴謹,講究既有來龍,又有去脈,風水極佳,古橋、名木、水口林、石碣、茶亭等都是源頭水口完美的組成部分,稱得上是婺源水口的典範。源頭古村的水口,是當地人在恆久的時空裏創作的美麗畫卷。它將人文色彩與自然山水巧妙地組合在一起,精緻地展現在時光長河中,以它亙古未變的內涵,山高水長地散放出歷史的靜遠與幽香。

古村落:源頭古村位於江西省婺源縣賦春鎮。據《吳氏宗譜》記載,源頭古村始於明代洪武年間,距今700多年。休寧縣查山吳伏陽雲遊到此,有感此地山清水秀、植被茂盛、土地肥沃,彷彿看到了宋代著名理學家朱熹詩中所描述的夢裏老家,便決定舉家遷移,在此定居,取名源頭村。

窺月樓:各位朋友,我們接下來要去的地方,叫做窺月樓,那麼窺月樓,也位於我們美麗的源頭古村內,這裏是一個十分古樸,並且典雅的地方。非常適合文人雅士在這裏品茶,暢談,那麼我們的窺月樓是一個叫吳中源的大夫所建立的。據說呀,這個吳中源,有一點非常奇怪,那就是他所修建的亭子,除了都喜歡將亭子的名字,帶個月字,比如這座叫窺月樓,以及後面的詩月亭等,那麼這個人爲什麼對月字情有獨鍾呢?原來呀,他小時候被他父親關在遠離村莊的探源書屋讀書的時候,嚐嚐夜晚對着月亮發呆,望着月亮出神,一邊看着月亮,一邊傷心,但是婺源這邊有個吳剛,契而不捨砍樹的故事,又給了他,勵志做好人,做有用之人,極大的啓發,所以在他功成名就的時候,就特意建了兩座以月開頭的亭子,用來時刻警醒自己,這就是窺月樓名字的來由了。

潤福樓:各位朋友,我們現在要去參觀的景點就是潤福樓了,那麼到了潤福樓,就不得不提一下週潤髮了,這裏是當時爲周潤發做的別墅樓,大家是不是特別的好奇呢,周潤發爲什麼在婺源的大山裏面,有這樣一棟別墅,說到這裏呀,就要提到發哥的最佳攝友,也就是打造這個景區的老總,施景福先生。施總和發哥的緣分來自於他們的共同愛好——攝影。

而且這兩位呢,都是當之無愧的攝影發燒友,從攝影引出來的共同語言,讓他們成爲了朋友,這些年,發哥一有空就會來這邊住,來婺源遊玩,而且都是由施總全程陪同接待,施總是景德鎮和婺源攝影家協會的副主席。這潤福樓呢,大家右叫他明星別墅樓,在這裏有不少的明星,都在這裏入住過,除了香港影星周潤發,還有老版本的武松,丁海松,

源頭古村的另一個特色便是這座‘潤福樓’了,它是源頭古村風景區重點打造的一幢休閒度假別墅,整個別墅佔地一畝多,以徽派建築爲主,磚雕、木雕工藝精湛。樓內有會議室,KTV包房,餐飲包廂,古徽州廳堂、庭院、魚塘,有客房標間4個,豪華套間2個,每個套間配有木質茶亭,在亭中可煮水品茗,可吟詩作畫,潤福樓的選址依山傍水,在竹海與森林之中,二條溪水在樓前交匯,像是雙龍戲珠。站在二樓茶亭也是副腑視村景的最佳位置,古樸的源頭村掩映在羣山環抱之中。坐在樓內可觀竹影搖曳景、可聽潺潺溪水聲,鳥語花香,含有紫杉醇的負氧離子空氣沁人心脾,是養生、休閒、度假的最佳場所。

攝影展廳:這裏大部分的作品,都是施景福先生,拍攝的婺源四季風光,這裏常年展示了,婺源一年四季輪迴的照片,婺源的美,四季都不同,

龍泉溪谷:現在我們即將進入的就是之前提到過的龍泉溪谷,溪谷不同於峽谷,峽谷比溪谷更加的陡峭,險峻,遊玩的話比較費力氣。溪谷卻不同了,溪谷的地勢比較平坦,舒緩,一路走來,如行雲流水,就好像在公園的小路散步一樣。還有一點特別的重要,就是生活在城市的朋友,每天都爲空氣中吸入的顆粒而煩惱,但是在源頭村鍾,人們都在爲吸入多少負氧離子而感到自豪。

源頭古村石碣共有14座,其中13座都在村子上游,只有一座在村外。用來過濾龍泉溪水。

明代中期,這個村子出了一個名叫吳中源的士大夫級高官,吳中源是個有故事的人,關於他的故事等到了他兒時讀書的“探源書屋” 再講。這位士大夫在這裏做了許多好事,建了不少建築。古代的大夫都是有封地的,許多大夫用封地上收穫的財富來揮霍,而這位吳大夫將封地上收穫的財富用來爲村裏鄉親造福。從這一直通往他兒時讀書的探源書屋,一路上的5座亭子,14座石碣都是他捐資建造的。吳大夫建的東西還有很多,可惜都淹沒在歷史的歲月中。一路上的亭、碣、塘等等都是旅遊開發商依據史料恢復重建的。

詩月亭:都是由吳中元大夫修建的,詩月亭的名字和剛開始的窺月樓得名是一樣的,這位吳中元大夫,在村裏做了很多好事,修建了不少的建築,比如龍泉溪谷的枕溪亭,的得名因爲小溪對面有一塊枕溪石,一個枕字,能夠將龍泉溪舍的神韻全部表達出來,五座亭子,十四座石階,都是他捐資的。

探源書屋:吳中元大夫,他小時候的故事就發生在這座探員書屋。探源書屋,原來並不叫這個名字,而是叫耕讀堂。只是在吳中元成就功名之後,村裏人才這麼改的。那麼吳大夫在這裏到底發生過哪些故事呢?吳中元出生在一個比較富足的人家,可是呢,長到五歲的死後,還不會講話,不能夠站立,家人認爲他是個廢人,有一天,五歲還不會站立的吳中元,突然在放着絲綢的桌子上,突然行走起來,不僅如此,還開始會講話了,母親見此情景,自然非常高興,吳中元在家人的期盼中漸漸長大了,到了10來歲的時候呢,卻變得越來越喜歡調皮搗蛋了,搞得鄰居不安,雞犬不寧,於是他的父親就狠下心來,在這遠離村落的山裏,建了一座耕讀堂,還請了專門的私塾先生,教他讀書,把自己的兒子關在這裏,讀書認字,學本事,那麼在這幽靜的環境中,吳中元,過着遠離俗世的生活,專心的鑽研學問,八年以後,第一次參加鄉試,就考取了秀才,進而在三年之後,殿試上右考取了進士,隨後憑着自己的聰明才智,逐步提升爲禮部侍郎,告老還鄉的時候,被封爲一品光祿大夫。此後,這座耕讀堂就被改名爲探源書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