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加坡留學受教育的福氣

學識都 人氣:2.44W

中國的家長和學生,很多都爲了教育、爲了學習吃了不少的苦,但最後的結果還不太樂觀。比如說,A的兒子今年升中學,新年伊始,她就多方探聽各類中學的辦學情況,擇校、交錢、陪孩子參加各項考試,忙得不亦樂乎。競爭激烈得幾乎要擠破頭,爲了進入心儀學校,家長和孩子齊上陣,共同備考。家有雙胞胎女兒的B更加辛苦。女兒剛上小一,就忙於參加各種課後補習班。孩子剛從曾風行一時的某英語班退出,兩週後,就又成爲另一炙手可熱的英語學習班的成員。資深中學老師C本來不想加重孩子的負擔,但因孩子的學習進度和其他同學的稍有差距,即被任課老師“另眼相看”。孩子受冷落的同時,她也被請到學校接受了好幾次再教育----暗示她未盡爲人母的責任,要求配合學校做好孩子的家庭教育工作。

在新加坡留學受教育的福氣

相較之下,在新加坡受教育可就有福多啦!

本地小學生及其家長的“福氣”,在入學報名時就有了充分體現。教育部統一規定各校收生程序,報讀手續簡單、招生過程透明,這大大減低了家長在時間經濟精力上的種種不必要消耗。

即便一些學校因學額緊張,需要抽籤決定收生名單,家長也都基於“公平競爭”共識平和接受結果,如願自然歡欣,失望亦是情非得已。誠然,本地每年都會有頗具憂患意識的家長,通過爲學校做義工、參加學校所屬社團等方法,力爭成功爲孩子報讀心儀學校。但總體而言,絕大多數孩子報讀的.都是住家附近學校,上下學方便又省時。

家長能以平常心對待孩子的初小教育,得歸功於社會長期營造的相對寬鬆的學習環境和氛圍。同爲六歲大的涉世未深孩童,他們在學識方面的差距能有多大?毋庸置疑,公開公正的小學收生方式,對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非常有利。

此外,因爲孩子輾轉數校的關係,讓我觀察到,無論鄰里小學還是公認的名牌小學的老師,大都富愛心和包容心,對孩子正面鼓勵性的評價居多。衡量孩子的表現,老師們也都能實事求是反映情況,不會以其他同學的優異表現做標杆,無端端給學生及家長造成巨大的心理負擔。

至於在國內司空見慣、五花八門的課業排名等,大致都是不被鼓勵的,更多則是側重個體發展進步。

相信老師和家長俱有企盼學生長大成材的共同心願。然而,倘若太過注重孩子的學業成績評比,未免有失偏頗,違背了教育的真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