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張勇:腳踏實地的“逍遙子”如何實現阿里願景

學識都 人氣:1.83W

馬雲曾戲言,做CEO是一個苦活,要做好下地獄的打算。

專訪張勇:腳踏實地的“逍遙子”如何實現阿里願景

5月18日晚,阿里巴巴集團如期公佈了財報。

第四財季收入385.79億元、同期增長60%、今年一季度4.23億人在淘寶天貓購物……一串串激進的數字背後,是阿里苦心打造的經濟體王國。

這一切,對於鑄造王國的領袖張勇而言,自然感觸頗多。自2015年5月10日起,這位接過阿里CEO印帥、花名逍遙子的男人就擔負起了領導者的責任和使命。

兩年來,阿里巴巴處在前所未有的快速擴張期。這個龐大崛起的“怪物”,有兩個問題亟待解決:在流量紅利即將消失前,如何將PC時代積澱的優勢轉型;在積攢了巨大數據後,如何開展新業務佈局未來。

這期間,阿里在國際化的野心也逐漸顯現。馬雲正將雲計算、移動支付等業務帶到全球,但他的跨界生態複製打法需要落地,簽署的協議需要執行。在愈發宏觀、天馬行空的背後,腳踏實地的逍遙子正將阿里的願景逐一實現。

這兩位看似性格相向的領袖,如何共同領導這座市值3000億美元的王國;在人才濟濟的王國中,怎樣調控人事並指引前行;淘寶的“千人千面”又將如何演進……在杭州西溪溼地的一間茶樓內,逍遙子道出了其中的奧祕。

一支球隊

5月10日上午,逍遙子在家中觀看了休斯頓火箭隊的比賽,很遺憾,這天的火箭隊以3分之差惜敗對手。

這是逍遙子最喜愛的球隊之一,詹姆斯·哈登的強勢進攻令其興奮,一箭封喉的精準投射讓他癡迷。而在足球領域中,他又是阿森納的鐵桿。

在他看來,看球是爲了放空自己,同時也能悟出一些道理,“比如教練帶領球隊,怎樣排列組合,這裏面誰打前鋒、誰打後衛、如何保持大盤平穩又要有創新,遵循怎樣的原則都很重要”,他說,球場如戰場,戰場又如商場,道理是相通的。

逍遙子就仿若球場上的教練,他正用自己的方式指揮着阿里“球隊”,勾畫着阿里這隻大圖。在擔任CEO期間,他對集團進行了大刀闊斧的結構調整,主導了電子商務從PC端轉爲移動端,將阿里打造成了一家數據公司,一家以技術爲手段去服務商業的公司。

在改造的'背後,離不開他的排兵佈陣和運籌帷幄。

去年,阿里曾提出了“五個新”的戰略思想,但他意識到,戰略思想是無法執行的,它需要轉化,轉化爲一個戰略佈局,讓大家按照路徑去演進。

這就如同教練,發揮各自的特長,安排到優勢位置,此外還要讓隊員們發揮合力,即各個BU(業務單元)相結合,“不同兵團不是各打各的,什麼時候應該一起幹,什麼時候應該分開幹,什麼階段應該讓它們單獨跑,什麼階段應該把它們揉到一起”。

從另一層面而言,對年輕人的選拔、培養也是逍遙子的長處之一。兩年前,阿里的領導班子全部變爲了70後,“一線的幹部80後都不行了,得85後甚至更往後”,他要讓更多的年輕人去承擔責任。

事實上,目前在阿里身居要職的就有85後,其中包括零售事業羣產品與消費者平臺負責人蔣凡。2013年,友盟CEO蔣凡確認了被阿里收購事宜,當時外界紛紛猜測,阿里收購友盟是在“花錢買時間”,以便快速完善在移動互聯網上佈局。在蔣凡身上,逍遙子看到了“純粹”,他說,蔣凡不爲獎金不爲表揚,“在做事時認爲應該怎麼幹,就幹了,阿里目前就需要這種思考方式”。

而在阿里的員工看來,能夠參與逍遙子的面試,也必將擔任重要崗位,而他會在初期爲新人們“撐傘”,“不能給他個崗位、佈置個KPI、分個團隊就不管了”,他說,要讓新人扛槍上戰場,必須要告知裝備部在何方,通訊兵是誰,需要炮火時能及時跟上,“特別重要的人,先給我做助理,這是我養人的方法”。

一個提問

與逍遙子養人形成對比的,當屬馬雲。逍遙子是阿里非18羅漢的空降兵,與馬雲相見時的對話頗有戲劇色彩。

時間倒回至2005年。那一年,逍遙子的花名還未出現,張勇憑藉在安達信、普華永道的資歷,進入盛大擔任CFO。2007年的一天,在香港出差的張勇接到獵頭電話,對方稱阿里巴巴想挖他去做淘寶。那時的電子商務概念略顯生僻,“我就覺得挺有意思,應該有個不錯的未來,願意試一試”,張勇坦言,他來到阿里很偶然,先是碰到了蔡崇信(現任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副主席),後來到杭州見了馬雲,“那時候我是正兒八經根正苗紅的CFO”。

當年在湖畔居,馬雲與一羣新人喝茶聊天。話語間,馬雲突然發起提問:你爲何選擇來到阿里?

這讓張勇有些不知所措,他所幸回答的極爲簡練:我已經幹過一個30億美金的CFO了,我想幹個300億美金的。就是這句話,讓馬雲印象深刻。

自從當上了阿里CFO,張勇、馬雲的接觸變得頻繁。但馬雲在外的言論有時也會“傷及於他”。

在《贏在中國》第一賽季欄目中,馬雲曾對一位會計出身的創業者說:天不怕,地不怕,就怕CFO當CEO,財務官當CEO有問題。

衆所周知,CFO的職業習慣是控制消費與開支,普遍存在保守和謹慎的思維。而企業要謀發展,開拓往往顯得更加重要,讓善於控制開支的管理者作企業的一把手,必然會束手束腳,不利於長遠發展。

此外,馬雲曾開玩笑說過不喜歡三類人:上海人、職業經理人、讀過MBA的人。這其中,張勇佔了前兩項。

多年後,當上CEO的張勇讓馬雲食言了,這個與馬雲不對口的上海男人,憑藉能力和業績證明了CFO不適合做CEO的悖論。

一場交流

在過去一年,馬雲說自己飛行了800多個小時,走訪了33個國家和地區,國際各國奔走呼籲eWTP。有媒體粗算過,800小時相當於一個多月時間在飛機上度過,又相當於一名職業飛行員的里程數。

馬雲在飛機上主要幹一件事,他在思考方向,在擁抱變化。在他看來,用eWTP去幫助中小企業和年輕人,是迫切的願望,也是最重視的工作。

“馬總一般兩三個禮拜回趟杭州”,張勇說,每次兩人都提前約好,兩杯茶一包煙,坐下來暢談三四個小時。話題不侷限於業務,“業務是碎片化的,我們不會把業務一塊一塊地捋一遍”,兩人會聚焦在思想戰略上,“在外面跑是產生思想的方式,會有一些新想法,也會彼此觸動。”

放眼全球的馬雲在外看到了很多新的機會,兩人會在交流中表達觀點,若一人身兼董事長和CEO,則很難做到置身事中又跳出事外。

兩年的時間,讓張勇和馬雲從性格到做事方式上基本達成了互補,角色也愈發清晰,但兩人有時也會互懟,“不可能每件事情看法都一致”。

實際上,與張勇熟知的阿里員工都很瞭解這位領導的脾氣,雖然他看似嚴肅不苟言笑,但極少發火責備下屬。

“爭是爭不清楚的,要把觀點講清楚,然後過段時間再說。有些事情要冷處理,時間是最好的證明”,逍遙子說道。

一套編制

兩年前,阿里宣佈全資收購高德,不久後UC優視也融入阿里集團,並組建了阿里移動事業羣。

UC和高德,當時兩家分別擁有超過3000人的團隊,這次大規模整合,無論是人員安排、體系編制、層級劃分,對阿里來說都是場不小的考驗,同時也在驗證着張勇排兵佈陣的能力。

“我是經歷過被收購的!”這次整合,讓張勇想到了16年前那場著名的業務併購事件。

2001年,年輕的張勇正在安達信做審計工作,3月份的一天,正在重慶開疆闢土的他收到噩耗:自己的東家沒有了,新東家還不知是誰。一時間,心中滋味難以言表。

“現在阿里去投資別人、收購別人,就要去體會被投資、被收購公司的創業者的心態和員工的心態,這點非常重要”,張勇說,收購不是“把你的東西拿過去”,其核心問題是需求,雙方要找到共同的利益點。

除此之外,另一個讓他難抉擇的就是編制問題。UC和高德的員工,此前的層級與阿里層級不同,若要立即將人員調入阿里編制,則很可能導致“雞飛狗跳,人心渙散”。他的決定是暫時按兵不動,“要讓對方先感受到不同,原來想幹的事兒幹不成,在阿里的幫助下如今能幹成了”,張勇認爲這是做人的道理,業務入手,求同存異,在交往中建立其他的化學反應。

如今,UC和高德已經和阿里享有一套編制,而優酷的編制對接工作將在一兩年後完成。

一步跨越

在張勇加入阿里的10年中,最難忘的或許是雙11的確立,以及移動化轉型的成功。

2013年,他曾提出了“千人千面”的概念,要結合淘寶龐大的數據庫,從細分類目中抓取與買家興趣點相匹配的商品,將其推薦在買家的網頁和客戶端上,從而實現精準營銷。

然而,如今的千人千面或許“過時了”。在幾天前的阿里新零售管理層內部會議上,張勇對淘寶的未來作出了新的預判和要求,“用戶看過、瀏覽過、之後再給他類似推薦,這不叫厲害。他從來沒有買過、從來沒有看過,但是你給他推薦的產品,一下子能夠打中他的心靈,這才叫智能”。

從“千人千面”到智能的道路上,仍有一條難以跨越的鴻溝,“但我們必須要跨過這一步,不然就沒有辦法滿足真正消費升級的需求,更沒有辦法滿足消費者潛在的需求。”

張勇習慣性地拿iPhone舉例,在喬布斯發明iPhone前,大家並不知智能手機的存在,是喬布斯重新定義了手機。在他眼中,真正顛覆性的創新纔是跨時代的創新,無論是淘寶還是其他產業線,智能的進擊路,阿里要堅持走下去。

一路上揚

兩年後的今天,張勇再次對阿里作了定義:一個擁有5.07億移動用戶和3.8萬億元人民幣GMV的經濟體。由於網絡效應和整個生態系統的協同效應,阿里的業務前景也更爲明朗。

同樣,投資人也看好阿里的未來。在阿里巴巴的K線走勢圖中,自2016年12月的觸底後,半年來一路上揚,跨越120美元且屢創新高。

全球化的未來核心戰略、雲計算的穩定增長、eWTP數字中樞的不斷落地、AI技術的持續投資……張勇在肯定阿里的同時也提出了新的目標。

馬雲曾戲言,做CEO是一個苦活,要做好下地獄的打算。在地獄“掙扎”了兩年的張勇,或許還未享受到半刻的逍遙,等待他的將是6萬億人民幣GMV,更是無盡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