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80後女大學生創業:穩紮穩打 摸索前行

學識都 人氣:1.38W

一直以來,台州民營經濟發達,創業氛圍濃厚,吸引着衆多有志青年。近幾年,在臺州,一批80後女大學生也紛紛踏入創業浪潮,並交出漂亮答卷。天台種糧大戶楊嬌陽、創辦眼鏡零售服務公司的鮑丹月、在路橋創辦財務管理公司的阮雙雙等,都曾經是台州女大學生的創業代表。

台州80後女大學生創業:穩紮穩打 摸索前行

她們的創業態度——

就業,再創業,穩步漸進

與許多一出校門就躊躇滿志、想要創一番事業的男性不同,女大學生的創業動機普遍較低,考慮更加慎重。但作爲年輕人,她們同樣有着理想和激情,對於創業有着積極樂觀的態度。這個羣體中,一畢業就創業的人不多,大多選擇先就業,有了基礎再創業。

金莎就是這樣。2007年,金莎從英國格林威治大學畢業後,先在上海一家外企找了份工作,後來回到家鄉溫嶺工作。她選擇先就業,就是打算進一步鍛鍊自己,爲將來創業儲備經驗。

金莎的父親經營一家箱包企業。2008年,受金融危機影響,企業效益不斷下滑。金莎很想幫父親走出困境。而且,經過一年的鍛鍊,她覺得,在單位已經沒什麼可學,索性辭掉工作,走上創業路。

她大膽革新,在短時間內,幫助父親的企業從完全內銷轉爲以外貿爲主。2009年,金莎負責的箱包外貿營業額達三四千萬元,是以前企業總營業額的2倍。

與金莎不同,2007年,葛加林從溫州大學畢業後,在家人的建議下,回老家溫嶺找了份不錯的工作。當時,她並沒有創業打算。

2010年初,葛加林結婚了。在準備婚禮的過程中,她發現,台州缺少物美價廉的品牌婚紗定製店,這個市場很大。加上當時,因爲各種原因,葛加林有了跳槽的念頭,就對臺州婚紗定製市場做了一番調查。

而後,她更加確定,創業的好時機到了。7月,葛加林用工作3年的積蓄,在溫嶺開了一家品牌定製婚紗店。第一個月,就預定婚紗10多套。

之後,筆者還採訪了一些即將走出校門的女大學生,她們中多數表示不會直接創業。“現在,自己各方面還沒準備好,先找工作,等以後有好的機會再創業吧。”台州學院的魯婷婷說。

魯婷婷的同學陳燕在學校做過小生意,但最終失敗了。現在,她對待創業更加理性,“我一直對創業很有興趣,但風險有點大。還是先找工作,走一步看一步。”

她們的創業項目——

以服務業和小型加工業爲主

採訪中,筆者發現,女大學生創業,除了考慮時機外,對項目的選擇也經過深思熟慮。她們會依據女性自身的特點,找最能發揮自己優勢的項目。

筆者從市婦聯瞭解到,台州市女大學生的創業項目主要集中在服務和小型加工行業,如網店、母嬰用品商店、燃料加工小作坊等小成本、小風險項目,頗受她們歡迎。在市婦聯提供的“2010年中國女性創業能力開發項目學員推薦名單”中,選擇此類項目的創業者達到70%。

葛加林選擇開婚紗店,還看中這一行業的消費羣體主要是80後、90後的女性,與自己年齡相仿,比較容易溝通。“我也剛結婚,她們的想法基本上我都能瞭解,很快就能跟客戶變成朋友。她們也會幫我介紹新客人。”她這樣說。

翟玲玲是台州學院2009屆畢業生。現在,她與另外2名同學在學校裏開了家格子鋪小店,每月收入四五千元錢,日子過得很舒心。

翟玲玲直言,當初將格子鋪開在學校,一是因爲資金投入小,二是看重校女大學生的消費能力。“我也是女大學生,當然瞭解女大學生的消費心理,所以,選擇經營一些服飾、護膚品、小禮品等。”

事實證明,翟玲玲的選擇是正確的。她的'格子鋪生意紅火,還一度引起其他店鋪的模仿。現在,她和同伴正在計劃再開一家店,一步步將格子鋪做大。

除了選擇消費羣體以女性爲主的服務性行業,小型加工廠也受到女大學生的青睞。主要原因是,這樣的小加工廠只需要幾臺機器、幾名工人就可以辦起來,相對來說,風險較小。

今年29歲的李星就在椒江章安街道經營一家線廠,做流蘇加工。廠裏的固定員工不多,半成品製成後,就在當地招聘臨時工完成手工加工。業務好時,臨時工就多招一些,業務不好時,就少招,基本不用擔心要養工人。資金壓力也小很多。“附近都是這樣的小廠,規模不大,需要的流動資金也不用很多。”李星說。

她們的創業困難——

體力小,壓力大,膽量不足

一個毫無爭議的現實是,女大學生們在創業過程中,碰到了許多困難。其中,體力小,壓力大,膽量不足是比較普遍的軟肋。

體力上的不足,女性天生不如男性,創業中碰到體力活,確實給女大學生們帶來不少困擾。今年24歲的何李花從台州學院畢業後,在椒江開了間工作室,做廣告加工業務。初期,她的團隊只有2個人,夥伴負責在溫州監督產品加工,她負責台州的一切事務,接單、搬運、送貨等。

不管颳風下雨,何李花都要騎着摩托車去各地送貨。因爲力氣小,男生一趟能搬完的貨,她要跑上兩三趟。碰到沒有電梯,就更加吃力。一天下來,常常累得躺在牀上不想動。“如果是男生就好了,肯定輕鬆很多。”她無奈地說。

體力上的苦,有時忍忍就過去了,而面對父母、親戚朋友的“過分”關心,女大學生們倍感壓力。李星說,當初,她選擇和男朋友創業時,就遭到家人的極力反對,“女孩子幹嗎去吃這份苦,找份安穩的工作,不好嗎?”面對這樣的關心,李星只能一次次回答,自己不怕吃苦。

何李花也有同感。創業初期,業務沒有起色,有時候,一天之內,她會接到家裏五六條短信,詢問經營情況、個人情感問題等,這給她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壓力。“女孩子更加有年齡壓力。男生就算不成功,拼到30歲也沒什麼,女生堅持不了這麼久。”何李花這樣說。

另外,膽量不足、風險承擔力弱也是女性創業者的一大特徵。這從她們選擇的創業項目上就能看出。在採訪中,大部分創業者還表示,暫時不會擴大經營項目,選擇一步步穩紮穩打。

市婦聯發展部的金部長說,在臺州衆多企業中,女企業家資產過10億的很少,這主要是因爲女性普遍採取保守態度,走穩序漸進的發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