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客戶打交道時遭“歧視” 青年創業者回避創業身份

學識都 人氣:3.22W

晚報訊 身爲青年創業者,在生意場上和客戶打交道時卻不得不淡化自己的“創業者身份”。在近日復旦大學舉行的 《上海市大學生科技創業基金復旦創業分基金五年運行報告白皮書》經驗交流會上,多名創業者紛紛以自己的親身經歷呼籲社會進一步提高對青年創業者的認同度。

與客戶打交道時遭“歧視” 青年創業者回避創業身份

現爲上海復歌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的營銷總監的郭爲,之前曾在美國波士頓的一家諮詢公司工作,回國後他選擇加入創業團隊,現在的企業主要致力於爲中國的企業提供世界級的網絡營銷諮詢服務

身份角色的轉變,使郭爲的收入大大縮水,身邊很多人都對他的選擇無法理解和認同,這讓他頗感鬱悶。“美國的價值觀比較多樣,想做什麼就去做什麼,在中國創業卻感到束縛。像我這樣的年輕人,可以說99%的人更關心買房而不是創業。 ”“我們現在和客戶談生意,都淡化‘創業’這個概念。 ”2009年從復旦大學管理碩士畢業的徐亦新,他所創業的'上海富蝶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主要從事3D精密測量自動化設備的自主研發、生產製造、安裝培訓與售後服務。他坦言,雖然現在社會上對年輕人的創業認可度有所提高,但主要是受金融危機影響,創業能幫助解決就業,但在實際創業中,還是感受到來自社會一些企業的“歧視”。

徐亦新說:“事實上,我們的創業團隊中,一部分是剛畢業的學生,一部分是在這個領域裏面有一些工作經驗的人。但是我們現在面對客戶有很大的問題,客戶可能會對我們這樣的企業產生不信任度。我們做的單臺設備產品售價都在30萬元以上,像這種固定資產採購的時候,客戶往往會對我這樣的公司背景有一些懷疑。有一些客戶,我們只能通過代理商的渠道進去,因爲只有他們的背景或資質才能打到這樣的客戶羣裏面去。但實際上我們自己這一塊已經有了社會從業人員經驗的情況下,社會上的企業還是對青年創業企業不夠認可。 ”

現場,多名青年創業者還表示,希望能夠有更多的來自社會資金和人脈上的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