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創業板是引領創投發展的指揮棒 將利好行業

學識都 人氣:3.14W

    全景網4月9日訊 作爲引領創業投資發展的指揮棒,翹首期盼多年的創業板一朝開閘,無疑將爲創投行業帶來發展契機。與此同時,只有創業板、創業投資、企業三位一體,才能共同推進國家自主創新戰略。

  經過十多年的發展,中國創業投資已經取得長足的進步。據統計,2002年,國內創業投資募資金額爲12.98億美元,而2008年新募集資金總額達到73.1億美元,比2002年增長了接近5倍。2002年,國內創業投資的投資項目226個,投資金額4.18億美元。而2008年,投資項目數量超過607個,投資金額超過42.1億美元。6年間,創業投資的年度投資金額增長了9倍。除2002年-2004年之外,從2005年開始,由於資本市場股權分置改革和中小板的推出,本土投資連續保持了快速增長。

  不過,在創業投資的快速發展過程中,由於缺乏多層次的資本市場體系,尤其是沒有創業板,投資的發展也出現了一些讓人擔憂的問題,突出表現在幾個方面。

  一是總量仍顯不足,內資創投規模偏小。長期以來,在中國境內,外資創投無論是管理資金的規模還是投資的規模上都超過總量的三分之二,成爲中國創投市場的主導力量。而內資創投雖經過近十年的發展,其總量只有區區的千億規模,只相當於美國這種發達國家一家成熟的PE基金規模,在投資市場中處於偏居一隅的地位。

  二是VC的"PE"化、PE的"Pre-IPO"化現象嚴重,也就是大量的創業投資資金涌向了成熟期項目,尤其是"Pre-IPO"項目,而不是創業企業,專門進行早期投資的創業投資機構非常少。2002年-2008年,創投投資於早期項目的數量佔總投資項目數量的37%。而2008年,投資於早期項目的投資案例數量和投資金額分別只佔當年總量的29.0%和13.9%。面向創新型新模式的資本市場的缺乏,投資的眼界就難以投向早期的,特別是以新技術、模式創新爲主的成長型企業。

  三是大量創新型企業海外上市,使國內資本市場失去了良好的企業資源。過去幾年,一批代表我國經濟最具活力的優質創新型企業在境外資本市場上市,如新浪、搜狐、百度、以及盛大、分衆傳媒、攜程、如家、無錫尚德、新東方、阿里巴巴等200多家中國知名創新型企業,這些企業市值達上萬億元人民幣。

  資本市場對創業投資的發展從來都具有深刻的影響。創業投資發展過程中表現出來的這些問題,或多或少地受到了板缺失、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不完善的影響。

  沒有退出,就沒有投資,這是創業投資的商業化特徵決定的。專家指出,推出創業板,完善多層次的資本市場體系,對創業投資的健康快速發展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這種戰略意義核心在於其爲創業投資提供了多層次的暢通的退出渠道,並進而直接影響投資的全流程。

  首先,創業板的定位將引導創業投資的投資階段前移,更多關注早期創新型企業。第二,由於創業板鼓勵新經濟、新商業模式企業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創新型企業將可以在創業板上市,從而將更多的優質創新型上市資源留在國內,也可改變目前內資創投機構投資創新型企業的劣勢地位,並加速外資創投的本土化進程。第三,將促使創投機構更加註重專業能力和投資後的增值服務,提升爲創新型中小企業的服務水平,從而引導創投機構關注自身能力的建設和培養,在合理範圍內開展競爭。第四,將吸引更多的社會資金參與創投行業,促進創業投資的快速發展,壯大投資的規模,尤其是內資創投機構的規模。

  資本市場是創業投資發展的指揮棒。資本市場發展會帶動創業投資發展。投資由於其資金支持加管理增值服務的特點,在企業發展中擔當了教練的`角色,會對所投資企業在規範運作、促進成長上多下功夫,反過來還可爲資本市場提供源源不斷的高質量的上市資源,促進資本市場的發展,從而形成共同發展的良性循環。

  中小板成立後,到2008年,共有72家創投機構支持的企業在中小板上市。而因爲中小板的設立,同期國內創業投資無論是募資金額還是投資金額都獲得高速發展。隨着創業板的設立,不僅會有越來越多的資金進入創投領域,推動創投的發展,而且也將推動投資自身的質量和水平得到提升。

  除此之外,只有創業板、創業投資、企業三位一體,才能共同推進國家自主創新戰略。

  創業板是落實國家自主創新戰略的平臺,也是爲經濟提供持續增長動力的平臺。從世界範圍看,創業板已成爲培育高科技企業的孵化器,衆多世界知名的高科技企業在此誕生。板不僅是創新型企業的主要融資場所,也是推動自主創新的平臺,爲經濟的持續發展提供源動力。

  據統計,美國軟件行業上市公司中的93.6%、半導體行業上市公司中的84.8%、計算機及外圍設備行業上市公司中的84.5%、通訊服務業上市公司中的82.6%、通訊設備行業上市公司中的81.7%都在納斯達克上市。美國經濟最近20年保持持續增長的一個重要原因是資本市場上建立了以NASDAQ爲核心的板市場,這一市場引導了以IT、互聯網爲代表的新經濟、新模式企業發展。而韓國在亞洲金融危機之後,利用科斯達克對中小創新企業的支持,大力扶持高科技與創意產業發展,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升級,爲經濟增長提供了新動力。

  創新型企業則是實施自主創新的主體,創業板的平臺作用不僅在於爲這些創新企業提供了融資平臺,更在於其能構建一種創業板、創業投資、企業三者之間互動的良性循環的持續推動機制。

  創業板鼓勵創新,引導優秀人才和企業進行技術創新、走上創新之路。創業投資爲創業企業提供資金支持,同時爲企業提供增值服務,按照創業板的要求幫助企業規範發展,提高管理水平,夯實創業企業持續發展的基礎,成爲創業板的"看門人"。創業板允許符合條件的創新型企業上市、企業利用資本市場做大做強、同時創投利用創業板市場在內的多層資本市場退出,實現自身的投資回報。投資人又把資金投入新的創業投資基金,再推動企業自主創新和發展。創業板、創業投資和企業三位一體,發揮各自不同的作用,共同推進自主創新戰略的實現,爲經濟提供持續發展動力。

  當前金融危機的影響還在持續,各國刺激經濟的方案還在陸續出臺。繼四萬億經濟刺激方案後,我國又通過了多個行業的振興發展規劃,並全方位利用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保持經濟穩定增長。而世界經濟史上的實踐證明,要在危機階段走出困境,實現新一輪的可持續發展,必須依靠新技術、新產業的發展,實現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這又必須依靠企業創新能力的不斷提高。

  因此,在當前這個特殊時候,推動自主創新戰略,建設創新型社會,推動經濟結構轉型,鼓勵創新企業的發展,從製造大國變成創造大國,已經成爲中國經濟持續發展的要求,而企業創新將成爲中國經濟新的引擎。資本市場服務於國民經濟持續增長,創業板對創新型企業的引導作用最爲有效和直接。早一天推出創業板,作爲國家自主創新主體的創新型企業也會早一天得到創業投資的扶持,而投資也會早一天得到更好的發展。

  值得注意的是,從我國目前的情況看,受創業板遲遲未推出及金融危機的直接影響,近期創投市場發展有出現拐點的趨勢。清科研究中心去年10月中旬發佈的《2008年第三季度中國投資研究報告》顯示,去年第三季度我國中外創投行業新募基金數量爲20只,募集資金僅有4.92億美元,與上季度相比新募基金數量減少了一半,募資額下降了83.7%;與前年同期相比,籌資和投資規模分別同比下降62.78%和12.17%。

[特稿]創業板是引領創投發展的指揮棒 將利好行業

【作者:陳丹蓉 來源:全景網 整理:】 (責任編輯:至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