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富豪李嘉誠的創業故事

學識都 人氣:3.27W

李嘉誠爲什麼能賺錢這麼多錢?爲什麼能當上中國富豪榜?大家是不是很好奇,下面請大家帶着好奇的心跟隨小編一起來揭開李嘉誠這個神奇的人物吧!

中國富豪李嘉誠的創業故事

李嘉誠(1928年7月29日—),漢族,出生於廣東潮州潮安,祖籍福建莆田,現任長江和記實業有限公司及長江實業地產有限公司主席。是香港開埠後第三任首富。

李嘉誠 塑膠花傳奇

1940年秋,李嘉誠一家從潮州逃難至香港,棲居在舅舅的鐘錶行中。李家可算的書香門第,在當地受人敬重。但這些在當時的香港沒有半點價值,甚至爲生存帶來了壓力,一家人卑微如螻蟻。13歲的李嘉誠不得不失學,寄人籬下當學徒。白天有做不完的工作,夜晚則必須搬開傢俱與其他夥計挨着入睡。歷經家道中落、少年失學、父親過世、孤獨的流落異鄉,迫使李嘉誠在很短的時間內壓縮成長。

爲了實現對父親的承諾,李嘉誠覺得只有加倍努力才行,要想出人頭地,學習是惟一的武器,他開始自學。一邊工作,一邊自學,雖然艱辛,但李嘉誠覺得十分充實,“年輕時我表面謙虛,但內心很驕傲。因爲你看見身邊的人每天保持原狀,而自己的學問卻日漸提高。”李嘉誠的機會終於來臨。

1945年,二戰結束後的某天,他所在工廠的老闆亟需發信,但是書記員請假,李嘉誠因好學被推薦幫忙。出色的表現使得老闆對他另眼相待,將其從雜役小工調至做貨倉管理員,繼而成爲了業績很棒的推銷員,再升到經理,19歲更成爲總經理。李嘉誠也從中學到了更多的關於貨品的進出、價格、以及貨品管理,推銷等技巧。

隨着二戰後經濟復甦,塑料製品的市場需求很旺盛,李嘉誠認爲機不可失,決定自行創業。1950年,他利用自己的積蓄連同舅父的借款共5萬港元,開設了長江塑料廠。1957年,李嘉誠從行業雜誌中得到啓迪,赴意大利考察,回港後轉產塑膠花。得益於當時的消費環境,業務迅速發展,由於產品能不斷創新,李嘉誠繼而成爲了香港乃至全球的塑料花大王。如今這已成爲李嘉誠財富故事中的經典情節。

李嘉誠年齡:81歲創業時間:1950年創立長江塑料廠第一桶金:塑膠花生意

逆境的時候,你要問自己是否有足夠的條件,當我身處逆境時,我認爲自己有足夠的條件,因爲我勤力,節儉,有毅力,我肯求知,肯建立信譽。

個人信仰

李嘉誠是一位虔誠的佛教徒,他曾在電視訪問中也手持禪宗經典《六祖壇經》。李嘉誠也是香港佛教慈善機構正覺蓮社的榮譽顧問,他與該機構創辦人兼社長覺光法師私交甚篤。慈山寺的興建機構正是正覺蓮社。其實除了周凱旋之外,李嘉誠還有一位相交多年的“紅顏知己”馮佩明。馮佩明也是一位虔誠的佛教徒。

李嘉誠從2008年開始斥資15億港元、歷時逾7年建成了香港大埔慈山寺。整個寺廟建築羣均爲木質結構,用料來自非洲進口的紫檀木,屋頂則由日本的燒造銀瓦覆蓋。寺內牆壁裝飾有從敦煌莫高窟以精密儀器拍攝後,再複製出的《彌勒經變》《文殊經變》和《普賢經變》壁畫。寺廟的院內還種有2012年斯里蘭卡總統送贈菩提樹折枝,該折枝取自釋迦摩尼悟道的地方。慈山寺最吸引眼球的要數傳聞中的李嘉誠私人禪修室。據香港媒體報道,該禪修室所在的建築四周安裝有紅外線對射式探測器,設備會發射紅外線光束至另一個接收器,一旦有人跨越令光線遮斷,就會發出警報。建築外則設有門閘,需輸入密碼方可入內。整個禪修室面積約27平米,內有雙人牀、電視機。看似簡單的房間,所有玻璃均採用防彈玻璃,木門內更嵌有鋼板,屋內有3部電話方便居住者隨時求。

人生觀點

經商之道

“做人的.一等智慧,經商的一流學問”。意思是說你要相信世界上每一個人都精明,要令人信服並喜歡和你交往,那是最重要。這就是李嘉誠先生做人之道。

在激烈的競爭中多付出一點,便可多贏一點。就像參加奧運會一樣,跑第一的勝出第二及第三就是快了那麼一點。若是跑短程的,可能是不夠一秒之差,所以快一點就是贏。這就是李嘉誠經商之道。

李嘉誠成功祕訣:業務多元化、擅用資本“財技”。

用人之道

在李嘉誠新組建的高層領導班子裏,既具有傑出金融頭腦和非凡分析本領的財務專家,也有經營房地產的“老手”,既有生氣勃勃、年輕有爲的香港人,也有作風嚴謹善於謀斷的西方人。李嘉誠今日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是和他迴避了東方式家族化管理模式分不開的。

他起用的那些洋專家,在集團內部管理上把西方先進的企業管理經驗帶入長江集團,使之在經濟的、科學的、高效益的條件下運作;而對外,李嘉誠不但把西方人作爲收購的主要對象,而且讓西方人作爲進軍西方市場的主導。

李嘉誠深知,不僅要在企業發展的不同階段大膽起用不同才能的人,而且要在企業發展的同一階段注重發揮人才特長,恰當合理運用不同才能的人。因此,他的智囊團裏既有朝氣蓬勃、精明強幹的年輕人,又有一批老謀深算的“謀士”。

在總結用人心得時,李嘉誠曾形象地說:大部分人都有長處和短處,需各盡所能、各得所需、以量材而用爲原則。這就像一部機器,假如主要的機件需要用五百匹馬力去發動,雖然半匹馬力與五百匹相比小得多,但也能發揮其部分作用。

學會識錢

“識賺錢更要識使錢”。李嘉誠坦言,對賺錢的重視程度不及捐錢,形容李嘉誠基金會是其第三個兒子,在財富代代相傳的觀念中,基金亦是其一“接班人”,期望這種想法能在中國人社會擴大和延續,說爲慈善卑躬屈膝在所不辭,亦會選擇以“建立自我,追求無我”爲墓誌銘。

取之社會,用之社會。自1980年創立基金會至今,李嘉誠已向其捐出145億港元。對於財富,李嘉誠說:多年前的一個晚上,他輾轉反側,最後豁然開朗,他頓悟了把基金會視作第三個兒子的道理,這樣纔會全心全意愛護,給其分配財產,使基金獲得所需資源,落實一切公益專案,把自己的心願永遠延續下去。

基金會成立33年來,從不向外募捐,捐款人只有李嘉誠一人,他不求名,在內地捐款,拒絕所有的建築物以他的名字命名。他規定基金會80%以上的捐款用於大中華地區,不超過20%的用在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