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要鼓勵大學生創業

學識都 人氣:1.68W

摘要:教育部日前印發的《關於做好2015年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的通知》中提出,高校要建立彈性學制,允許在校學生休學創業,鼓勵扶持開設網店等多種創業形態。

爲什麼要鼓勵大學生創業

教育部日前印發的《關於做好2015年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的通知》中提出,高校要建立彈性學制,允許在校學生休學創業,鼓勵扶持開設網店等多種創業形態。

分析稱,這是教育部首次明確提出允許在校學生休學創業,因而可謂是政策導向的重大變化。近年來,大學生就業形勢日益嚴峻。2015年全國高校畢業生規模將達749萬,再創歷史新高。在此背景下,鼓勵大學生創業,的確不失爲緩解就業壓力的一條良策。

據調查,我國大學生中有創業意願的高達約60%,但是實際真正付諸實踐的卻僅在2%左右。此次教育部出臺休學創業政策,保障了大學生“試錯”的權利,免除了學生們的後顧之憂,是一個良好的開端。

不過,筆者想強調的是,大學生創業的意義,實際上遠不止於此。有數據顯示,美國大學生創業的比例高達20%左右。微軟創始人比爾·蓋茨,臉譜創始人扎克伯克都是其中的成功代表。而正是微軟、臉譜等爲代表的`一批創業神話,激勵了無數的美國大學生乃至普通民,成就了美國持續的科技優勢和企業競爭優勢。

我們的近鄰韓國,以家族化經營爲特點的財閥經濟一直在韓國經濟中佔據主導位置。據統計,僅三星、現代汽車、LG、SK前四大財閥的營業額,就佔到韓國當年國內生產總值的一半以上。然而,隨着韓國經濟社會的發展,財閥經濟的弊端逐漸暴露,大企業壟斷嚴重、社會資源分配不均、中小企業發展空間受阻、青年層失業率高企,使得韓國經濟增長動力之火逐漸熄滅。2012年朴槿惠政府上臺後,提出了打造“創造經濟”的口號,意在通過科技以及創業精神將創意轉化爲實際生產力,進而形成商業模式,帶動不同產業的融合,從而創造新的市場和就業崗位。其中,鼓勵青年創業和小微企業創業,成爲韓國政府打造“創造經濟”體系中非常重要的一環。

反觀我國,同樣面臨類似的問題。當前我國經濟正步入“新常態”,經濟增速從高速轉爲中高速,經濟結構不斷優化升級,創新驅動成爲主要經濟增長動力。因此,支持大學生創業的意義,不僅在於簡單地緩解就業壓力,更在於培養大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業能力,激發整個社會的創新活力,從而爲適應“新常態”提供新的增長動力。因此,社會各界迫切需要給予大學生創業更多的關心和幫助。

首先,要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創業觀。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大學生創業的比例大約在2%左右,落後於發達國家約4%左右的平均水平。伴隨中國經濟步入“新常態”,產業升級換代,第三產業消費需求逐步成爲主體,電商、網絡經濟等呈現蓬勃發展之勢,這些都爲擁有最新前沿知識的大學生創業創造了前所未有的時代機遇。但需要承認,當前我國大學生的創業環境還有待於進一步完善。教育部的一項報告顯示,大學生創辦的公司,5年內僅有三成能夠生存下去。對於大學生創業企業來說,一缺乏知識和經驗,二缺乏資金,抗風險能力差,存活率低便成爲必然。所以,創業雖然看起來很美,但未必適合所有人。因此,高校和社會應積極做好對大學生創業的引導工作。

其次,要幫助大學生破解創業知識和經驗缺乏的瓶頸。大學生創業的難點在於自身定位不清、缺乏經驗、眼高手低、意志不堅定等。在這方面,韓國爲我們做出了榜樣。在韓國政府制定的《大學創業教育5年發展計劃》中,涵蓋了培育創業領先大學、組織創業社團、建立創業導師制度等一系列措施。目前韓國引入大學生休學創業制度的大學已經達到90多家,還有20所大學開設了專門的創業學科,開設創業講座的大學更是多達282所。韓國政府還每年投入約45億韓元預算,在全國135所小學、初中、高中推行創業預備教育。韓國支持大學生創業還有一大特色,建立龐大的創業導師人才庫,爲在不同成長階段的創業企業提供個別輔導,涵蓋信息通訊、機械製造、物流、零售等諸多行業。

從我國來講,也急需補上這一課。令人欣慰的是,從這次教育部發布的通知看,有着非常具體的舉措,比如開設創業課程,比如聘請創業成功者、企業家、投資人、專家學者等擔任兼職導師,對創業大學生進行一對一的指導等。

最後,還要爲大學生創業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近年來有不少地方出臺了鼓勵政策,如允許創業大學生享受稅收減免、房租水電費補貼及小額擔保貸款等優惠,這些都有助於幫助減輕大學生創業的負擔。但光憑各級政府相對有限的投入,遠遠不能滿足廣大學生創業的需求,還需要政府、高校、科研院所、企業、行業團體乃至社會各界都積極參與進來。比如說,企業和行業團體可以建立專門的大學生創業孵化中心,向創業者提供優惠乃至免費的場地、設備、開發平臺等硬件設施,以及資金補貼、個別指導、融資協調等軟服務。再比如,銀行、擔保公司、小額貸款公司等金融機構應當積極研究如何向大學生創業提供資金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