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李開復:未來12個月,有一批人工智能公司會倒閉

學識都 人氣:1.25W

2017年4月27日,創新工場董事長兼CEO李開復在GMIC 2017會議期間,談到創新工場投資人工智能公司的策略,“要一直打破沙鍋問到底,我們從他身上學到一點AI,我們纔敢投。”李開復對鳳凰科技表示。

專訪李開復:未來12個月,有一批人工智能公司會倒閉

人工智能能改造各傳統企業,在諸多垂直領域,小公司都有機會,不會被BAT碾壓,這是創業者和投資人對這一領域趨之若鶩的原因。

在李開復看來,未來十幾年,互聯網公司用戶做大了,將要使用人工智能;有數據、有對錯的金融行業也是人工智能創業的機會。之後,醫療領域也有機會。再往後,最後是無人駕駛。但是,創業和移動互聯網時期創業不同,創業成本達到了歷史新高,人才、數據、機器都很貴,創業並非易事。

李開復同時也指出,人工智能創業有泡沫,未來12個月,可能會有一批人工智能公司錢花完了,會倒閉。這種泡沫的發生是必然的,但李開復表示創新工場仍會繼續投資創業公司,“長久來看,人工智能是看好的。”

 

以下是採訪實錄:

鳳凰科技:創新工場投資AI項目時,如何判斷這個項目是否有前景?

李開復:其實沒什麼祕密,就是創新工廠的人都很懂A,所以忽悠不了我們。然後當然是看人,因爲現在懂人工智能工程師非常少,那我們能夠確保他是懂的,而不只是簡歷上寫一個什麼。要一直打破沙鍋問到底,我們從他身上學到一點AI,我們纔敢投,而不是說我們問了幾個問題他都知道的還沒有我們多,這個是最核心的。

第二就是說,我們不想冒技術的風險,大部分的AI應用,都是把已經成熟的技術用在一個可以產生商業價值的領域。當然,如果你要投無人駕駛,還是有風險的,但這是兩回事情。短期的投資我們不要冒技術風險,因爲創業它已經有了合夥人風險、市場風險、競爭風險、執行風險,就不要再加一個技術風險了。

還有的話就是我要確保它的應用場景真實、足夠大,然後他的團隊是可以執行的,就說他不止是把技術做出來就了,而是真的能夠落地,產生價值給他的用戶。其實這些都是很標準的問題,我覺得我們跟別人很大的差別就是,我們是真正懂人工智能的,我們有很多人工智能的模式,所以這方面是我們一大特色。

更有趣的問題是說,一旦投資了以後,我們能夠怎樣幫助他們?我們有非常龐大的投後團隊,我們還有投資團隊,還有人工智能供應鏈,能從技術、可重複使用的平臺、代碼、從數據方面,從計算資源方面都提供很大的幫助。

還有就是說,創新工廠現在已經成爲了,不止是VC的領域,而且是整個科學領域的一面旗幟。我們就是人工智能,很多大企業認爲他們解決人工智能問題就是要請創新工廠來解決。我覺得現在在人工智能方面,我們應該有一個非常獨特的機會,能提供全方位的幫助。

鳳凰科技:除了提供數據,創新工場會做一個人工智能方面的操作系統嗎?

李開復:不會,這肯定不是我們小公司能做的事情。

鳳凰科技:人工智能會不會在投資領域出現低谷期,您怎麼看待這個問題?

李開復:低谷期肯定會發生的,所有投資領域都會有低谷期。而且在中國,任何的浪潮它來了就會來得太猛,然後大家都跳進去,就有可能藍海變成紅海,有可能忽悠創業者拿到錢,有可能不懂AI的投資人投錯錢。

然後就會有公司倒閉,就會有很高調的公司倒閉,而且會有看起來貌似很強的公司倒閉,這些都是可以預測的'。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第一批拿到AI錢的(創業公司)可能是六個月以前吧,然後他們的錢能夠花18個月,所以我們可以預測大概12個月以後,這裏面會有一批錢沒了,拿不到錢了,倒閉了。

然後就會有人說,你看,忽悠吧,這個倒閉了吧,這麼牛的公司也死了吧,這就不好了,不要投資了,然後創新工廠會特別高興的把握這個機會,來佈局更多的人工智能,因爲長久人工智能是看好的。

這樣的一個泡沫的發生,我認爲會是短暫的。因爲也會有很多公司創造價值。比如說Face++(鳳凰科技注:創新工場投資的人工智能創業公司)與現在的、非人臉識別的系統相比,有20倍的效率。而且它能夠識別300萬張臉,這是人根本做不到的。

鳳凰科技:出於哪些原因,這些人工智能的公司可能會倒閉?人工智能創業有哪些誤區要避免?

李開復:一個是找到的需求是僞需求,不是真需求。第二個就是科學家太想打造平臺級技術和突破,而沒有專注在用戶身上。第三個問題可能就是不專注,什麼都想做,這是科學家創業的常見的問題。第四個就是合夥人之間的不契合,要把一個做to B跟to C的科學家拉在一起,但這兩個人不合,可能性會挺大的。因爲他們是來自同一個世界的,跟過去移動互聯網的產品經理的工程師不一樣,這兩個是來自一個世界的。

還有一個問題就是他本來的團隊做得不夠好,因爲會講故事被某些VC投了。或者估值太高,當你估值太高的時候,就放不下心態,然後錢花完了可能就融不到錢了。還有可能就是被BAT還有其他的企業碾壓,這個是一直會發生的。

還有就是想象力不夠,大家都做一樣的應用,像我說的人臉識別,現在可能有15個公司了吧,就每一個計算機科學,他寫代碼的時候做了人臉識別,然後做產品做了人臉識別,人臉識別當然是有商業價值的,但我們需要15家公司來做嗎。

所以這些可能都會形成問題,而且每一個問題都會不斷的發生,而且被放大,以後媒體會說寒冬來臨了,那個時候我保證我不會讀你們的文章,我會繼續的投更多的項目。

鳳凰科技:如果一個做深度學習的畢業生,您是建議他去大公司做人工智能還是在小團隊裏闖,或者當老師?

李開復:當老師是一個渠道,但是要最頂尖的,如果你是最頂尖的,做別人沒有的,而且你愛的是創新而不是創造價值,那你就應該留在學術界。

如果你是想要一個很安穩的環境,有大量的數據,讓你什麼都不用擔心,只做人工智能的應用、變現,你只要把人工智能用在領域裏,錢就出來了,用戶就出來了,滿意度就上升了,年薪就增加了,那就去BAT。

但如果你是想創業的話那還是得來創新工廠,因爲我們在增建了工程院,而且我們是無限的招人。

自己創業的話,要什麼先決條件?第一,你有沒有一個商業的合作伙伴,第二,你知不知道你數據的問題,第三你能不能找用戶強需求,然後第四你確不確保這行業沒有一個BAT,或者說崛起的BAT,那麼你這些都是yes的話,那你也可以自己創業。

過去我曾經說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創業成本達到歷史新低,因爲一個產品經理不拿薪水,0元就可以創業。

現在必須告訴大家,AI創業成本拿到歷史新高,因爲你要挖人,人貴的要死。因爲這些工程師,你得付出BAT的心血才僱的起他們,他們不願意拿5000塊錢、8000塊錢一個月。第二,你的數據去哪裏呢?去買,貴的要死,你的機器非常貴,我們投資一家公司第一個月就花500萬買個機器。然後是商業夥伴,他會拿你創業者的薪水嗎?股份夠不夠分?

種種的問題都會發生,所以成本達到歷史新高,因爲你會發現股份不夠分,薪水不夠付,機器很貴,數據很貴,所以完全跟以前是不一樣。所以必須到創新工廠,因爲我們會給你數據,然後幫你找夥伴,這些問題都會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