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創業:爲何高達31%退出市場?

學識都 人氣:2.92W

大學生可以選擇去就業,也可以選擇去創業。創業,需要過人的承受能力,壓力大是大學生創業者們的共同“心聲”。走出校園走進社會,大學生創業者們面臨着重重考驗。

大學生創業:爲何高達31%退出市場?

教育部29日在上海召開了全國大學生自主創業工作經驗交流會。藉此機會,記者走訪了上海的幾所大學,近距離接觸到多位大學生創業者。

故事——“書生老闆”闖市場

從復旦大學畢業的創業者們敢想敢幹。“創業初期做夢想的都是工作上的事,心理壓力特別大。”創業者小馮表示,家人並不理解他關於創業的決定。他和三個合夥人在家人的幫助下湊了約50萬,再加上基金會的一筆資金,開始憑藉專業知識進入商場“打拼”。如今他們堅持下來了,並且還在抓緊學習專業之外的各種知識。對此,復旦大學產業化與校產管理辦公室副主任趙文斌給出了自己的建議:在創業路上的大學畢業生們需要停下來,回到校園,學習工作中所欠缺的管理知識、市場拓展、財務知識和客戶維護等各種知識。

上海交大畢業生曹洪濤在讀研究生時就走上了創業之路——創辦了一家爲應屆生找工作的網站。他告訴記者,他相信“性格決定命運”這句話,根據他的經歷,創業者需要越挫敗越興奮的勁頭來克服一次次橫在眼前的困難,沒有樂觀向上的性格很難在創業路上堅持下去。

同樣是來自上海交大的畢業生張艾的創業之路幾經波折。他讀研究生時開始創業,申請創業基金創辦的企業曾經多次瀕臨倒閉,幾番努力之後才化險爲夷走到今天。他說,壓力再大也要時刻自信,他得把自信傳給共事的人。他現在不再像過去那樣,把工作中遇到的種種不順統統告訴愛人增加她的心理負擔,作爲男子漢,他寧願自己“一肩挑”。

上海探索——大力扶持科技創業 促進創新人才培養

上海市一直高度重視大學生創業教育和創業扶持工作。據教委主任薛明揚介紹,2006年,上海在全國率先成立了大學生科技創業基金會,基金會秉承“鼓勵創新創業,完善創新環境;推動成果轉化,促進教育改革;激發創新潛能,造就創新人才”的宗旨,運用專業化團隊,匯聚社會資源,在創業文化、創業研究、創業教育、創業項目等領域開展重點工作,傳播創業文化、支持創業實踐、推動大學生進行科技創業活動。迄今,上海市大學生科技創業基金會已先後設立了12個高校分基金會,在層次、類型、地域等方面涵蓋了全市各類高校。

上海交通大學和上海理工大學是上海市推進創業教育體系建設的兩所試點高校。據上海交通大學黨委副書記徐飛介紹,學校2010年新建了創業學院,作爲創業教育深入推進的有效載體。此外,還通過開設通識課“創新創業大講堂”、連續12年舉辦創業計劃大賽等探索多種創業教育模式。在上海理工大學,黨委書記燕爽告訴記者,學校堅持創業教育的知識創新取向,已形成了“課堂教學—創新實驗—項目訓練—企業孵化”的創新創業教育體系。學校依託國家大學科技園的“學生創新創業中心”,搭建學生創新創業的`孵化平臺,設立了虛擬製造技術平臺、數控制造技術平臺、電氣自動化技術平臺、醫療器械與食品安全技術平臺、公共商務服務平臺、女子職業教練營等六個具有鮮明特色的創業項目服務平臺,爲科技創業學生提供便捷、完整、有效的服務。科技園還劃出專門的學生創業公司經營場地,爲符合學校創業定位要求的創業學生註冊公司提供免費一門式服務。這些措施爲學生創新創業實踐提供了良好的條件支撐。

 調查——大學生創業者學歷和企業盈虧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