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創業:心態之變

學識都 人氣:1.3W

內容之變

大學生創業:心態之變

“我沒覺得自己是不務正業。”說這話時,去年剛畢業的法律系本科生朱玉,正在著名的網絡遊戲“魔獸世界”中“廝殺”得起勁。小朱現在的主業是在“淘寶網”上賣蜘蛛,副業是自己在遊戲中依靠戰績獲得虛擬的武器裝備後,在現實中賣給其他需要的玩家。這樣的“擇業”不是心血來潮,因爲“大學畢業前,我做過一份個人分析表,發現自己不適合‘朝九晚五’。現在不錯,月收入穩定在幾千元……”

像小朱這樣的如今不在少數。2001年復旦新聞專業畢業生小劉頗爲感慨:“記得1999年一天下課後,有人通知來了兩個哈佛大學休學生和我們座談,內容就是創業,他們將其稱作‘頭腦風暴’,那是我第一次接觸到創業的概念。當時我們的感覺,創業是隻有陳天橋、馬雲這等人物才能去做的事。”

而如今,如果小朱們的“虛擬”創業還讓人無法看清,那麼走進上海對外貿易學院松江校區,創業氛圍可謂撲面而來。

學生食堂三樓,是學校專闢的“大學生創業實踐中心”。漫步其中,整個樓面被隔成幾十個單間,每間代表一學生公司。透過玻璃,可見“學生老闆”們忙碌的身影。從最多的各類“諮詢公司”,就是爲同學介紹實習崗位、爲學生提供金融諮詢等,到運作大學內的二手交易市場,提供電子商務的`信息技術公司,承辦各類講座的文化傳播公司,等等,五光十色,眼花繚亂,而又像模像樣。在學校幫助下,這裏的“學生老闆”走了一批又來一撥,他們在這個相對狹窄的市場裏,積累着自己的經驗,再逐漸“下海”。據外貿學院黨委副書記樓巍介紹,僅目前在校生中,參與各學生公司工作的就達2000多人。

從虛擬小店到現實公司,不拘一格,不定一式。雖仍不乏似乎底氣更足的專利、高科技創業,但更多的大學生們做出了更爲寬泛也更爲實際的選擇,豐富改變着大學生創業的內容。

心態之變

大學生創業內容轉變的背後,是他們心態的轉變。

馬雲著名的“18羅漢”創業團隊,常會提起阿里巴巴公司初創時的一個故事:當年開動員會時馬雲說,“第一我們要建立一家能生存80年的公司”,大家邊鼓掌邊想,反正是80年後的事;“第二我們要建設一家爲中國中小企業服務的電子商務公司”,大家繼續鼓掌,因爲這點誰也沒有疑問;“第三我們要建成世界上最大的電子商務公司,要進入全球網站排名前十位”,大家你看我我看你,每個人心裏都犯嘀咕,口氣這麼大?就憑我們這幾桿槍……

無疑,正如小劉所言,我們大學生的第一批創業者,是一批堪稱野心勃勃具有典型英雄主義理想的“精英”。而如今,要說更多創業學子的心態,2004年從上海某高校管理系畢業的明洋直截了當:“不要和我談精英論,雖然我也有夢想,但我首先要填飽肚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