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使用的成語故事

學識都 人氣:2.26W

在生活中比較常用的成語故事都有哪些呢?以下是本站小編收集的成語故事,僅供大家閱讀參考!

常使用的成語故事

常使用的成語故事一

【成語】: 瓜田李下

【拼音】: guā tián lǐ xià

【解釋】: 比喻容易引起嫌疑的場合。

【成語故事】:

唐朝唐文宗時,大書法家柳公權忠良耿直,能言善諫,官職擔任工部侍郎。

當時有個叫郭寧的官員把兩個女兒送進宮中,於是皇帝就派郭寧到郵寧(現在的陝西郵縣)做官,人們對這件事議論紛紛。皇帝就以這件事來問柳公權:郭寧是太皇太后的繼父,官封大將軍,當官以來沒有什麼過失,現在只讓他當郵寧這個小小地方的主官,又有甚麼不妥呢?柳公權說:議論的人都以爲郭寧是因爲進獻兩個女兒入宮,纔得到這個官職的。唐文宗說:郭寧的兩個女兒是進宮陪太后的,並不是獻給朕的。柳公權回答:瓜田李下的嫌疑,人們哪能都分辨得清呢?

瓜田李下是從古樂府“君子行”中的詩句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整冠引申來的。這裏柳公權是比喻皇帝的做法很容易讓人產生懷疑。

常使用的成語故事二

【成語】: 顧曲周郎

【拼音】: gù qǔ zhōu láng

【解釋】: 原指周瑜業於音樂。後泛指通音樂戲曲的人。

【成語故事】:

這句成語出自《三國志·吳志·周瑜傳》:“瑜少精意於音樂,雖三爵之後,其有闕誤,瑜必知之,知之必顧。故時人謠曰:‘曲有誤,周郎顧’。”

東漢末年,吳中有一位名將叫周瑜,字公瑾,廬江舒縣(今安徽舒城)人。他出身士族,少與孫策友善,後歸孫策,爲建威中郎將,助策在江東創立了孫吳政權。

孫策死後,周瑜與張昭同輔孫權,任前部大都督。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率軍南下。周瑜和魯肅堅決主戰,並親率吳軍大破曹兵於赤壁。兩年後周瑜病死,終年35歲。

周瑜不但有卓越的政治軍事才能,而且精於音樂,有很高的音樂欣賞能力。

據載:周瑜聽人演奏的.時候,即使多喝了幾杯酒,有幾分醉意了,也能聽出那怕是很細微的差錯。每當發現了錯誤,他就拿眼睛看一下演奏者,示意他演奏錯了。因此,當時有句歌謠說:‘曲有誤,周郎顧。”

根據這個故事,後人引伸出“顧曲周郎”這句成語,指歌曲評論家、內行人。

常使用的成語故事三

【成語】: 孤注一擲

【拼音】: gū zhù yī zhì

【解釋】: 把所有的錢一次押上去,決一輸贏。比喻在危急時用盡所有力量作最後一次冒險。

【成語故事】:

北宋時期,遼軍進攻中原,奸臣王欽若要宋真宗把國都遷到南面去。宰相寇準堅決反對。真宗在寇準的倡儀下,親自領兵反擊,果然打了勝仗。從此,真宗對寇準更加重用了。

王欽若對此非常嫉妒。

一天,他陪真宗賭博,故意輸給真宗,然後把身上所有的錢都拿出來說:這次我要孤注一擲了。過了一會,他說:皇上,賭博和打仗是一樣的道理,上次寇準要你上前線親征,陛下不是成了寇準的'孤注'了嗎?這樣做太危險了!

這個成語比喻使出全部力量,作最後一次冒險。


TAGS: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