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常考成語故事

學識都 人氣:5.62K

小升初常考成語故事有哪些,大家對常考的成語熟悉了嗎?下面是本站小編爲大家收集的關於小升初常考成語故事,歡迎大家閱讀!

小升初常考成語故事

小升初常考成語故事1

名落孫山

宋朝時候,有個名叫孫山的讀書人,他與同鄉的兒子一起去參加科舉考試,考取了最後一名。看完榜後,他馬上高興地回家去了,同鄉問他:“我兒子考中了嗎?”他幽默地回答;“您兒子的名字排在孫山後面呢!”

提示

比喻投考不中或選拔時未被錄取

小升初常考成語故事2

塞翁失馬笑

古時候,邊塞有位老人,人稱塞翁。有一天,他丟了一匹馬。別人來安慰他,他說:“這不一定是壞事。”後來,丟失的馬帶回來一匹好馬。大家來祝賀,他說:“這不見得是好事。”不久,他兒子騎這匹好馬時,摔瘸了腿,他說:“沒準是好事呢。”後來爆發了戰爭,他的兒子因腿瘸沒有當兵而活了下來。

註釋:塞:邊塞。翁:老頭兒。

提示

比喻壞事可以變成好事。

小升初常考成語故事3

三顧茅廬

東漢末年,劉備廣納人才,想完成統一中國的`大業。他聽說在隆中臥龍岡隱居的諸葛亮是個奇才,就去請他出山。一連去了兩次,諸葛亮都不在家。第三次,諸葛亮正在屋裏睡覺,劉備站在院裏等候,直到諸葛亮醒來。諸葛亮被感動了,答應出山相助。後來,劉備在諸葛亮幫助下建立了蜀國。

註釋:顧:拜訪。茅廬:草屋。

提示

比喻真誠地再三邀請人家。

小升初常考成語故事4

安居樂業

春秋時,哲學家老子對當時的社會現實非常不滿,提出了他理想中的“小國寡民”社會:國土面積小,人口稀少。人們不用坐車乘船到遠方去;沒有戰爭,人們不需要犧牲自己的生命;人人有自己喜歡的職業,吃得好,穿得舒服,住得安穩;與相鄰的國家望得見,但不相往來。

註釋:樂業:喜歡自己的職業。

提示

形容人們安定地生活,愉快地工作。

小升初常考成語故事5

舉一反三

有一天,“至聖先師”孔子對他的學生說:“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意思是說,我舉出一個牆角,你們應該要能靈活地推想到另外三個牆角,如果不能的話,我也不會再教你們了。後來,大家就把孔子說的這段話變成了“舉一反三”這句成語,意思是說,學一件東西,可以靈活的思考,運用到其他相類似的東西上!

註釋:致:盡,極。 志:志趣,心意。

小升初常考成語故事6

班門弄斧

魯班是我國古代有名的能工巧匠,尤其善於使用斧頭砍削木器,所以人們認爲在他的門前舞弄斧頭是不自量力的行爲。明代詩人梅之渙譏諷在李白墓前題詩的人,寫過這樣一首詩:“採石江邊一堆土,李白之名高千古。來來往往一首詩,魯班門前弄大斧。”

註釋:班:魯班,我國古代著名的木匠。

提示

比喻在行家面前賣弄本領。

小升初常考成語故事7

囫圇吞棗

從前,有個人在路上邊走邊吃梨。這時候,迎面走來一位醫生。醫生對他說;“吃梨對牙齒有好處,卻會傷脾。”那人從口袋裏掏出幾顆棗,問道:“那麼吃棗呢?”醫生說:“棗補脾,可是會傷害牙齒。”那人說:“我有辦法了,吃梨只嚼不咽,吃棗只吞不嚼。”說完,他把棗一口吞了下去。

註釋:囫圇:完整,整個兒。

提示

多用來比喻學習時不加以分析和理解,而籠統地全部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