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成語故事作文六篇

學識都 人氣:2.57W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有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是由文字組成,經過人的思想考慮,通過語言組織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文體。那麼問題來了,到底應如何寫一篇優秀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成語故事作文6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關於成語故事作文六篇

成語故事作文 篇1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人承包了一塊土地,他在那塊土地上撒了許多農作物的種子,他想着這些農作物成熟後,自己不僅可以吃剩下的,還可以拿去賣了,於是每天都勤勞的耕作。

果然,這個人的努力並沒有白費,田地裏的苗開始長高了,他看到後便更加勤奮的勞動了,每天天還不亮就出門了,直到天完全黑了,也沒有回來,在妻子和兒子還以爲這個人出什麼事了呢?於是,這個農民的妻子和兒子邊滿大街的尋找這個人,沒想到他竟然在農田裏認認真真地勞動。

第二天早晨,這農民又和以前一樣出發勞動了,可是他在想到底有沒有讓農作物快速生長的方法呢?這不,他就想到了。

傍晚,這個農民回家時對他妻子和兒子說:“你們都聽好了,從此以後我種的菜不一會兒就可以成熟了。”

他的兒子還以爲他的爸爸又在說什麼瘋話了,急忙跑向田中,發現苗都被拔出了一大截,到明天就會全死光的。

這個農民聽了兒子的話後,從此老老實實的種菜,不再想任何鬼主意了。

成語故事作文 篇2

百發百中

蘇厲,是戰國時期從事政治外交活動的謀士。有一次,他聽說秦國大將白起將要帶兵攻打魏國都城大梁,而大梁一旦被秦佔領,附近的西周王室就有危險。於是,蘇厲對周王說:“白起這幾年打敗過韓、趙等國,奪取了許多土地。現在他將要帶兵攻打大梁,大梁一旦被白起攻下,周王室危險了!您應當想辦法阻止白起出兵。” 於是周王派蘇厲前往秦國。蘇厲對白起說:

(百發百中)

“從前,楚國有一個名叫養由基的人,是一個射箭能手,他距離柳樹一百步放箭射擊,每箭都射中柳葉的中心,百發百中,左右看的人都說射得很好,可是一個過路的人卻說:‘這個人,可以教他該怎樣射了。’

養由基聽了這話,心裏很不舒服,就說:‘大家都說我射得好,你竟說可以教我射了,你爲什麼不來替我射那柳葉呢!’

那個人說:‘我不能教你怎樣伸左臂屈右臂的射箭本領;不過你有沒有想過,你射柳葉百發百中,但是卻不善於休息,等一會疲倦了,一箭射不中,就會前功盡棄。’”

講完這段故事,蘇厲把話題拉回來說:“你已經打敗了韓、趙等國,取得了許多土地,功勞很大。現在,又要派你帶兵出關,經過西周王室的所在地去進攻大梁,如果這一仗不能取勝,就會前功盡棄。你不如說自己生病,不要出兵爲好。”

白起聽了,笑着說:“我所向披靡,百戰百勝,怎麼會不能取勝呢?”

於是,他沒有被蘇厲說動,率兵攻打魏國,果然又大獲全勝,奪取了魏國的幾十座城池。

【釋讀】百:形容多;發:發射,也指射箭;中:正對上,恰恰合上。形容射箭或射擊非常準,每次都命中目標。也比喻做事有充分把握,辦事成功,決不落空。

【出處】《戰國策·西周策》:“楚有養由基者,善射,去柳葉百步而射之,百發百中。”

成語故事作文 篇3

看故事學成語札人憂天

杞人憂天

從前,在一個名叫杞(qi))的小國裏,有一個膽子特別小,經常怕這怕那的人。有一次,他呆呆地望着天空,忽然心頭涌上巨大的恐懼。他想,如果有一天,這天突然塌了下來,大地也崩裂了,我沒了安身的地方,該怎麼辦呢?

他越想越害怕,整天憂心忡忡,吃不下飯,睡不着覺。

有個朋友擔心他這樣下去對身體非常有害,便跑來勸導他說:“天只不過是聚積起來的氣體,這氣體到處都是。你在這氣體裏呼吸、活動,就是在天裏面生活,難道還要擔心這天會塌下來嗎?”

杞人問:“天如果真的是聚積起來的氣體,那麼日月星辰不是都要掉下來了?”

朋友繼續勸導他說:“日月星辰也都是聚積起來的氣體,只是它們能發出耀眼的光。因爲它們都是氣體,所以即使掉下來,也不會傷到人的。

杞人又問;“那麼大地崩裂,然後陷下去,又怎麼辦呢?”

朋友再勸導說:“大地其實是一些聚積的土塊,填滿了四方,到處都是。你在它上面走、跑、跳躍,一直與這土地完全連在一起,難道還用得着擔心它舍崩裂嗎?”

杞人聽了這些勸導,終於放心了。而他的朋友也開心地笑了。

成語故事作文 篇4

不知爲什麼,中國人說到討論到“七十年代”,讓人印象最深的就是笑,是笑那時的崇高或是無知就由那些“說家”了。不知這些後輩爲什麼總是抓住上一輩的不光彩處加以嘲笑,不管隱晦還是直接。

“七十年代”的真相究竟如何,我無法知曉。有次看一個電視節目,幾個(三個)比較會說話的人談起了知青。他們拿一本有關的書,有許多當時知青的故事:背語錄,開大會,在鄉下做手術等。三個人像看一本笑話集一樣談天說地,笑那個時代人的愚昧。開始也覺得有趣,後來心中也不知怎麼笑不出來了,覺得那三個人也太過分吧!狂傲的讓人感覺不舒服。歷史畢竟是沉重的,更何況是上一輩的歷史。他們被無情的剝奪了一樣東西才讓他們有那樣的人性,我們應該深入去理解而不是再去無情批判。現在的人所謂的吸取教訓就是毫無立場般的把史料當笑料?我想如果這一代人這麼沒出息的話,那麼不久將來,這一代人又會成爲下一代人的笑料了吧!這樣不斷循環,中華民族奮鬥史就變成了一股股改朝換代般的言論了:歌頌當代,捨棄上代。

就如現在有文化人笑農民不會先進觀念,先進文化,是民族發展的絆腳石。如果他們翻翻共和國史籍,他們會發現工業化初期農民爲了國家建設城市,搭個大鋼爐付出了多少代價。犧牲了多少。那5000億6000億不算,更重要是農民甘心貢獻爲國家發展,降低了自己的生活要求。記得看過一篇新聞是某省的百個博士生組織到貧困農村調查,農民吃着他們帶去的普通年食竟然哭了,說從來沒有吃過這麼好的東西。但農民的純真讓人利用了,被冠上了落後的帽子,得到了歧視的下場。這似乎成了時代的悲劇,所謂的先進集團總會大方的毫不客氣地拋棄一代又一代人,向着未來高尚事業。

我們還說是新時代的`社會主義新型國家,怎容有這種忽視羣體,最終忽視歷史的觀念存在?

其實所謂的崇高未必只屬於未來那些經濟發展指標或國家綜合能力,崇高應該放下他們的:“神仙”位置,迴歸到自然,迴歸到自身。對歷史不離不棄,對周圍的人抱有善念,自己本身生活美好不干涉別人的權利,就是崇高。記得報紙上曾經有人批評中國人五一假期不去爲勞工權益遊行做點表示,說60%的俄羅斯人在衛國戰爭勝利60週年的假日不打算參加什麼紀念活動而只會去外地度度假。他們就是不崇高嗎?勞動節屬於工人,勝利日屬於老兵,其他人跟着虛僞地打打口號說說空話,顯示自己有內涵,比那些關心自己實際生活關心身邊小事的人,更值得批評吧!人是自由的,一些大集體觀念限制並不是什麼高尚崇高。要知道,自由是崇高的土壤啊!

成語故事作文 篇5

在一個炎熱的夏日午後,一名農夫正坐在田裏的樹下休息,望着滿園農作,他長聲嘆息着說:“老天爺啊,求您大發慈悲,幫幫忙吧,眼看孩子們面黃肌瘦,我該怎麼辦纔好呢?”

就在此時,農夫眼前忽然出現一隻活蹦亂跳、雪球般的白兔,白兔似乎一陣驚慌,只顧着往前狂奔,竟然一頭撞上大樹,昏死過去了。農夫看得入神,好一會兒纔回過神來,他想:“感謝老天爺送來的禮物,孩子們如果知道今天有兔肉可以吃,不知道會有多開心啊!”

農夫開心地拎着兔子回家,途中,他高興的哼着山歌,一個不留神沒想到剛纔昏死的兔子竟然輕巧的掙脫了。他急忙轉身去追捕,一瞧,那兔子竟然一動也不動的站在 路旁的樹下,望着呼嘯而去的卡車。農夫不禁慶幸自己倖免於難,他輕輕的撫摸兔子背部,再用另一隻手將兔子托起來,那隻兔子靠在農夫的胸前,絲毫沒有害怕的 感覺,讓農夫對這隻兔子有點好奇。

“孩子們,今晚有紅燒兔肉,還有香烤兔腿可以吃了!”農夫太太老遠的看見農夫抱着兔子回來,喜出望外的對着飢腸轆轆的孩子們說。

農夫回到家,看到太太已經煮好了一鍋滾燙的熱水,急忙告訴太太:“別急,這隻兔子不是拿來吃的。我想養它一陣子,因爲它剛纔救了我一命。”

孩子們聽了知道希望落空,露出難過的表情,農夫太太則氣得罵老公簡直是豬腦袋,農夫低頭不語,獨自將兔子安頓在荒廢已久的倉庫裏。

這個倉庫堆放了許多農夫從四處撿來的廢棄物,還好這隻兔子很乖巧,沒有把這個倉庫弄得亂七八糟,它總是安靜的注視周圍的一切。

夏日的午後,就像一個大烤箱。因爲家裏唯一的電扇故障,農夫全家都熱暈了。農夫不得以走到倉庫去找其他的電扇,這時他赫然發現,倉庫裏所有的廢棄物全都煥然一新,他不可思議的望着那隻兔子,只見它安穩的坐在角落,眼神若有所思。

農夫和家人將廢棄物拿到街上去賣,因此賺了一筆錢,生活獲得了一些改善。他們把兔子帶出倉庫,讓他自由的跑跳。兔子每天除了站在高處遠望外,還四處挖洞,讓農夫十分煩惱。

一天晚上,農夫發現兔子不吃也不喝,只是死命的挖洞,越挖越深,足足有五公尺之深,農夫怕兔子出不來,一直在旁守候。突然洞口冒出一道刺眼的金光,農夫往裏面一望,發現一個藏寶箱,裏面有一封信,還有一張破舊的藏寶圖。

兔子敏捷的把那封信叼走,一口咬爛,農夫拾起藏寶圖,帶着全家四處找尋。最後在一個深山的洞穴裏,發現藏寶圖中的寶物,還有那封被兔子叼走的信。

農夫小心的打開那封信,信中寫着:“我們的後代,請善待兔子一族。”信尾的署名是農夫的曾曾爺爺。兔子叼起一塊石頭,在石壁上刻着:“謝謝您們的不殺之恩,我很願意世世代代的守護您們。”兔子送給農夫一顆種子,便離開了。

農夫回家後,將種子種在庭院,它迅速的發芽,短短的幾天就長成了一棵外形酷似兔子的大樹。農夫的子孫們在這樹蔭下,一代代傳頌着這個美麗又奇妙的故事。

成語故事作文 篇6

明目張膽

唐朝中期,有位大臣名叫韋仁約,字思謙。因“仁約”和武則天的父親武士矱之名偕音,爲了避諱,他就廢名用字,稱韋思謙。他爲人剛正,敢於直言。

唐高宗時,韋思謙擔任監察御史,負責對各級官吏的政績考察。有一次,他在考察中,瞭解到中書令褚遂良壓低地價、強買他人土地一事。雖然褚遂良當時位尊官高,而且深得唐高宗信任,但韋思謙毫不畏懼,仗義執言,上書彈劾褚遂良,褚遂良因此被革去中書令的職務,貶爲同州刺史。褚遂良因此懷恨在心。

時隔幾年,褚遂良官復原職,重新擔任中書令。他利用職權對韋思謙打擊報復,把韋思謙貶到外地當一個七品小縣官。

大家對韋思謙的遭遇很同情,勸他以後要圓滑世故一些,不要再得罪權貴了。但是,韋思謙態度堅決地說:“大丈夫要敢於直言,敢作敢爲,遇到損害國家、危害百姓的事,就決不放過,明目張膽地報答國家的恩惠。豈能碌碌無爲,只圖保全妻子兒女呢!”

【釋讀】明目:睜開眼睛;張膽:放開膽量。形容有膽識,伸張正義而無所畏懼。後形容公開放肆地幹壞事。

【出處】《晉書·王敦傳》:“今日之事,明目張膽爲六軍之首,寧忠臣而死,不無賴而生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