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入木三分的故事9篇

學識都 人氣:3.26W

成語入木三分的故事1

一、入木三分的成語故事

成語入木三分的故事9篇

王羲之字逸少,晉朝時會稽(今浙江紹興)人。他是我國曆史上最有名的書法家,因爲他曾經做過右軍將軍,所以後人又稱他爲王右軍。

王羲之的書法,可以稱得上冠絕古今,他的字秀麗中透着蒼勁,柔和中帶着剛強,後代的許多書法家,沒有一個能比得上他的。所以,學習書法的人很多都以他的字作範本。現今在他留下來的書帖中最著名的有《蘭亭集序》、《黃庭經》等。

王羲之的字寫得這樣好,固然與他的天資有關係,但最重要的還是由於他的刻苦練習。他爲了把字練好,無論休息還是走路、心裏總是想着字體的結構,揣摩着字的架子和氣勢,而且不停地用手指頭在衣襟上划着。所以時間久了,連身上的衣服也劃破了。

他曾經在池塘邊練習寫字,每次寫完,就在池塘裏洗滌筆硯。時間一久,整個池塘的水都變黑了。由此我們可以知道,他在練習書法上所下功夫之深了。

據說他很愛鵝,平時常常望着在河裏戲水的鵝發呆,後來竟然從鵝的動作中領悟出運筆的原理,而對他的書法技藝大有助益。

有一次,他到一個道觀去玩,看到一羣鵝非常可愛,便要求道士賣給他。觀裏的道士早就欽慕他的書法,便請他寫部《黃庭經》作爲交換。王羲之實在太喜歡那些鵝了,便同意了。於是王羲之給觀裏寫了部《黃庭經》,道士便把那些鵝都送給了他。

還有一次,當時的皇帝要到北郊去祭祀,讓王羲之把祝辭寫在一塊木板上,再派工人雕刻。雕刻的工人在雕刻時非常驚奇,王羲之寫的字,筆力竟然滲入木頭三分多。他讚歎地說:“右軍將軍的字,真是入木三分呀!”

入木三分的寓意

王羲之的字寫得好,雖然與他的天資有關係,但最重要的還是由於他的刻苦練習的結果。他爲了把字練好,無論休息還是走路、心裏總是想着字體的結構,揣摹着字的架子和氣勢,而且不停地用手指頭在衣襟上划着。所以時間久了,連身上的衣服也劃破了。這種持之以恆、孜孜不倦、勤奮好學的精神,使王羲之達到了這種入木三分的書法最高境界!小朋友們要向他學習,堅持不懈,天天向上精神哦!

二、入木三分材料

【發音】rù mù sān fēn

【出處】唐朝·張懷瓘《書斷·王羲之》:“晉帝時祭北郊,更祝版,工人削之,筆入木三分。”詩句:寫人寫鬼高人一等,刺貪刺虐入骨三分。——郭沫若評價《聊齋志異》

【解釋】相傳王羲之在木板上寫字,木工刻時,發現字跡透入木板三分(三分等於1釐米) 深。形容書法筆力剛勁有力,也比喻文章或見解深刻、透徹。

【近義詞】力透紙背、鐵畫銀鉤

【反義詞】略見一斑

【用法】偏正式;作謂語、定語、狀語、補語;含褒義。

【成語舉例】魯迅不但“入木三分”的揭露了舊的“蒙童讀物”對兒童毒害,爲“打掉毒害小兒的藥餌”作出了貢獻,而且對新的兒童讀物的創作,也提出了許多精闢的見解;同時他自己曾親自蒐集兒歌,翻譯外國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和科學小說。

成語入木三分的故事2

【出處】

《書斷》。

東晉時期著名的書法家王羲之,他取衆家之長,創造了一種具有獨特風格的書法流派,被後人譽爲“書聖”。

王羲之自幼就很有書法天賦,七歲時已嶄露頭角,寫得一手好字。王羲之十二歲那年,在父親的書房裏發現了一本講解書法的好書,就偷偷拿出來閱讀。從此他手不釋卷地日夜攻讀,一絲不苟地按書中講的方法運筆練字,書法水平飛速進步。羲之每天練完了字,就到後花園的池塘邊清洗筆硯,天長日久,整池水都被墨汁染黑了,可見羲之練字是何等的勤奮刻苦啊!

一日早上,羲之獨自一人在山下散步。忽然,他看見一位年老體邁的老婦人拿着十幾把紙扇,要到集市上去賣。每把紙扇只能賣二十錢,羲之見老婦人貧苦可憐,就借來筆墨,在每把扇子上題了字,老婦人哪裏認識王羲之呀,見他在白白淨淨的紙扇上寫了字,心中叫苦不迭。

王羲之見狀笑道:“您只要說這是王右軍寫的字,保你每把賣一百錢!”老婦人接過紙扇,半信半疑地來到市場上,照着他的話叫賣了一番。人們聽了,馬上爭先恐後地掏錢購買,不一會兒工夫,十幾把扇子都被搶購一空,老婦人這才高興地笑了。相傳王羲之曾給朝廷寫過祭祀天地神明、祈求國泰民安、五穀豐登的“祝版”。晉成帝即位後,就命祝版工人更換祝版上的題詞。誰知工人們在那塊木板上削了好半天,也沒能把王羲之原來的字跡刮掉。工人們拿起祝版仔細一看,都大吃一驚,連聲讚歎。原來,王羲之寫的每個字都入木三分,好像刀刻一般,怎能輕易刮除得掉呢?

釋義

本來形容筆力強勁。後用來比喻見解、議論深刻。

成語入木三分的故事3

【原文】

晉(1)帝時,祭北郊,更(2)祝版(3)。工人削之,筆入木三分。

(南朝宋·羊欣《筆陣圖》)

【註解】

(1)晉:此處所指應爲東晉。

(2)更:改。

(3)祝版:古代祭祀所使用,寫有祭文的木板。

【故事闡述】

東晉時,皇帝在北郊舉行祭祀的儀式,必須更換原本已寫有祝祭文的木板,工人們在削去王羲之寫過的木板時,發現他的筆跡竟然透入木板有三分之深!由此可見王羲之雄厚強勁的筆力。

此事見於南朝宋·羊欣《筆陣圖》。王羲之在三十三歲時寫的“蘭亭集序”,以及三十七歲時寫的.“黃庭經”,一向被譽爲書法藝術中最好的小楷範本,後人尊稱他爲“書聖”。

而羊欣用來形容王羲之筆力的“入木三分”,後來演變爲成語,用來比喻評論深刻中肯或描寫生動逼真。

【討論】

(1)東晉皇帝爲什麼不直接更換一塊新的木板來舉行祭祀,而命人將原本已寫

有祝祭文的木板上的字跡削去重寫?

(2)王羲之的書法能夠寫得很好,而且筆力雄厚強勁的原因是什麼?

【造句練習】

例:書法名家一出手的確是不同凡響,這個“吮字寫得是筆力渾厚,入木三分。

例:她把戲中的悲劇人物演得入木三分,難怪會得大獎。

【相似成語】

力透紙背;鞭辟入裏

【課後時間】

請寫出有關“出”、“入”的成語。

1.出( )入( )

2.出( )入( )

3.入( )( )出

成語入木三分的故事4

【成語】: 入木三分

【拼音】: rù mù sān fēn

【出處】王羲之書祝版,工人削之,筆入木三分。唐·張懷瓘《書斷·王羲之》

【用法】作謂語、定語、狀語、補語;指深刻

【相近詞】力透紙背、鐵畫銀鉤

【相反詞】略見一斑

【解釋】: 相傳王羲之在木板上寫字,木工刻時,發現字跡透入木板三分深。形容書法極有筆力。現多比喻分析問題很深刻。

【成語故事】:

王羲之是我國古代一位傑出的書法家,在歷史上享有很高的評價,被後人稱爲“書聖”。

他寫的字既秀麗,又很蒼勁,這是非常不容易的;想想看,一般秀麗的字會顯得柔軟,而蒼勁的字則顯得粗硬,但是他竟能脫塵出俗,二者兼善,可見得他書法的功力之深,這恐怕不是天生具備,而是靠後天勤學苦練而得來的.

有一天,他把字寫在木板上,拿給刻字的人照着雕刻。這個人先用刀削木板,卻發現筆跡竟然透進木板裏有三分深度,這件事情可是轟動了整個京城,“入木三分”也就成了人人皆知的成語了。用毛筆寫字在木板上,而筆跡還能透進三分的深度,除了身懷絕技的人還有誰會有這種能力呢?但是,我們也可以想見這位“書聖”所寫的字,筆力非常雄厚,已經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

於是,後來的人便根據這段故事的情節,直接把“入木三分”,用來形容人們寫文章,或者是說話的內容非常深刻。

以後只要說故事的人,把故事的情節說得生動逼真,我們也可以誇讚他說故事說得“入木三分”.

成語入木三分的故事5

成語解釋:本指書法筆力蒼勁有力。後比喻見解透徹;議論深刻。

成語出處:唐 張懷瓘《書斷 王羲之》:“王羲之書祝版,工人削之,筆入木三分。”

成語簡拼:RMSF

成語注音:ㄨˋ ㄇㄨˋ ㄙ ㄈㄣ

常用程度:常用成語

成語字數:四字成語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成語用法:入木三分偏正式;作謂語、定語、狀語、補語;含褒義。

成語結構:補充式成語

成語年代:古代成語

成語正音:三,不能讀作“shān”。

成語辨形:入,不能寫作“人”。

近義詞:力透紙背、鐵畫銀鉤

反義詞:略見一斑

成語例子:我們讀這首詩,尤其有一種入木三分、痛快淋漓的感受。(秦牧《手莫伸》)

英語翻譯:written in a forceful hand

日語翻譯:筆力(ひつりょく)が雄勁(ゆうけい),または議論(ぎろん)が深刻(しんく)なとを形容(けいよう)る

俄語翻譯:глуоко <не>

其他翻譯:<法>dessin tracé d'un trait ferme

成語謎語:八十八

成語故事:

王羲之字逸少,晉朝時會稽(今浙江紹興)人。他是我國曆史上最有名的書法家,因爲他曾經做過右軍將軍,所以後人又稱他爲王右軍。

王羲之的書法,可以稱得上冠絕古今,他的字秀麗中透着蒼勁,柔和中帶着剛強,後代的許多書法家,沒有一個能比得上他的。所以,學習書法的人很多都以他的字作範本。現今在他留下來的書帖中最著名的有《蘭亭集序》、《黃庭經》等。

王羲之的字寫得這樣好,固然與他的天資有關係,但最重要的還是由於他的刻苦練習。他爲了把字練好,無論休息還是走路、心裏總是想着字體的結構,揣摩着字的架子和氣勢,而且不停地用手指頭在衣襟上划着。所以時間久了,連身上的衣服也劃破了。

他曾經在池塘邊練習寫字,每次寫完,就在池塘裏洗滌筆硯。時間一久,整個池塘的水都變黑了。由此我們可以知道,他在練習書法上所下功夫之深了。

據說他很愛鵝,平時常常望着在河裏戲水的鵝發呆,後來竟然從鵝的動作中領悟出運筆的原理,而對他的書法技藝大有助益。

有一次,他到一個道觀去玩,看到一羣鵝非常可愛,便要求道士賣給他。觀裏的道士早就欽慕他的書法,便請他寫部《黃庭經》作爲交換。王羲之實在太喜歡那些鵝了,便同意了。於是王羲之給觀裏寫了部《黃庭經》,道士便把那些鵝都送給了他。

還有一次,當時的皇帝要到北郊去祭祀,讓王羲之把祝辭寫在一塊木板上,再派工人雕刻。雕刻的工人在雕刻時非常驚奇,王羲之寫的字,筆力竟然滲入木頭三分多。他讚歎地說:“右軍將軍的字,真是入木三分呀!”

成語入木三分的故事6

出處】王羲之書祝版,工人削之,筆入木三分。唐·張懷瓘《書斷·王羲之》

用法】作謂語、定語、狀語、補語;指深刻

相近詞】力透紙背、鐵畫銀鉤

相反詞】略見一斑

成語故事】東晉時期著名書法家王羲之7歲時開始練習書法,他練字十分刻苦,經常在水池邊練字,池水都染黑了。33歲時寫《蘭亭集序》,37歲寫《黃庭經》,後來因更換寫字的木板,工匠發現王羲之筆力強勁,字跡已透入木板三分深。

成語入木三分的故事7

【詞目】入木三分

【出處】唐朝·張懷瓘《書斷·王羲之》:“晉帝時祭北郊,更祝版,工人削之,筆入木三分。”詩句:寫人寫鬼高人一等,刺貪刺虐入骨三分。——郭沫若評價《聊齋志異》

【釋義】相傳王羲之在木板上寫字,木工刻時,發現字跡透入木板三分(三分等於1釐米)深。形容書法筆力剛勁有力,也比喻文章或見解深刻、透徹。

【成語故事】

傳說有一次,當時的皇帝要到北郊祭祀,讓王羲之把祭祀的文字寫在一塊木板上,再派人雕刻。刻字者雕刻時驚奇地發現,王羲之的書法墨跡一直印到木板裏面去了。刻字者足足削進去三分才見到底,不禁對王羲之雄勁的筆力驚歎不已。

王羲之的筆力能夠達到這個程度,肯定不是憑空而來或者只憑天賦,每日的刻苦練習是必須的。事實也是如此,史料記載,王羲之很重視練習,每日從不間斷,即使在休息和走路時,也在思考寫字的事情,由此可見他所下功夫之深。所以,我們在羨慕名人的成就時,更需要關注他所走過的路,關注他所付出的努力與辛苦。雖然有可能我們學習了王羲之的勤奮與專注,還是無法達到他的高度,但是相對於之前的我們自己,進步也會是巨大的。

其實,不只寫書法想達到入木三分需要付出辛苦與努力,如果我們想在文章或者見解上做到入木三分,同樣需要勤奮與刻苦,多思考、多總結、多積累,都是必不可少的。

成語入木三分的故事8

王羲之從小就很愛書,他的基礎好,實踐豐富。

十二歲的時侯在父親那得到一本關於書法的書,他天天抱着這本書鑽研着,愛不釋手。他的書法本來不錯,經過這本書的研究,練起來更加有心得了。一個月后王羲之的書法有了非常大的進步。當時著名的書法家衛夫人看了很驚訝,在他的父親面前稱讚道:“王羲之的書法最近有了突飛猛進的進步,這大概是那本用筆技巧的書起的作用吧。”王羲之保持着這種刻苦勤奮的狀態研究着各種學術,最後終於成了一代宗師。

後來晉帝請王羲之在木板上寫祝詞,衆人看了他精妙絕倫的字體和酣暢淋漓的線條後無不驚呼稱奇。到了第二年再看這塊板的時侯,無論怎樣都沒辦法把上面的墨字擦掉,後來用小刀削的時侯才發現那些墨汁滲透到木板的深度有三分之深。

成語入木三分的故事9

成語名稱:入木三分

成語拼音:rù mù sān fēn

成語用法:作謂語、定語、狀語、補語;指深刻。

實用性:常用

感情色彩:中性詞

成語結構:補充式

成語年代:古代

成語解釋:形容書法筆力蒼勁有力。比喻分析問題見解很深刻。

成語來源:唐·張懷瓘《書斷·王羲之》:“王羲之書祝版,工人削之,筆入木三分。”

成語造句:豐子愷《廬山遊記之三》:“土白實在痛快,個個字入木三分,極細緻的思想感情也充分表達得出。”

入木三分的成語故事

王羲之字逸少,晉朝時會稽(今浙江紹興)人。他是我國曆史上最有名的書法家,因爲他曾經做過右軍將軍,所以後人又稱他爲王右軍。

入字開頭的成語

入室操戈 入吾彀中 入木三分

包含有入字的成語

長驅直入 過門不入 引狼入室 病入膏肓 請君入甕 入室操戈 漸入佳境 不入虎穴 不入虎穴 三過其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