呆若木雞的成語故事3篇

學識都 人氣:4.67K

呆若木雞的成語故事1

戰國時,鬥雞是貴族們尋歡作樂的一項活動,齊王便是當時的一位鬥雞迷。爲了能在鬥雞場上取勝,齊王特地請專家紀?? (shěng)子幫他訓雞。

呆若木雞的成語故事3篇

齊王求勝心切,沒過幾天,便派人來催問,紀??子說:“雞沒訓好,它一見對手,就躍躍欲試,沉不住氣。”

過了幾天,齊王又派人來問,紀??子說:“還不到火候,看樣子雞雖不亂動了,但還不夠沉穩。”

又過了幾天,紀??子終於對來人說:“請你告訴齊王,我花工夫把雞訓好了。”待到鬥雞時,對手的雞又叫又跳,而紀??子訓好的雞卻像只木雞,一點反應也沒有,別的雞看到它那副呆樣竟然都被嚇跑了。因此,齊王用這隻雞和別人鬥,自然場場獲勝。他那高興的樣子就甭(béng)提了。

後來人們又把“呆若木雞”這個成語引申表示十分愚(yú)笨,也形容因爲害怕或驚奇發呆的樣子。

[成語]: 呆若木雞

[拼音]: dāi ruò mù jī

[釋義]愣着不動;像只木頭雞。形容人癡或因驚恐而發愣的神態。

[語出]《莊子·達生》:“雞雖有鳴者;已無變矣;望之似木雞矣;其德全矣;異雞無敢應者;反走矣。”

[正音]呆;不能讀作“呆板”的“ái”。

[辨形]呆;不能寫作“待”。

[近義]呆頭呆腦目瞪口呆

[反義]活潑可愛神色自若

[用法]含貶義。一般作謂語、狀語、補語。

[結構]偏正式。

[辨析]~和“目瞪口呆”;都是從形體上來描繪吃驚發愣的樣子;但形體的部位不同;吃驚的程度也有差別。~形容全身都像木雞似地呆着;程度較重;“目瞪口呆”從眼睛不動、嘴不能說等面部表情來形容發愣的樣子。

[例句]:他~地站着;久久回不過神來。

[英譯]standlikealog

呆若木雞的成語故事2

1、呆若木雞的成語故事

戰國時,鬥雞是貴族們尋歡作樂的一項活動,齊王便是當時的一位鬥雞迷。爲了能在鬥雞場上取勝,齊王特地請專家紀渻 (shěng)子幫他訓雞。

齊王求勝心切,沒過幾天,便派人來催問,紀渻子說:“雞沒訓好,它一見對手,就躍躍欲試,沉不住氣。”

過了幾天,齊王又派人來問,紀渻子說:“還不到火候,看樣子雞雖不亂動了,但還不夠沉穩。”

又過了幾天,紀渻子終於對來人說:“請你告訴齊王,我花工夫把雞訓好了。”待到鬥雞時,對手的雞又叫又跳,而紀渻子訓好的雞卻像只木雞,一點反應也沒有,別的雞看到它那副呆樣竟然都被嚇跑了。因此,齊王用這隻雞和別人鬥,自然場場獲勝。他那高興的樣子就甭(béng)提了。

後來人們又把“呆若木雞”這個成語引申表示十分愚(yú)笨,也形容因爲害怕或驚奇發呆的樣子。

2、呆若木雞的材料

【注音】dāi ruò mù jī

【出處】莊周《莊子·達生》與列禦寇《列子·黃帝篇》:“雞雖有鳴者,已無變矣,望之似木雞矣;其德全矣,異雞無敢應者,反走矣。”

【解釋】呆:發傻;宛如木頭做的雞一樣。不是驕氣,不是盛氣,而是把精神全部收斂。形容人因恐懼或驚嚇而愣住的樣子,就像木頭做的雞,一動不動。

【用法】偏正式;作謂語、狀語、補語;本意爲褒義,現多用於貶義

【近義詞】瞠目結舌、目瞪口呆、呆頭呆腦

【反義詞】面不改色、神色自若、活潑可愛、大智若愚

【年代】古代

3、呆若木雞的點評

莊子這則寓言很有趣,同時也表達了深刻的哲理,讓人不由得想到古人所說的“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大勇若怯”。在莊子看來,真正有大智慧的人表現出來的也許是愚鈍,真正有高超技巧的人看起來卻有些笨拙,真正勇敢的人往往被別人誤解爲膽怯。但是,如果真正處於非常境況時,這些人往往能夠表現出非同尋常的能力。莊子通過這則寓言,也許是在闡明“相反的'兩極在某種高度便相互接近轉化”的道理,這正是道家思想所特有的辯證思維。

呆若木雞的成語故事3

【漢字書寫】:呆若木雞

【漢語注音】:dāi ruò mù jī

【成語出處】:《莊子。達生》:“幾矣。雞雖有鳴者,已無變矣,望之似木雞矣,其德全矣;異雞無敢應者,反走矣。”

【成語語法】:偏正式;作謂語、狀語、補語;含貶義,從人的整體來形容人發呆的樣子。

【呆若木雞的意思】:呆:發傻,發愣。癡呆得像木頭雕成的雞一樣,本意指具備了大智慧,心神篤定,有時候看起來就像呆了一樣。形容呆笨或因恐懼、驚訝、困惑而發愣的樣子。

【呆若木雞的近義詞】:呆頭呆腦、瞠目結舌、目瞪口呆、泥塑木雕;

【呆若木雞的反義詞】:聰明伶俐、活潑可愛、隨機應變、神色自若、見機行事;

【呆若木雞的故事】

春秋時期,齊宣王愛好鬥雞,所以在宮中養了許多精壯矯健的鬥雞,常常樂此不疲地叫大臣們陪他鬥雞來娛樂消遣。一段時間後,他發現沒有一隻雞能百戰百勝,覺得非常不滿意。當時有個赫赫有名的訓練鬥雞行家名叫紀渻子,齊宣王聽說後,就派人把他請來幫他訓練一隻鬥雞要能常勝不敗。他讓紀渻子從宮裏的鬥雞中挑選,紀渻子精挑細選挑了隻健壯且叫聲響亮的雞,就開始閉門馴練了。

大約十天之後,齊宣王派人去問紀渻子:“雞馴練得如何了?”紀渻子答道:“它現在還非常傲氣,時候還沒有到呢。”大約又過了十天,齊宣王再派人去問,紀渻子說:“不行,它還沉不住氣一聽到聲音就會奮不顧身地作出反應。”再過十天齊宣王實在等得不耐煩了,親自召來紀渻子詢問,紀渻子仍說:“還是不行,這隻雞遇到對手後,還會怒目相向,盛氣凌人。”齊宣王說:“這不正說明它驍勇善戰了嗎?”紀渻子說:“勇猛好鬥的雞,實際並沒有什麼底氣,不一定能常勝不敗。”就這樣又過了十天,紀渻子終於對齊宣王說:“差不多了,雞已訓練成功。它聽到別的雞叫彷彿旁若無人,毫無反應,不動聲色,看上去呆呆的像木雞一樣。實際上是有很強的戰鬥力,對手看到它都會被震懾住不戰而逃了。”不必出擊就已得勝,它的威力足以常勝不敗了。

【呆若木雞例句】

清。黃小配《洪秀全演義》第三十三回:“那夜郝立宿,登城望秀成軍,只見燈火燭天,相連十餘里,計數不下十餘萬,不覺心膽俱裂,呆若木雞,目定舌稿,不能說一話。”

曲波《林海雪原》二十八:“匪首侯殿坤,在得知這個噩耗之後,特別是知道了老妖道的落網後,當即呆若木雞。”

王浩沅《清宮祕吏》第一十九回:“還是皇后的眼靈,見槐樹下隱隱有人站着,便令宮女到樹林內去搜尋,宮女跑到多爾袞面前,他還呆若木雞地站在那兒。”

【呆若木雞造句】

當你的面前出現一張蛾眉皓齒的面孔時,你往往會變得呆若木雞般傻傻的站在那裏。

有些不幸的事情從天而降時總是會讓人呆若木雞的一動不動,臉色突然變得非常難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