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成語故事4則

學識都 人氣:1.6W

中華成語故事4則1

暑假期間,我讀了許多書,其中一本叫《中華成語故事》,這本書內容豐富,時而讓我興奮,時而讓我嚎啕大哭,時而讓我又驚又喜,時而讓我……

中華成語故事4則

這本書有許多成語,成語裏面的故事人物描述的栩栩如生、故事情節活靈活現。讓一個個生動的成語故事映入我的腦海裏,有的人簡直是個饕餮,比如秦檜,是南宋著名奸臣,內外勾結,陷害忠臣岳飛,加速了南宋的滅亡,他去世後,世人把秦檜夫婦像鑄成跪像,赤身長跪於岳飛墳前,遭到了世人唾罵;有的人卻心地善良,比如陶侃,東晉人,他平定了蘇峻之亂,爲穩定東晉政權,立下了赫赫戰功,他去世後,供奉於武成王廟內,受世代人祭拜,其曾孫爲著名田園詩人陶淵明;有的人卻足智多謀,比如諸葛亮,三國時期蜀漢丞相,傑出政治家、軍事家、書法家、發明家等,諸葛亮一生“鞠躬盡瘁、死而後己’,是我國傳統文化中忠臣與智者的代表人物;有的人強詞奪理,比如郭默……

這本書讓我知道了不少成語的來歷,比如拔幟易幟,講的是劉邦的手下,張耳帶着士兵攻擊趙國是怎樣勝利的故事,意思是拔掉其他人的旗幟,換上自己的旗幟,多比喻取而代之;黔驢技窮,這個故事描寫的很生動,驢看着很生猛,其實沒有什麼本事,被虎活活咬死,也揭露了一個真理,貌似強大的東西,不足畏懼,只要敢於鬥爭,善於鬥爭,就一定能戰勝它。現在多用於一個人用盡了全部的力量,再沒有更好的辦法了。還有很多很多成語:四面楚歌、狐假虎威、邯鄲學步、四大皆空等等。

寫作文時,一個個活潑可愛的成語從我腦子裏跳出來,彷彿在說這時個時候用我最合適。

如果大家對《中華成語故事》這本書感興趣,強烈推薦大家看看!

中華成語故事4則2

這個寒假我看了一本書名叫《中華成語故事》,看完後我受益良多,有幾處甚至教會了我人生的道理。這本書可謂是我在寒假生活中的'良師益友。它讓我領悟到了許多哲理,更讓我明白爲人處事的方法。

《愚公移山》這個成語描述的是:從前有一個老人叫愚公,他們家門前有兩座大山出入很不方便。於是愚公就叫上全家人移山。他們的精神感動了神,神派人把山移平了。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只要持之以恆就可以成功!像我們的沙漠綠化工程,工人們在一步步向成功邁進。如今的大沙漠已經和以前不一樣了:綠化帶在向外擴散,相信只要我們繼續努力我們很快也把沙漠變成綠洲。爲人類造福,而不是像以前那樣沙塵暴風沙肆意給人們帶來不便,惡劣的環境就像文中的“大山”那樣,綠化工人就像“愚公”和他的家人一樣,只要我們持之以恆大沙漠很快也能被移平。

書中不但教我持之以恆,還教會了我“鐵杵也能磨成針”的耐性。《鐵杵成針》這個成語說的是唐代大詩人李白小時候很調皮,直到一天,李白看見路邊有一位老奶奶,她要把一根鐵杵磨成繡花針,後來李白受到啓發,刻苦努力,最後成了大詩人。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只要努力就會獲得成功。這個故事讓我想起了小時候玩拼圖,,媽媽給我買了一張一千拼的奧特曼拼圖,我一點兒也不會拼,弄得心煩氣燥失去耐心索性一扔,把它扔在一邊再也不管了。自從我看了這個成語,感受良多想起那張我半途而廢的拼圖,心想我應該把它拼好。經過一個星期的努力最後我把它拼成一張奧特曼的全家福。過年了,親戚朋友們見了,第一句話就是:“喲,磊磊挺厲害的嘛,這麼亂的拼圖都能拼出來,挺有耐性的嘛!”其實我心裏知道這都是《中華成語故事》的功勞。

這本書裏還有許多哲理,我只能說到這了,如果你想看也去圖書館找找這本書吧。

中華成語故事4則3

背水一戰

公元前204年,漢王劉邦派大將韓信和張耳,率領漢軍去攻打趙國。趙王和趙軍統帥陳餘,率領二十萬兵馬,集結在井陘(xíng),準備迎戰。

趙國謀士李左車向陳餘獻計說:“我有個主意,井陘口這個地方兩旁有山,道路狹窄,車馬很難通過。我們派三萬人抄後路截斷他們的糧車,你統率大軍正面阻擊漢軍,把城牆壘得高高的,不與漢軍交戰。這樣一來,漢軍前進不得,後退不能,又無糧草,成了甕(wèng)中之鱉(biē)。我看不出十天,我們就可以捉住韓信。”但是,趙王沒有采納李左車的意見。

韓信知道李左車的計策沒有被採用,十分高興。他把兵馬集結在離井陘口三十餘里的地方。到了後半夜,韓信派兩千名輕騎兵,每人帶一面漢軍紅旗,從小路迂迴到趙營的側後方,埋伏起來。命令他們待趙軍傾巢而出時,襲入其大營,拔去趙軍旗幟,全部插上漢軍的紅旗。韓信又派一萬人馬作先頭部隊,沿着河岸擺開陣勢。

陳餘等人看見韓信把兵馬安置於背水之處,大笑他是傻瓜,不懂用兵,便率領趙兵全力迎戰。漢軍的二千輕兵見趙軍全營出動,只留下一個空營,立即闖進趙營,拔掉趙旗,換上漢旗。韓信則假裝敗退,向河岸陣地退去。

趙軍追到漢軍靠河陣地,漢軍後無退路,個個背水拼命廝殺。而趙軍久戰不勝,士氣開始低落,又發現背後自己的軍營都插上了漢軍的旗幟,軍心頓時大亂,紛紛潰(kuì)逃。漢軍乘機前後夾攻,大破趙軍。

“背水一戰”這則成語的意思是比喻決一死戰。

中華成語故事4則4

中華成語故事:危如累卵

春秋時期,晉靈公爲了享樂,下令修建一座九層高臺,引起了人民的強烈不滿。一些大臣也勸晉靈公,不要幹這種勞民傷財的事。可是晉靈公執意不聽,還說:“誰再來提意見,就殺誰。”

有個大臣叫荀息,他來求見晉靈公說:“大王,我會一個小戲,表演給您看。”

晉靈公聽了,自然很高興。荀息便走到桌旁,拿出十二顆棋子一顆一顆地先平擺在地上,然後又拿

出九個雞蛋,一個一個地放上去。他先在棋子上面擺了五個,第二層再擺三個,第三層擺一個。晉靈公看着擺在堆尖上那個勉強擱住的雞蛋,緊張得直叫“太危險啦!太危險啦!”荀息這時意味深長地說:“這不算危險,還有比這更危險的事呢。您修建的九層高臺,剛動工三年就鬧得民不聊生,國庫空虛,如果遭到外來侵略,咱們國家不就像這累起的雞蛋一樣危險嗎?”晉靈公聽了,嚇了一大跳,連忙下令停止築臺。這就是成語“危如累卵”的來由,“累”是堆積;“卵”是蛋。常用來比喻那種極危險的情況。

中華成語故事:運籌帷幄

劉邦戰勝了項羽,建立了漢朝,做了漢朝第一個皇帝。有一次他在皇宮裏舉行盛大的慶功宴會。在宴會上,他對大臣們提出了一個問題:“爲什麼我能轉危爲安,建立漢朝?項羽那麼強大,爲什麼反把天下丟掉了呢?”

將軍王陵恭敬地回答說:“您看起來對人好像不夠尊重,但實際上對功臣猛將都有獎賞,能和大家分享勝利果實。項羽表面上重視人才,內心卻妒嫉有才能的人,對有功的人不僅捨不得獎賞,而且還懷疑他們,甚至要殺害他們。這樣,部下就很難和他一條心了。所以他必然失敗。”

劉邦笑笑說:“你僅僅是知道了一個方面,還不知道整個情況啊!說實在的,坐在軍營的帷幕之中,制定那在千里之外取得勝利的大計,我不如張良;管理國家,安定人心,提供糧草,我又不如蕭何;至於帶兵打仗,我更比不上韓信。這三人都是英雄,而我能團結他們,發揮他們的才能,所以我能夠取得勝利。項羽僅僅有一個范增,還不能重用,只是依仗自己的勇猛,怎能不失敗呢?”

劉邦這番話,博得了大臣們的頌揚。劉邦讚揚張良的那句話,原文是“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後來摘錄成爲成語“運籌帷幄”。“運”就是運用;“籌”就是謀劃;“帷幄”

指古代軍營中的帳幕。這個成語現在常用來表示善於分析敵我形勢,決定正確的戰略方針。也引申爲籌劃、指揮,確定大政方針。它常和“決勝千里”連用。

中華成語故事:兩敗俱傷

韓國和魏國打仗,打了一年多,雙方都不能取勝,秦惠王想趁機插手,又拿不定主意。

正好楚國的謀士陳軫來到秦國,秦王便向他請教。陳軫便給秦王講了個故事:有個卞莊子,住在旅館裏。一天,他聽說附

近的山裏來了兩隻老虎,正在吃一條牛,就想拔劍出去。旅館的夥計趕忙制止他說:“現在先不要急着去打,兩隻老虎吃來吃去,必然會發生爭鬥,等到它們互相咬傷了,您再去打,不就容易得多了嗎?而且還可以得到打死兩隻老虎的好名聲哩!”

卞莊子聽了,覺得很有道理,便站在高處監視着。果真沒多久,兩隻老虎就廝打起來,打來打去,小的被咬死,大的被咬傷。這時卞莊子衝出去,很輕易就砍死了受傷的老虎,果真得到了刺死雙虎的名聲。

陳軫講完了故事說:“大王,現在韓魏相攻不正是兩虎相鬥麼!您等到他們兩敗俱傷的時候再去插手,就與卞莊子打虎一個樣了。”

秦王果然按照陳軫的話去做,在韓魏戰爭中,秦國一直沒去插手。直到兩國被長期的戰爭拖得精疲力盡,秦國纔開始派兵,很容易就取得了勝利。“兩敗俱傷”的成語就是從這個故事來的。“兩”指鬥爭中的兩方;“俱”是都的意思。這個成語是指爭鬥的雙方都受到了損傷破壞,誰也沒得到好處。由這個故事還引出了成語“坐山觀虎鬥”,它用來比喻在雙方相互爭鬥中,第三者暫時採取旁觀的態度。

中華成語故事:一箭雙鵰

一箭雙鵰出自《北史·長孫晟傳》,相傳長孫晟看見天空有兩隻大雕在爭奪肉食,他只用一支箭便將兩隻大雕射了下來。雕,指一種兇猛的大鳥,一箭雙鵰指一支箭射下兩隻大雕,原形容箭術高超,後比喻做一件事情達到了兩種目的。

北周有一個智勇雙全的人叫長孫晟。據說,他剛生下來的時候,身體非常的瘦弱,很多的人見了之後,都認爲他活不到成年。長孫晟的母親卻不這麼認爲,她覺得自己的兒子長大後一定會有很大的出息。

爲了讓自己的兒子身體能夠強壯起來,長孫晟的母親在他3歲的時候,就經常讓他到山上去砍柴。一個三歲的小孩到山上砍柴,引起了很多鄉親的置疑。可是,長孫晟的母親一直堅持每天讓長孫晟去上山。這就樣,等長孫晟8歲的時候,他已經比同齡的男孩強壯了,而且他有一股使不完的力量。一個8歲的小孩能搬起一個大人不能搬起的石頭,這讓很多人驚訝不已。不僅如此,長孫晟特別精通射箭。每次上山打柴,都會打一些野鳥回去。在他18歲那年,長孫晟終於練就了百發百中的射箭技藝,無人敢與他相比。

TAGS: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