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禮儀的成語

學識都 人氣:1.23W

關於禮儀的成語1

關於禮儀的成語

少條失教===謂沒規矩,無教養。

卑辭重幣===卑:謙恭;重:厚;幣:禮物。說謙虛的話,送厚重的禮。形容對人有所求。

三顧茅廬===顧:拜訪;茅廬:草屋。原爲漢末劉備訪聘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誠意,一再邀請。

彬彬有禮===彬彬:原意爲文質兼備的樣子,後形容文雅。形容文雅有禮貌的樣子。

隨鄉入鄉===到一個地方就按照這一個地方的風俗習慣生活。也比喻到什麼地方都能適應。

先來後到===按照來到的先後確定次序。

虛左以待===虛:空着;左:古時以左爲尊;待:等待。空着尊位恭候別人。

幣重言甘===禮物豐厚,言辭好聽。指爲了能達到某種目的而用財物誘惑。

秀才人情===舊時秀才多數貧窮,遇有人情往來,無力購買禮物,只得裁紙寫信。俗話說:“秀才人情紙半張。”一般表示送的禮過於微薄。

草廬三顧===顧:拜訪。劉備爲請諸葛亮,三次到草廬中去拜訪他。後用此典故表示帝王對臣下的知遇之恩。也比喻誠心誠意地邀請或過訪。

斗酒隻雞===一斗酒一隻雞,指簡便酒食。以雞和酒祭奠亡友

親疏貴賤===指親密、疏遠、富貴、貧賤的種種關係。形容地位和關係不同的衆人。

掃榻以待===榻:牀。把牀打掃乾淨等待客人到來。對客人表示歡迎的意思。

賓至如歸===賓:客人;至:到;歸:回到家中。客人到這裏就象回到自己家裏一樣。形容招待客人熱情周到。

投桃報李===意思是他送給我桃兒,我以李子回贈他。比喻友好往來或互相贈送東西。

知書達禮===知、達:懂得。有文化,懂禮貌。形容有教養。

來而不往非禮也===表示對別人施加於自己的行動將作出反應。

截髮留賓===晉陶侃少家貧。一日大雪,同郡孝廉範逵往訪,陶母湛氏剪髮賣以治饌款客,並剉碎草荐以供其馬。事見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賢媛》。後以“截髮留賓”爲賢母好客的典故。

來者不拒===對於有所求而來的人或送上門來的東西概不拒絕。

禮尚往來===指禮節上應該有來有往。現也指以同樣的`態度或做法回答對方。

不亢不卑===亢:高傲;卑:低、自卑。指對人有恰當的分寸,既不低聲下氣,也不傲慢自大。

不辭而別===辭:告辭;別:離別。沒有告辭就離開了。或悄悄溜走了。

打恭作揖===舊時禮節,彎身抱拳,上下襬動,表示恭敬。

卑辭厚禮===卑:謙抑。指言辭謙遜,禮物豐厚

長幼尊卑===指輩分大小,地位高低。

禮義廉恥===古人認爲禮定貴賤尊卑,義爲行動準繩,廉爲廉潔方正,恥爲有知恥之心。指封建社會的道德標準和行爲規範。

不卑不亢===卑:低、自卑;亢:高傲。指對人有恰當的分寸,既不低聲下氣,也不傲慢自大。

下逐客令===秦始皇曾下過逐客令,要驅逐從各國來的客卿。泛指主人趕走不受歡迎的客人。

虛位以待===留着位置等待。

隨鄉入俗===見“隨鄉入鄉”。

繁文縟節===文:規定、儀式;縟:繁多;節:禮節。過分繁瑣的儀式或禮節。也比喻其他繁瑣多餘的事項。

地主之誼===地主:當地的主人;誼:義務。住在本地的人對外地客人的招待義務。

千里鵝毛===比喻情深義重的微小禮品。

入境問禁===境:國境;禁:禁止,指法令或習俗所不歡物事項。進入一個國家或地區,先要問清楚那裏有什麼禁令。

打躬作揖===拱、揖:兩手合抱致敬。彎身報拳行禮。表示恭敬順從或懇求的樣子。

門不停賓===賓:賓客。門外不停留客人。形容勤於待客。

入鄉隨俗===到一個地方,就順從當地的習俗。

投木報瓊===《詩·衛風·木瓜》:“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匪報也,永以爲好也。”原謂男女相愛互贈禮品。後用以指報答他人對待自己的深情厚誼。

千里送鵝毛===比喻禮物雖然微薄,卻含有深厚的情誼。

盛情難卻===濃厚的情意難以推辭

卻之不恭===卻:推卻。指對別人的邀請、贈與等,如果拒絕接受,就顯得不恭敬。

關於禮儀的成語2

【拜相封侯】:拜:用一定的禮儀授予某種名義或官職。任命爲宰相,封爲列侯。形容成就功名,官至極品。

【必也正名】:指必須按照正統倫理觀念和禮儀關係來端正綱紀名分。

【吹鼓手】:舊時婚喪禮儀中吹打樂器的人,比喻專爲別人捧場的人。

【賜茅授土】:封建社會帝王分封諸侯的一種禮儀。帝王以五色土爲太社,分封諸侯時,各授以他們相應的某方某色土,如東方青土,南方赤土等,幷包以白茅,使歸以立社。

【犯禮傷孝】:觸犯禮儀,損傷孝道。

【冠帶之國】:冠帶:帽子,帶子。指講禮儀的國家和習於禮教的人民。

【濟濟蹌蹌】:濟濟:莊重恭敬;蹌蹌:舉止合乎禮儀,形容隊列整齊莊嚴,行動合乎禮儀。

【九十其儀】:九、十:虛數,形容多;儀:儀表。舊時指女子出嫁時,父母反覆叮嚀要注意儀容舉止。指禮儀非常多。也指誇獎新婦的儀態很美。

【矩步方行】:行走時步伐端方合度。指行爲舉止合乎禮儀規範。

【禮多人不怪】:對人多行禮儀,人不會怪罪。

【禮煩則不莊】:禮儀煩雜反而顯得輕浮、不莊重。

【禮煩則亂】:禮儀繁瑣勢必導致混亂。

【禮爲情貌】:意謂一個人的禮儀容止爲內心的顯現。情,情意;貌,容儀。貌和情互爲表裏。

【披紅插花】:披:覆蓋在肩背上。身披紅綢,帽插紅花。舊時指喜慶事執行接待禮儀者的打扮。

【輕薄無禮】:指輕佻浮薄,不知禮儀。

【屈尊就卑】:原指降低尊貴的身份以就低下的禮儀。現用來形容委屈自己去屈就比自己低下的職位或人。

【仁義禮智】:仁:仁愛;義:忠義;禮:禮儀;智:見識。遵守仁愛、忠信、禮儀並勤學以增見識等倫理規範。是儒家的倫理思想。

【縟禮煩儀】:指煩瑣的禮儀。

【三書六禮】:三書:舊時婚俗,娶妻在行納采、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六種禮儀時,男方還要備置禮物,以書面致送女方,謂之“三書”。指用隆重禮儀迎娶。

【桑榆之禮】:舊時鄉黨按年齡長幼排序,以年長爲尊的禮儀。

【山呼萬歲】:山呼:指臣下對皇帝高呼萬歲。封建時代臣下祝頌皇帝的一種禮儀。

【識禮知書】:懂得禮儀,熟知詩書。

【通書達禮】:指通詩書,懂禮儀。

【通文達禮】:指有學問懂禮儀。

【同牢之禮】:同牢:古代結婚儀式中新郎新娘同吃一份肉食,表示共同生活的開始。舊指結婚的禮儀。

【脫帽露頂】:古代指不受禮儀的約束。

【威儀不類】:威儀:禮儀細節;類:善。禮儀細節不能盡善盡美。

【五體投地】:兩手、兩膝和頭一起着地。是佛教一種最恭敬的行禮儀式。比喻佩服到了極點。

【心到神知】:舊時指只誠心敬神,就用不到煩瑣的禮儀。比喻對人表示欽佩,不必有什麼虛文浮禮。

【衣冠禮樂】:指各種等級的穿戴服飾及各種禮儀規範。指封建社會中各種典章禮儀。

【應規蹈矩】:應:順應;規:圓規;蹈:履行;矩:角尺。夫和矩分別是定圓和方的標準工具,借指禮儀、法度。指謹遵禮法,不越分寸。

【魚菽之祭】:菽:指豆類;祭:祭品,祭奠。以魚和豆類作祭品。借指禮儀不周。

【知書明理】:有文化,懂禮儀。形容有教養。同“知書達禮”。

【知書識禮】:有文化,懂禮儀。形容有教養。同“知書達禮”。

【知書通禮】:有文化,懂禮儀。形容有教養。同“知書達禮”。

【知書知禮】:有文化,懂禮儀。形容有教養。同“知書達禮”。

【知文達禮】:有文化,懂禮儀。形容有教養。同“知書達禮”。

TAGS:禮儀 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