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成語作文集錦六篇

學識都 人氣:6.48K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吧,作文根據體裁的不同可以分爲記敘文、說明文、應用文、議論文。還是對作文一籌莫展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成語作文6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實用】成語作文集錦六篇

成語作文 篇1

“五、四、三、二、一,開始!”這是在幹什麼?哦!原來是我們班正在舉行猜謎語比賽。

比賽開始了,同學們真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先看第一組,比劃手勢的同學連連“放箭”,說“古代有一個人,他一開弓就射中了兩隻鳥。”猜的同學在那冥思苦想,邊想邊笑,猜了半天也沒猜出來答案。我真是又好氣又好笑,替他着急啊!他倆僵持了半天才說出來答案——“一箭雙鵰”。第二個詞語很簡單,是“狼吞虎嚥。”比劃的人做了一個狂吃的動作,恨不得連盤子也吞下去了,猜的人馬上就說出來了,不過他們這一組才猜對了兩個詞,也太令人失望了吧!

第二組是我們女生,我負責比劃,另一個同學負責猜。我擡頭看了看大屏幕,呦!“畫餅充飢”。我用筆在桌子上一圈圈地畫着,說:“我很餓,我要吃我畫的這個東西。”她皺着眉頭,直往天花板上看,好像天花板上有答案似的,我覺得我比劃得挺形象的,她爲什麼猜不出來呢?可把我急壞了!

第二輪由我來猜,比劃的同學給我做了一個手勢,問:“這是幾?”這也太好猜啦!我不加思索地說:“一!”她又說:“我一步一個什麼?”我說:“坑啊?”頓時,全班人都笑了。我又說:“一步一個腳印。”下一詞語,他說:“一個人,他白天睡覺……”“白日夢!”“低頭思故鄉的上一句。”“舉頭望明月。”我們就以這樣的神速,把剩下的字謎都回答完了,真是太厲害啦!

我之所以能夠在這個遊戲中取得勝利,都是因爲平時看書多,積累的成語多,讀書令我受益匪淺!

成語作文 篇2

以前,我對成語是知之甚少,一度認爲成語是非常枯燥無味的東西,但是自從讀了《成語故事》後,我才感到自己對成語的瞭解太少了,原來成語是這麼的有趣,能帶給人很多很多的知識,不愧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記得《成語故事》中的有一則《驕兵必敗》。

它寫的是:魏相是我國漢朝的一名有名的官員,他當過好多的官。據說,他很小的時侯就讀過《易經》,文章寫得好,也很有見解。公元前65年,匈奴人攻打漢朝,匈奴人打了敗仗,向北方逃去。當時漢朝的皇帝漢宣帝,準備追擊打垮匈奴。那時魏相正當丞相。

魏相對皇帝說:“我聽人家說兵分4種:義兵、應兵、貪兵、驕兵。還說義兵打仗會勝利,應兵一定能克服敵人的進攻,搶寶貝的貪兵不會打仗,驕兵必然會打敗仗。”皇帝聽了覺得有道理,就放棄了追擊的念頭。後來,人們就根據這句話總結出“驕兵必敗”這個成語。讀到這我才發現,魏相的學問真是太淵搏了。他用了寥寥數語就讓漢宣帝知道了驕兵必敗的道理。

但我自己何嘗不是跟漢宣帝一樣?只要做了什麼好事,比如說老師今天誇獎了我,我回家就馬上得意地告訴爸爸媽媽,但是爸爸媽媽聽了後往往只會說:“知道了!”現在想想,真是汗顏。成語故事是我國曆史不可磨滅的一大部分,每一個成語背後都有一個精彩的故事,蘊含了豐富的知識和人生哲理。大家都來讀《成語故事》吧!

成語作文 篇3

最近,我看了一篇叫《成語猜謎》的作文。內容是這樣的:在語文課上,老師把學生分成了紅藍兩隊玩成語猜謎的遊戲,由每隊的同學分別出謎題,讓對方同學猜出成語,哪隊考倒對方,哪隊就勝出。 遊戲開始了,兩隊的選手爭先恐後地舉手。紅隊一名同學走上臺,眉飛色舞地說:“毫無辦法、無計可施。”藍隊就七嘴八舌地說起來:“無可奈何!”藍隊一名同學迫不及待地來到臺前,她拿起粉筆,在一個紙盒的每個面上都點了一下,放下粉筆說:“我的謎題出完了。”同學們呆了很久,最後一名同學才試探着說:“是不是面面俱到呀?”大夥恍然大悟,情不自禁地鼓起掌來。我看了這篇作文之後,感受是:這個成語猜謎的遊戲非常好玩,它不僅氣氛輕鬆,而且可以迅速讓學生理解、應用成語。我希望我們的課堂也像這篇作文中的一樣,那就是:在一個輕鬆愉快的氛圍下,讓我們在不經意間就牢固掌握了知識。那該多好啊!

成語作文 篇4

星期一的上午,我們在少兒婦幼中心開展了一場成語接龍比賽,我們是一至四年級的同學一起比,天氣雖然很熱,但是我們卻我比激動。

比賽開始了,有的`成語豐富,每次都能搶到,有的心情有點緊張,第一輪每次都輪不着,不過到第二輪,他就進入到情緒裏了,不光能接着成語,而且還幫別人搶,有的心情既緊張又急躁,每次都接不着,還有的成語收集的不太多,有時能接上,有時接不上。

優勝者次次接的上成語,並且說的成語都很經典,他還在自己接的上的情況下幫別人說,遜色的同學是一個一年級的小女生,他每次都接不上,不過他她都虛心的學習別的同學說的,這也是一個優點,我自己有時有點緊張,大部分能接的上,有時也能幫助到別人,但還是要積累更多的成語,我的心情有快樂又緊張。

比賽緊張,快樂的進行着!

成語作文 篇5

戰國時楚國又一個貴族祭祀祖先的禮儀,參加祭祀的人們都帶了很多東西。

祭祀結束後,有一個叫楚王的人把一壺祭酒賞給前來幫忙的人,以示感謝。祭酒少但人多,分着喝都不夠。

於是,有人提着它:“這真是一壺美酒,只可惜太少了。如果我們分着喝的話,大概一人只能喝一口,這樣誰喝都不過癮。不如這樣,我們大家在地上畫蛇,誰畫的最快,這壺酒就歸誰,讓他一個人喝個痛快。大家說,怎麼樣?”其他人也都想獨享這壺美酒,就齊聲答應了。

有一人一會兒就把蛇畫好了。他端起酒壺正要喝,一看其他人都還沒畫好,就又拿起畫筆,想給畫好的蛇身上再添上幾隻腳。

正當他得意洋洋地給蛇畫腳的時候,另一個人已經把蛇畫好了。那個人一把把酒壺搶過去,毫不客氣地說:“蛇根本就沒有腳,你爲什麼要給它添上腳呢?你畫的根本就不是蛇!”說完,便端起酒壺,將酒一飲而盡。本來最先畫好的那個人只能眼睜睜的看着到嘴邊的美酒進了別人的肚子。

成語作文 篇6

學富五車

春秋戰國之交,是中國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的大變革時期。生產力的發展,經濟基礎的變革,政治的動盪,引起了學術文化的變化和進步,私人講學也開始興起。私人講學,把知識傳授給統治階級的下層以至民間,打破了貴族和史官對於知識的壟斷,這是我國文化史上的一大進步。隨之而來的,是私人藏書的出現。最早致力於私人講學的的孔子,他那裏就有《詩》、《書》、《禮》、《樂》、《易》、《春秋》等書籍。戰國時學術空氣十分活躍,形成了“百家爭鳴”的局面,出現了新的著作。相傳蘇秦有書數十篋,著名的哲學家惠施“其書五車”,形容學識豐富的成語“學富五車”就是由此而來

而竹簡始於公元前十一世紀的周代,流行至公元三世紀的東晉。

是中國最早的真正意義上的圖書。在春秋戰國時代, 出現了學術上百家爭鳴的局面,竹簡成爲各家著書說的主要形式,得到了極大的發展。

如:老子、莊子、孟子、孔子、孫子等。

成語“學富五車”中的五車其實就指五車竹簡書。

學富五車”和“才高八斗”都是稱譽學識淵博的。學識怎樣用車載量呢?原來這裏有兩個典故。

我國古人已開始用竹片或木片作爲信息載體。用以書寫的竹片叫做“簡”,又稱“策”;用於書寫的木片,叫做“方”,又稱“犢”。

“學富五車”語出《莊子·雜篇·天下》篇:“惠施有方,其書五車。”惠施是戰國時哲學家,很有才學,是名家的代表人物。這裏是說惠施是個有學問的人,道術很多,他讀的書要用五輛車子拉。後來人們便以“五車”、“五車書”、“書五車”、“五車竹簡”、“惠車”等來表示對飽學之士的稱讚。王安石《贈外孫》:“年小從他愛梨慄,長成須讀五車書。”用“學五車”來表示讀書多或學問大。

“學富五車”的典故,反映了在相當一個歷史時期內所使用的傳播手段。這麼多的簡冊,運輸、存放都很麻煩,人們常形容說:“汗馬牛”、“充棟宇”。因而形成了“汗牛充棟”的成語。

“八斗”是南朝謝靈運稱頌三國魏國詩人曹植時用的比喻。他說:“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曹植)獨佔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見無名氏《釋常談》)看來,謝靈運對自己的才學也是相當自負的。以後,人們便把“才高八斗”這個成語喻作文采高超的人。唐代著名詩人李商隱在《可嘆》詩中寫道:“宓妃愁坐芝天管,用盡陳王(即曹植)八斗才。”在這裏,詩人借用了“才高八斗”這一典故。

【出處】《莊子·天下》:“惠施多方,其書五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