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錯就改主題班會

學識都 人氣:8.9K

教學目標

知錯就改主題班會

1.懂得知錯要及時改正。

2.知道知錯就改才能不斷進步。

教學過程

一、打比方,喻明道理。

1.引言。

同學們在認識錯誤也就是知錯以後,往往有這樣三種不同的表現;第一種是及時改正;第二種是準備慢慢地改;第三種是不改。下面,我們就打幾個比方,看看這三種不同的做法可能會產生怎樣的結果呢?

2.《小蟲和大船》的啓示。

(1)邊講故事邊演示投影片。

第一組:①木板上有一些小蟲眼。②釘在木船底。③木板上的蟲眼變大,變多。④蟲眼連成一片。⑤形成大洞。

第二組:①木船在海上航行。②木船沉入大海。

(2)討論:

①大木船爲什麼沉了?

②這個故事說明了什麼道理?用蟲眼比做我們身上的缺點、錯誤,你懂得了什麼道理?

(3)小結要點:

①開始時船上的蟲眼很小、也很少,後來發展到很多,連起來就變成大洞。海水涌進來船就沉沒了。這說明小問題不解決,會釀成大禍。

②我們身上的錯誤、缺點也是這樣,如果不及時改正,也會由小變大、由少變多,“小錯不改,釀成大錯”,像船沉沒一樣,還可能毀掉自己的一生。有錯不改多麼危險!

3.《小樹苗》的啓示。

(1)講《小樹苗》的故事,同時演示圖片。

故事內容略。

圖①一棵彎的小樹,一棵彎的大樹。

圖②一棵直的.小樹,一棵直的大樹。

(2)討論:

①小樹苗長彎了,老爺爺是怎樣做的?

(扶直、捆好。)

②老爺爺爲什麼把小樹苗扶直捆好?(演示圖①)不這樣做會怎樣?過幾年再捆行不行?(演示圖②)

③從小樹苗的故事中,你受到了什麼啓發?

(3)小結要點:

①小樹苗樹幹細、軟,變彎了容易矯正過來。樹越長大,樹幹越粗,彎曲的部分越不容易矯正。

②這和我們身上的缺點、錯誤一樣,錯誤小容易改,錯誤少容易改,初犯時容易改。所以我們改錯越及時越好。

4.“鉛筆道”的啓示。

(1)讓學生在紙上畫一條比較輕的鉛筆道,然後用橡皮擦。再讓學生在紙上同一地方反覆畫鉛筆道,然後用橡皮擦。

(2)談一談體會,受到什麼啓示。

引導:

①只畫一次的鉛筆道留下的痕跡和反覆畫鉛筆道留下的痕跡有什麼不同?

②擦起來有什麼不同?擦後結果有什麼不同?

③如果把這些鉛筆道比做我們身上的缺點、錯誤,你從中受到了什麼啓示?

(3)小結要點:

初犯錯誤,由於留下的“痕跡”淺,最容易改正,這樣才容易進步。

如果不及時改,反覆犯錯誤,犯得越多,留下的“痕跡”就越深,就越不容易改正。

5.學生小結。

(1)通過剛纔的學習,你懂得了什麼道理?

(2)通過比較,你知道知錯以後,怎樣做最好?爲什麼?

二、聽故事。《四塊糖果的故事》。

老一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有一個“四塊糖果”的故事。當時陶先生任育才小學校長。一天,他發現學生王友用泥塊砸同學,當即制止了王友,並令王友放學時到校長辦公室。放學後陶先生來到校長室,見王友已等在門口。陶先生當即掏出一塊糖果送給他:“這是獎給你的,因爲你按時來到這裏,我卻遲到了。”當王友懷疑地接過糖果後,陶先生又掏出一顆糖果放到他手裏:“這也是獎給你的,因爲當我不讓你再打人時,你立即就住手了,這說明你很尊重我。”說完,陶先生又掏出第三塊糖果塞進王友手裏:“我調查過了,你砸他們,是因爲他們欺負女學生。這說明你很正直,有跟壞人作鬥爭的勇氣!”王友哭了:“你打我兩下吧,我錯了,我砸的不是壞人,是我的同學呀……”陶先生滿意地笑了,隨即掏出第四塊糖果遞過去:“爲你正確地認識錯誤,我再獎給你一塊糖果……我的糖完了,我看我們的談話也該完了。”想一想:聽了故事後你有什麼感想?

三、深化認識。

議一議,誰做得對,誰做得不對?爲什麼?

小寶和大偉在陳阿姨窗前踢球,不小心打碎了玻璃,他倆立即向陳阿姨認了錯,還給陳阿姨送來了玻璃。從此以後,大偉再也不在別人家的窗前踢球了。小寶仍在那兒踢球。

四、聯繫實際。

1.聯繫自己知錯就改的事情,說一說這樣做的好處。

2.聯繫自己或別人的事例,說一說知錯不改的危害。

五、引導實踐

1.讀讀下面的名言和諺語,說說你是怎樣理解的。

(1)犯了錯誤則要求改正,改正得越迅速,越徹底,越好。

(2)聰明人知錯就改,糊塗人有錯就瞞。

2.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懂得了什麼道理?

3.你知道自己還有什麼缺點、錯誤沒改嗎?你準備什麼時候改,怎樣改?爲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