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院校大學語文教學的改革與實踐論文

學識都 人氣:1.01W

論文摘要:高職院校語文教育現狀令人堪憂,表現爲語文教學不被重視,片面強調思想性而忽略了對學生精神的陶冶,校園文化人文氛圍不濃等。因此,大學語文教學應樹立以學生爲本的教育思想,加強傳統文化教育,弘揚優秀的民族文化精神,重視學生語文作業的批改和評語的作用,改革考試方法,使之更適合於高職辦學的特色。加強實踐教學研究,創設生活情境,培養學生語言文學方面的閱讀、欣賞、理解和表達能力。

高職院校大學語文教學的改革與實踐論文

論文關鍵詞:高職院校 語文教學 教學改革 實踐教學

一、高職院校語文教學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1.語文教學不受重視

大學語文教學對培養高職學生的人文素質、健全人格、思想品德以及對其進行愛國主義教育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但在高職院校,大學語文在各專業中的課時分配明顯減少,語文教學不受重視。許多高職學生認爲,學不學語文對其專業技術學習和將來的就業並沒有多大的影響,有的學生甚至說語文課是可有可無的,語文學科在學生的心目中已經沒有地位。

2.語文教學中偏向思想性教育,忽略了對學生精神的陶冶

大學語文課文中精選的優秀文學作品都具有美的意境與情感、美的形象與語言,能夠激發起學生對真、善、美的追求和對假、惡、醜的鞭撻。通過對中外文學名著的學習與鑑賞,能夠培養學生的閱讀欣賞能力,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和文化品位,培養講文明、講道德、有社會責任心的高素質人才。但在目前,高職院校語文教學忽略了對學生精神的陶冶,而只注重分析課文及把握其主題思想,這樣就導致學生缺乏想象力和創造力。

3.校園文化人文氛圍不濃

語文教育與校園文化息息相關,具有人文氣息的校園文化能產生一種積極的精神力量,使學生在良好的文化氛圍中受到薰陶,在潛移默化中提高自身的素質。現在不少高職院校忽視校園文化建設,缺少濃厚的人文氛圍。校園文化的匱乏使學生的課外生活得不到充實,達不到在教中學、在學中教,最終實現不了大學語文的教學目的。

二、高職院校大學語文教學改革研究

1.樹立以學生爲本的教育思想

學生是教育的對象,尊重學生,愛護學生,努力營造一個和諧、融洽的學習氛圍是語文教育的前提,幫助學生成人、教會學生做人是教育的任務。在新的語文教育理念下,應該積極引導學生思考,着力組織和激發學生進行研究討論,激發學生的求知慾,讓學生的主動性、創造性得到充分發揮。

2.加強傳統文化教育

優秀的民族傳統文化當中蘊含着深厚的文化歷史和獨特的文化心理特徵。歷史上,孔子倡導“仁”,孟子進而倡導“仁政”,強調“民貴君輕”;屈原堅持追求國家的興盛、人格的完美,“雖九死其猶未悔”,這應是每個人的終生追求。屈原的詞、杜甫的詩、關漢卿的雜劇等等,其中包含着強烈的愛國精神和憂患意識。通過學習,使學生懂得多元並立、多樣共存,是萬事萬物的自然存在狀態,也是“和”的前提。在多元相互依存、相互制約、共同滋長的前提下,求得人類社會的協同發展和持續繁榮。“和而不同”,無論是對處理人際關係或國際關係,還是對活躍思想、清明政治、繁榮學術,都具有無庸置疑的積極意義。大學語文教學在弘揚民族文化精神方面具有獨特的優勢,即緣文釋道,因道釋文,可培養學生形成健全人格,樹立達觀、進取的'精神,弘揚民族文化的優良傳統。 3.重視學生語文作業的批改和評語的作用

教師每學期應適當多留一些語文作業與練習,並認真進行批改,寫上恰當的評語和鼓勵的話語,這也是人文精神與情懷在教學中的體現。它可以成爲師生情感交流與互動的一個平臺,從而使學生喜歡做語文作業並對語文課產生深厚的興趣。

4.改革考試方法,使之更適合於高職辦學的特色

傳統考試的一個特點是多題型,如名詞解釋、填空、選擇、簡答、論述等,學生需要背很多內容,而聽說能力與實際寫作能力卻得不到突出鍛鍊,所以我們取消了一些需學生死記硬背的題型,保留了選擇題、改錯題、寫作題(情景模擬),給出結合社會或校園實際生活的題幹,培養學生實際寫作能力,並結合平時作業的完成情況。通過以上做法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他們充分重視起每學期的語文作業訓練,起到了高職教育所要求的培養學生實際應用能力的作用。

三、高職院校大學語文實踐教學研究

1.創設生活情境,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高職語文課程的教學內容應該貼近學生的校園生活,加強與現實生活的聯繫,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在教學過程中,應注意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在教師的引導下,讓學生認真思考並積極參與。可以採用讓學生表演話劇的形式,如在講到老舍的《茶館》時,可把學生分爲幾組,讓學生根據原著自編自導並扮演劇中的人物。表演結束之後,要求學生評論他們表演的好壞和對劇情以及課文的理解,既讓學生在創新中體味了獲取知識的快樂,又鍛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與創新能力。

2.加強講練結合,培養學生語言文學方面的閱讀、欣賞、理解和表達能力

應改變以往滿堂灌的講授方法,採取講練結合的方式,在其中穿插進適當的與教學內容緊密結合的練習,做到邊講邊練、講練結合。如在講到《世說新語》(三則)中《雪夜訪戴》中的以行爲傳精神的特點時,適時地加進讓學生試分析《雪夜訪戴》中充滿詩意境界的三幅畫面的相關的練習,在美的享受和愉悅中強化新知。再如在講到季羨林的《二月蘭》時,加進《二月蘭》中作者對親人的懷念表達了怎樣的感情和人生意義這樣的問題,可以引導學生閱讀動人心絃的美文,讓靈魂在真摯的感情海洋裏暢遊。教材中所選課文,流溢出的都是股股真情摯愛,帶給人的都是陣陣心靈的顫動,“推己及人”不僅是感情的擴展,更是道德的昇華和人格的飛躍。如此無限延展,才真正體現出悲天憫人的博大情懷。儘量使學生對當堂的教學內容能夠掌握和吸收,提高學生的文化素質,從而達到培養學生語言文學方面的閱讀、欣賞、理解和表達能力的目的。

3.注重社會實踐,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語文教學可與人文素質講座相結合,如安排宋詞系列講座或外國文學系列講座等。也可與校園文化活動相結合,如開展大學生辯論比賽、普通話語言基本功大賽、語文知識競賽等,筆者經常作爲此類比賽的評委,學生參與的積極性非常高。也可與學生社團活動結合起來,如組織學生參加文學社,創辦文學刊物等。還可與校園文學刊物合作,鼓勵學生開辦校報、開展大學生假期實踐活動等。這些社會實踐豐富了學生的閱歷,提高了學生的閱讀和寫作水平,調動了學生對文學的興趣,也真正實現了語文教學的目標。

綜上所述,大學語文作爲一門人文學科,對高職院校學生的健康成長與人文素質的提高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只要我們每個高職院校的語文教師都能增強社會責任感與對學生的一份愛心,在教學中銳意改革,不斷地努力探索適合高職教育特點的實踐教學方法,並且在語文教學中始終貫徹素質教育,就一定會爲我國的經濟建設培養出更多的具有人文素質的實用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