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略本錢治理基本框架

學識都 人氣:1.93W
戰略本錢治理基本框架
面對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爲了爭奪生存和的空間,引進了戰略治理新理念。順應於戰略治理這一企業治理革命,將本錢治理導進企業戰略治理並與之融合,無疑是傳統本錢治理會計順應潮流的重大突破。本文側重探討戰略本錢治理的基本框架。

  一、戰略本錢治理的基本概念

  “戰略”一詞原屬軍事術語。《辭海》(1979年版)對戰略的定義是“對戰爭全局的籌劃和指導。”“泛指重大的、帶全局性或決定全局的謀劃”。

  將“戰略”觀念運用於企業治理形成了企業戰略治理。戰略治理(Strategic management)一詞最初由美國學學者安索夫(Ansoff)在其1976年所著《從戰略計劃走向戰略治理》一書中提出,其定義爲:企業的高層領導爲了保證企業持續經營和不斷髮展。根據對企業內部條件和外部環境的,對企業的全部生產經營活動所進行的根本性和長遠性的謀劃和指導。近年來,戰略治理通常被視爲將企業的戰略規劃、戰略實施、戰略控制與調整過程中相關戰略要素綜合而成的一種經營治理;是在對企業環境全面分析的基礎上,確立企業長期和短期目標。進而開發和實施導向目標的企業戰略的全過程。典型的戰略治理過程包含企業環境分析、確立目標與戰略規劃、戰略實施與控制、戰略業績計量與評價等階段。

  本錢治理是企業治理中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在本錢治理中導進戰略治理思想,實現戰略意義上的功能擴展,便形成了戰略本錢治理。在戰略思想指導下,戰略本錢治理關注本錢治理的戰略環境,戰略規劃、戰略實施和戰略業績,可表述爲“不同戰略選擇下如何組織本錢治理”。本錢治理服務於企業戰略的開發的實施,實質上就是本錢治理會計信息貫串於戰略治理循環,本錢分析與本錢信息置身於戰略治理的廣泛空間,與戰略的相關要素結合在一起,通過從戰略高度對企業本錢結構和本錢行爲的全面瞭解、控制與改善,尋求長久的競爭上風。戰略成木治理的基本框架是關注本錢驅動因素,運用價值鏈分析工具,明確本錢治理在企業戰略中的功能定位。價值鏈分折、戰略定位分析、本錢動因分析構成了戰略本錢治理的基本框架。

  二、戰略本錢治理的基本框架

  1.價值鏈分析

  每一種終極產品從其最初的原材料投進至到達終極消費者手中,要經過無數個相互聯繫的作業環節,這就是作業鏈。這種作業鏈既是一種產品的生產過程,同時又是一種價值形成和增值的過程,從而形成競爭戰略競爭上的價值鏈(Value—chain)。

  行業價值鏈分析與企業價值鏈分析:由作業特性決定,價值鏈一般按行業構成,相關行業之間有交叉價值鏈。任何一個企業均位於某行業價值鏈中的某一段,企業內部也可分解爲很多單元價值鏈。每個價值鏈既會產生價值,同時也要消耗資源。進行企業價值鏈分析,可以確定單元價值鏈上的本錢與效益。根據企業的戰略目標而進行價值作業之間的權衡、取捨,調整各價值鏈之間的關係。假如企業價值鏈上的所有活動的累計總本錢小於競爭對手時,就具有了戰略本錢上風。在戰略本錢治理中,往往突破企業自身價值鏈,把企業置身於行業價值鏈中,從戰略高度進行分析,是否可以利用上、下游價值鏈進。步降低成木或調整企業在行業價值鏈中的位置及範圍,以取得本錢上風。

  競爭對手價值鏈分析:在行業中往往存在生產同類產品的競爭者。競爭對手的價值鏈和本企業價值鏈在行業價值鏈中處於平行位置。通過對競爭對手價值鏈的分析,測算出競爭對手的本錢與之進行比較,根據企業的不同戰略,確定揚長避短的策略爭取本錢上風。

  2.本錢動因分析

  作業影響成木,動因影響作業,因此動因是引起本錢發生的根本原因。本錢動因可分爲兩個層次:一是微觀層次的與企業的具體生產作業相關的本錢動因,如物耗、作業量等;二是戰略層次上的本錢動因,如規模、技術多樣性,質量治理等。本錢動因分析超出了傳統本錢分析的狹隘範圍(企業內部、責任中心)和少量因素(產量、產品製造本錢要素),而代之以更寬廣、與戰略相結合的方式來分析本錢。戰略本錢動因對本錢的影響比重比較大,可塑性也大,從戰略本錢動因來考慮本錢治理,可以控制住企業日常經營中的大量潛伏的本錢。戰略本錢動因又可大體分爲結構性本錢動因(Structural Cost Driver)和執行性本錢動因(Execution Cost Driver)兩大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