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民族企業的經營治理思想

學識都 人氣:1.43W

【提要】近代民族的經營治理思想主要有四個方面:一是開拓市場和佔有市場的思想;二是張羅資金和運用資金的思想;三是人才開發與培養的思想;四是營建企業精神的思想。這些思想的確立與實施,使近代民族企業得以在同帝國主義國家的企業的競爭中爲自己爭得了一席之地。  鴉x戰爭以後,由於外國資本主義勢力的日益深進,加速了中國封建的瓦解和商品的,也爲中國近代資本主義企業的興起創造了條件。19世紀60年代,中國先是出現了由洋務派創辦的官僚資本主義企業,繼而到70年代末,民族資本經營的企業漸次產生。中國的民族資本企業自出現以來,就受到了外國資本和官僚資本的雙重排擠和壓迫,是在夾縫中求得生存和發展的。在與外國資本激烈的競爭中,固然他們在資金、原料、技術和設備方面都處於劣勢,但卻能得以逐漸發展和壯大,並敢於與外國資本相抗衡。究其原因,除客觀的世界經濟形勢和條件給民族資本企業的發展提供了一時的有利時機外,一個重要的原因,就在於中國有一批民族企業家,他們在民族企業艱難、漫長的發展過程中,形成了自己頗具特色的經營治理思想並運用於企業治理的實踐,取得了明顯的成效。

近代民族企業的經營治理思想

一、開拓市場和佔有市場的經營治理思想

民族企業爲了爭取自身的生存和發展,重要的任務就是從它所要達到的經營目標和戰略高度,來適應市場的變化。在對市場進行猜測的基礎上,制定企業的計劃,組織生產,指導企業的經營。在國外商品充斥中國市場的情況下,要贏得市場並在競爭中獲勝,就必須打破洋貨獨霸市場的局面。民族企業在進步產品質量、開拓市場方面,其經營治理思想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一)加強質量治理,開拓流通市場

外國在華企業憑藉其資本雄厚、技術先進,生產出物美價廉的產品在市場上銷售,以圖擠垮民族企業。這就迫使民族企業在產品質量上下工夫,用名牌優質產品開拓市場,佔領市場。名牌產品是企業的生命線,關係到企業的成敗,企業不創立自己的名牌產品,就不能建立企業的信譽,就得不到社會的承認,很難在市場上站住腳跟。創制名牌國貨產品對企業的發展是一種強有力的推動,它不僅是民族企業生存能力的表現,也是民族企業家抵禦外侮,以國貨優質產品擊敗洋貨,在市場上爲民族的發展贏得一席地位的愛國主義精神的體現。民族企業家深深懂得,“凡百業如欲抵禦外侮,專持國家保護政策與社會愛國心理,而不力圖改進產品,實非競爭之根本辦法”(載《中國民族火柴產業》)。爲此,一些民族企業莫不精心生產出自己的獨具特色的名牌產品,如:榮宗敬(公元1873年-1938年)、榮德生(公元1875年-1952年)兄弟企業的“兵船”牌面粉;宋fěi@①卿(公元1898年-1956年)東亞毛紡廠的“抵羊”牌毛線;簡照南(公元1870年-1923年)、簡玉階(公元1875年-1957年)兄弟企業的“雙喜”、“飛馬”牌香菸;張謇(公元1852年-1926年)大土毛紡廠的“魁星”、“紅魁”、“綠魁”棉紗等。在與洋貨競爭中,這些產品都得到了社會的廣泛信任和讚譽,充分顯示出名牌優質產品對企業興旺發達的決定性。

要保證產品的質量,必須在產品的原料上和產品生產過程中嚴格治理,並不斷更新產品,進步產品質量,改善產品性能。因此,民族企業家對以下治理原則非常重視。

1.注重原料質量,保障原料來源

原料的好壞直接影響產品質量的優劣。民族企業所創名牌,無不從原料質量進手。所謂“熟貨之良梏,視乎生貨之優劣”(張謇,《實業文鈔》)。穆藕初(公元1876年-1943年)在收購原料時,以質量爲第一標準,他主張寧可多花錢,也要採購優質原料。榮氏企業生產的“兵船”牌面粉之所以在市場上經久不衰,是由於榮德生對原料選購有嚴格的規定,他指出“貨好必真工,優質需實料”(《榮氏企業史料》,上冊)。因此,該企業在各處所辦的麥莊,盡不收失曬熱傷的小麥,進倉小麥皆由專人負責挑揀。民族企業家在嚴格控制收購質量合格的原料時,還提倡“廣集國內所有產業製品原料,分別,以期有得”(張謇,《實業錄》)。他們對原料的選購可以說是到了十分挑剔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