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中國現代音樂的真諦

學識都 人氣:9.71K
感悟中國現代音樂的真諦

上海是我國最早的現代音樂文化發源地,中國最早的專業音樂教育就從這裏開始。自20世紀初期以來,中國早期許多著名教育家、音樂家,如蔡元培、李叔同、蕭友梅、聶耳、冼星海、黃自、賀綠汀、丁善德等老前輩,他們都在這裏留下了開創中國音樂道路的辛勤汗水和足跡,並取得了輝煌的成就。他們爲中國音樂事業的發展做出了重大的貢獻。綜觀中國現代音樂的歷史,中國的現代音樂發展也就是沿着這一歷史的軌跡,在不斷向前發展和不斷地創新。在當前世界文化趨於多元化發展的重大變革的環境下,中國的作曲家們在時代的呼喚中,將古老的中國文化與現代的西方文化相互交融在一起,創作出了各種新體裁、新風格、新品種的現代音樂作品,他們同樣爲中國的現代音樂發展做出了貢獻。然而,中國的現代音樂由於歷史的各方面複雜原因,起步較晚,發展也比較緩慢。因此,在當代中國現代音樂的創作領域裏,特別是交響音樂的創作還需要得到社會更加廣泛的關注與重視。
20世紀後期以來,中國的音樂創作領域裏不斷地發生着深刻的變革。作曲家們在具體的創作實踐當中,從作品的題材內容到音樂的表現手段上,從寫作的藝術觀念到創作技法上,出現了全方位的“躍動”和“追尋”。無論是音樂創作中的個性和思想,都呈現出了前所未有的銳氣和活力。作曲家們在創作中的想象力和音樂思維的空間方面,不斷地在迅速地拓展和創新,並伴隨着世界大文化的主潮,在現代音樂創作的領域裏激起跌宕的迴響。本次“論壇”中的“交響音樂會”於4月7日晚在上海大歌劇院上演,由上海廣播交響樂團現場演出交響音樂新作品7部。從這些新作品所展示的相關內容上來看,它們在音樂的表現形式和風格上各有不同,具有相應的思想深度和創作個性,並且在藝術的追求上富有濃郁的情趣和新意。
香港作曲家曾葉發(香港文化界聯席會議主席)創作的《一調子》,是通過作者對中國廣東音樂的表層印象和風格的體驗,借用廣東音樂基本的特性素材創作而成。樂曲以單一性的主題旋律思維作爲全曲的主幹樂思發展脈絡,並且運用“主調多聲”的特殊處理方式,以加花變奏的特點進行各個聲部之間的組合與調配。作者真正的創作個性是以後現代音樂的創作思維方式,運用“非功能調性”的特殊思維處理方法統攝整體音樂的發展,而傳統性的廣東音樂並沒有任何的突顯。正如作者說:“這裏並不表示這首樂曲在於模仿廣東音樂的調性旋律風格,與廣東音樂的傳統實‘風馬牛不相及’,但聽衆不妨嘗試比較兩者的關係。”樂曲通過富有特色的配器方式構築出交響音樂的獨特音響造型,爲了體現旋律的自由引申和內在的進行,主導樂思提供了最大的動力性發展。這是作品的主要環節。和聲的運用是以主題樂思的發展需要,進行相關點綴性的特殊處理和安排。而在線條性的旋法過程中,由對位性的複合性樂思進行組合,使音樂的發展具有更加深刻的表現力。在整體的樂思發展中,作者以旋律的各種變化來顯示出作品的音樂個性,但是,所有的旋律在發展中已被各種新的樂思所掩飾。各種樂器的結合,在音色上的點綴是相應的、有趣的表現,使音樂本體的表現力富有更大的想象空間。這部作品是在上海首演,在本次音樂論壇中引人注目。主要原因是香港迴歸後,香港地區的現代音樂和交響音樂創作的發展現狀,人們還了解得不多。通過這次相關的、具有代表性的現代交響音樂作品,使人們對香港地區的現代音樂創作能夠有所瞭解,而《一調子》這部作品,從一個側面反映了香港當前現代音樂創作的一個基本概況。
王強(原上海音樂學院教授,現移居香港)創作的《小提琴協奏曲零號》,在這次音樂會中演奏了其中的第二樂章和第三樂章。由上海音樂學院研究生鄭維民擔任小提琴獨奏。作品的創作主導因素是從小提琴樂器本身的E、A、D、G四條琴絃引出,通過對小提琴音色上的調配和對演奏技巧上的進一步挖掘,使音樂在三種不同的速度和力度上形成強烈的對比。由於“交響音樂會”的時間限制,原來擬定的第一樂章沒有演奏,實爲遺憾。但是,後面的兩個樂章從音樂的總體風格上,已經能夠表明作曲家所要表達的'完整音樂創作思想。特別是第三樂章的主題構築,作者把握住了樂思的主導內核,整體音樂的發展與第二樂章的慢板形成呼應的密切聯繫。在創作的手法表現上,傳統的寫作因素富有“浪漫主義”的濃郁氣息,從寫作的技法上已經融入了現代作曲的相關手法和特徵,從而使作品充滿了新意。最爲突出的是作者在樂思的整體發展中,注重民族音樂的風格特色。同時,也賦予了作品個性化的體現。從更深的層面上來看,作曲家所要表現的是作品中所包含的人生哲學思想,也包含着作者在創作思維過程中所要表達的思想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