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美學:詩與思的對話

學識都 人氣:6.39K
生命美學:詩與思的對話
   一;
我們已經知道,任何研究都應以問題的存在爲前提,否則就無所謂美學。它是美學之爲美學的根據和最爲基本的理論生長點,也是美學家進入美學研究的入場券、身份證。然而,這只是討論的開始。更爲重要的是,既然美學之爲美學只能以問題的形態表現出來,那麼,我們所面對的美學問題是什麼,就成爲一個不容迴避的問題。換言之,要弄清楚美學之爲美學,不但要考察什麼是美學的問題,而且要考察美學的問題是什麼。;
在我看來,假如說什麼是美學的問題是指美學之爲美學的形態,那麼,美學的問題是什麼就是指美學之爲美學的內容。美學的不同的基本思路和發展方向,使得我們面對着不同的美學問題。而一種美學的生命力也往往表現爲它提出了什麼樣的美學問題,而不表現爲對已有的美學問題的簡單重複和陳陳相襲。那麼,我們所面對的美學問題是什麼呢?;
我們所面對的美學問題是多種多樣的。然而,就美學之爲美學而言,在不同的時期,它所面對的美學問題卻只能是一個。遺憾的是,到目前爲止,我們爲美學找到了“多種多樣”的問題,但卻沒有找到只屬於美學的那"一個"問題。例如,從上看,美學家已經從實證經驗、理性範疇兩個方面爲人類的美學思考作出了貢獻,但就當代美學而言,卻無論如何都只能算是美學研究中的史前史。再如,迄今爲止,我們已經習慣於一種只是把對象的實在性理解爲客觀性、邏輯性的美學,這對於一個以技術爲手段建立起來的現代來說,是可以理解的,確定性、邏輯性、分析性、可操作性,因此而成爲我們的美學準則。結果,我們往往只是從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的角度提出自己的美學問題,然而卻忽視了一個更爲根本的問題,這就是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的方法對於解開活動的奧祕實際上是於事無補的。誇張一點說,即便是所有的自然科學問題、社會科學問題都得到了回答,審美活動所蘊含着的美學問題還仍舊全然不曾觸及。相比之下,倒是在研究中堅持邏輯實證主義的維特根斯坦的態度更爲令人信服:"宇宙沒有什麼祕密,則有一些神祕"。而且,就美學的分支學科而言,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的方法無疑是必須的而且是有效的。因此從語言學的角度建構語言學美學、從認識論的角度建構認識論美學、從學的角度建構心美學、從角度建構社會學美學,也就都是必須的而且是有效的。因爲人類的審美活動畢竟與人類的語言活動、認識活動、心理活動、社會活動不元關係。然而,它們卻畢竟只是語言學美學、認識論美學、心理學美學、社會學美學所面對的美學問題,但卻不是美學(在此意義上,這裏的美學應理解爲審美)所面對的美學問題(因此,它們無疑都是一種有創造性的美學,但卻畢竟不是一種爲創造性而建立的美學。真正的美學還沒有出場)。美學所面對的不能是一些依附於語言學、認識論、心理學、社會學背景的問題,否則就只能是一些假問題。;而把美學問題轉變爲某種特殊的語言學、認識論、心理學、社會學的問題,這本身也是對於美學的藐視。何況,美學研究的歷史已經一再證實,一旦把它們上升爲美學本身的問題,其結果就無非是:不論它的答案如何,美學的困惑都依然存在。;
從美學的學科形態的角度加以討論,無疑更有助於問題的解決。就學科形態而言,美學應該屬於人文科學。這樣講,當然並不是爲了否定美學學科的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的前提,也不是爲了割斷學科間的聯繫,而是爲了確保美學自身得以存在的獨立性與合法性。而且,也是爲了更爲有效地面對美學所應當面對的問題。這意味着,美學當然可以引進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的研究方法、研究角度,但就其自身性質而言,卻畢竟不能等同於自然科學、社會科學,更不能因爲存在着上述角度、方法,就輕率地甚至是任意地改變美學的學科形態。否則不但會模糊美學的學科界限,而且會導致美學的學科本性的喪失。那麼,美學所應當面對的問題究竟是什麼呢?顯然,這應當是一個自然科學、社會科學所不去研究的問題,也應該是一個語言學美學、認識論美學、心理學美學、社會學美學所無法研究的問題,換言之,應該是一個語言學美學、認識論美學、心理學美學、社會學美學的"剩餘物"。找到這個"剩餘物",事實上也就找到了美學的問題。;
在我看來,作爲"剩餘物",美學的問題應該在美學與哲學之間去尋找。這不僅僅是因爲美學與哲學一樣都是人科,因爲美學自誕生伊始就是哲學的,也不僅僅是因爲美學研究的深度只能決定於哲學研究的深度,因此要從根本上提出美學自己的問題就必須依靠哲學的力量,而且因爲美學的問題事實上就是一個與哲學密切相關的問題一一儘管這只是一個哲學剛剛意識到的問題,也是一個哲學所無法解決的問題。這個問題,就是審美活動的本體論內涵。;
;二;
所謂本體論是一個哲學的範疇,而不是美學的一個範疇。本體論這一術語最早是在德國哲學家郭克蘭紐、法國哲學家杜阿姆的著作中出現,後來被沃爾夫採用。一般而言,在傳統哲學中思維與存在是最高範疇,關於認識的學問被稱之爲認識論,而關於存在的學問則是本體論。這樣,事實上,本體論的提出,就顯然意味着一種哲學精神、一種人文精神、一種超越精神的誕生。首先,它是對世界的一種終極關注,是對所有形而下的東西的概括,是一種形而上學的思考、自由的思考、抽象的思考。這種思考,從哲學發生的角度,是對世界本原的探索,從邏輯發生的角度,則是對哲學邏輯起點的探索。其次,正是因此,本體論所體現的就不僅僅是一種抽象思考的能力,而且是一種非功利的超越性。它預設了人類對於現實的超越性,使得人類可以通過把自身與現實世界區別開來的方式,在一定距離之外來批判地面對現實世界。最後,也正是因此,在這裏作爲本體而出現的“存在”,實際上就是一種人類白由的象徵、一種理想的世界。由此,我們不難看到,從古到今人類雖然在一切生命活動中都在追求着自由理想,但是能夠把自由理想與作爲本體的"存在"聯繫在一起的,卻只有哲學。所以,本體論是哲學之爲哲學的最爲內在的東西,是哲學所必須面對的問題,也是任何學科所奪不去的哲學領地和語言哲學、分析哲學、哲學、科學哲學、藝術哲學等等分支學科的“剩餘物”。例叫分析哲學曾經認定哲學根本就不需要什麼本體論,然而最終卻發現,它的研究雖然減少了哲學的許多麻煩,但是卻沒有推進哲學的思想進步——哲學的進步只能表現問題的消解而並非知識的積累。結果,分析哲學現在認識到,問題不是有沒有形而上學,而是我們決定進行哪一種形而上學的思考。";在這個意義上,我們甚至可以說,本體論就是哲學。本體論不存在,哲學就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