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倫理建構

學識都 人氣:3.19W

論文關鍵詞:大學英語 教學改革 師生倫理

試論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倫理建構

論文摘要:大學英語教學改革過度強調網絡教學技術手段,卻弱化了師生倫理責任,使基於“以學生爲中心”的教學改革之教學理念與實證數據形成了矛盾與衝突。對此,發現了大學英語教改中的倫理構建與學生感知價值問題,進一步分析教學改革倫理問題產生的原因,從而得出大學英語教學改革不僅要在教學技能技巧與教學手段上下功夫,而且要在教與學的倫理責任上引起師生的共同關照。
  
  大學英語教學改革要貫穿一切以學生爲中心。這一切又飽含着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教與學的關係,即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應講究人倫之理的關係。在這一對關係中,教師的教學應體現他們的責任,顯現教師課堂中的言行規範性,又牽扯到教學內容的教育性與師生教學交往行爲的道德性等。以此反思大學英語教學改革,成績應該是肯定的,大學英語以學生爲中心的教學理念重視學生的需求也是可以肯定的。可是,在成績的背後,一些實證性的調查數據顯示出學生對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感知卻不盡如人意。這種感知與學生所付出的成本的得利與得失的比值(即感知價值:“顧客價值與學生價值可作類比”,因此,顧客感知價值也可類比作學生感知價值。)卻是較低的。這一成績與實證數據所形成的矛盾與衝突,正是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強調多媒體的教學技術與手段、強調課堂上教師與學生課堂活動的互動的過度,淡化了教與學的倫理關係適當與應當。
  一、大學英語教改中的學生感知價值問題
  學生感知價值是學生感知大學英語教學服務質量與他們所付出的教學成本的比值所得出的價值。它的高低同時受到學生期望價值的影響,也就是說,學生的感知價值至少受到兩方面因素的制約:一是教師的教學服務質量,二是的學生的期望值。教學質量好壞是教師的努力能否得到學生的適當評價的問題。假設教師的教學服務存在着事實上的質量差,無疑學生的感知價值低,如果教師的教學服務質量並不差,而學生的感知價值仍然低的話,這就有可能是兩個方面的原因:一是學生的評價出現了差距的問題;二是學生的期望值不高的問題。因此,大學英語教學改革與學生感知價值具有較爲複雜的關係。有可能大學英語教學質量好,不一定學生感知價值高,相反,大學英語教學質量差,也不一定學生感知價值就低。也有可能大學英語教學質量差而學生的感知價值高,反之,大學英語教學質量好而學生的感知價值低。實際上,這種感知價值既是學生主觀的期望價值見之於客觀的教學服務質量,又是客觀的成本付出作用於主觀的利得與利失相互交織的主觀性的判斷。
  基於以上的幾種可能與現實背景,學生對大學英語教學服務質量的感知價值具有特殊性、複雜性與多變性等特徵。首先是特殊性。現實中,學生對大學英語教學的期望值偏高:一是大學英語系我國高等教育中一門重要的基礎課程;二是它的教學質量高低直接關係到我國21世紀人才的素質和實際工作能力的培養;三是學生認爲大學英語屬於工具型的課程,他們對這門課的期望值較高,因爲它直接關係到學生出國、升學、考證與就業等多方面的特殊的現實問題。其次是複雜性與多變性。學生對大學英語教學的感知價值具有不可確實性。學生對大學英語教學所感知的教學質量而得出的感知價值低於期望價值,學生滿意度就低。如果說顧客滿意度是顧客在消費時對商品和服務的感受、需求或期望與評價,那學生滿意度即是學生接受教育教學服務時的感受、需求或期望與評價。基於現代營銷觀念將滿足顧客的需求作爲最大的目標,其實大學英語教學也是如此。顯而易見,學生的期望值過高,將影響學生的感知價值。由於學生的社會經歷、知識面、家庭背景與需求等項的差異性,他們主觀上的期望值當然也是複雜多樣的。學生的需求也是動態的,它正隨着社會發展與社會需求的變化而變化,學生的需求與學生的期望值相關。據此,高需求導致高期望值,換言之,要提高學生感知價值,須關注學生的期望值,關注期望值恰恰又是關注學生的需求。
  由此可見,大學英語教學質量與學生感知價值既有正相關,又有一點相關,還有負相關,甚至無關。客觀地說,應該是正相關,可這一正相關卻往往受到學生的主觀因素與社會的客觀因素的影響,使正相關常常發生變化,這些變化正是問題所在。它會影響大學教學改革的進程,也會影響大學英語教學中的師生關係,還會影響師生之間的倫理關係。
  二、大學英語教改中的問題及學生感知價值的倫理意蘊
  回顧大學英語教學改革20多年來,經歷了教育體制、教育結構、教學大綱、教學觀念、教學方式方法、教學內容、測試與評價、教材與教育手段、學習方法求新求變與多渠道、全方位、多元化的改革後,踏出了一條大學英語改革與發展之路。但是,這些教改式的教學逐漸偏向強化教學技術的有效性,在一定程度上輕視了教學本身的品性構建,使教學中屢屢出現了一些不夠人道的病態教學,倫理困境成爲教學中的普遍現象,主要表現在教學中人文價值的缺失,多媒體教學的問題與新模式教改中自主學習的問題,目前大學生英語教學缺少實際的倫理問題關注,難於發現現象背後的深層次問題。
  第一,學生的問題。經濟爲中心的多元化思想,強化了學生的功利主義學習意識,淡化了學生尊師重教的思想。據伍曉慧的實證調查顯示:“學生的行爲受工具型動機支配不喜歡參與課堂學習”,“46.5%的學生不太適合新教改模式下英語課堂,新模式對課堂情景的動機產生的負面影響”,“學習者動機減少或缺失行爲不僅影響學習者的學習動機,而且影響教師的課堂教學動機”,新模式下“90%學生認爲英語教師應該理解學生”,“68%的學生認爲他們和英語教師之間相互瞭解很少”,教師接受調查的'人中,“94%的認爲新模式不利於師生、生生之間互相瞭解、溝通”,“95%的教師認爲新模式不利於學生課外準備活動的有效進行,學生不配合反過來使教師的動機減弱”。從師生調查中共同指向兩個問題:一是新模式下的大學英語教改師生缺乏理解;二是學生不夠喜歡參與課堂活動。
  第二,教師的問題。教學對教師品格的要求具有首要性與責任性、教學內容的教育性、教師的情感性等特點。這些要求與大學英語教學的職業倦怠症高達70%的比率形成了反差。對於教師職業倦怠,勢必影響教學行爲不規範、不認真備課甚至不備課、教學態度不端正、教學內容不夠豐富、教學主題思想不夠突出、缺乏育人的教育性、不能爲人師表,並以不公正、偏心等去歧視學生,表現在舉止上的輕浮與功利主義、拜金主義思想等問題。而對待學生的問題上,教師的責任感不強,對學生較冷漠傷害了學生的自尊,教學中有時也不公平,不夠關心教學的公平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