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認識主體性的負面效應

學識都 人氣:2.42W
論認識主體性的負面效應
【提要】認識主體性是指認識主體的自覺能動性,人們可從不同角度對這種自覺能動性進行考察。本文從功能上看待認識主體性及其負面效應。如果說認識主體性的積極作用就表現爲認識主體的各項功能的發揮的話,那麼認識主體性的負面效應就表現爲認識主體在發揮各項認識功能時帶來的主觀隨意性。這種負面效應歸根到底來源於實踐的不完善性,但認識主體性的負面效應並不否定知識的客觀性,知識的發展是一個不斷超越認識主體性的負面效應而走向新的客觀性的無限的過程。 【關 鍵 詞】主觀性/客觀性/認識的主體性 【 正 文 】
凡事有一利必有一弊,認識的主體性也是如此。人們在發揚認識的主體性去努力達到知識客觀性的同時,卻發現它也帶來了不少負面效應,這些負面效應也着知識的客觀性。
認識的主體性之所以會帶來負面效應,是因爲認識的主體性本身就包含着主觀性這一環節,這樣,當人們發揚認識主體性時,其中的主觀性也往往隨之進入了認識過程和認識結果中,並由此造成了知識客觀性的相對性。
認識主體性的負面效應造成了許多人的困惑。有些人認爲,既然認識的主體性會帶來主觀性,那麼知識就再無客觀性可言,有些人則由於認識主體性的負面效應而否定認識主體性本身,進而視認識的主體性爲大敵,認爲既然要堅持知識的客觀性原則,就應當限制、少談甚至取消認識的主體性。因此,怎樣看待認識主體性的負面效應?認識主體性的負面效應產生的原因何在?認識主體性的負面效應是否意味着知識客觀性原則的破產?所有這些都成爲不可迴避的。我們在此也做一些探討。
一、認識主體性的負面效應的表現
認識主體性的負面效應表現在:人們在發揮主體的各方面認識功能時,也有可能帶來各種各樣的主觀性、武斷性、片面性。
認識的主體性意味着認識主體的自覺能動性,即認識是主體有目的的能動創造的過程。但是,這一有目的的創造過程同時也潛伏着脫離客觀性原則的可能。如果這裏的目的缺乏客觀基礎,那麼這樣的目的就有可能把認識引向主觀性的誤區;另一方面,認識是主體能動的創造過程,但是如果這裏的創造不是建立在尊重客觀現實和客觀的基礎上,而是不切實際的憑空創造,那麼這樣的創造也會使認識脫離客觀性。具體地說,認識主體性的負面效應即由此帶來的主觀隨意性至少有以下表現:
第一,隨意性選擇。如果選擇不是建立在對對象的全面理解、對主客體關係的全面把握的基礎上,而只是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和願望作出的,這樣的選擇就是隨意性選擇。其結果是或者把錯誤的邏輯起點、思想材料引入認識過程,或者把不合適的加以運用,由此造成認識的主觀性。
第二,隨意性約定。不考慮命題、原理等是否具有客觀有效性,不經過實踐的反覆檢驗,而只根據權力等方面的需要便把這些命題、原理等約定爲真,這樣的約定便是隨意性約定。
第三,隨意性抽象。不是從對象的全面的客觀的關係出發來抽取出它們的必然本質和共同屬性,而只是從主觀因素出發,抽取對象的偶然特徵,這樣的抽象就是隨意性抽象。
第四,隨意性綜合。只看到事物、要素的個別共同點,不考慮它們之間的本質聯繫便把它們綜合在一起,如“把鞋刷子綜合在哺乳動物的統一體中”,(注:《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第81頁。 )這樣的綜合便是隨意性綜合。
第五,隨意性建構。不使用可靠的思想材料,不運用具有客觀有效性的方法,想當然地建立各種認識上的結構,這樣的建構便是屬於隨意性建構。
總之,認識主體在發揮各項功能時,既有可能增強認識的客觀性,也有可能導致認識的主觀性。這種主觀性便是認識的主體性在認識活動中的負面效應。
二、認識主體性的負面效應產生的原因
認識主體性的負面效應同各種差異性密切相關。具體地說,認識主體性的負面效應主要由下列三種差異性的不良影響造成:
第一,認識主體的差異性的不良影響。主體的自然差異性與造成認識主體性的負面效應是有關的,儘管它的作用十分有限和十分間接。主體的自然差異包括遺傳上的差異性、身體素質上的差異性、年齡上的差異性、性別上的差異性和由地理環境造成的差異性。這些差異性雖不能直接造成認識的主觀性,但它們會造成人們在個性、氣質上的差異,造成人們在理解力、想象力、思維方式上的差異,從而 間接地影響人們看問題的方式,並由此影響人們在看待特定問題時所能達到的客觀性的程度。主體在發揮各方面認識功能時,情緒、性格、思維速度等都會影響當時發揮的效果,其中有的產生了積極作用,有的則間接造成了負面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