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析外語教育理念與和諧文化建設教育論文

學識都 人氣:1.19W

和諧文化建設既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條件,也是推進經濟與社會和諧發展的必然要求。和諧文化建設的核心問題是培育人的和諧文化精神、營造社會的和諧文化氛圍,使和諧文化與和諧社會的構建相互交融、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現代教育應重視培育人的和諧思想,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在教育理念上,要認真研究和諧文化的內涵和意義,重視人文教育、文化建設,切實提升辦學品位。外語教育作爲現代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應是擺脫了各種功利性目的、以人爲本的教育。外語教育應在教育理念和人才培養目標上突出體現和諧文化的要求,在和諧文化建設中發揮積極作用。

試析外語教育理念與和諧文化建設教育論文

一、外語教育應堅持“和而不同”的教育發展戰略

社會主義和諧文化是社會主義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建設協調發展而積澱的現代文化,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共同理想、價值觀念和道德規範,是包含經過合理揚棄的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是有別於西方腐朽沒落文化的先進文化。和諧文化是以和諧爲思想內涵、以文化爲表現形式的一種文化。“和而不同”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華。我國傳統文化一向重視差別,很早就認爲“不同”是事物發展的根本。社會主義和諧文化作爲一個思想體系,其根本特徵就是“和而不同”,即承認不同國家或民族文化之間的矛盾與差異,在堅持文化建設爲人民服務、爲社會主義服務的前提下,追求不同文化的相互吸收、相互交融,達到和諧的統一、全面發展、共同繁榮的目標。

我國高等外語教育要以傳統文化爲根本,汲取外來文化的精髓,進而促進民族文化的創新與和諧發展。借鑑和學習外國語言與文化要遵循和諧文化的理念,運用“和而不同”的發展策略。將和諧理念運用於外語與外語文化的學習,就是既不丟棄民族文化,也不拒絕外來文化。學習借鑑不是盲目模仿和照搬,更不是以取代本民族文化爲代價,而是以我爲主,爲我所用。學習外國語言與文化,首先要對自己民族的語言與文化有深刻的瞭解,要自覺保持我國文化的獨立性,同時,還要以開放的心態來學習外國文化,進而促進本民族的文化創新與和諧發展。外語教學要從我國的現實出發,對外來文化做具體分析,大膽學習和借鑑一切有利於加快我國和諧文化建設的有益經驗和提高我國人民精神境界的文化成果,使中華文化不僅植根於民族傳統文化的沃土,而且能充分汲取世界優秀文化成果的精華,不斷繁榮發展。

二、外語教育應培養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

經濟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背景對人才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外語教育需要培養與經濟建設、和諧社會構建相適應的高素質人才。外語教育肩負着重要的文化使命,是溝通中外文化的重要橋樑。但是,我國高等外語教育中片面強調教育的工具性,從根本上削弱了人文主義教育的傾向,結果導致學生的外語語言技能得不到提高,文化素質的淺薄日益顯現。在跨文化交際中,顯示不出來自文化大國的學者所應具有的深厚文化素養和獨立的文化人格。

教育首先應該是關注人的發展的教育,即使受教育者成爲一個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的人的教育。外語教育應與人文教育相互結合,致力於人的全面發展。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於2002年提出,人的全面發展首先表現在“身體與靈魂、智力與情感、創造力與敏感性、自主與責任、社會良知與契約以及民族、文化、精神價值等各個方面”。學習者不僅要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同時,還要學會與人相處,更重要的是要學會做人。因爲一個只有專業知識和技能而無人文素質的人,就像一個工具,始終還是一個不完整的人。只有具備了必要人文素質的人,才能成爲一個完整意義上的人。外語教育是一門人文學科,不是純粹的工具課程。外語教育不能僅僅停留在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的傳授上,而要把培養和樹立他們正確的價值觀和世界觀放在首要的位置,培養具有健全的人格、高尚的情操、遠大的理想以及強烈的社會責任感的人。正如許國璋先生所說:“我教學生從來不以教會學生幾句英語或教會一種本事爲目標,而是教會怎樣做人。英語教育是用英語來學習文化,認識世界,培養心智,而不是英語教學。”因此,外語教育不但要培養學生具有紮實的專業基礎知識,而且要培養具有深厚的人文素養和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

三、外語教育應樹立文化自覺意識

學生文化自覺意識的培養是外語教育不可忽視的一項重要內容。費孝通先生在20世紀90年代提出了“文化自覺”的概念。費先生認爲:“文化自覺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對其文化有自知之明,並對其發展歷程和未來有充分的認識。也可以說,文化自覺就是在全球範圍內提倡‘和而不同’的文化觀的一種具體體現。”我們可以理解爲,文化自覺就是深刻認識自己的文化傳統,並發展自己的文化傳統,在確認自己文化價值中與他文化共建人類文化。高永晨教授認爲,具有文化自覺意識,在認識上主要表現爲交際者在跨文化交際中能夠正視和尊重文化的多元性和差異性,能自覺反思和調整民族本土文化與異域文化之間的差距。因此,外語教育要樹立文化自覺意識,學習外國語言與文化要建立在對本民族文化的熱愛和繼承的基礎上,並且要把追求文化自覺意識,作爲外語教育重要的重要價值目標,讓多樣文明達到“和而不同”的境界。如果沒有這種文化自覺意識,我們就很難完成對外來文化的理解、消化和傳播。 但是長期以來,我國外語教育尤其是外語類大學教育,在課程設置上和教學內容上一直未將本民族文化教育放在首要的位置,沒有從文化自覺的角度來看待自己本民族的語言與文化。這使許多青年學生認爲“西方文明優於中國文明,西方文化優於中國文化”,盲目地“與國際接軌”,導致一些青年學者在跨文化交際中屢屢出現“中國文化失語症”。實際上,國際化並不是完全西方化,並不是完全按照西方人的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念來思考問題和看待事務,而是對自己本民族的文化要有更深刻的認識,然後才能更好地吸收外來文化的精華,否則就會食洋不化。外語課程作爲文化傳遞的重要工具,一方面要引導學生學習西方的優秀文化;另一方面要提升學生對民族文化的認知自覺性。正如中科院院士楊叔子先生所說:“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如果沒有現代科學,沒有先進技術,一打就垮。而如果沒有優秀的歷史傳統,沒有民族人文精神,不打自垮。”因此,在多元化環境中,要促進多元文化的交流與融合,保證文化的和諧發展,提高文化自覺意識顯得十分重要。

全球化背景下的外語教育,還肩負有培養民族文化認同感和維護國家文化安全的責任。隨着全球化進程的不斷深入,各種文化價值觀念不同程度地侵擾、解構我們的國家意識形態、民族認同和價值觀念。外語教育處在文化交流的前沿,要自覺抵制腐朽文化,爲我國建設和諧文化把好關。教學中在學習與借鑑外國語言文化的同時,還要引導人們摒棄一切外來的腐朽文化和一切不利於我國社會主義和諧文化發展的思想。以文化安全的警覺對待世界文化。長期以來,一些西方大國奉行文化霸權主義,加緊對發展中國家特別是社會主義國家進行文化滲透。尤其是美國運用經濟、文化教育等手段向我國滲透其文化、價值觀念、政治模式和制度理念等,千方百計地推行西方的文化和價值觀念以達到稱霸世界的目的。我們在學習外語和外來文化的同時,要把確保民族傳統文化擺到重要的位置。在文化交流中始終保持自己的理想、信念和原則,抵制西方腐朽沒落文化的侵蝕,維護國家文化安全。

四、外語教育應樹立平等的語言文化觀

外語教育要使學生樹立正確的語言文化觀,以平等的態度對待各民族的語言與文化。賈玉新教授提出“文化相對主義”,即任何一種文化都不能作爲其他文化的評價參數,一種文化的言行應該按照自己的文化標準來理解和評判。王宗炎先生說:“對自己的文化、語言和人家的文化、語言該怎麼看待,這是一個複雜的問題。強國或強大民族傾向於自高自大,認爲人傢什麼東西都不如自己,這是民族中心主義;弱國或弱小民族自卑,認爲人傢什麼東西都比自己好,這是懼外心理。”世界上各民族的'文化都有自己本民族的文化特徵,有着自身產生和發展的規律,它們都是平等的,沒有貴賤優劣之分。在外語學習過程中,我們應該將不同民族的文化看做是人類文化系統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平等的眼光看待,並在平等的位置上進行比較和學習。

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是外語教學的一項重要目標。跨文化交際是不同文化之間的交流,是本土文化與外來文化之間的交流。因此,在教學中外來文化和母語文化都是重要的教學內容。教學中如果缺失本土文化,就等於缺失了交際的一方,交際就無從談起。作爲交際主體的人是一定的文化產物,交際雙方以及他們所承載着的各自的文化,這種文化差異才是跨文化交際的前提。教學中要注重培養學生平等的跨文化交流意識,避免外語課堂上過分強調對外國文化的學習和適應,使外語教學成爲宣傳英美社會文化的工具,而忽視本民族文化學習,把自己擺在一個下位交際的位置上的現象。再者,一個民族的生命力就在於它擁有自己獨特的文化。失去了本民族文化的基礎,一味模仿,交際就失去了魅力。在跨文化交際中,對其他文化的盲目崇拜是缺乏民族自信心的表現,而“我爲華夏,佊爲蠻夷”是文化霸權思想在作怪。跨文化交際是在平等基礎上的文化交融,文化平等意識是建立在對外來文化的尊重包容和對本民族文化了解認同基礎上的。沒有對本民族文化的深刻理解和認同,就沒有民族文化自豪感和自信心,在跨文化交際中只能處於從屬地位。學生樹立了正確的語言文化觀,才能在跨文化交際中去積極地適應目的語文化,更好地理解對方,同時,也要客觀地展示母語文化,贏得對方的尊重。外語教育不僅要學習與引進國外文化,同時,還要擔當着本國文化輸出的任務。向世界介紹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悠久的歷史和價值觀念,讓外國人在相互比較中進一步瞭解中國,喜愛中國。

總而言之,和諧文化建設爲中國特色的現代教育賦予了新的使命。現代教育不但要傳承文明、傳承文化,還要創造文明、創造文化。外語教育要體現和諧文化的理念,要深刻認識和諧文化的歷史意義和現實價值,充分利用教育資源,汲取合理的思想內核融入外語教育之中,賦予傳統文化新的時代內涵,使之與當代社會相適應,與現代文明相協調,不斷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我們要學習與借鑑外來先進文化,堅持“和而不同”的教育發展戰略,培養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讓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