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兒音樂教育論文

學識都 人氣:4.95K

音樂教育是幼兒的全面素質教育的一種重要的實踐形式。本文就來分享一篇少兒音樂教育論文,希望對大家能有所幫助!

少兒音樂教育論文

第一篇:幼兒園啓蒙音樂教學策略

一、幼兒的啓蒙教育

1.教學設施的重要性對於音樂教學而言,必備的教學設施以及多媒體教學都是十分重要的,音樂樂器的欣賞以及韻動的聆聽都是十分關鍵的。部分地區的教學設施十分落後,這就需要國家進行相對扶植。或者可以通過一些較廉價的音樂器材中進行簡單的鍛鍊,但是音樂器材的鑑賞仍舊值得關注。

2.教師素質的提升很多學校的音樂教師也許本專業根本不是音樂,而是其他專業,恰好缺少音樂教師而去任職了音樂教師或者是一人擔任好幾個職位。所以教學質量可想而知,只有提升教師的素質才能從最根本上解決幼兒的音樂素養問題。學校定期舉行教師進修,不斷的提升教師的素質,只有這樣才能夠符合教學宗旨。爲師者“傳道、授業、解惑”,是“光前、裕後、利今”的事業。幼兒園教育中最重要的基本力量是教師,她們也是做好高質量幼兒教育事業最主要、最直接的創造者。

二、教學計劃的改進

1.教學活動的設計對於當前的教學來講,教學活動的比重應該加大,教學活動的設計是根據幼兒的興趣進行設計的,幼兒處於思維活躍的階段,要針對發散幼兒的思維進行遊戲設計,讓孩子們在愉快的氛圍中得到了學習。可以進行音樂鑑賞、猜歌單、唱歌評比等,對於表現好的小朋友還可以進行張榜公佈,並且在照片旁粘貼小紅花,以資鼓勵。

2.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針對幼兒教學很多教師會覺得力不從心,因爲幼兒的心智並不健全,所以針對幼兒的教育就必須要拿出專門制定的方案。針對不同的孩子教育的方式針對不同的方法,有的孩子比較聽話,有的孩子比較自我等等,這時候要積極與家長進行溝通一起研究針對幼兒的教育方案。開展幼兒科學探究活動,單靠幼兒園的教育是遠遠不夠的,還應取得家長的支持與配合。科學的家庭教育觀念、正確的教育方式方法,對幼兒探究能力的發展,科學素養的形成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3.區別教育針對不同的幼兒可以進行區別教育,有些幼兒可能對舞蹈比較感興趣,有的幼兒對聲樂感興趣,有的幼兒可能對樂器感興趣。此時就可以針對不同類型的孩子進行區分教育,針對各自的愛好進行教育而不是過去的一網打盡式教育,那樣的教育最終的教學成果並不是很可觀。

三、有效教學策略

1.針對問題進行改進在教學過程中肯定會存在這樣或者那樣的問題,此時教師們的職責就是及時上報在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並在不斷的教學過程中及時發現並且在上報之後進行集體討論。也可以針對國內外的優秀教育模式在針對當地的教學加以綜合,最終擬定最適合當地的教學模式。問題到來之後,大家齊心合力進行問題的改善就會講問題解決,社會、家庭、學校共同的努力會解決最終的問題。針對幼兒教育一定要首要進行對幼兒心理分析,心理分析看似與教學無關,卻能夠起到幫助教育者走捷徑的幫助,所以針對幼兒心理進行恰當的分析之後,幼兒們的一舉一動所要代表的意思都會盡收眼底,在針對其表現出的意思進行教育則是非常方便的。

2.教學環境的改善教育環境作爲一種"隱形課程",其在開發幼兒智能、促進幼兒個性和諧發展等方面所發揮出的獨特功能和作用,已越來越引起大家的重視,創設環境成爲幼兒園工作的熱點,但因種種原因,許多幼兒園在具體操作上還很不到位,從而影響到環境整體教育功能的發揮。

四、結語

幼兒的教育主要是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以及對知識的探索和創新思維,先在他們幼小的心靈中簡單有一個大致的輪廓,算是入門教育,針對音樂教學就是先讓同學們對音樂器材和簡單的音樂知識有大致的瞭解,在愉快的遊戲氛圍中不斷的增加音樂知識。爲今後的音樂之路奠定基礎。開發幼兒的嗓音,根據幼兒的喜好進行分類教學也是非常具有意義的,在國家的扶植之下,針對音樂設施不健全的地區加大扶植力度,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我國的幼兒音樂教育定會越來越完善。

第二篇:幼兒園打擊樂教學策略

一、趣味遊戲展開策略

1.聲音遊戲展開策略。即模擬活動中即將運用到的生活化材料的聲響。如中班打擊樂活動《熊出沒》,教師運用厚的塑料盆以及簸箕與鋼絲球摩擦分別表現熊二走路時的“咚咚咚”以及光頭強電鋸砍樹時的長音“哧———”,因此在活動的開始部分,教師通過引導幼兒用聲音模仿熊二走路及光頭強砍樹時的聲響,讓幼兒能夠快速地進入角色扮演的氛圍中,通過聲音的模仿感受不同角色帶來的不同體驗與感受,爲生活化材料的樂器演奏做好鋪墊。

2.肢體遊戲展開策略。即通過簡單的身體律動感受生活化材料的演奏方法。如大班打擊樂活動《竹竿舞》,活動開始部分,教師引導幼兒用簡單的手部律動“開、合,開、合,開、開、合、開”來體會跳竹竿舞的節奏以及敲打竹竿的基本動作及節奏。運用在活動的開始部分,這樣的方法簡單明瞭,並且愉悅的氛圍貫穿活動始終,幼兒充分感受到竹竿舞的熱情。

3.情境氛圍展開策略。即簡單的故事及語言的引導。如小班活動《有趣的舞會》中,教師簡單地創設蜜蜂與小兔子舉行舞會的故事情景,並在情境中用聲音模仿蜜蜂的“嗡嗡聲”及小兔跳舞時的“叮叮聲”爲運用塑料袋及玻璃瓶進行打擊樂演奏創設良好氛圍。又如中班活動《植物保衛戰》中,教師通過創設種子發芽的情景並模仿“西瓜”投手和“豌豆”投手的投彈動作及投彈時的輕與重,爲用不同的方式讓圓凳發出輕與重的聲響開了個好頭。

二、形象圖譜推進策略

它分爲兩個部分,即預設的圖譜及活動中隨機添加的圖譜。徐卓婭說:“圖譜,就是用最明白最簡單的圖畫形式來表現音樂的一種方法。因此,運用生活化打擊樂材料進行打擊樂教學的圖譜的製作就更爲靈活並且對教師提出了更大的考驗。如在大班活動《大中國》中,教師預設了一份節奏圖譜,但是在活動的過程中,由於幼兒的自由發揮及探索,不斷地找來了教室裏他們覺得適合的(教師預設之外)可以運用到活動中的生活化材料。這時候,教師爲了更形象地分配角色,隨機在圖譜中簡潔形象的畫出幼兒手中的不同材料,並根據幼兒的經驗做出標識進行角色分配,有效地指導幼兒探索及創造性的演奏,推進活動的繼續進行。

三、探索創作延伸策略

分爲“探索”與“創作”兩方面。《指南》指出“珍視幼兒生活和遊戲的獨特價值,充分尊重和保護其好奇心和學習興趣,最大限度地滿足幼兒通過直接感知、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獲取經驗的需要。”傳統打擊樂器的演奏方法已具有相對固定的模式,而生活化材料更具探索及創作的意義,幼兒能在探索過程中不斷髮現與創新生活化材料的演奏方法及不同的演奏方法產生的不同音效。“探索”即通過嘗試操作,探索同種生活化材料不同聲響。如中班活動《植物保衛戰》中,教師利用幼兒園裏幼兒的塑料圓凳給予幼兒探索及嘗試的空間,思考“豌豆”及“西瓜”投手投彈時會發出怎樣不同的音效,鼓勵幼兒探索用什麼不同的方法使圓凳發出不同的音響,與“豌豆”及“西瓜”投手投彈的音響相匹配。在教師的引導下,幼兒不斷地探索,嘗試,通過敲擊、刮奏等不同的方式使圓凳發出不同的聲響,形象地表現“豌豆”與“西瓜”投彈的聲音。我們的教師在組織生活化材料打擊樂教學活動時,爲了讓幼兒獲得美好的音樂感受與體驗,並根據活動的需要,把趣味遊戲展開策略、形象圖譜推進策略、探索創作延伸策略以及指揮策略互相交織,穿插在一起綜合使用,它們在實際教學中沒有絕對的.分界線。最後必須說明的是,以上幾種教學策略是我們的教師在生活化材料打擊樂教學的實踐中探索出來的一些積極經驗,我們鼓勵廣大的教師能在此基礎上繼續探索出更多積極經驗。

三篇:幼兒園多元化音樂課堂教學探究

一、學習內容多元化

內容的選擇上實現多元化。以往的幼兒園音樂教學內容受教材及價值觀的限制,內容單一,侷限在中國文化特色範圍內。多元化音樂教學主張從選材上體現出放眼世界的觀念。讓我們的孩子在音樂課上也接觸到許多外國的民歌,通過學習各國各民族的音樂爲孩子初步建立世界的概念。因此,在每個年齡段的學習內容上都應該適當選擇一些外國的音樂。

二、學習手段多元化

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是變化大,速度快,甚至可以用“日新月異”來概括,對於不同年齡的幼兒,他們的發展水平和發展需要也不一樣。因此,幼兒對音樂學習的感知力、表現方法也不同。因此我們就應該爲幼兒提供不同的學習手段以滿足他們身心發展的需求。

(一)小班音樂遊戲化

遊戲是3~4歲幼兒的主導活動。由於這個時期幼兒想象活動異常活躍,因而他們的遊戲也非常有趣,他們可以給任何一樣東西加上他們所想象的象徵性意義,例如,一片樹葉在過家家時可以當作盤子,在買東西時可以當錢用;一塊木片,一會兒當火車,一會兒當手上槍,一會兒又當木頭人。每一種遊戲都有孩於自命的意義,任何一個遊戲裏都藏有打開孩子心靈大門的鑰匙。這個時期幼兒遊戲的另一個特點是共同遊戲,他們不再像1~2歲幼兒那樣各玩各的。其次,3-4歲階段是規則和秩序感形成的敏感期。因此將遊戲化作爲小班的音樂學習手段,會更適宜他們的學習特點,並且更能保護幼兒敏感期身心得到良好發展。

(二)中班音樂律動化

與小班幼兒相比,中班幼兒非常好動,手腳靈活。動作進一步發展,活動能力增強,喜歡跑、跳、攀、鑽等各種活動。肌肉的靈活性及用眼的協調性增強。他們需要通過感覺、知覺以及各種活動來探索世界,建立對周圍環境的認識和概念。這個階段應該讓讓孩子多運動。其次,4-5歲階段是器官協調、感覺與運動整合的敏感期,動作開始萌芽。所以說,音樂律動化會更適宜中班幼兒的學習特點。並會更有效促進幼兒動作發展。

(三)大班音樂節奏化

5-6歲幼兒手指小肌肉快速發展,已能自如地控制手腕;運用手指活動,他們能長時間專注地探索物體的多種操作可能。他們的合作意識在逐漸增強,具有審美傾向。其次,5-6歲階段是精確感覺、精細運動開始發展的敏感期。以上特點說明大班幼兒正是節奏樂學習的良好時期。節奏樂學習能有效促進幼兒手指精細動作發展。同時更注重幼兒合作習慣的養成。

三、學習形式多元化

以往的音樂活動形式只侷限在唱歌、律動、欣賞、音樂遊戲。而隨着教學資源的不斷豐富,學習形式也呈現出了花樣翻新的特點。例如:玩奏樂器、唱遊活動、音樂體驗等等活動都比較受孩子喜歡。因此,在音樂學習方面老師要做到融會貫通,讓幼兒在不同形式的音樂活動中體驗音樂。

四、學習量的多元觀

多元化的教學觀在學習量上提出了突破性的創新。就是對每個年齡段孩子的學習總量不做限定,而是根據各年齡段孩子學習目標和手段的不同,以及孩子對音樂活動的興趣做隨時調整。小班音樂活動主要目的是讓幼兒以遊戲化的學習手段來體驗音樂帶給自己快樂的情緒,掌握技能不作爲主要關注點。所以就要有大量的豐富的音樂讓幼兒充分體驗。中班音樂活動的目的是讓幼兒通過身體的動作來體驗表現不同的音樂,幼兒在這一個年齡段正是好動、動作開始萌芽的階段。因此要有一定量的內容讓他們學習。大班音樂活動的目的是在敲敲打打的打擊樂中體驗音樂、表現音樂。打擊樂在表現音樂方面要求幼兒動作更精細化。因此,在學習量的定位上要實現精而少。

五、學習方法多元化

教學方法多元化是指每一種音樂形式的具體教學方法實現多元化。例如:小班唱歌遊戲化傳統的教法是先學會歌曲再遊戲。但是多元化教法就開發出三種方法:前遊戲、貫穿始終的遊戲、後遊戲。中班歌表演的教學方法可以是情境創設法、角色扮演法、創編綜合法、唱跳奏聯合表演法等。學習方法的多元化會使課堂變得更加豐富,能夠活躍孩子們的思維,對培養幼兒的創造性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六、評價內容和方式的多元化

多元化的評價模式是實現音樂教學多元化的保證。評價內容也直接關係到幼兒的發展觀。在多元化的時代背景下,人才觀早已發生根本性的變化。我們對孩子的評價不只侷限在專業素質能力(學會了幾首歌,會跳幾個舞)還要關注非專業素質能力(合作、耐心、創造性等等)的發展。另外,在評價孩子的方式上,也不能用測評、逐一考覈的方法來評定孩子。而要把日常學習活動中觀察到的孩子的表現作爲評價孩子的依據。例如:大班節奏樂學習的一個重要的目標就是幼兒合作能力的培養,而合作性只有在學習活動中才能發現。另外,小班幼兒的音樂感受力也只有在他們感興趣的遊戲中才能顯示出來。所以,老師只有通過細心的觀察才能真正發現孩子的進步。也能感知自己教學的效果。

第四篇:幼兒園音樂教學研究

一、激發幼兒對音樂的情趣

(一)抓住幼兒的心理特點,調動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通過音樂教學活動可以使幼兒樹立集體意識、合作精神,提高人際交往能力。音樂內在的節奏、韻律,以及音樂遊戲等都會給幼兒帶來一種輕鬆、愉快的感受,他們在寬鬆的教學氛圍中,會形成自律、自我激勵的良好習慣。同時,在音樂活動中,幼兒能感受到集體合作的樂趣,學會了和他人的交往、合作,學會了尊重他人、欣賞他人、理解他人。培養幼兒對音樂的學習興趣,對提高音樂教學效果有很大的作用,那麼,如何激發幼兒學習音樂的興趣呢?

1.豐富多彩的教學方法

活潑好動是幼兒的天性,他們缺乏自我控制能力,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運用動靜結合、情景交融等多種教學方法,調動學生的感官,讓他們去感受音樂、理解音樂、欣賞音樂。

2.利用音樂教學語,激發學生的情趣

音樂教學語就是音樂活動中一些點綴性的語言,比如,在開展音樂教學之前,教師可以播放一首歡快的音樂,使幼兒動起來,表示音樂活動馬上開始了。這樣的教學方式既符合音樂教學的特點,也能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還可以開拓學生的視野。如運用節奏語可以讓幼兒感受到音樂的速度和力度,從而培養了幼兒的節奏感;運用手勢語,可以起到無聲勝有聲的作用,有效的指揮能夠啓迪幼兒的情感,使他們與教師產生情感共鳴;運用體態語,就是教師通過一些動作讓幼兒感受到教師的情感。比如,教師洋溢歡欣的笑臉,可以讓幼兒熱情高漲,精力倍增;教師親切的眼神,可以把幼兒帶入一個溫柔的意境中去。

3.爲幼兒提供自我表達和表現的機會

只有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教學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傳統的音樂教學中,教師往往忽視了幼兒主體作用的發揮,沒有爲他們提供自主發揮的學習氛圍,只注重技巧訓練,忽視了興趣的培養。比如,在學習律動時,基本上是教師示範、學生練習,一遍一遍的機械重複,幼兒漸漸失去了練習的興趣,甚至產生厭學的情緒。其實,在音樂教學中,教師只要滿足幼兒的表現慾望,給他們自由發展的空間,讓他們自主探究和創新,就能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二)加強節奏練習,激發幼兒對音樂的情趣

幼兒比較喜歡節奏感強的音樂,因此,教師要抓住這一特點,通過做各種動作來進行節奏訓練,還可以爲幼兒準備一些打擊樂器,讓他們通過親自嘗試感受節奏性活動的美感。此外,教師可以在活動室內佈置音樂角,鼓勵幼兒去了解節奏樂器,探索和敲打節奏,熟悉樂器的特點,進而辨別各種樂器的性能。教師要多和幼兒溝通,瞭解他們喜歡什麼樣的樂器,鼓勵他們多練習、多感受,從而培養幼兒對音樂節奏的感受力和興趣。

(三)緊密聯繫生活實際,開拓幼兒的視野,提高他們唱歌的興趣

生活是創作幼兒歌曲的源泉,它反映了幼兒的生活。在音樂教學中,讓幼兒瞭解和歌曲內容有關的知識,不但可以拓寬幼兒的視野,還能使他們更好地理解音樂內容,深刻地感受歌曲內容所表現的情感,增強幼兒對歌曲的理解力。多種教學方式的有機結合,相互滲透,調動了幼兒學習音樂的積極性。

二、提高語言能力是開展音樂教育的保障

音樂和語言是息息相關的,有着密切的聯繫,一首優美動聽的歌曲其實就是一首兒歌;一首活潑、詼諧的音樂好像在述說着一個個美麗的傳說。音樂教學不但可以提高幼兒的音樂素養,還能促進幼兒的身心健康發展,其中,語言有着不可忽視的作用,它是開展音樂教學的保障,因此,教師應該把語言滲透到音樂教學中。首先,教師在開展音樂教學時,要注重幼兒語言能力的培養,幼兒每聽完一首歌曲之後,教師要鼓勵他們談談自己的感受和體會,以及對作品的理解,爲幼兒的語言表達提供機會,滿足他們善於表現的心理,從而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其次,教師在音樂教學中,要處理好語言和音樂的關係,如在學習歌曲《小樹葉》的時候,可以組織一個語言活動,教師扮演秋風,學生就是一片一片的小樹葉,秋風一吹,小樹葉就到處飄散。然後,教師就可以問問孩子們:“小樹葉離開媽媽以後,會飄向哪裏?”學生們興趣盎然,暢所欲言,這個活動讓幼兒在學到歌曲的同時,也讓他們感受到了學習的樂趣,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再次,教師要把對幼兒語言能力的培養滲透到音樂教學中去,如讓幼兒欣賞二胡曲《賽馬》,感受到了節日氣氛的歡快和熱烈,然後讓幼兒根據自己的想象和音樂自編故事,並在全班交流幼兒可以藉助自己對音樂的感受和理解,編出有趣的小故事,使他們對音樂教學產生濃厚的興趣,不但享受到了學習的樂趣,還提高了語言表達能力。總之,幼兒園的音樂教育不能只限於課堂教學,還應該滲透到生活中去,教師也要爲幼兒創造多種環境,讓幼兒的生活、學習、遊戲等都有音樂相伴,美化幼兒的生活,薰陶幼兒的心靈。讓我們共同努力,一起探討如何讓音樂進入幼兒的心靈,帶給幼兒快樂,讓他們真正享受音樂的快樂。

五篇:幼兒園音樂教學對策

一、當前幼兒園音樂教學活動的現狀

(一)系統性有餘,靈活性不足

幼兒園的音樂教材內容,一般都是按照幼兒的認知能力與認知結構由淺入深編排,有一定的科學性和系統性。但是,由於我國存在着明顯的地域差異,幼兒們在生活環境、學習興趣、學習能力等方便都存着很大不同,若再加上分科教學,就會導致各科知識的單列進行,音樂教學活動內容缺乏本地色彩的教材滲入,使幼兒的音樂活動脫離幼兒生活的實際性,缺乏了生機。

(二)活動模式程式化

“三步曲”模式的學習活動結構,是一種傳統的,也是對一般的知識學習有一定作用的教學方式,但是對於實踐性很強的音樂活動來說,侷限性較爲明顯。因爲音樂活動需要幼兒自己親自參加藝術實踐,通過唱歌、跳舞、欣賞音樂、打擊樂器、即興表演、遊戲等活動從中獲得美的感受、美的表現和各種音樂形象的創造,從而形成對音樂藝術的感知力、理解力、審美力和創造力。而所有這些能力的獲得,需要在幼兒園教師的引導和啓發下進行,通過幼兒自身的不斷實踐而獲得。從當前“三步曲”的教學效果來看,在音樂活動的教學中,幼兒被動接受學習的時間太多,主動感知與參與體驗的機會太少,一成不變的程式化活動模式不利於幼兒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的調動。

(三)強調知識的傳授,忽略能力的培養

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十分重視幼兒教育,他認爲幼兒教育是人生的基礎教育,提倡要發揮我國古代“教兒嬰孩”的優良傳統。在他看來,兒童6歲以前的教育將爲一個人打下人格、智力、體格的基礎,並且這個基礎一旦奠定,便不易改變,故馬虎不得。若這個時期培養得好,以後只須順着他繼長增高的培養上去,自然成爲社會的優良分子;倘使培養得不好,那麼,習慣成了不易改,傾向定了不易移,態度決了不易變。幼兒素質教育是全面發展的教育,既不能突出智力培養輕視全面發展,更不能忽視對幼兒文化素質的培養。在當前的應試教育大環境下,幼兒教育也受到了很大的影響,無論是在教育觀念上,還是在教育內容和方法上都或多或少的存在着一些針對應試教育的痕跡。相當一部分教師與家長比較重視讓幼兒學習專門的知識與技能,過分的強調“學以致用”。但是在實際上,幼兒的學習包括了知識和能力兩個方面,他們總能在日常的生活和遊戲中不斷地獲得新的知識和經驗,不經意的就會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爲下一步的小學教育打下良好基礎。音樂教學就是提高幼兒綜合能力的重要途徑。但是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很多幼兒園教師根據教材照搬照抄的教授一定數量的歌曲和舞蹈,知識的傳授過多,導致了幼兒音樂能力的提高不足。結果就是幼兒只能唱老師教過的歌曲,只會跳老師教過的舞蹈,別的內容一概不會,音樂能力偏低,更談不上想象力與創造力的培養。其實,每個幼兒都具備一定的音樂天賦,只不過是天賦的高低不同而已。豐富的音樂教學活動能夠使這種天賦得以保留並且向好的方面繼續發展下去,狹隘的教育則有可能扼殺幼兒的這種天賦。

二、當前幼兒園音樂教學存在問題探析

目前,幼兒園音樂教學的實踐與研究已在較大範圍內開展起來,並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人們對幼兒園音樂教學的相關問題還沒有達成共識,使幼兒園音樂教學在實施中出現了一些問題,究其原因:

(一)教材質量水平不一,教學內容與幼兒年齡發展不一致

幼兒音樂教學活動內容的選擇是開展好音樂活動的前提,幼兒音樂感受能力與創造能力的培養都要以音樂自身的審美與韻律爲根本出發點,活動內容要按照幼兒園教育標準,根據不同地區、不同風俗、不同性格的幼兒展開,善於開拓創新,與時俱進。當前情況下,很多幼兒園的音樂教材良莠不齊,標準不統一,由其教學內容與活動目的脫節,教學內容不能符合幼兒年齡的發展,不注重教學規律的總結,更是沒有形成品牌教材。

(二)教學活動的遊戲性和藝術性不夠

2013年3月教育部發布的《幼兒園工作規程(修訂稿)》明確規定:幼兒園的教育“以遊戲活動爲基本活動,寓教育於各項活動之中。”但是很多情況下,幼教老師們在音樂活動中,只注重知識的傳輸,不能夠將教學內容遊戲化,因此在教學手段上欠缺靈活性,教學效果一般;或者反之,過分強調遊戲性,整個活動內容組織過於鬆散,無法有效駕馭教學。教學活動的遊戲性與藝術性,是一門需要長期探索的藝術,幼教教師要努力的探索,不斷地總結,將內容張弛有度的的逐步開展。人們在探索新的幼兒音樂教育活動方式的過程中,受到太多因素的干擾,運用干預和輔助性的手段過多且不恰當,這樣以來就妨礙了幼兒在感知方面的培養。幼兒音樂感知能力是她們進行音樂審美活動的基礎,直接影響着她們對音樂教學內容的接受與體驗。科學地協調音樂教育活動的遊戲性和藝術性是今後需要關注的一個重點問題。

(三)音樂教育內容中非音樂性內容比重大

在當前全國上下的幼兒園課程體系改革中,加強幼兒音樂課堂教學活動的綜合性和創新性,這是可以肯定的一個方向,也是很有必要的一種舉措。但是在此環節中,有很多的老師們又走向了極端,音樂教學內容程式化,老是追求高大上的活動主題,忽略幼兒個體的接受能力與審美規律,使得音樂課不像音樂課,更像是語文課、數學課的混合體。

(四)對創新性的理解不夠,沒有從根源上查找原因

現在的一切教學,創新點、創新性都是要重點強調的內容。但是從音樂與創造力之間的關係來看,音樂教育是提高審美能力的手段,我們的學前音樂課堂是否真正的尊重幼兒心理髮展和自身審美規律呢?這些主要存在於幼教教師個人的綜合素質。現在,很多幼教教師都畢業於專業的師範院校,掌握的理論較爲全面,個人綜合素養比較高,這是讓人欣慰的地方。但是幼教教師也普遍存在這年輕化的趨勢,生活閱歷比較淺,更是缺乏對幼兒長期的觀察與總結,因此在涉及課堂教學內容上不免存在着一些冒進思想。一味的追求創新,時尚有餘,融合度欠缺。導致音樂課堂創新性難易真正的體現出來。

三、提高幼兒園音樂教學活動實效性的主要措施

音樂教育是一門專業性很強的學科,主要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培養幼兒們的創造力,促進孩子們的全面發展。要想真正組織音樂教學活動,幼教教師都要不斷地學習,及時交流與反思,善於發現問題,更要與時俱進,合理大膽的進行改革。

(一)善於用鼓勵的方式引導幼兒積極參與到音樂活動中

傳統的學前音樂課堂教學中,常見的形式是有一些小朋友當演員,一些小朋友當觀衆,教師旁邊指導。這樣,天賦好、表現慾望強烈的小朋友們上臺參與的機會就多,而那些相對比較羞澀、不善於出風頭的小朋友們就不太敢上臺表演,長此以往這一些小朋友們不僅喪失了學習音樂知識與音樂表演的機會,而且還有可能產生自卑感,越來越不願意參與音樂課堂活動,甚至嚴重牴觸。教師們應該讓音樂活動成爲每一名幼兒的表達自我、表現自信的手段,根據幼兒個體的特徵積極鼓勵並引導他們參與到活動中去,從而通過音樂課堂,讓幼兒樹立強大的自信心,感受到音樂美。因此在幼兒音樂課堂活動中,要循序漸進,儘可能使音樂教育也個性化,尊重每一個個體,使他們都能按照其各自的節奏與步調去發展。在幼兒音樂活動中,儘可能給他們提供自我展示的機會,讓他們通過擔任小指揮、領舞、伴奏等形式,使不同發展水平的幼兒都能滿足自我表現的需要,並且更好的樹立其自信心。

(二)遵循幼兒的探索發展規律,鼓勵他們出奇出新

學齡前幼兒的特點非常顯著,年齡小,好奇心強,耐力差,容易從衆。針對這些特點,音樂教學活動內容的設計就不能過於繁瑣,因爲他們不可能長時間在看不到進步的情境中去探索。由此,幼教教師們應該有目的的去創設教學環境,縮短教學過程,突出教學方法,來充分的調動孩子們的好奇心與學習積極性。幼兒的成長非常迅速,長大幾個月就會有明顯的個性變化,因此在音樂課堂活動的組織中,教師們要根據孩子們的年齡與興趣點,積極的組織教學。儘管有時孩子們所關注的並非是我們的教學重點,教師們也要耐心的爲孩子們講解,積極地引導,鼓勵孩子們的原創表演,讓孩子們享受音樂帶來的快樂!

(三)對創新能力的再理解

在學前音樂教學活動中,絕對不能只強調技能技巧的訓練,而是應當通過掌握一定的音樂表演技巧,去適時的引導幼兒去創造音樂美。如音樂的音符可以採用作畫的形式,教師引導孩子們畫出小樓梯,體驗上行旋律與下行旋律的特點,除此之外還可以再引導孩子們想象出其他的表現方式,是要能自圓其說就是好的創新。教師們一定要根據不同年齡幼兒的實際能力,來定義創新的概念,來發展創新的形式,來培養幼兒創新的意識。總之,學前幼兒音樂教育應以幼兒爲音樂活動設計的主體,以遊戲爲手段,讓幼兒去體驗和感悟,激發幼兒的創造性。幼兒園音樂教學活動要緊緊圍繞“以兒童發展爲本,促進每一個幼兒富有個性的發展”這一根本目的去開展,才能真正體現其價值,使幼兒園的音樂教學活動回到本真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