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省高校圖書館特色數據庫建設的現狀問題及建議

學識都 人氣:2.52W
黑龍江省高校圖書館特色數據庫建設的現狀問題及建議

【摘要】文章通過網絡調查方法,以詳實的數據闡明目前黑龍江省高校圖書館特色庫建設的現狀、存在的問題、及相應的建設建議。
  【關鍵詞】特色庫 現狀 問題 建議
  
  隨着計算機、信息技術、文字識別技術、檢索技術、掃描技術的發展,我國高校依託館藏信息資源,針對用戶的信息需求,對某一學科或某一專題有利用價值的信息進行收集、分析、評價、處理、存儲,並按照一定標準和規範將本館特色資源數字化,建立起特色數據庫。具有自己鮮明的特色和獨創性。所建特色庫如果發佈上網,形成網絡資源,爲更多的用戶會快捷方便獲取系統資源,這對形成資源共享的信息化和整體化無疑是有積極的促進作用的,然而就筆者對黑龍江省所屬11個高校所建特色庫的網上調查得知,實際的狀況不是十分樂觀,問題很多,感覺大多數學校的特色庫反而不“特”。本文以網絡調查的形式,析出存在的問題、敘述現狀、並提出發展建議。
  
  1 黑龍江省高校特色庫建設的現狀
  高校圖書館已全面啓動特色數據庫建設,在局部、個別館取得了一定的進展,各高校能從多方面、多角度開發本館的特色資源,建立形式多樣的數據庫,但是,據表一和表二統計數據看出存在的問題也比很多,特色不突出、很少把自己的突出的學科特色和地域特色作爲建庫的重點,70%以上學校自建的特色庫還是處於自建自用的狀態,不能被外網訪問,沒有實現資源共享,紙質文獻的數字化沒有深入加工,數據更新、維護停滯表現出特色庫發展並不是沿着可持續發展勢頭進步,整體上建設還處於初級階段,沒有形成較爲完善的建設體系、共享體系和服務體系。
  
  2 圖書館在建設特色庫中存在的問題
  2.1 數據庫的學科特色只限於紙本文獻的轉換,學科、地域特色不夠突出
  表一顯示,被調查特色庫48,屬於館藏紙質文獻的電子轉換、原文獻題錄的數據庫有28個佔總數據庫的53%,而體現學科特色的僅有15個,佔總數的30%,體現地域文化特色和地域經濟的只有2個學校建立了地域特色數據庫,佔學校總數的18%,以建庫總數算,體現地域特色的只有5個不到總數的10%,表明,目前數據庫的選題還只停留在學位論文、科研成果、學科導航層面,沒有把真正體現專業特色、地域特色作爲選題的重點。除了齊齊哈爾大學和黑龍江商業大學建立地域經濟、文化或抗日的數據庫外,其他高校都沒有涉獵。
  2.2 建庫的標準化與規範化較差
  通過對能夠訪問的4所高校調查,特色庫建設中存在許多不標準、不規範的問題。經訪問得知,建庫的標準不夠規範,高校自選軟件,建庫過程都是依據軟件自身所帶的標準建庫,對數據採集、數據加工、數據檢索、數據傳遞、數據交換以及數據維護等標準各異,沒有采用的國際標準,建立兼容性強、標準高的數據庫。在訪問這些數據庫時,我們遇到很多問題:由於文本格式不規範,數據下載困難或不能下載;由於檢索令不規範,同一系統中出現有多個檢索命令;由於標引不規範,文獻信息檢索經常出現誤檢、漏檢現象等。
  2.3 數據的深層次加工與後續維護力度不夠,數據更新慢
  以齊齊哈爾大學爲例,
  文獻加工方面:該校的“博、碩士學位論文數據庫”等只是紙質文獻的數字化轉換,數據庫停留在一次性建設上,沒有深入加工和提供增值服務。
  數據更新方面:在被調查的11個數據庫中,有7個數據庫(有1個數據丟失)從2007年11月30日到2008年5月30日數據沒有更新,佔64%。
  後續維護維護與可否使用方面:在對該校11個數據庫33次調查中,我們發現數據庫沒有技術維護、讀者不能夠點擊訪問的次數各有15次,佔抽查次數的45%,音像數據庫數據完全丟失,已無法訪問。我們對黑龍江省另3個可訪問的高校的抽查也得到近乎一樣的結果,(另3個高校的訪問登陸太慢,沒有列出每次調查數據)許多高校圖書館數據庫搭建後,後續建工作停滯,數據更新停止,數據庫的維護工作長期以來處於一種相對滯後和緩慢的狀態,很多數據庫的數據長期處於不可用或不更換的狀態。
  2.4 檢索點設置與檢索系統不完善
  數據庫最大的功用在於檢索,以齊齊哈爾大學爲例,該校使用TPI檢索技術,只提供初級檢索和二次檢索途徑,途徑單一,我們發現數據庫設置的檢索點和數據所做的標引並不一致,比如“野生經濟植物圖片數據庫”,數據標引的“形態分佈”在檢索點上沒有設置,沒有設計高級檢索功能,有個別的自建數據庫就根本沒有檢索功能。
  2.5 重建輕用現象普遍、數據庫聯網使用率低
  高校圖書館的.特色數據庫雖然發展的很快,但調查得知,11所高校圖書館上網率不到36%,而實際聯通率還要更低,多數高校進行IP網段封鎖,外單位用戶應用搜索引擎檢索很難查詢到高校的自建數據庫,即使檢索得到,絕大多數數據庫也沒有權限訪問,特色數據庫僅供校園網用戶內部使用。
  2.6 共享和市場化理念亟待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