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問題學生轉化的德育工作例談論文

學識都 人氣:1.08W

【摘要】班主任平時在對一些後進生德育工作的問題中,如果只顧用負面的情緒和語言去面對他們,對於班主任德育工作是沒有幫助的。反之,多激勵他們,那麼他們便會慢慢地改變。掌握好激勵的方法與技巧,纔會使德育工作事半功倍。

對於問題學生轉化的德育工作例談論文

【關鍵詞】正面;問題學生;激勵

實踐證明,激勵作爲一種成功的教育方法,有它獨特的藝術技巧,平時在班主任德育工作中,怎麼樣才能最大程度地發揮激勵的作用呢?

一、激勵之本在於尊重

人與人交往,尊重是基礎,沒有尊重,班主任工作是很難展開的。在處理問題學生的時候,班主任要時刻謹記一點:任何一個學生都是以獨立個體的形式存在,我們首先要尊重他們,這樣才能使我們的激勵轉化工作切實有效。1.用心瞭解,分析問題所在。通常問題學生的形成由以下幾點原因:環境與家庭原因:父母的言行舉止直接影響着孩子的健康成長,有的家長沒有擔負起教育子女的責任,不過問子女的思想和學習情況。有的家長以粗暴的方式對待孩子,嚴重挫傷了孩子的自尊心。有的家庭父母離異,學生得不到溫暖和教育。學生自身的原因:由於各種內在隱疾或者生理的缺憾,讓學生在心理上的扭曲,導致行爲上的偏差。2.以人爲本,用愛寬容面對。接納他們較弱的自我控制能力有些學生自控能力差也許是後天習慣的慢慢養成,環境、家庭、家長等等都對他們有一定的影響。所以在平時,我們應該用理解的心態去接納他們一而再再而三的犯錯,耐心對待。寬容他們較低的知識水平問題生本身就給我們平時惹來一堆麻煩,所以再碰到他們成績不理想,老師就很容易在心理上產生反感的情緒。

二、激勵之活在於形式

1.目標激勵。明確的目標就像一盞發光的指路明燈,爲迷路的學生指引前進的道路。許多的問題學生往往缺少目標,在生活學習中失去方向,迷茫不知所措。所以在平時的激勵過程中,最好能引導學生自己定目標:①根據自己的特點,親自參與制定學期或學年總目標。每個問題學生都有自己的主要問題所在,首先班主任要引導學生認識自身的不足,實事求是,面對現實,然後才能對症下藥制定學期的總目標。②循序漸進穩步前進,將總目標細化到階段性小目標。如果只有一個總目標,學生很容易半途而廢,堅持不下去。所以要將目標細化,建立“小目標行進表格”來監督和鼓勵。例如,一個習慣很差的學生,在轉化的時候總目標是想在一學年的時間裏在學習和生活習慣方面有所進步,那麼他的階段小目標進行表格是這樣制定的:③在其目標受阻時提供幫助,目標達成時給予激勵強化效果。通常一些問題學生由於各種原因,解決問題的能力不夠強,所以在實現目標的過程中他們成功了容易獲得信心,失敗了更容易遭受打擊。班主任適時的引導和幫助就顯得尤其重要。幫助他們分析原因,出主意想辦法,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鼓勵,讓他們有勇氣繼續前進。2.興趣激勵。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因此,在德育工作中,班主任要善於發現問題學生特長和愛好,並加以引導與鼓勵,以令其潛力最大限度地發揮。①運用多方渠道發掘興趣所在。要了解問題學生的'興趣所在,方式有很多種,例如調查表,直接談話和間接通過第三方的信息瞭解。②巧用興趣發揮主觀能動性。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通過興趣的引導,學生將注意力轉移到自己感興趣的事情上來,對於學生個人可以發揮潛能,培養能力,對於班主任來說,在管理方面會減少許多不必要的麻煩。

三、激勵之貴在於恰當

1.把握激勵時機,抓住黃金時段。抓住賞識的機會。心理學研究表明,及時激勵的有效度爲80%,滯後激勵的有效度僅爲20%,這充分說明了抓住時機及時激勵的重要性。①抓住充滿新鮮感的開學初。每個學期的開學都是學生以全新的精神面貌投入新的學習生活的時刻,經過一個長假的調整,他們在心理上對自己在新學期的表現充滿信心,希望在新的學期改掉自己的壞習慣,重新認真投入學習中去。②抓住熱情高漲的成功時刻。問題學生在平時很少能獲得受表揚的機會,心理上總是覺得自己不如別人,在他們獲得成功的時刻,班主任如果能及時賞識激勵,將那種獲得成功的喜悅感昇華,這對他們是一種很好的精神鼓勵。③抓住真心悔過的犯錯之時。俗話說:“知錯能改善莫大焉”。問題學生如果能在犯錯之後有悔過之心,那也是很難能可貴的。會後悔就表明他們想進步想改變。2.掌握激勵力度,預防心理麻木。①激勵的態度要真誠。班主任在激勵問題學生時候的態度一定要真誠,這是對他們的尊重也是激勵的本源。如果班主任只是爲了激勵而去激勵,這樣的激勵就顯得浮誇不真實。這樣的態度學生是感覺的到的,非但起不到激勵作用,反而會有反作用,在學生會反感。②激勵的內容要實際。班主任要切記在激勵學生之前,要弄清楚事件的前因後果,確保是事件的真實實際纔可以採取行動,只有這樣才能使激勵有效。

參考文獻:

[1]韓素梅.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觀與“後進生”轉化.科技資訊,2007年.

[2]張大軍.教育心理學.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

[3]申世輝.淺談教師期望效應.吉林大學出版社,199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