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將音樂融入美術教學的必要性論文

學識都 人氣:3.02W

摘要:美術與音樂作爲不同的學科各具特點,但是,這兩個同屬藝術門類的姐妹花,使人們產生的審美感受,及內心產生的的共鳴是相同的。筆者認爲將音樂引入美術教學是提高學生藝術感悟力、培養學生的探知慾及提高繪畫表現能力的有效途徑。

試論將音樂融入美術教學的必要性論文

關鍵詞:音樂;美術教學;必要性

美術與音樂間的相互滲透與融合,是現代教育的新理念,也是現代美術課程改革的主要趨勢之一,同時也是新的課程改革的一個有力嘗試。一幅優秀的繪畫作品能給人以美的享受,從畫面的色彩、線條、結構中感受到音樂般的韻律和節奏;而一部優秀的音樂作品同時也是一幅美麗的圖畫,他用音符做色彩,用旋律做線條,畫出一幅用心靈去感受的心靈之畫。俄國著名的抽象派畫家瓦西里·康定斯基曾經說“色彩好比琴鍵,眼睛好比音槌,心靈彷彿是繃滿弦的的鋼琴,畫家是彈鋼琴的手,他有目的的彈奏各個琴鍵來使人的精神產生各種波瀾和反響。”因此,音樂和美術的相互滲透和相互融合將是一個多美妙的感受。筆者將從提高學生藝術感悟力、培養學生理解藝術的共通性及提高學生繪畫表現能力三個方面簡單的進行分析。

一、美術和音樂的相互融合有利於在美術教學過程中提高學生的藝術感染力

藝術是人類表達和交流思想情感的一種語言,這種情感是藝術創作的主要動機和源泉,同時情感是藝術的靈魂,藝術的一切活動都受到特定情感的支配;藝術的感染力則能夠使欣賞者、作者、生活三者之間互動起來,讓人內心產生共鳴。

長久以來,許多畫家和音樂家都試圖從彼此的藝術形式出發,探索彼此不同的創作靈感和激情。美國着名近代畫家惠德勒,一生都試圖把繪畫藝術與音樂藝術巧妙地結合爲一體,如把作品《白衣少女》稱爲《白色交響曲第一》,《茫茫之夜》稱爲《夜曲》等等;在他的繪畫作品中還有許多直接用音樂術語和素材命名的畫作,如:《鋼琴房》、《小提琴》、《二重唱》等。惠德勒可以稱之爲歷史上最負盛名的“音樂畫家”,當學生在欣賞他的這些畫作時,會被畫中因爲各種視覺要素的不同組合所產生的或強烈、或舒緩、或沉重、或輕鬆的感受中所包含的節奏和韻律所感染,增強學生對畫作的理解,增加了審美經驗,拓寬了審美視野,提高了學生的藝術感悟力。

二、美術和音樂的相互融合有利於學生進一步理解藝術的共通性

色美以感目,音美以感耳,意美以感心,這一點正是對於美術之美和音樂之美通過視覺、聽覺等不同感官的作用發生心靈感動而談的。音樂和美術以不同的表現形式分別作用與人的聽覺器官和視覺器官;但是,這兩個同屬藝術門類的姐妹花,因存在的共性而彼此聯繫,相互滲透,相互影響,使人們產生的審美感受,及內心產生的的共鳴是相同的,如:節奏、韻律等形式美共有;審美意境等和諧美共有;認識功能共有;教育功能共有;審美功能共有等。

中國古人認爲畫通音樂、寓樂於畫,所以畫中有樂是一樣的;在一些抽象的繪畫中,點、線、面、明暗、色彩等視覺要素的組合會使人產生類似於欣賞音樂作品時,由於音符和節奏的不同組合所產生的某種音樂感。這種感覺被稱爲藝術的通感,即藝術地相通性。

19世紀末的印象主義音樂家德彪西所創作出的音樂作品《月光曲》與印象派大師莫奈《日出·印象》就是藝術互通性的最好表現。音樂家通過各種音響表現出夜晚大海的那種寧靜、祥和、宏偉磅礴、變幻無窮的景色,又通過音樂的各種材料描繪出對光色的感覺,製造出一幅大海在傍晚絕妙的美麗圖畫;而畫家則通過運用色彩將自然景色的瞬間印象再現於畫面之上,通過景色中的冷暖對比描繪出晨霧中起伏的流水在光線的折射下所產生的豐富多彩,使人感受到畫面中的那種和諧的節奏和韻律感,在欣賞畫面的同時如同在欣賞一首優美絕倫的美妙絕唱。

正是這種美術和音樂的相通性,兩種不同藝術形式的相互交織,讓我們進入到生動激情,美妙幻想,崇高追求或深沉的理性思維之中,感受到藝術世界的無窮無盡。

三、美術和音樂的相互融合有利於提高學生的繪畫表現能力

音樂是更純粹的抽象藝術,它與美術中的抽象藝術在藝術的表現語言上更爲接近,同爲用抽象的符號直接傳達和表現藝術家的感情起伏,思緒變化,都具有強烈的情感表現力。

俄國的着名作曲家莫索爾斯基在觀看了亡友畫家賈爾特曼繪畫遺作展後,爲悼念亡友創作出了《圖畫展覽會》這部鋼琴組曲。而美國的早期畫家華爾特迪斯納,也曾根據貝多芬的《第六交響曲》創作出它的三幅繪畫作品。印象派的另一着名畫家荷蘭人蒙德里安,由於晚年居住在美國的紐約,對紐約的百老匯街非常熟悉,同時又非常喜歡當時街面流行的美國爵士樂,於是蒙德里安利用生活中對爵士樂的感受創作出名畫《百老匯爵士音樂》,在他的這幅畫作中畫家探索了不依靠具體形象,只通過線條、構成和色彩,使人聯想到爵士音樂特有的那種節奏感。俄國著名的抽象派畫家康定斯基更是將美術與音樂的.關係發揮到極致,他認爲:“繪畫和音樂之間的關係,你可以“聽”到色彩,看到聲音,黃色好比一隻發出‘尖銳’聲音的喇叭;淺藍色好比長笛發出的聲音;深藍色好似低音大提琴的聲音及寬厚低沉的雙重貝司聲;綠色接近小提琴纖弱的中間音調;紅色使用得當時,給人以強有力的擊鼓印象……”畫家的這種感覺在他的畫作《第七樂章》中表現得淋漓盡致。

筆者作爲一名美術教師,在河北教版初中美術教材八年級(上)《音畫交融》這一課中對“音畫交融”這一話題進行了一些實踐,爲了讓學生親身體驗不同心境下音樂作品和美術作品的情感表現力,我進行了“聽”音樂,“畫”音樂的練習,比如:聽鋼琴曲《獻給愛麗絲》、鋼琴曲《命運交響曲》,用線條畫出自己的感受和體會;聽德彪西《大海》欣賞莫奈的《日出·印象》,用貝多芬《第五交響曲》去欣賞康定斯基的《第七樂章》。使學生體會到畫者的心境和感受能影響畫面色調的道理;同時也使學生感受到通過靜止的畫面產生動態的感受。在學生們的作業裏出現了跳躍的線條、鮮豔的色塊、變化的點和色彩等以前沒出現的創作手法。這些現象的出現正是在教學中將音樂和美術結合起來的真實體現。使我感覺到音樂和美術的融合,使學生的創作思路更加寬廣,創作的熱情更爲高漲,想象力和創造力得到了進一步的加強,拓展了藝術空間,提高了學生的藝術感悟力。

總之,作爲一名美術教師,在教課的過程當中將音樂引入到美術課當中,不但是對本身綜合素質的一種考驗,同時也是對自己的自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感受到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審美能力的重要,因此,將音樂課引入到美術教學當中共同體驗藝術作品的美是非常必要的,對於加強藝術教育,推動素質教育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孫梅蘭。藝術概論[M]。高等教育出版社,第26頁

[2]康定斯基,查立譯。論藝術的精神[M]。中國社會科學院出版社,第35頁。

[3]徐海華。音樂在美術教學中應用的探索和實踐[J]。中國美術教育20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