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科護理案例教學法研究論文

學識都 人氣:3.2W

摘要:目的探討案例教學法在兒科護理課程中的創新應用及效果。方法選擇2011級中職護理專業160班63人和159班68人分別作爲試驗組和對照組,試驗組採用案例教學法,對照組採用傳統教學法。授課結束後,比較兩組學生的教學效果並調查試驗組學生對案例教學法的評價。結果試驗組學生期末考試成績、護士執業資格考試通過率均高於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案例教學法有助於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創新能力,有助於提高教學質量。

兒科護理案例教學法研究論文

關鍵詞:案例教學法;兒科護理;創新應用

兒科護理學是護理專業的主幹課程之一,是一門實踐性和理論性很強的專業課。傳統“填鴨式”教學偏重理論知識的傳授,忽略了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而案例教學法能有效彌補這一弊端。筆者從2012年應用案例教學已有三年多,收到良好的效果。以2011級護理159班和160班爲例,現回顧報告如下。

1對象與方法

1.1對象

以隨機抽籤的方式決定試驗組和對照組,護理160班63人爲試驗組,採用案例教學法;護理159班68人爲對照組,採用傳統教學法。教學時間爲2013年3月~2013年7月,護士執業資格考試輔導是2014年3月底~2014年5月中旬。兩個班的兒科護理學爲同一授課老師,兩個班學生均爲女性,試驗組年齡爲(18.2±1.1)歲,對照組年齡爲(18.3±1.0)歲,年齡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1.2.1教學方法

1.2.1.1對照組教學方法

採用傳統教學法,教師授課,學生聽課。

1.2.1.2試驗組案例教學法的創新應用

(1)充分利用多媒體,調動學習興趣:提前到甘肅省人民醫院兒科收集好各個系統的真實病例,病例具有典型性、實用性。病例要經過加工處理成案例,難易度適中,與教學目標相吻合,與教學重點、難點相聯繫,但不失真。以案例導入新課,採用多媒體展示案例,結合典型圖片、動畫,表現更加直觀、生動,請同學們集體朗讀病例,引出本節課的學習內容。(2)選擇典型案例,貫穿一次授課內容始終:在一次授課中,用一個案例貫穿全部授課過程。運用一個案例說明不同的知識點,便於學生理解和記憶[1]。比如新生兒黃疸案例:患兒,女,3天,生後24小時出現黃疸,以“皮膚黃染3天”收治入院。全身皮膚嚴重黃染,鞏膜發黃。今查血清總膽紅素373umol/L,其母血型爲O型,患兒血型爲A型。在此案例中說明了兩個知識點:一是該患兒是病理性黃疸,因爲新生兒黃疸分爲生理性黃疸和病理性黃疸,學生一定要學會鑑別,因生理性黃疸無需處理,而病理性黃疸嚴重者會引起膽紅素腦病,病死率高,存活者多留有後遺症;二是出現病理性黃疸的時間:生後24小時內;三是該患兒出現病理性黃疸的病因:新生兒溶血癥。四是黃疸程度重:血清總膽紅素373μmol/L,大於221μmol/L。(3)案例教學過程中糅合護士執業資格考試試題:護士執業資格考試是護理職業的准入門檻,授課中糅合護士執業資格考試試題是學生的剛性需求。護士執業資格考試均採用以選擇題爲主的客觀型試題。有單句型最佳選擇題、病歷摘要型最佳選擇題、病歷組型最佳選擇題、病歷串型最佳選擇題4種題型,單句型題在考試題中約佔20%[2],而病歷分析題約佔80%。教師授課時以考題爲例,便於學生掌握疑難知識點[3],有助於提高病例分析能力。比如上述新生兒黃疸案例,在講解完生理性黃疸和病理性黃疸的特點後,教師提出問題:病例中的寶寶是生理性黃疸還是病理性黃疸?爲什麼?在講解完病理性黃疸的.常見病因後,提出問題:引起該患兒病理性黃疸的原因是什麼?有什麼依據?這是護士執業資格考試常考點。(4)分組討論:討論環節是對學生髮現問題的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培養的關鍵。教師講授新課,在講解完和每一個問題有關的知識點後,重新回到案例,明確討論的問題,學生分組討論,合作學習,每組6~8人,根據討論結果由每組派代表回答問題,其他組員或教師補充。(5)歸納講評案例:教師以案例爲中心精講點撥,對本章節重點內容和學生回答模糊的問題作出強調和總結,回答個別學生的提問。

1.2.2評價方法

1.2.2.1期末考試成績評價

課程結束後,對兩組學生進行統一期末考試,爲100道選擇題,題型緊扣護士執業資格考試題型,有單句型最佳選擇題、病歷摘要型最佳選擇題、病歷組型最佳選擇題、病歷串型最佳選擇題,難度低於護士執業資格考試難度,時間爲80分鐘,試卷由帶課教師統一評閱。按照考試成績分爲三個等級,80~100分者爲優良,60~79分者爲合格,<60分者爲差,比較試驗組和對照組的成績。

1.2.2.2學生評價

採用自制問卷調查試驗組學生對案例教學效果評價。調查問卷包括7個問題,力求從多方面瞭解學生對案例教學法的認可程度,統計對每項問題持肯定態度的人數及百分比,共發放調查問卷63份,回收63份,有效回收率100%。

1.2.2.3護士執業資格考試評價

兩組學生臨牀實習結束後均參加學校組織的2014年度護士執業資格考試考前集中輔導,由原任帶課老師擔任輔導,輔導過程中兩組學生均採用案例教學法。護士執業資格考試成績分爲2個等級,通過與未通過,比較兩組學生護士執業資格考試通過率。

1.2.3統計學方法

採用SPSS19.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採用χ2檢驗,等級資料採用非參數秩和檢驗。P<0.05爲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學生期末考試成績比較

兩組學生期末考試成績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學生成績明顯高於對照組。

2.2試驗組學生對案例教學效果評價

在收回的63份不記名調查問卷中,95.24%學生認爲案例教學法能激發學習興趣,87.30%學生認爲案例教學法能促進主動學習,98.41%學生認爲案例教學法能理論聯繫實踐,92.06%學生認爲案例教學法能增強臨牀應用,84.13%學生認爲案例教學法能培養創新能力,93.65%學生認爲案例教學法能培養溝通協作能力,96.83%學生認爲案例教學法能提高解決實際問題能力。

3討論

3.1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促進主動學習

案例教學法是一種參與性的學習活動。在教學活動中不斷穿插案例及問題,學生處於不斷的思考狀態,學生不斷髮表自己的見解,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最大限度利用了學生的時間和能力。充分發揮教學中教師主導地位、學生主體地位,深化了中職課堂教學互動環節,活躍了課堂氣氛。

3.2實現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增強臨牀應用

學生在校學習期間很少接觸臨牀病例,更談不上有臨牀經驗了,對一些疾病的症狀、體徵也限於理論層面上的學習,印象不夠深刻。案例教學法則讓學生融入到整個案例中,增強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使學生的臨牀思維能力也得到有效鍛鍊,爲以後的實習及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3.3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和溝通協作能力

案例教學法中案例所描述的是一個實際事件,案例討論的結果也略有差異,目的在於使學生置身於“決策者”的角色中,根據材料所提供的情況作出自己的決定,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同時,鍛鍊了學生的溝通交流和團結協作能力,爲她們今後的臨牀護理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礎。

3.4提高護士執業資格考試通過率和教學質量

案例教學能有效提高護士執業資格考試通過率,試驗組學生護士執業資格考試通過率明顯高於於對照組。同時也高於2014年學院中職護理專業學生平均通過率56.69%,高於2014年全國中職護理專業學生護士執業資格考試平均通過率50%。實踐證明,案例教學法能提高護士執業資格考試通過率,提高了教學質量。

作者:羅麗芳 盧玉彬 曾輝 單位:甘肅衛生職業學院

參考文獻

[1]朱啓莉,李敏.案例教學法在法學教學中的創新應用研究[J].陝西教育(高教),2013,7:66-67.

[2]趙媛媛,厲萍.護士執業資格考試試題評析與應考策略[J].衛生職業教育,2014,32(15):76-77.

[3]朱淑霞.案例教學法在兒科理論教學中的應用[J].教育教學論壇,2012,36:7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