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屬材料小論文範文

學識都 人氣:2.21W

篇一:金屬材料小論文

金屬材料小論文範文

專業小論文

材料科學是21世紀四大支柱學科之一,而金屬材料工程則是材料科學中一個重要的專業方向。衆所周知,金屬工具的製造和使用標誌着人類文明的一個重大的進步。從青銅到鋼鐵,再到當今形形色色的合金材料,人類在自身不斷進步的同時,從未放鬆過對金屬材料的研究與開發。金屬材料工程是國家重點支持的研究方向,每年都有大量的資金投入,成果也很顯著。該專業研究範圍很廣,可以說所有的金屬元素都在其研究範圍之內。目前國內主要側重於鐵合金鋁合金以及其他一些特種金屬材料的研究與開發。

金屬材料工程是一門實用性很強的專業,通過對金屬材料製備工藝及其原理的探究,研究成果可以直接應用於現實生產,所取得的進展和人民羣衆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喜歡理論研究的人可以在此發揮自己的才能,在這裏有廣闊的理論研究空間。材料技術人員雖然掌握了許多種金屬材料的製備工藝,但至今還沒有完全弄清楚其中的道理,而從理論上闡明這一切對材料科學的進一步發展意義非凡。於是從中也演化出計算機模擬各種原子分子的相互作用,從而設計出符合要求的材料,這對現實生產有着極其重要的指導作用。近年來,這一領域還有許多新的發展,比如儲氫材料摩擦材料以及和納米技術相結合的協同材料等等。 金屬材料是指由金屬元素或以金屬元素爲主構成的具有金屬特性的材料的統稱。包括純金屬合金金屬間化合物和特種金屬等。人類文明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同金屬材料關係十分密切。繼石器時代之後出現的銅器時代鐵器時代,均以金屬材料的應用爲其時代的顯著標志。現代,種類繁多的金屬材料已成爲人類社會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我們對金屬材料的認識應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始:

一、分類

金屬材料通常分爲黑色金屬、有色金屬和特種金屬材料。

①黑色金屬又稱鋼鐵材料,包括含鐵90%以上的工業純鐵,含鐵小於2%~4%的鑄鐵,含碳小於2%的碳鐵,以及各種用途的結構鋼、不鏽鋼、耐熱鋼、高溫合金、精密合金等。廣義的黑色金屬還包括鉻、錳及其合金。

②有色金屬是指除鐵、鉻、錳以外的所有金屬及其合金,通常分爲輕金屬、重金屬、半金屬、貴金屬稀有金屬和稀土金屬等。有色金屬的強度和硬度一般比純金屬高,並且電阻大電阻溫度係數小。

③特種金屬材料包括不同用途的結構金屬材料和功能金屬材料。其中有通過快速冷凝工藝獲得的非晶態金屬材料,以及準晶、微晶、納米晶金屬材料等;還有隱身、抗氫、超導、形狀記憶、耐磨、減震阻尼等特殊功能合金等。金屬材料按生產成型工藝又分爲鑄造金屬、變形金屬、噴射成形金屬,以及粉末冶金材料。鑄造金屬通過鑄造工藝成型,主要有鑄鋼、鑄鐵和鑄造、有色金屬及合金。變形金屬通過壓力加工如鍛造軋製衝壓等成型,其化學成分與相應的鑄造金屬略有不同。噴射成型金屬是通過噴射成型工藝製成具有一定形狀和組織性能的零件與毛胚。金屬材料的性能可分爲工藝性能和使用性能兩種。

二、性能

爲更合理使用金屬材料,充分發揮其作用,必須掌握各種金屬材料製成的零、構件在正常工作情況下應具備的性能(使用性能)及其在冷熱加工過程中材料應具備的性能(工藝性能)。材料的使用性能包括物理性能(如比重、熔點、導電性、導熱性、熱膨脹性、磁性等)化學性能(耐用腐蝕性、抗氧化性),力學性能也叫機械性能。材料的工藝性能指材料適應冷、熱加工方法的能力。

三、生產工藝

金屬材料生產,一般是先提取和冶煉金屬。有些金屬需進一步精煉並調整到合適的成分,然後加工成各種規格和性能的產品。提煉金屬,鋼鐵通常採用火法冶金工藝,即採用轉爐、平爐、電弧爐、感應爐、沖天爐等進行冶煉和熔鍊;有色金屬兼用火法冶金和溼法冶金工藝;高純金屬以及要求特殊性能的金屬還採用區域熔鍊、真空熔鍊和粉末冶金工藝。金屬材料通過冶煉並調整成分後經過鑄造成型,或經鑄造、粉末冶金成型工藝製成錠、胚,再經塑性加工製成各種形態和規格的產品。對有些金屬製品,要求其有特定的內部組織和力學性能,還常採用熱處理工藝。常用的熱處理工藝有淬火、正火、退火、時效處理等。

三、發展趨勢:

金屬材料的發展已從純金屬、純合金中擺脫出來。隨着材料設計、工藝技術即使用性能試驗的進步,傳統的金屬材料得到了迅速發展,新的高性能金屬材料不斷開發出來。如快速冷凝非晶和微晶材料、高比強和高比模的鋁鋰合金、有序金屬間化合物及機械合金化合物、氧化物彌散強化合物、定向凝固柱晶核單晶合物等高溫結構材料、金屬基複合材料以及形狀記憶材料、銣鐵硼永磁合金,駐氫合金等新型功能金屬材料,已分別在航空航天,能源機電等方面獲得巨大的經濟效益。

通過對金屬材料工程這門學科的學習,我瞭解到材料科學與程研究了材料組成結構工藝性能與使用效能之間的相互關係等等,爲金屬材料設計製造工藝優化和合理使用提供科學依據。世界是物質的,我們也可以理解爲世界是材料的,現在全球都十分重視對材料的研究,使得材料領域碩果累累。中國也不例外。相信金屬材料的應用前景會越來越來廣闊。

篇二:金屬材料論文

我身邊的材料

————金屬材料 摘要:金屬材料是人類使用最早並且與我們生活最密切相關的材料。文章介紹了金屬材料的分類,性質,應用,前景,並將一些新興的金屬材料做了簡單的介紹。

關鍵詞:金屬材料;性質;新興金屬材料;金屬基複合材料 金屬材料是指金屬元素或以金屬元素爲主構成的具有金屬特性的材料的統稱。包括純金屬、合金、金屬材料金屬間化合物和特種金屬材料等。

人類文明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同金屬材料關係十分密切。繼石器時代之後出現的銅器時代、鐵器時代,均以金屬材料的應用爲其時代的顯著標志。現代,種類繁多的金屬材料已成爲人類社會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

金屬材料通常分爲黑色金屬、有色金屬和特種金屬材料。①黑色金屬又稱鋼鐵材料,包括含鐵90%以上的工業純鐵,含碳 2%~4%的鑄鐵,含碳小於 2%的碳鋼,以及各種用途的結構鋼、不鏽鋼、耐熱鋼、高溫合金、精密合金等。廣義的黑色金屬還包括鉻、錳及其合金。②有色金屬是指除鐵、鉻、錳以外的所有金屬及其合金,通常分爲輕金屬、重金屬、貴金屬、半金屬、稀有金屬和稀土金屬等。有色合金的強度和硬度一般比純金屬高,並且電阻大、電阻溫度係數小。③特種金屬材料包括不同用途的結構金屬材料和功能金屬材料。其中有通過快速冷凝工藝獲得的非晶態金屬材料,以及準晶、微晶、納米晶金屬材料等;還有隱身、抗氫、超導、形狀記憶、耐磨、減振阻尼等特殊功能合金以及金屬基複合材料等。

金屬材料的性能一般分爲工藝性能和使用性能兩類。所謂工藝性能是指機械零件在加工製造過程中,金屬材料在所定的冷、熱加工條件下表現出來的性能。金屬對各種加工工藝方法所表現出來的適應性稱爲工藝性能,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⑴切削加工性能;⑵可鍛性;⑶可鑄性;金屬材料工藝性能的好壞,決定了它在製造過程中加工成形的適應能力。所謂使用性能是指機械零件在使用條件下,金屬材料表現出來的性能,它包括機械性能、物理性能、化學性能等。金屬材料的性能決定着材料的適用範圍及應用的合理性。金屬材料的性能主要分爲四個方面,即:機械性能、化學性能、物理性能、工藝性能。金屬材料使用性能的好壞,決定了它的使用範圍與使用壽命。金屬材料在載荷作用下抵抗破壞的性能,稱爲機械性能(或稱爲力學性能)。金屬材料的機械性能是零件的設計和選材時的主要依據。外加載荷性質不同(例如拉伸、壓縮、扭轉、衝擊、循環載荷等),對金屬材料要求的機械性能也將不同。常用的機械性能包括:強度、塑性、硬度、衝擊韌性、多次衝擊抗力和疲勞極限等。化學性能:金屬與其他物質引起化學反應的特性稱爲金屬的化學性能。在實際應用中主要考慮金屬的抗蝕性、抗氧化性(又稱作氧化抗力,這是特別指金屬在高溫時對氧化作用的抵抗能力或者說穩定性),以及不同金屬之間、金屬與非金屬之間形成的化合物對機械性能的影響等等。在金屬的化學性能中,特別是抗蝕性對金屬的腐蝕疲勞損傷有着重大的意義;物理性能:金屬的物理性能主要考慮:⑴密度⑵熔點⑶熱膨脹性⑷磁性能⑸電學性能(主要是電導率); 新興金屬材料介紹:

1、金屬基複合材料

金屬基複合材料起源於20 世紀50 年代末或60 年代初期,它是一種把金屬作爲基體和增強材料進行復合加工而製成的一種材料。基體可以是銅、鋁、鎂以及金屬間化合物等。增強材料的種類也很多,可以是碳化硅、碳纖維以及氧化鋁等。它除了具有很高的韌性和可塑性之外,還能耐高溫,且導電性能良好,可抗輻射,阻隔性能良好不吸潮。正是由於這些優良的特性,使得它經過了幾十年的發展成爲了如今最炙手可熱的複合材料之一。由於金屬基複合材料的性能優秀,所以它能夠被運用到了各個行業。比如汽車行業中的柴油機活塞、Al發動機組的缸體驅動軸、連桿等;還有航空航天行業。比如戰隼戰機的機腹尾翼以及燃料通

道門蓋板,還有直升機的轉子葉片;除此之外,各種工業、娛樂、體育用品都可以使用金屬基複合材料。但是由於其製作工藝較爲複雜,使得它還不能真正大範圍的被普及。另外,成本較高,這也是金屬基複合材料難以廣泛應用的重要原因之一。金屬基符合材料受世界上各個國家所重視,且最近幾年的研究、發展速度較快。而製作技術和製作成本等問題相信也會在不就的將來得到解決,使其能夠真正的被普及到我們的生活。

2、Ti( C,N) 基金屬陶瓷刀具材料

Ti( C,N) 基金屬陶瓷一般是用粉末冶金液相燒結法制成的,其顯微組織較爲複雜. 借用掃描電子顯微鏡的背散射電子成像觀察,其主要特徵由TiC 或Ti( C,N) 硬質相爲核心,顆粒邊緣形成包覆層結構,溶入固溶界面結合處的組織結構是決定材料性能的關鍵區域.與普通金屬材料相比,金屬陶瓷是一種脆性材料,其斷裂方式多爲沿晶斷裂,材料中硬質相與粘結相界面結合處的組織結構是決定材料性能的關鍵區域.現有的分析手段還不能清楚地表徵工業上所用金屬陶瓷的相界面結構,使得這方面的研究存在一定的困難.20 世紀90 年代以來,日本、美國和我國關於Ti( C,N) 基金屬陶瓷材料的研究和應用急劇增多,Ti( C,N) 基金屬陶瓷刀具材料的性能得到了極大的改善,現在Ti( C,N) 基金屬陶瓷的製備方法、晶粒細化、納米改性以及納米Ti( C,N) 基金屬陶瓷材料、梯度Ti( C,N) 基金屬陶瓷材料製備等方面已經取得了相當大的進展. 其應用範圍已由精加工、半精加工擴大到粗加工,由切削擴大到銑削等苛刻條件下的加工. Ti( C,N) 基金屬陶瓷對推動高速切削、精密加工技術進步,促進機械、汽車、五金裝備等行業水平的提高有着顯著的積極意義.採用Ti( C,N) 金屬陶瓷刀具,可以解決各行業難加工材料的切削加工問題,改變傳統的機械加工工藝; 另一方面,由於Ti( C,N) 金屬陶瓷具有較好的紅硬性和抗氧化能力,可以實現高速高效切削加工和乾式切削加工,減少或不用切削液,大大降低切削加工費用,並可實現綠色加工.

3、高硅鋁合金電子封裝材料

新型高硅含量鋁基電子封裝材料不僅具有低的熱膨脹係數、較高的熱導率、較小的密度,並且還具有好的力學性能、機械加工性能和電鍍性,因此越來越受到電子封裝行業研究人員的重視。高硅鋁合金材料熱導率的影響因素比較複雜,除合金元素硅作爲主要因素以外,硅相的形狀、大小和分佈,合金內相界面、點陣畸變和材料的孔隙率等都對合金熱導率有很大影響。高硅鋁合金具有良好的機械加工性能,只需要採用普通的工具便可加工,從而滿足電子封裝對材料外形尺寸的要求。高硅鋁合金的研製成功將使其成爲滿足電訊、航空航天、國防和其他相關電子元器件所需求的新型封裝材料。高硅鋁合金材料能夠保持硅和鋁各自的優異性能,並且硅、鋁的含量相當豐富,硅粉的製備技術成熟,成本低廉,同時這種材料對環境沒有污染,對人體無害。高硅鋁合金材料將成爲一種具有廣闊前景的電子封裝材料,特別是在航空航天等空間技術領域。

金屬材料的發展前景:

金屬製品行業包括結構性金屬製品製造、金屬工具製造、集裝箱及金屬包裝容器製造、不鏽鋼及類似日用金屬製品製造,船舶及海洋工程製造等。隨着社會的進步和科技的發展,金屬製品在工業、農業以及人們的生活各個領域的運用越來越廣泛,也給社會創造越來越大的價值。

金屬製品行業在發展過程中也遇到一些困難,例如技術單一,技術水平偏低,缺乏先進的設備,人才短缺等,制約了金屬製品行業的發展。爲此,可以採取提高企業技術水平,引進先進技術設備,培養適用人才等提高中國金屬製品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劉華,沈勝利.顆粒增強金屬基複合材料製備工藝的綜述[J].熱加工工藝,2011.

[2] 關明,常志樑.金屬基複合材料製備技術的進展[J].熱加工工藝,2010.

[3]金屬基複合材料的製備技術與運用,李玲玲,中國礦業大學南湖校區,江蘇徐州,221116

[4]Ti( C,N) 基金屬陶瓷刀具材料的研究現狀,陳慧,鄧瑩,李力,重慶文理學院材料交叉學科研究中心,重慶永川402160。

[5]高硅鋁合金電子封裝材料研究進展,解立川,彭超羣,王日初,王小鋒,蔡志勇,劉 兵,中南大學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長沙 410083

篇三:金

屬材料論文

金屬材料論文

學院:材料與化工學院

專業:高分子材料與工程

學號:120318109

姓名:盧寒

金屬材料論文

目錄

一:金屬材料的性質

二:鐵碳合金

三:金屬的工藝性能

四:金屬材料的改性方法

五:金屬材料的發展趨勢

六:參考文獻

金屬材料性質

1、

許多機械零件和工程構件,是承受交變載荷工作的。在交變載荷的作用下,雖然應力水平低於材料的屈服極限,但經過長時間的應力反覆循環作用以後,也會發生突然脆性斷裂,這種現

機械零件

象叫做金屬材料的疲勞

塑性是指金屬材料在載荷外力的作用下,產生永久變形(塑性變形)而不被破

塑性變形

壞的能力。金屬材料在受到拉伸時,長度和橫截面積都要發生變化,因此,金屬的塑性可以用長度的伸長(延伸率)和斷面的收縮(斷面收縮率)兩個指標來衡量。

硬度表示材料抵抗硬物體壓入其表面的能力。它是金屬材料的重要性能指標之一。一般硬度越高,耐磨性越好。常用的硬度指標有布氏硬度、洛氏硬度和維氏硬度。

這是表徵材料在外力作用下抵抗變形和破壞的最大能力,可分爲抗拉強度極限、抗彎

強度極限、抗壓強度極限等。由於金屬材料在外力作用下從變形到破壞有一定的規律可循,因而通常採用拉伸試驗進行測定,即把金屬材料製成一定規格的試樣,在拉伸試驗機上進行拉伸,直至試樣斷裂,測定的強度指標。

鐵碳合金

以鐵和碳爲組元的二元合金。鐵基材料中應用最多的一類——碳鋼和鑄鐵,就是一種工業鐵碳合金材料。鋼鐵材料適用範圍廣闊的原因,首先在於可用的成分跨度大,從近於無碳的工業純鐵到含碳4%左右的鑄鐵,在此範圍內合金的相結構和微觀組織都發生很大的變化;另外,還在於可採用各種熱加工工藝,尤其金屬熱處理技術,大幅度地改變某一成分合金的組織和性能。

鐵碳合金中合金相的形成,與純鐵的晶體結構及碳在合金中的存在形式有關。純鐵有三種同素異構狀態:912℃以下爲體心立方晶體結構:稱α-Fe;912~1394℃爲面心立方晶體結構,稱γ-Fe;1394~1538℃(熔點),又呈體心立方,稱δ-Fe。在液態,在低於7%碳範圍,碳和鐵可完全互溶;在固態,碳在鐵中的溶解是有限的,並且溶解度取決於鐵(溶劑)的晶體結構。與鐵的三種同素異構物相對應,碳在鐵中形成的固溶體有三種:α固溶體(鐵素體)、γ固溶體(奧氏體)和δ固溶體(8鐵素體)。這些固溶體中,鐵原子的空間分佈與α-Fe、γ-Fe和δ-Fe一致,碳原子的尺寸遠比鐵原子爲小,在固溶體中它處於點陣的間隙位置,造成點陣畸變。碳在γ-Fe中的溶解度最大,但不超過2.11%;碳在α-Fe中的溶解度不超過0.0218%;而在δ6-Fe中不超過0.09%。當鐵碳合金的碳含量超過在鐵中的溶解度時,多餘的碳可以以鐵的`碳化物形式或以單質狀態(石墨)存在於合金中,可形成一系列碳化物,其中Fe3C(滲碳體,

6.69%C)是亞穩相,它是具有複雜結構的間隙化合物。石墨是鐵碳合金的穩定平衡相,具有簡單六方結構。Fe3C有可能分解成鐵和石墨穩定相,但該過程在室溫下是極其緩慢的。工業上獲得廣泛應用的碳鋼和鑄鐵就是鐵碳合金,含碳低於2.11%的鐵碳合金稱爲鋼,含碳高於2.11%的合金稱爲鑄鐵。在碳鋼和鑄鐵中除碳之外,還含有硅、錳、硫、磷、氮、氫、氧等一些雜質,這些雜質是在冶煉過程中由生鐵、脫氧劑和燃料等帶入的。這些雜質對鋼鐵性能產生影響。

碳鋼一般按含碳量、用途、質量和冶煉方法分類。按含碳量可分爲:低碳鋼(C<0.25%),中碳鋼(0.25%<C<0.6%),高碳鋼(c>0.6%);按鋼的用途可分爲碳素結構鋼和碳素工具鋼兩大類;按鋼的質量可分爲:普通碳素鋼(S≤0.055%,P≤0.45%),優質碳素鋼(S、P≤0.04%)和高級優質碳素鋼(s≤0.030%,P≤0.035%)三大類;按冶煉方法可分爲沸騰鋼和鎮靜鋼、半鎮靜鋼。

根據碳在鑄鐵中存在的形式不同鑄鐵可分爲:

白口鑄鐵

【中文名稱】 白口鑄鐵 【英文名稱】 white cast iron 【定義】 碳以遊離碳化物形式析出的鑄鐵,斷口呈白色。 常見的白口鑄鐵按基體有:貝氏體白口鑄鐵、馬氏體白口鑄鐵; 白口鑄鐵常用於耐磨

:絕大部分碳以滲碳體形式存在於鑄鐵中;灰口鑄鐵:絕大部分碳以片狀石墨形式存在;可鍛鑄鐵:由白口鑄鐵經石墨化退火製成,其中碳以團絮狀石墨形式存在;球墨鑄鐵:在澆注前經球化處理,碳以球狀或團狀石墨存在

金屬的工藝性能

你有書本吧,金屬的工藝性能是指金屬的鑄造性,鑄造性,切削加工性,焊接性,熱處理,熱處理,化學熱處理,固溶處理,沉澱硬化,回火脆性,二次硬化等這些指數。

1:鑄造性(可鑄性):指金屬材料能用鑄造的方法獲得合格鑄件的性能。鑄造性主要包括 流動性,收縮性和偏析。流動性是指液態金屬充滿鑄模的能力,收縮性是指鑄件凝固時,體 積收縮的程度,偏析是指金屬在冷卻凝固過程中,因結晶先後差異而造成金屬內部化學成分 和組織的不均勻性。

2:鑄造性:指金屬材料在壓力加工時,能改變形狀而不產生裂紋的性能。它包括在熱態 或 冷態下能夠進行錘鍛,軋製,拉伸,擠壓等加工。可鍛性的好壞主要與金屬材料的化學成分有關。

3: 切削加工性(可切削性, 機械加工性):指金屬材料被刀具切削加工後而成爲合格工件 的難易程度。切削加工性好壞常用加工後工件的表面粗糙度,允許的切削速度以及刀具的磨損程度來衡量。它與金屬材料的化學成分,力學性能,導熱性及加工硬化程度等諸多因素有 關。通常是用硬度和韌性作切削加工性好壞的大致判斷。 一般講,金屬材料的硬度愈高愈難切削,硬度雖不高,但韌性大,切削也較困難。

4:焊接性(可焊性):指金屬材料對焊接加工的適應性能。主要是指在一定的焊接工藝條件下,獲得優質焊接接頭的難易程度。它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結合性能,即在一 定的焊接工藝條件下,一定的金屬形成焊接缺陷的敏感性,二是使用性能,即在一定的焊接工藝條件下,一定的金屬焊接接頭對使用要求的適用性。

5:熱處理

(1):退火:指金屬材料加熱到適當的溫度,保持一定的時間,然後緩慢冷卻的熱處理工 藝。常見的退火工藝有:再結晶退火,去應力退火,球化退火,完全退火等。退火的目的:主要是降低金屬材料的硬度,提高塑性,以利切削加工或壓力加工,減少殘餘應力,提高組 織和成分的均勻化,或爲後道熱處理作好組織準備等。    (2): 正火:指將鋼材或鋼件加熱到 Ad3 或(鋼的上臨界點溫度) 以上 30~50℃, 保持適當時間後,在靜止的空氣中冷卻的熱處理的工藝。正火的目的:主要是提高低碳鋼的 力學性能,改善切削加工性,細化晶粒,消除組織缺陷,爲後道熱處理作好組織準備等。

(3): 淬火:指將鋼件加熱到 Ad3 或 Ad1(鋼的下臨界點溫度)以上某一溫度,保持一 定的時間,然後以適當的冷卻速度,獲得馬氏體 (或貝氏體)組織的熱處理工藝。常見的淬火工藝有鹽浴淬火,馬氏體分級淬火,貝氏體等溫淬火,表面淬火和局部淬火等。 淬火的目 的:使鋼件獲得所需的馬氏體組織,提高工件的硬度,強度和耐磨性,爲後道熱處理作好組織準備等。

(4):回火:指鋼件經淬硬後, 再加熱到 Ad1以下的某一溫度,保溫一定時間,然後冷卻到室溫的熱處理工藝。常見的回火工藝有:低溫回火,中溫回火,高溫回火和多次回火等。 回火的目的:主要是消除鋼件在淬火時所產生的應力,使鋼件具有高的硬度和耐磨性外,並具有所需要的塑性和韌性等。

(5):調質:指將鋼材或鋼件進行淬火及回火的複合熱處理工藝。使用於調質處理的鋼稱調質鋼。它一般是指中碳結構鋼和中碳合金結構鋼。

(6):化學熱處理:指金屬或合金工件置於一定溫度的活性介質中保溫,使一種或幾種元 素滲入它的表層,以改變其化學成分,組織和性能的熱處理工藝。常見的化學熱處理工藝有:滲碳, 滲氮,碳氮共滲,滲鋁,滲硼等。化學熱處理的目的:主要是提高鋼件表面的硬度, 耐磨性,抗蝕性,抗疲勞強度和抗氧化性等。

(7):固溶處理:指將合金加熱到高溫單相區恆溫保持,使過剩相充分溶解到固溶體中後 快速冷卻,以得到過飽和固溶體的熱處理工藝。固溶處理的目的:主要是改善鋼和合金的塑性和韌性,爲沉澱硬化處理作好準備等。

(8):沉澱硬化(析出強化):指金屬在過飽和固溶體中溶質原子偏聚區和(或) 由之脫 溶出微粒彌散分佈於基體中而導致硬化的一種熱處理工藝。如奧氏體沉澱不鏽鋼在固溶處理後或經冷加工後,在 400~500℃或 700~800℃進行沉澱硬化處理,可獲得很高的強度。

(9): 時效處理:指合金工件經固溶處理,冷塑性變形或鑄造,鍛造後,在較高的溫度放 置或室溫保持,其性能,形狀,尺寸隨時間而變化的熱處理工藝。若採用將工件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