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新型製造環境下的管理模式成熟度

學識都 人氣:1.23W
分析新型製造環境下的管理模式成熟度
[摘要]隨着企業創造環境的變化,企業管理模式的選擇應從技術層面轉變到管理層面。同時,在考慮製造資源要素體系主體行爲的基礎上進行優化決策。管理模式成熟度越高,企業對製造資源要素就控制得越好,企業管理模式給企業帶來的效益就越明顯。因此,企業應準確地把握管理模式成熟度的等級,從而實現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管理模式;製造資源要素;成熟度
 
  
  管理模式是管理科學中一個經典而富有挑戰的研究領域。特別是在當前,面對全球競爭、動態市場和技術創新等諸多挑戰,管理模式又成爲學術界和實業界關注的熱點。然而,目前這些研究卻處在一個各自爲陣的階段,導致人們對管理模式概念界定不清,一定程度上也誤導了企業的管理實踐活動。爲此,本文在對國內外管理模式有關理論分析的基礎上,提出構建新型製造環境下管理模式理論體系的新思路。
  
  一、國內外研究現狀
  
  20世紀50年代以後出現的成組技術(GT)、柔性製造系統(FMS)、計算機集成製造系統(CIMS)、準時生產製(JIT)等[1],以及80年代後期的敏捷製造、大規模定製等管理模式的研究重點在於技術應用[2],以及管理形式與方法的創新上,都是將人、技術和組織看作是構成管理模式的三大製造資源,這容易使企業進入製造技術決策論的誤區。實際上,在新型製造系統中,僅僅考慮人、技術和組織這三大製造資源要素是不夠的,另外還要考慮信息資源以及更深層次、更廣泛的企業文化、管理理念等非技術性資源。針對這種現象,國內許多學者對管理模式的概念作了界定[3],由於研究問題的角度不同,關於管理模式的定義也有多種描述,從而導致人們對管理模式界定不清;更值得注意的是,目前的研究都沒有從更深層次去把握管理模式的本質特性及其形成機理,沒有考慮新型製造環境下企業製造資源要素的集成方式及其對管理模式的限制和影響。
  
  (一)管理模式概念的重新界定
  企業的製造資源要素有多種表現形式。從資源要素角度來看,企業內、外各種資源都應納入管理範疇,即不僅包括企業內部的'人、財、物、信息、技術等資源要素,而且還包括企業外部對企業製造過程產生限制或影響的各種資源。從管理要素角度看,在傳統的管理活動中,人、財、物是基本資源要素。然而,隨着社會的發展與進步,這些基本要素的性質不斷演化更新的同時,還有各種新的資源要素大量涌現,並且各種資源要素的重要性權重也相繼發生轉變,資源管理要素的範圍更加廣泛。
  上述製造資源要素除了具有目的性、主體行爲性、非線性、整體性、互補性等一般特徵外,還具有複雜性、多樣性、動態可變性、協同性、創新性等新特徵[4]。我們將企業的各種製造資源要素通過集成形成的統一體稱爲製造資源要素體系。製造資源要素體系不僅反映了集成要素之間物質、信息的交換關係,也反映了集成要素之間能量的互換關係。製造資源要素體系是管理模式的支撐基礎,它決定着管理模式的基本特性與形態、應用層次及範圍。這是管理模式理論研究的基石和邏輯出發點,只有從這一點出發,才能從根本上把握管理模式的本質,從而爲構建管理模式理論體系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管理模式的生成方式分析
  製造資源要素的特徵決定了其集成方式是各種各樣的。管理模式與企業製造資源要素體系之間的對應關係見表。
  在新型製造環境下,企業管理模式的選擇重點已經從技術層面轉變到管理層面,依照製造資源要素的主體行爲選擇管理模式是目前研究的重點,下面對此進行分析。
  1.互補型製造資源要素體系及管理模式
  互補型製造資源要素體系指各資源要素之間以功能互補爲基礎形成集合體,並由此形成管理模式。當某一資源要素的優勢(或劣勢)恰恰是另一資源要素的劣勢(或優勢),雙方集成可實現優勢互補。如以開發新產品、新技術爲目的的企業與企業間的戰略聯盟(技術開發、市場開發等),企業爲了增加優勢通過兼併形成的企業集團或合資經營企業,企業爲了利用外部資源實施的業務外包或動態聯盟等形式都是以互補行爲爲基礎而形成的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