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述概念合成對英語複合名詞語義構建作用論文

學識都 人氣:1.54W

論文關鍵詞: 複合名詞 意義構建 層創結構 概念合成

簡述概念合成對英語複合名詞語義構建作用論文

論文摘要: 複合名詞的意義構建離不開概念合成。它是一種認知過程,在複合名詞的意義構建過程中起着很大的作用。離心構式複名合詞的產生就是概念合成的結果,向心構式複合名詞也是概念合成的結果,並且概念合成理論對複合名詞的語義構建與解讀也起着重要作用。但它在語義構建上仍存在一定不足,須進一步改進。

1.引言

2.理論背景

傳統語法把複合名詞的意義看作是複合名詞各個組成部分名詞的意義相加之和,這顯然是把複雜的問題簡單化了。複合名詞的語義構建問題一直都是語言學界的一個棘手問題。呂淑湘先生在《語文常談》(1980:65)裏指出:“語言的表達意義,一部分是顯示,一部分是暗示,有點像打仗,佔據一點,控制一片。”語言的這種“以點控面”的現象,在複合名詞中表現得尤爲突出。下面筆者就複合名詞語義構建的主要理論作一些簡單介紹。

2.1生成派轉換理論

Levi(1978)主張複合詞的表層結構是由其深層結構轉換而來的,其深層結構是一個關係從句。例如,“toy factory”是由其深層結構“toy that produced by the factory”這個關係從句轉換而來的。這種理論雖然比傳統語法解釋更勝一籌,但它仍然有極大的侷限性。首先它不可能僅用幾個謂詞就能窮盡複合名詞各組成部分名詞之間的所有意義關係。例如“rain forest”的意義就不能套用謂詞而把它理解爲“a forest that has rain”,因爲有雨無雨並不是雨林區別於其它森林的根本原因。其次,它不能解釋具有歧義的複合名詞的意義,例如“dog collar”可以理解爲“a collar used by a dog”,也可以理解爲“a collar that a dog has”,它的意義要結合具體的語境才能理解。再次,這些謂詞的含義太寬泛了,謂詞本身的意義也具有模糊性,如“mountain town”和“mountain river”涉及“be”這個謂詞,但實際上“town”有可能是“small town”,而“river”則可能是“large river”。這樣謂詞就失去了它的解釋力。最後,轉換理論沒有考慮到語言意義構建的動態性。語言使用者在構建複合名詞的意義過程中,往往會依賴社會知識、文化語境等外部因素,使這意義構建過程具體化。

2.2概念合成理論

Fauconnier & Turner(1998)提出的概念整合理論(Conceptual Integration Theory),發展了Langacker的認知理論。Langacker認爲複合概念結構(Composite Concept Structure)是由其成分概念結構(Component Concept Structure)整合而來的,在整合過程中成分概念必須調整其概念結構以形成複合概念結構。概念整合理論中的“概念合成”是指心理空間的合成,而心理空間是指人們進行交談和思考時爲了達到局部理解與行動的'目的而構建的概念集(Conceptual Packet)(Fauconnier & Turner,1996:113),被投射的心理空間稱爲源域(Source Domain),接受投射的心理空間稱爲目的域(Target Domain)。所謂概念合成理論,就是對言語交際過程中各心理空間相互映射併產生互動作用的系統性闡述。概念合成理論是對在概念隱喻理論(Conceptual Metaphor)的基礎上而形成的心理空間理論的延續和發展,是認知語言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概念合成是一種認知過程,它在複合名詞的意義構建過程中起着很大的作用。

3.複合名詞的概念合成

概念合成就是指心理空間的合成。概念合成理論認爲,最基本的概念合成網絡模式是由四個空間構成的網絡:兩個輸入空間、一個合成空間和一個類指空間。兩個輸入空間(Input Mental Space)的共有結構及其共有的抽象信息投射到第三個空間即類屬空間(The Generic Space)裏;同時,在這兩個輸入心理空間的基礎上,通過跨空間的部分映現、匹配並有選擇地投射到第四個空間——合成空間(The Blended Mental Space)。合成空間從兩個輸入空間中提取部分結構形成新顯結構(The Emergent Structure)。這樣,這四個空間通過投射鏈彼此連接起來,就構成了一個概念整合網絡(Conceptual Integration Network)。

4.概念合成理論對複合名詞的語義構建的作用

概念合成是一種認知過程,它在複合名詞的意義構建過程中起着很大的作用。本文認爲,其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首先,離心構式複合名詞的產生就是概念合成的結果,因爲離心構式複合名詞往往與隱喻和轉喻有關(王文斌,2005),儘管“轉喻投射具有認知域內部的特徵,而隱喻投射則具有認知域外部的特徵”(張輝,2003:49),可這兩種手段都是將源域的某一凸顯特徵投射到目的域的某一對應特徵上來,將兩者整合起來。例如egg之所以能與head結合成一個複合名詞,就是因爲源域egg具有“光禿禿的”這一凸顯特徵,將之投射到目的域head的對應特徵上,在經過與“知識分子”在認知域內部凸顯特徵的對應,遂組合成egghead,意指“知識分子”。

其次,向心構式複合名詞也是概念合成的結果,不同的是,有時會涉及隱喻和轉喻,有時則不會,如bubble economy一詞,bubble和economy屬於不同的心理空間,bubble爲具體概念,而economy爲抽象概念,從組合的角度來看,屬於反常搭配,人們之所以將bubble與economy組合成一個複合名詞,就是因爲人們捨棄了原句法結構中各自的次要成分,凸顯了“經濟”和“泡沫”之間的內在特徵,所以纔將二者結合成一個整體,表示“虛假繁榮的經濟”。此類的複合名詞在英語詞彙中並不少見,如mushroom cloud(蘑菇雲),cold war(冷戰),black market(黑市),sunrise industry(朝陽企業),junk food(垃圾食品)等。還有大量的複合詞並不含隱喻和轉喻模式,但也是概念合成的結果,如sunrise這一複合詞,sun和rise屬於不同的心理空間,sun爲實體概念,rise爲空間概念,兩個的心理空間結合在一起表示“日出”。

5.結語

複合名詞意義的建構離不開概念合成理論。它的四空間模型是以相似性爲基礎表現層創結構在合成空間中得以產生的過程,它既強調輸入空間相關成分的映射和向複合空間的投射,也強調語言理解者應從複合空間裏尋求各種可能性,構建與語言理解所必須的相關輸入空間,爲語言理解提供必要的指稱參考背景,使語言理解成爲可能。概念合成是人們進行思維活動,尤其是進行創造性思維活動時的一種認知過程,它爲語言學研究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切入點,爲我們正確理解言語提供了一個嶄新的認知視角。但它“並不是唯一需要證僞的理論,而是一個基本框架”,“自身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處”(王文斌,2007),有些問題它也無從解決,如概念合成的理據、語義條件的限制等。這些問題或現象今後尚須進一步探究。

參考文獻:

[1]Fauconnier,G. & Turner ding as a Central Process of Grammar[A]. In Adele Goldberg(ed.)eptual Structure,Discourse and Language[C]. Stanford:CSLT Publications,1996:113.

[2]Fauconnier,ings in Thought and Language[M]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7:149-151.

[3]Fauconnier,G. & Way We Think[M] York:Basic Books,2002.

[4]Jackson,H. & Amvela,E. Words,Meaning and Vocabulary[M]. London:Cassell,2000:85.

[5]Levi Syntax and Semantics of Complex Nominals[M] York:Academic Press,1978.

[6]呂淑湘.語文常談[M].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65.

[7]束定芳.論隱喻的運做機制[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2,(2).

[8]王文斌.英語詞彙語義學[M].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140-145.

[9]王文斌.英語複合詞的內在句法、語義及認知構建[J].外語學刊,2005,(2). [11]張輝.熟語及其理解的認知語義學研究[M].北京:軍事誼文出版社,200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