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本院校學生英語學習動機分析論文

學識都 人氣:2.51W

摘要:論述了學習動機的定義及其分類,針對三本院校學生的具體情況,分析了教師激發學生英語學習動機的教學對策,目的在於改善學生的英語學習效果,提高學生英語綜合運用能力。

三本院校學生英語學習動機分析論文

關鍵詞:英語;學習動機;三本院校

1 理論基礎

Williams(1997)從社會構建角度出發,提出了他的L2動機理論框架。他把動機產生的原因分成內部因索(intrinsic motivation)和外部因素(extrinsic motivation)。內部因素包括學習者的興趣,能動作用感,慾望,自我概念,態度,情感狀態,語言發展階段,年齡和性別等,外部因素包括學習環境或與他人(父母、教師和同學)的關係等。Williams認爲一開始學習者的學習動機受各種原因激發,這些原因可能來自學習者本人,也可能來自外界。而且學習動機內部因素之間是相互影響的,如學習者的自我效能感和價值感可能會影響他的態度。外部因素之間也是相互影響的,如學習環境的舒適程度可能影響教師和學生之間的關係。

Williams的L2動機理論是目前最系統、最完整的動機理論。

2 激發學生英語學習動機的教學對策

在三本院校的英語教學中,教師應該學會合理地激發學生的內外部動機。激發學生學習動機的手段很多,但效果則因使用的時機、場合、對象等的不同而不同。爲了不影響學習者的學習動機,教師應該避免四種活動:第一,學生認爲不愉快的活動;第二,與學生學習目標相沖突的活動;第三,低於或超出學生應付能力的活動;第四。有損學生自我形象和社會形象的活動。

2.1 教師要創造學習條件,建構學生在英語學習中的主體性

要建構學生在英語學習中的主體性,教師必須要了解英語學習動機不強的這部分學生的情感、態度、學習方法等方面的特點,運用相應的方法指導他們,有效激發其英語學習的'動機,進而構建並鞏固他們的學習主體性。

三本院校中英語學習動機不強的學生主要有兩類:被動型和厭學型。對於被動型的學生,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注重創造一種民主活躍的學習氛圍,開展形式多樣、生動活潑有趣的語言活動,通過環境影響他們,促使他們主動地參與英語學習。厭學型的學生由於成績不好。難免會有自卑心理、封閉心理和牴觸學習的心理,但他們內心還是有着對成功的強烈渴望。對於這部分成人學生。教師應以平等的態度,委婉地瞭解他們反感和牴觸學習的原因,培養他們的自信心,幫助他們走出困惑。

教師可以通過班級活動,給與他們平等的表達觀點的機會,在學生中樹立他們的自尊和威信。遇到他們出錯時,要忽略小錯誤,不影響他們表達的流暢性;遇到稍微明顯的錯誤,要在他們表達完畢。給予充分的肯定之後,再加以糾正。合理的鼓勵和讚揚能夠激發並不斷提升這些學生的英語學習動機。

2.2 教師“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讓學生學會學習,實現自身的滿足感和成就感

衆所周知,未來的世紀將是一個充滿挑戰機遇和持續變化的知識經濟社會,是一個需要終身學習和不斷創新的社會。而學生們在接受高等教育的過程中,最應該學會的技能就是學會學習。

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我們會發現,有一部分學生很認真,在英語學習上花費的時間也不少,但學習成績總是不理想,這是學習不適應的重要表現之一。三本院校的老師要根據學生英語學習的實際情況,培養適合我們的學生的,最有效的自主學習能力和方法。讓他們不僅能順利通過國家級別的英語考試,更能在以後的工作和學習中進行有效的終身學習。只有當學生學會了學習。實現了自身的滿足感和成就感。學生就會越學越高興,越來越有信心,學生的學習動機自然就激發了。

比如在平常的課堂教學中,我會經常對學生進行翻譯題的基本訓練。對於英語翻譯,本人一直主張一題多譯。這樣能擴大詞彙量,有助於鍛鍊學生找到組織英語句子的基本方法,培養了學生邏輯思維能力。教師要加強對學生的學習指導。一方面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正確的學習觀念,另一方面是在教學過程中要加強學法指導和學習心理輔導。

2.3 尊重學生,建立鼓勵機制

筆者在五年教學生涯中發現一種很普遍的現象,三本院校的一些學生個性比較敏感,因爲成績不是很好所以有些自卑,卻又異常在乎老師和同學們的眼光。所以尊重學生,建立鼓勵機制是非常有必要的。當學生自己獨立完成任務,或根據老師的要求完成力所能及的任務時。老師所給予的肯定和鼓勵,能產生積極的心理效應。

鼓勵會給學生適當的成功體驗,使學生不斷獲得成功的心理暗示,再加上及時的引導,學生獲得成功的可能性會大大提高,這也是被著名的“羅森塔爾效應”所證實的。

筆者在自己的教學活動中一直遵循着一個原則——多鼓勵,多微笑。通過觀察和談話發現,很多學生都喜歡這樣輕鬆愉悅的學習氛圍。在教學過程中,老師應善於發現學生的進步並給予及時的肯定,提高學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對於學生的錯誤。應該給予正確的引導。讓他們從內心意識到,犯錯誤不可怕,重要的是吸取教訓得到經驗。這種正確的學習觀的形成有利於學生的自我發展和自我學習,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

2.4 關愛學生,建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係

人本主義教育理念下的教學模式要求建立和諧平等的師生關係。教師角色已經由知識的傳授者轉向爲學生潛能的喚醒者和知識結構的促進者。這種教學是互動互惠的。教師應該平等地對待每一個學生,善於發現他們的閃光點。在課堂教學上與學生平等對話,大大解放其創造性,在課外也應該多瞭解學生各方面的情況。學會真正理解和尊重學生。讓學生在一個比較愉悅比較輕鬆的環境中學習成長,使學生在教學活動中充分發揮自己的主體作用。在此環境下,學習者的情感需要得到相應的滿足,英語學習的熱情得到有效的激發,英語學習的效果纔有望提高。

在課堂上我們可以開展學生喜歡的集體學習活動,如五分鐘的“英語自由講”(學生可以講述自己身邊發生的真實故事或者最新的新聞),這不僅有利於增進師生感情。也有利於老師更多的瞭解學生的真實生活和內心想法。在課外可以讓學生用英語寫日記,可以記錄自己的學習和生活,也可以作爲和老師溝通交流的一種方式。筆者每次都會認真閱讀並回復學生的問題或者信件,一方面可以更多地瞭解他們的想法,爲他們提供一些學習和生活上的建議,另一方面,我們正是在實際生活中運用英語進行溝通和交流,達到了學習者學習語言最根本的目的。

3 結語

學習動機是推動學生學習的一種內在動力,是評估大學英語課堂教學效果的重要尺度之一。培養與激發學生學習動機的具體措施是多種多樣的,教師應根據學習動機產生的機理和學生的具體情況,按照教學大綱,結合教學內容,有組織、有目的、有計劃地培養與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學習動機是影響英語學習的重要因素,除了學習者本身的學習目的、學習興趣等因素外,外語教師也從不同方面影響着大學生的英語學習動機。有研究表明,外語教師的個人特點對大學生的學習動機影響最爲深遠。因此,每個外語教師在激發當今的大學生英語學習動機的過程中擔負着極其重要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