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學教育編寫新意與教學思路論文

學識都 人氣:5.83K

翻開部編義務教育語文教科書一年級上冊教材,五幅圖畫、四個短語、三個句子與一首兒歌構成了“入學教育”的主體內容。“入學教育”以“我上學了”的口吻提出,凸顯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五幅圖的畫面色彩淡雅,文字精要妥帖,編排獨具匠心。“我是中國人、我是小學生、我愛學語文”三個句子之間有比較強的邏輯關係,旨在幫助學生明確身份,定位角色,初步瞭解學校生活,知曉語文學習的內容與習慣,適時滲透識字、學詞、讀句、課外閱讀等語文學習活動,將情感薰陶與語言學習有機整合。

入學教育編寫新意與教學思路論文

一、“入學教育”的編寫新意

1.滲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第一幅畫面採用蝴蝶頁,畫面大氣,富有視覺衝擊力。遠景是蜿蜒的長城、莊嚴的天安門城樓、鮮豔的五星紅旗,近景是身着各民族服裝的小學生快樂地在一起,燦爛的鮮花與動人的笑臉傳達出作爲中國人的自豪感。畫面右上方配有文字“我是中國人”,猶如莊嚴神聖的誓言,是對入學第一天小學生的人生洗禮。《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以下簡稱《課程標準》)在教材編寫建議中指出,“教材要注重繼承與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和革命傳統,有助於增強學生的民族自尊心和愛國主義感情”。[1]32教材以這樣的方式開篇,既是對《課程標準》的'迴應,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語文課程中的滲透,也是對中國社會發展的追隨。

2.開啓小學生語文學習的愉快旅程

第二幅畫以“快樂地上學”爲主題。畫面中的《上學歌》是一首流行於五六十年代的兒童歌曲的歌詞,歌詞通俗易懂,曲調簡潔歡快,曾伴隨一代又一代人走過童年時代。剛入學的小學生雖然不認識這些歌詞,但是伴隨着簡單而質樸的旋律,也能聽懂大概意思,也許還能認識其中的幾個漢字。圍繞《上學歌》的是一羣歡樂的小學生、嘰嘰喳喳的小鳥和太陽公公的笑臉,充分表達了小學生快樂上學的情緒與樂觀向上的態度。畫面正上方配有文字“我是小學生”,鮮明的角色定位,讓學生知道輕鬆愉悅的語文學習旅程開始了。

3.體現語文學習的內容與良好習慣

第三、四、五幅圖以“我愛學語文”爲主題,對學生進行“愛讀書寫字、愛學語文”的啓蒙教育。第三幅圖中,女生正在讀書,她坐姿端正,身體自然放鬆,雙手拿書,書本直立略向外傾斜,眼睛和書本保持一尺左右的距離。第四幅圖是一名男生正在寫字,作業本平放,他頭正、肩平、背直,胸離課桌一拳,眼離本子一尺,兩臂平放桌上,左手按本,右手執筆。第五幅圖中四名小學生正在津津有味地講故事、聽故事,從他們的頭飾中可以看出,一名男生正在繪聲繪色地講述中國古典名著《西遊記》中的故事,另三名小學生聽得津津有味。這三幅圖讓學生初步瞭解讀書、寫字是語文學習的基本內容,知道讀書、寫字的正確姿勢,鼓勵學生在語文學習中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爲養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打好基礎。

二、教學策略要充分體現“入學教育”的編寫新意

1.觀察、認識事物與發展語言相結合

五幅情景圖是學生了解祖國、瞭解學校生活、瞭解語文學習內容的窗口。教師可以指導學生按照一定的順序觀察畫面,說說畫面上有什麼人與物,他們在做什麼,可能說什麼。觀察畫面時要引導學生有儘可能多的發現,並且把看圖的發現與自身相聯繫。例如,觀察第一幅圖時,可以找找與自己所屬民族一樣的小朋友,也可以請去過北京的同學談談自己在北京的所見所聞。學生講述畫面內容時,教師可以逐步規範他們的語言表達,注意保護學生語言表達的自信心。通過自主觀察畫面,講述畫面內容,學生逐步瞭解祖國的象徵,知道語文學習的一些內容,感受小學的學習氛圍,知道在課堂上要做些什麼,該怎樣去做。教師切忌用單純的講解代替學生對畫面的觀察和感受,要充分利用五幅情景圖,將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認識事物能力和語言發展有機結合起來。

2.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濃厚興趣

教師要讓學生感到上學真好,學習語文真好,想方設法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教材這個部分中五幅畫面共配有四個短語、三個句子、一首兒歌,可以讓學生找找認識哪些字,說說是怎麼認識的,誰願意把這些字讀給大家聽,使那些認識部分漢字的學生有充分展示自己的機會,激發他們多認漢字的願望。也可以適時提出讓學生在校園裏、家裏、上學路上尋找自己認識的漢字,讓學生覺得生活中處處都能認字。教師可以帶領學生把三個句子讀正確、讀流利。學習《上學歌》時,教師可以通過範讀、帶讀,讓學生聽讀、跟讀,從而學會朗讀此首兒歌。有條件的學校還可以播放《上學歌》的歌曲,讓學生感受兒歌的韻律,體會上學的樂趣,在邊聽邊唱中感受上學的樂趣。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在歌詞中找找已經認識的漢字,重在利用一切教學資源識字;同時也要讓不認識這些漢字的學生覺得認字並不難,經過一段時間的語文學習,很快就會認識這些漢字,都能看書、寫字。重在讓所有學生覺得語文學習很有意義,上語文課很有趣。

3.重視養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

正確的讀書、寫字姿勢和執筆方法,是在長期的學習過程中逐步形成的,但起步的訓練十分重要,入學教育要爲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打好基礎。例如,在觀察第三、四幅圖時,要指導學生認真看圖,知道什麼是正確的讀書、寫字姿勢和執筆方法,同時要指導學生模仿圖中人物練一練,教師逐個檢查,同伴之間評一評,發現問題及時糾正。良好的閱讀習慣能有效提高學生語文學習的質量。例如,第五幅是四位小學生在講、聽《西遊記》故事,雖然只是呈現一個經典故事,但是旨在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高閱讀品位。從入學起,就要鼓勵學生自主選擇優秀的閱讀材料並多讀。教師要在今後的語文學習中,關注學生通過多種媒介的閱讀,開展各種課外閱讀活動,創設展示與交流的機會,營造人人愛讀書的良好氛圍,[1]23從而有效完成《課程標準》對小學生六年課外閱讀總量不少於145萬字的要求。在之後長期的教學活動中,教師也要重視學生語文學習習慣的養成教育,不斷督促檢查並常抓不懈。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