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論提升學生數學審題能力的研究與探索

學識都 人氣:1.02W

審題,就是深入思考和反覆推敲作文話題(包括材料)以及考試後檢查,以求理解其含義,弄清寫作的具體要求,確立寫作中心,確定寫作範圍和重點,確定下筆的角度及感情抒發的基調,明確寫作方式和方法的過程。

淺論提升學生數學審題能力的研究與探索

摘 要:在數學教學中,學生經常出現審題錯誤的情況,這是學生沒有良好的思維習慣的體現。教師要對症下藥,根除學生審題不仔細的毛病。要重視引導學生細心觀察,心領神會;重視概念,夯實基礎;比較題型,祛除定式。

關鍵詞:數學;觀察;概念;題型;審題能力

著名教育家葉聖陶說過:“什麼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養成良好的習慣。”習慣對一個人的成功至關重要,擁有良好的學習習慣會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在數學教學中,學生經常出現審題錯誤的情況,這是學生沒有良好的思維習慣的體現。新課程改革標準提出之後,對學生的審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學生不僅要讀懂題目中各個信息,還要能夠將深層的知識挖掘出來,應用到解題當中去。文章結合教學實踐,對如何提升學生的審題能力進行研究與探索。

一、細心觀察,心領神會

閱讀是審題的前提,學生只有仔細閱讀,纔會對題目有所瞭解,進而選擇自己認爲簡便的解題方法。很多學生之所以審題能力差,就是由於閱讀時不仔細,不能夠做到細心觀察,因此對數學內涵理解不準確,解題方法自然也就會向錯誤的方向發展。爲了培養學生細心觀察的好習慣,教師可以從三個方面着手,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首先,教師要訓練學生能夠讀準題目,使其養成認真閱讀的習慣。例如,在課堂訓練中,可以要求同學們大聲讀、輕聲讀、重復讀,讀通句子不漏字、不添字。通過閱讀能夠分清條件與問題,進而理清題乾結構,這樣會提高審題的準確性,因爲題幹中的任何一個字都可能導致錯誤的意思。其次,教師要教會同學們對重點詞語做標記。對於某些重點詞語,如“多”“還”“除”“除以”這些敏感易混淆的詞,還有某些應用題中的“一共”“增加”“減少”等,學生必須能夠勾畫出來。這些詞語可能就是解題的關鍵所在,在整個題幹中經常起到紐帶作用,同學們可以根據這些特點選擇相應的解題策略。最後,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看圖文的能力。

二、重視概念,夯實基礎

在數學學習過程中,會接觸到各種各樣的數學概念,這些基本概念都會通過教師的表述在學生的頭腦形成知識。所以,教師千萬不要小看自己對基本概念的表述,更不能讓學生簡單地去記概念的定義。在進行概念講述時,一定要突出重點,將概念中的關鍵點指出來,和同學們一起分析交流,幫助學生加深對基本概念的印象。當學生對基本概念熟悉以後,教師還要引導學生更加深入地分析概念的本質,使學生自己能夠在心中構建數學知識體系。例如,在學習“有餘數的除法”這一節內容時,學生會接觸到一個新的數學概念即餘數。小學生的認知水平較差,因此,教師在講解概念時可以應用一些實例幫助學生記憶概念。餘數這個名詞對於學生而言,可能十分陌生,但是教師可以利用一些小故事使學生印象深刻。比如可以運用分蘋果的例子:某個班級有20名同學,而教師有41個蘋果。將這些蘋果平均分到各位同學的手中,即要求每位同學有2個蘋果,這樣教師就會剩下1個蘋果,那麼剩下的這個數字1就是餘數。通過這個小例子,可以讓同學們對餘數有個大致的理解。然後,在此後的教學中,逐步滲透餘數的深層概念,如餘數總是小於除數、餘數的大小與被除數完全無關等。這些內在隱含的條件,需要在今後的實例分析中進行講解,教師不斷與同學們分享交流。

三、比較題型,祛除定式

思維定式是一把鋒利的雙刃劍,學生利用好,就能爲解題帶來極大的便利。但是一旦學生形成的思維定式是一種被誤導的思維模式,那麼這樣的後果會很嚴重。它不但會對學生造成一定的消極心理,也會讓學生失去創新的本能,不能夠根據具體的題目來解決相應的問題。思維定式總會左右學生的審題思維,很多同學在審題時,看到一半就不繼續讀題,因爲他覺得這道題目他做過,再讀下去只是浪費時間。其實,有的題目在後面改變了條件,那麼解題方法自然也就大相徑庭。因此,消除學生的思維定式顯得尤爲重要。教師可以通過題型對比的'方式,讓同學們意識到審題的重要性。例如,可用這樣的題目來對比訓練學生的思維。(1)修路隊修一條長爲45千米的公路,已經修好了34千米,還有多少千米沒有修?(2)修路隊修一條長爲45千米的公路,已經修好了3/4,還有多少千米沒有修?這兩道題極其簡單,只是題幹中給出的條件有稍微改變。很多同學有做第一類題的經驗,所以就會出現審題不仔細的情況,直接認爲第二題中是已經修好了3/4千米,使得解題失敗,這是多麼大的失誤。在教師提醒之後,學生才恍然大悟,認識到審題的重要性。這就提醒同學們,無論是多麼簡單的題目,都要做到一絲不苟、認認真真,要以正確的心態面對遇到的每一道題目。

四、結束語

總之,爲了提高學生的數學審題能力,教師要不斷進行創新,豐富數學課堂內容,吸引學生注意力。採取科學、靈活且有一定力度的訓練方式,使學生對數學產生興趣,自覺自主地去訓練自己的審題能力,養成正確的審題方式。

參考文獻:

[1]林傳忠.重視數量關係教學提升學生解決問題能力[J].教學與管理,2011(26).

[2]徐靈華.低年級學生數學審題能力培養四策略[J].小學教學參考,2014(35).

[3]張衛星.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審題能力的訓練[J].教學與管理,2008(12).

[4]楊志友.數學教學中學生審題能力的培養探析[J].教育教學論壇,2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