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網絡時代健康期刊危機化生存

學識都 人氣:1.24W

[論文關鍵詞]互聯網 科普類健康期刊 危機轉型

[論文摘要]本文分析了在當今互聯網普及的背景下,面向大衆的科普類健康期刊生存所面臨的危機,以及爲應對危機所採取的種種轉型策略和路徑探索。
  
  上的健康期刊大致分爲兩類:一種是面向普通大衆的科普類健康期刊。一種是面向白領或更高端階層的時尚類健康期刊。本文將闡述科普類健康期刊在互聯網衝擊下的危機化生存方式。
  上個世紀80-90年代,是我國科普類健康期刊創刊的高峯期。粗略,至少有超過30種健康科普雜誌在這期間誕生,比如《大衆》、《家庭醫生》、《健康嚮導》、《大衆健康》、《生活與健康》、《健康天地》、《健康世界》等。這些雜誌名稱大同小異。讀者定位也基本是中老年人。它們或是依託衛生廳、健康所、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疾控中心等衛生主管部門發行,或有着醫學院校、中華醫學會等專業人才做採編支撐。一時間,在中國掀起了創辦健康期刊的熱潮,幾乎每個省都至少擁有一份本土化的健康科普期刊。
  不過。時至今日,這類期刊仍活躍於市場的,只有《家庭醫生》、《大衆醫學》等寥寥可數的幾張面孔了,絕大多數雜誌在名存實亡或奄奄一息中掙扎,有些則早已銷聲匿跡。
  這些雜誌沒有發展起來的原因。除了體制束縛難以施展拳腳、同質化競爭導致讀者厭倦、醫學類編輯人才的侷限讓科普期刊在風格上過於嚴肅之外,新世紀互聯網絡的發展,也加速了健康期刊被淘汰的速度。
  
  “百度”信息帶來的威脅
  
  在網絡不發達時,人們身體出現了某種不適症狀。或者想打聽某些物的適應症和治療效果。只能求助於醫生、有經驗的家人朋友,或者各種書籍、資料,知識的獲得既費力,又不全面。如今,隨着網絡技術的日益成熟,信息搜索引擎的功能日益強大,人們要獲得某一類的健康知識,可謂不費吹灰之力。
  比如。在百度搜索引擎上隨便輸入一個醫療關鍵詞,就可獲得數十萬條相關信息。互聯網以這種類似轟炸的方式,使人們獲得醫療信息極度便捷、豐富。傳統的健康期刊難以與之抗衡。
  健康網站還直接搶佔紙質傳媒的讀者。多次獲得“互聯網產業健康第一名”稱號的“39健康網”,本身就是功能強大且內容豐富的健康傳媒。人們在上面不僅可得到更新很快的健康知識(多數爲該網站的專稿),還可直接在網上跟醫生進行互動交流,甚至可根據自己的相應症狀,對照人體三維圖進行自診自查。
  至於網絡上所開闢的各種醫療論壇,則部分滿足了讀者“求醫問藥”需要。一些熱門的求醫問藥帖,被關注和回覆的人數竟然超過十萬,且每時每分都在不斷刷新記錄。就此而言,網絡媒體和受衆的互動熱情程度,任何一種健康期刊都難以望其項背。
  主題策劃《進步。改判多少疾病》。網絡上只有零碎的信息,稱“某某疾病的治癒率提升了”。這些信息不僅未經整合,更不具備性——疾病的治癒率本來就是在提高的,但是,究竟有多少曾被判“死刑”的疾病得到了“改判”呢?改判的結果如何呢?雜誌從橫向剖析了曾被人們談之色變的系列疾病,如癌症、艾滋病、紅斑狼瘡以及白血病等疾病是如何具體被“特赦”的,很多早已轉化成了慢性病:另一個方面,又從縱向來解析疾病被改判的幕後“主使”,即當今醫學技術的發展變化;同時從宏觀角度來簡述人類疾病史的變化,疾病治病,這場“道與魔”的戰爭是如何交錯糾纏的。這一系列的稿件,既了具體的服務信息。又提煉歸納出我們獨特的思想和結論,給人以啓發和思考。
  由此,我們所傳遞的,不僅僅是被擠掉了水分和泡沫的實在信息,更是打上了《家庭》獨特標籤的不可被複制的新聞性和思想性。
  
  3 打造科普的公信力。
  網絡信息的優勢是快捷海量,然而。海量信息難以迴避的問題就是良莠不齊,魚龍混雜。首先,網絡信息的發佈者沒有門檻和資格限制,任何人都可以成爲作者。比如,個人博客、私人診所、民間遊醫或者是任何一個懂醫或不懂醫的人。都可以發表文章。這給了形形色色的醫騙以大好機會;在商業利益的驅動下。即便是擁有足夠醫療知識的人,也會因利益而發佈不實消息。這兩點原因,導致網絡醫療信息遍佈“僞科學”和信息誤導。
  谷歌(google)和百度(baidu)是目前使用最廣泛的搜索工具,比如輸入“糖尿病”三個字,第一頁出現的信息,都是各類醫院的廣告。後面沒有任何廣告標記。而實際上。這些網頁鏈接都是根據商家所出的價格而進行先後排序的。簡而言之,這些多是廣告。由於網絡廣告的審查和監管相對困難,人們幾乎難以辨別真僞。
  此外。與當前醫院因經濟利益所驅動而存在的諸如“過度治療”、“過度檢查”問題相類似,在形形色色的醫療信息上。也瀰漫着“泛診斷”現象。有些讀者只要稍不舒服,就根據症狀在網絡上查相關疾病。比如胃疼,網絡上會出現胃炎、胃潰瘍、胃癌,甚至肝膽疾病、胰腺炎包括心肌梗死等各種判斷和解釋,雖然方向並無錯誤,卻由於缺乏針對性而導致“泛診斷”。讓閱讀者憂心忡忡。恐慌不已。更有甚者,一些品、保健品廣告採用“恐嚇”手段,稱“長期腸胃不好當心癌變”等。這些現象,都使網絡信息的公信力受到質疑。
  新聞的生命在於真實。科普的生命在於科學。而作爲一份科普類健康期刊,其生命力的源泉自然是真實和科學。作爲健康科普期刊。我們遴選了全省多位德技雙馨的醫療專家組建顧問團,遇到醫療難題都會聽取專家意見。請專家對文章內容的科學性嚴格把關;對稿件作者進行篩選,向全國三甲公立醫院醫生約稿,杜絕無明確醫學背景和身份的撰稿人的文章人選;每條稿件都進行覈實,瞭解其稿件背景和意圖,不放過任何想渾水摸魚的廣告稿;拒絕危言聳聽,沒有誤導讀者就醫的問題廣告。以期做到雜誌內容的科學性和真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