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式與意義兼顧外語的教學論文

學識都 人氣:2.77W

一、研究方法

形式與意義兼顧外語的教學論文

首先,這是一個準實驗研究。研究對象非隨機選取,而是使用研究者教授的一個非英語專業自然班級。該研究方法由於不必重組課堂和打亂現行的教學進程、易於尋找研究對象而常被應用於教學研究。其次,研究採用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方法,建立在嚴密的邏輯步驟上,以使研究具有可複製性。

二、研究步驟

研究數據的收集分爲三個階段:前測、即時後測和延時後測。前測是在實施形式與意義兼顧教學法之前進行的,用於測試研究對象對目標語言形式———英語動詞一般過去時和冠詞的'知識掌握情況。前測數據是即時後測和延時後測數據的比較基礎。選用一般過去時和冠詞作爲目標語言形式的原因在於一般過去時屬於簡單語法規則,而冠詞則屬於複雜語法規則。教學實踐過程中,研究者採用形式與意義兼顧教學法分別對兩個語法點進行了兩小時教學。在兩小時的形式與意義兼顧教學中,使用的具體手段有:閱讀材料強化輸入法、聽力材料輸入流法、對子活動中的更正反饋法和明示性語法規則講解法等。兩小時教學實踐結束後進行了即時後測。同時,學生還回答了關於“形式與意義兼顧教學法是提高目標語言形式使用準確率的有效方法”的問卷調查。問卷調查設計採用里克特五點量表的形式,作爲填答者主觀感受之量化方式。延時後測於即時後測兩週之後進行。這三次語法判斷測試形式相同,均由60個句子組成,學生需判斷各句子正誤。每20句爲一組,其中兩組分別測試一般過去時和冠詞,另一組則爲干擾項,與目標語言形式無關。每組中有10個句子語法正確,另10個句子則不符合語法。

三、數據分析

1.測試數據

研究通過對前測、即時後測和延時後測收集到的數據進行比較分析,考察形式與意義兼顧教學法在英語動詞一般過去時和冠詞教學中的效果及效果的持續性。除了三次測試數據之外,研究還定量分析了學生在里克特五點量表中的問卷數據。學生在各次測試中兩種語言形式的正確率均採用百分制計算,干擾項不計算在內。每個正確判斷計1分,錯誤判斷計0分,正確判斷總數除以總句子數後乘以100即爲學生該語言形式的正確百分數。具體計算公式如下:判斷正確的句子數總句子數×100=正確百分數兩種語言形式(一般過去時和冠詞)在前測、即時後測和延時後測中的平均分比較。可找到第一和第二個研究問題的明確答案:學生在即時後測中兩項語法得分均顯著高於前測分數,說明形式與意義兼顧教學法能有效提高英語動詞一般過去時和冠詞的準確使用率。同時,延時後測中兩項語法形式得分數據也均高於前測數據,說明該教學法在提高學生目標形式準確使用率中的效果具有持續性。另外,延時後測中兩項語法點的準確率雖明顯高於前測,但較即時後測有所下降,說明形式與意義兼顧教學法的效果雖然具有持續性,但隨着時間的推移,其效果會有所削弱。

2.問卷調查數據

學生在“形式與意義兼顧教學法是提高目標語言形式使用準確率的有效方法”里克特五點量表問卷調查中的結果顯示,32名參與同學中,26人完全贊同這一觀點、4人贊同、2人中立、0人反對或完全反對此說法。可見,形式與意義兼顧教學法受到學生的認可,被認爲是能有效提高目標語言形式習得效果的教學方法。研究結果有力地證實了形式與意義兼顧教學法對提高英語外語教學效果是行之有效的。但此教學實踐僅抽取了一個自然班作爲研究對象,只考察了一般過去時和冠詞兩個目標形式,還不具有普遍代表性。更大範圍內的教學實踐尚待進行,以進一步檢驗此教學法的普遍效果。